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学浅释 (苏行三博士编释)▪P4

  ..续本文上一页圆寂:圆寂二字,为梵文波匿利缚喃(Parinirvana)简略的意译。波利,意思是圆,各种的德行无不圆满的意思。匿缚又作泥洹,意思是寂,有各种惑障都灭尽的意思。喃或作那,意思是息,有究竟解脱息化归真的意思。本来(Parinirvana)是指成佛者之灭度,现在却是普通指行大乘之菩萨行者之灭度。实在说起来,大乘的菩萨行人,在生活时,已经是时时在做圆寂的工作。因为菩萨行人,时时不忘四宏誓愿:一、众生无边誓愿度,二、烦恼无尽誓愿断,三、法门无量誓愿学,四、佛道无上誓愿成。单单履行第一愿,就差不多众德俱备;况且他们的脑子里,早就没有见思二惑,我法二执。既然一方面无我执,那么他们的身心,在生活时,已经不为烦恼所缚,也就不在三界、五趣(天、人、畜、鬼、地狱,留在下面世间法中讲)里轮转生死。另一方面无法执,就能了知诸法的实相,不为眼前所知的境界颠倒而障蔽其菩提妙智。并且他们在生活时,是时时的行持六度(留在下面出世法中讲),所以不要等二乘的无余涅槃,早就身心圆寂了;到有一日肉体死灭时,就更加大寂而特寂了。

  第六章 世间法

  佛学的内容,可大体分为二类:(一)世间法;(二)出世间法,简称出世法。世间法,叫人认识他自己和他的环境里的万物,远及宇宙。

  (甲)宇宙

  我们人类,每天居住在这地球上生活著,将来一定有一天会死,那时当然也死在这地球上。因此普通人的见解,以为人类和这地球,有这么密切的关系,好像结了什么不解缘的样子。实在这种思想是错了。这个地球,只有像一座房子。我们是搬家到这里来,而侨居在这座房子里的。有一天,我们要离开这个龌龊的侨居地,而回到我们本来的美丽快乐的老家。不过,我们现在还侨居在这地球上,多少应该认识它,了解它,并且也不应该忘记我们的老家。

  现代天文学告诉我们:这个地球,是一个圆形体,填在一个无边无际的气海里。包在它的外头的十方,还有很多很多别的星体,有的近,有的远,有的很远很远。那么多的星体,有的像地球,外层是固体了,有的还是液体,但是有的还只是气体,甚至只是火球,或白炽热。地球在气海里,和另外八个星球,每个依照自己的无形的轨道,环绕著我们每天所看到的这个太阳运行;他们叫做行星。太阳住在中央,不动,所以叫做恒星。依照距离太阳的远近算起来,最近太阳的是水星,其次是金星,再次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民国二十年新发现的冥王星。太阳和这九个星合起来,叫太阳系。天空里还有很多的太阳;有的太阳有多个行星环绕著;有的太阳有少数行星环绕著;有的太阳没有行星环绕。这样,集合很多的太阳系,成为一个银河系;集合很多银河系成为一个宇宙。

  佛学的解析宇宙,比较精细得很多。原来宇字是指空间,宙字指时间;二字连合起来,是指这个天体。它的体积,在空间上,是十方无边无际的大气海,填著无量数星体;在时间上,没有人知道它已经有过了多少岁月;那么,还有未来不可思议的岁月。佛学上的宇宙,分为二部解说:l.器世间。2.有情世间。

  l.器世间:是指那个世间的体积,和包围它的空间;有情世间:是指居住在器世间生活的有情意的生物。器世间的最小的,像我们这个地球,叫做五浊恶世。一个太阳系叫一小世界。合一千个小世界,叫小千世界,等于一个银河系。合一千个小千世界,为一个中千世界。合一千个中千世界,为一个大千世界。合三千个大千世界,名娑婆世界。娑婆世界以外,另有佛土。积好多的娑婆世界与佛土为宇宙。

  2.有情世间再分为二部:一凡界;二圣界。凡界又分为:(一)欲界,(二)色界及(三)无色界的三界。圣界有:(一)阿罗汉土,(二)辟支佛土,(三)菩萨土,(四)佛土。

  一、凡界中之(l)欲界者:欲界的有情,是有形质又有物欲的;就是我们这个地球,叫五浊恶世。它是天、人、傍生、鬼和地狱等生物所住的地方,所以叫五趣杂居地。人类与牛、马、鸟、鱼、虾、蚁......等傍生的二趣,居住在地面上,叫金轮王界。各类各有它们的王统领著。鬼趣的有情,常是受著饥渴所煎迫,所以叫饿鬼。它们住在地面上的空间,与人混在一起。它们有的能够看到我们,有的不能看到我们;人类除了用符咒巫术去召请它们,或病人有时看见外,平常人是看不到它们的。地狱的有情,是住在最极苦痛的八热、八寒之地,或许就是地球内部的火,及南北二极的冰地。鬼与地狱二趣的居住地,合称琰摩王界,管辖这一界的主,称琰摩王,就是常人所称的阎罗王。地狱、鬼、傍生三趣之有情,因受恶业的报,都是很受苦的。它们的外观,也都是奇形怪状,丑凶可怕。住在人与傍生两趣的上方虚空里的,是天。天的器世界,共有六层。第一层四天王天;东、南、西、北,共为四区;这层天的有情,是没有人身的,他们是受福报的鬼、畜生、神,混杂住在一起。第二层忉利天,共分为三十三区;这个世界及它上方世界的主要有情,就有人身了,叫做仙、神。他们的一日一夜,等于人类的一百年,寿命千岁。道教的玉皇上帝,就是这层天的主管者。但是替他服役或守卫的,也是鬼及畜类。第三层须夜摩天,是个处处光明的地方。那儿以花开为昼,花合为夜。第四层兜率天,第五层化乐天,第六层他化自在天。以上这是欲界六天。

  (2)色界者:色界的有情,是有清净微妙的形体,但无物欲的心,常在禅定中。它又分为五层天:(一)初禅天,(二)二禅天,(三)三禅天,(四)四禅天,(五)净梵地。

  (一)初禅天所辖的范围,就是一个小世界,等于一个太阳系。它还分为三区,总称为离生喜乐地,主管者为初禅天梵王。

  (二)二禅天所辖的范围,就是一小千世界,它又分为三区,总称为定生喜乐地,主管者称二禅天梵王。

  (三)三禅天所辖的范围,就是一个中千世界,它也分为三区,总称为离喜妙乐地,主管者称三禅天梵王。

  (四)四禅天所辖的范围,就是一个大千世界,它也分为三区,总称为舍念清净地,主管者称四禅天大梵王。

  (五)净梵地,又分为数区,即五净居天,是证不还果之圣者所生居之住所。

  (3)无色界者:无色界的有情,是无形无物欲,心静恒一。此界分为四区:(一)空无边处天,(二)识无边处天,(三)无所有处天,(四)非想非非想处天。

  二、圣界:圣界的四土,是净妙一如,寂然常照,就是阿罗汉、辟支佛、菩萨,及十方一切诸佛。

  (乙)四生

  生物的寿命,长短不同:有的几千年,如天界的;有的几百年,或几十年,如人及傍生;但有的只有几十天,或朝生暮死的,如昆虫。在他们一期的生、住、异、灭四相递演结束后,又各依照他们的业力,转生为另一种新生物了。所以生物的生死死生,不过只是业力在连续流转而已,好不可怜!所以学佛只在求得一个超出三界,跳出轮回。

  三界里的有情,可以依照他们生长的情形不同,分为胎生、卵生、湿生与化生的四类。胎生的:如人、马、猫等。这类生物,须有父母的雌雄二性生殖细胞会合起来,以后在母体里经过长时期的慢慢发展,到胎儿的身体构造完成,就离开母体而生下来。出生后的小孩,自己是不能生活的,还要长期的依靠母亲,用奶养他;提携抚养,慢慢的学走路,学讲话,往后才能够在饥渴时,自己找饮食;最后还要双亲或师长,教练他谋生的知识及技能;亲子的关系,时间很长。卵生的,如鸟类,就不同了。鸟类,也须要两性的生殖细胞会合,但是出生下来的,却是一个卵。这个卵,还须要父母鸟的保护多少天,才孵化而成小鸟。鸟类小时,还要父母找小虫喂它们。鸡鸭类一出卵壳,差不多就能够自己找食了。卵生的亲子关系,比胎生的短得多了。湿生的:如蚊子、鱼、虾等,更不同了。母亲生了卵就完事,不管卵的是否继续生存,能或不能变态、蜕化为新生命。新生命出生时,就自己生活了。亲子之间,差不多是没关系。所以这类生物,亲子有机会相遇时,也是“相见不相识”的。化生的有情,更加不同了,他们没有什么父母为外缘,只凭他们自己的业力,有生存的冲动时,就忽然化现出来了。这类化生的有情,最普通的,是五趣里的天界仙、神,及最低级的地狱,但也遍及于人、鬼、畜等。

  (丙)八识

  世界上一切存在的万物,都是因缘和合的假相。可是若有“识”到这假相里住著,那么这个假相就变成生命体了;可见这个假相,只是色身,“识”叫这色身能够活下去的生命。色身是常人看到的,很容易明白;“识”是无形的东西,我们只好用理解力了解它。因为它虽是我们肉眼看不到的,可是我们可以从它工作所表现出来的功用,而认它的存在。

  人类的“识”,就是住在神经系的大脑。我们是从它借著肉体各部而表现的工作分为八种:一、视识,二、听识,三、嗅识,四、味识,五、触识,六、意识,七、末那识(Manas),八、阿赖耶识(Ariyavijana)。现代科学,将眼、耳、鼻、舌、皮肤,叫做五官;佛学叫它们五根。它们相对的前境:色、声、香、味、触,叫五尘。所以视识借著眼根的作用,而认得色尘;听识借著耳根的作用,而了别声尘;嗅识借著鼻根,而得香尘;味识及触识,借著舌头及皮肤,而了别味及触尘。但是视识所认的色尘,却要第六意识来分别它:是鸟、棕、红、橙或黄。其他的听、嗅、味、触等识,也须要意识帮忙,而分别声、香、味、触等尘的不同性质。但是意识,须要受第七末那识的指挥。末那识,最喜欢自己做领袖,管理一个人全体的主管者,就是它,叫一个人发起一个“我”及“非我”的执著。它认定这个色身是“我”,所以自私自利地,由身、口、意造出种种的业,而轮转生死,没有方法脱离苦趣,都是从它…

《佛学浅释 (苏行三博士编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