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學淺釋 (蘇行叁博士編釋)▪P4

  ..續本文上一頁圓寂:圓寂二字,爲梵文波匿利縛喃(Parinirvana)簡略的意譯。波利,意思是圓,各種的德行無不圓滿的意思。匿縛又作泥洹,意思是寂,有各種惑障都滅盡的意思。喃或作那,意思是息,有究竟解脫息化歸真的意思。本來(Parinirvana)是指成佛者之滅度,現在卻是普通指行大乘之菩薩行者之滅度。實在說起來,大乘的菩薩行人,在生活時,已經是時時在做圓寂的工作。因爲菩薩行人,時時不忘四宏誓願:一、衆生無邊誓願度,二、煩惱無盡誓願斷,叁、法門無量誓願學,四、佛道無上誓願成。單單履行第一願,就差不多衆德俱備;況且他們的腦子裏,早就沒有見思二惑,我法二執。既然一方面無我執,那麼他們的身心,在生活時,已經不爲煩惱所縛,也就不在叁界、五趣(天、人、畜、鬼、地獄,留在下面世間法中講)裏輪轉生死。另一方面無法執,就能了知諸法的實相,不爲眼前所知的境界顛倒而障蔽其菩提妙智。並且他們在生活時,是時時的行持六度(留在下面出世法中講),所以不要等二乘的無余涅槃,早就身心圓寂了;到有一日肉體死滅時,就更加大寂而特寂了。

  第六章 世間法

  佛學的內容,可大體分爲二類:(一)世間法;(二)出世間法,簡稱出世法。世間法,叫人認識他自己和他的環境裏的萬物,遠及宇宙。

  (甲)宇宙

  我們人類,每天居住在這地球上生活著,將來一定有一天會死,那時當然也死在這地球上。因此普通人的見解,以爲人類和這地球,有這麼密切的關系,好像結了什麼不解緣的樣子。實在這種思想是錯了。這個地球,只有像一座房子。我們是搬家到這裏來,而僑居在這座房子裏的。有一天,我們要離開這個龌龊的僑居地,而回到我們本來的美麗快樂的老家。不過,我們現在還僑居在這地球上,多少應該認識它,了解它,並且也不應該忘記我們的老家。

  現代天文學告訴我們:這個地球,是一個圓形體,填在一個無邊無際的氣海裏。包在它的外頭的十方,還有很多很多別的星體,有的近,有的遠,有的很遠很遠。那麼多的星體,有的像地球,外層是固體了,有的還是液體,但是有的還只是氣體,甚至只是火球,或白熾熱。地球在氣海裏,和另外八個星球,每個依照自己的無形的軌道,環繞著我們每天所看到的這個太陽運行;他們叫做行星。太陽住在中央,不動,所以叫做恒星。依照距離太陽的遠近算起來,最近太陽的是水星,其次是金星,再次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民國二十年新發現的冥王星。太陽和這九個星合起來,叫太陽系。天空裏還有很多的太陽;有的太陽有多個行星環繞著;有的太陽有少數行星環繞著;有的太陽沒有行星環繞。這樣,集合很多的太陽系,成爲一個銀河系;集合很多銀河系成爲一個宇宙。

  佛學的解析宇宙,比較精細得很多。原來宇字是指空間,宙字指時間;二字連合起來,是指這個天體。它的體積,在空間上,是十方無邊無際的大氣海,填著無量數星體;在時間上,沒有人知道它已經有過了多少歲月;那麼,還有未來不可思議的歲月。佛學上的宇宙,分爲二部解說:l.器世間。2.有情世間。

  l.器世間:是指那個世間的體積,和包圍它的空間;有情世間:是指居住在器世間生活的有情意的生物。器世間的最小的,像我們這個地球,叫做五濁惡世。一個太陽系叫一小世界。合一千個小世界,叫小千世界,等于一個銀河系。合一千個小千世界,爲一個中千世界。合一千個中千世界,爲一個大千世界。合叁千個大千世界,名娑婆世界。娑婆世界以外,另有佛土。積好多的娑婆世界與佛土爲宇宙。

  2.有情世間再分爲二部:一凡界;二聖界。凡界又分爲:(一)欲界,(二)色界及(叁)無色界的叁界。聖界有:(一)阿羅漢土,(二)辟支佛土,(叁)菩薩土,(四)佛土。

  一、凡界中之(l)欲界者:欲界的有情,是有形質又有物欲的;就是我們這個地球,叫五濁惡世。它是天、人、傍生、鬼和地獄等生物所住的地方,所以叫五趣雜居地。人類與牛、馬、鳥、魚、蝦、蟻......等傍生的二趣,居住在地面上,叫金輪王界。各類各有它們的王統領著。鬼趣的有情,常是受著饑渴所煎迫,所以叫餓鬼。它們住在地面上的空間,與人混在一起。它們有的能夠看到我們,有的不能看到我們;人類除了用符咒巫術去召請它們,或病人有時看見外,平常人是看不到它們的。地獄的有情,是住在最極苦痛的八熱、八寒之地,或許就是地球內部的火,及南北二極的冰地。鬼與地獄二趣的居住地,合稱琰摩王界,管轄這一界的主,稱琰摩王,就是常人所稱的閻羅王。地獄、鬼、傍生叁趣之有情,因受惡業的報,都是很受苦的。它們的外觀,也都是奇形怪狀,醜凶可怕。住在人與傍生兩趣的上方虛空裏的,是天。天的器世界,共有六層。第一層四天王天;東、南、西、北,共爲四區;這層天的有情,是沒有人身的,他們是受福報的鬼、畜生、神,混雜住在一起。第二層忉利天,共分爲叁十叁區;這個世界及它上方世界的主要有情,就有人身了,叫做仙、神。他們的一日一夜,等于人類的一百年,壽命千歲。道教的玉皇上帝,就是這層天的主管者。但是替他服役或守衛的,也是鬼及畜類。第叁層須夜摩天,是個處處光明的地方。那兒以花開爲晝,花合爲夜。第四層兜率天,第五層化樂天,第六層他化自在天。以上這是欲界六天。

  (2)色界者:色界的有情,是有清淨微妙的形體,但無物欲的心,常在禅定中。它又分爲五層天:(一)初禅天,(二)二禅天,(叁)叁禅天,(四)四禅天,(五)淨梵地。

  (一)初禅天所轄的範圍,就是一個小世界,等于一個太陽系。它還分爲叁區,總稱爲離生喜樂地,主管者爲初禅天梵王。

  (二)二禅天所轄的範圍,就是一小千世界,它又分爲叁區,總稱爲定生喜樂地,主管者稱二禅天梵王。

  (叁)叁禅天所轄的範圍,就是一個中千世界,它也分爲叁區,總稱爲離喜妙樂地,主管者稱叁禅天梵王。

  (四)四禅天所轄的範圍,就是一個大千世界,它也分爲叁區,總稱爲舍念清淨地,主管者稱四禅天大梵王。

  (五)淨梵地,又分爲數區,即五淨居天,是證不還果之聖者所生居之住所。

  (3)無色界者:無色界的有情,是無形無物欲,心靜恒一。此界分爲四區:(一)空無邊處天,(二)識無邊處天,(叁)無所有處天,(四)非想非非想處天。

  二、聖界:聖界的四土,是淨妙一如,寂然常照,就是阿羅漢、辟支佛、菩薩,及十方一切諸佛。

  (乙)四生

  生物的壽命,長短不同:有的幾千年,如天界的;有的幾百年,或幾十年,如人及傍生;但有的只有幾十天,或朝生暮死的,如昆蟲。在他們一期的生、住、異、滅四相遞演結束後,又各依照他們的業力,轉生爲另一種新生物了。所以生物的生死死生,不過只是業力在連續流轉而已,好不可憐!所以學佛只在求得一個超出叁界,跳出輪回。

  叁界裏的有情,可以依照他們生長的情形不同,分爲胎生、卵生、濕生與化生的四類。胎生的:如人、馬、貓等。這類生物,須有父母的雌雄二性生殖細胞會合起來,以後在母體裏經過長時期的慢慢發展,到胎兒的身體構造完成,就離開母體而生下來。出生後的小孩,自己是不能生活的,還要長期的依靠母親,用奶養他;提攜撫養,慢慢的學走路,學講話,往後才能夠在饑渴時,自己找飲食;最後還要雙親或師長,教練他謀生的知識及技能;親子的關系,時間很長。卵生的,如鳥類,就不同了。鳥類,也須要兩性的生殖細胞會合,但是出生下來的,卻是一個卵。這個卵,還須要父母鳥的保護多少天,才孵化而成小鳥。鳥類小時,還要父母找小蟲喂它們。雞鴨類一出卵殼,差不多就能夠自己找食了。卵生的親子關系,比胎生的短得多了。濕生的:如蚊子、魚、蝦等,更不同了。母親生了卵就完事,不管卵的是否繼續生存,能或不能變態、蛻化爲新生命。新生命出生時,就自己生活了。親子之間,差不多是沒關系。所以這類生物,親子有機會相遇時,也是“相見不相識”的。化生的有情,更加不同了,他們沒有什麼父母爲外緣,只憑他們自己的業力,有生存的沖動時,就忽然化現出來了。這類化生的有情,最普通的,是五趣裏的天界仙、神,及最低級的地獄,但也遍及于人、鬼、畜等。

  (丙)八識

  世界上一切存在的萬物,都是因緣和合的假相。可是若有“識”到這假相裏住著,那麼這個假相就變成生命體了;可見這個假相,只是色身,“識”叫這色身能夠活下去的生命。色身是常人看到的,很容易明白;“識”是無形的東西,我們只好用理解力了解它。因爲它雖是我們肉眼看不到的,可是我們可以從它工作所表現出來的功用,而認它的存在。

  人類的“識”,就是住在神經系的大腦。我們是從它借著肉體各部而表現的工作分爲八種:一、視識,二、聽識,叁、嗅識,四、味識,五、觸識,六、意識,七、末那識(Manas),八、阿賴耶識(Ariyavijana)。現代科學,將眼、耳、鼻、舌、皮膚,叫做五官;佛學叫它們五根。它們相對的前境:色、聲、香、味、觸,叫五塵。所以視識借著眼根的作用,而認得色塵;聽識借著耳根的作用,而了別聲塵;嗅識借著鼻根,而得香塵;味識及觸識,借著舌頭及皮膚,而了別味及觸塵。但是視識所認的色塵,卻要第六意識來分別它:是鳥、棕、紅、橙或黃。其他的聽、嗅、味、觸等識,也須要意識幫忙,而分別聲、香、味、觸等塵的不同性質。但是意識,須要受第七末那識的指揮。末那識,最喜歡自己做領袖,管理一個人全體的主管者,就是它,叫一個人發起一個“我”及“非我”的執著。它認定這個色身是“我”,所以自私自利地,由身、口、意造出種種的業,而輪轉生死,沒有方法脫離苦趣,都是從它…

《佛學淺釋 (蘇行叁博士編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