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学浅释 (苏行三博士编释)▪P5

  ..续本文上一页做弄出来的。实在说起来,它只是一个帝制国家里的一个弄权潜位的宰相。国事的好坏,都是他做的,但是负责任的却是皇帝。在我们肉体里的皇帝,就是第八阿赖耶识。人所以会生活,是它住在人体的里面;那时它离开了我们的肉体,我们便被人家称为死人。它离开一个尸体时,就依照那个死人生时所积的业力,投生到别趣有情里去了。所以在轮转生死里的,不是末那识,而是阿赖耶识。末那识所造的善业、恶业,每种好像是一种子,贮藏在阿赖耶识里。阿赖耶识好像是田,投生时,八识田里的善种子或恶种子,在另一生命界里,依时发生。那么那个新的生命,就受了善恶的报了。可见那个受轮转痛苦的,是第八识;平常我们叫它“佛性”。它是如何在盼望我们,依佛法修持,叫它解脱出三界。等到我们入佛土时,我们的八识,就清清白白了,那时就叫做大圆镜智或称为第九净识。

  第七章 出世间法

  佛学的世间法,叫人认识自己及自己在宇宙间的地位。其实,佛学是著重在出世间法。出世间法,是叫人超脱三界,不再受生死的轮转。其超脱法,分为二大纲要:一、小乘;二、大乘。乘,有运载义,如舟车可运载众生出三界的苦海,到极乐的佛土。小乘如小舟,只可以载修持的自己一人;大乘如大船,可以渡修持者,同时也可以运载很多人。

  (甲)小乘

  小乘学人,见到世间的生物,经过生、住、异、灭,在三界里流转,都是被业力所支配,而受种种的果报;因此要了脱生死,就从果上寻因;等到明白受果的因,才努力用种种的行持法以消灭它,而得到解脱。所以小乘的目的,是纯粹在求自己的出世。这出世法有两条路可走:l.依照佛法修持的,如亲听到佛的声音而得解脱的,叫声闻乘;成功的时候,叫阿罗汉。2.细心观察因缘的生死轮转而悟道的,叫缘觉乘;成功的时候,叫辟支佛。现在先讲声闻乘的四圣谛。

  l.四圣谛:声闻乘最主要的道理,是在四圣谛。谛字意思是真理,它包含著苦、集、灭、道的四法。

  一、苦谛—迷的果┐

  ├世间的流转

  二、集谛—迷的因┘

  三、灭谛—悟的果┐

  ├出世的解脱

  四、道谛—悟的因┘

  一、苦谛:所谓苦谛,就是小乘行人看见一个人在生活时,受著寒暑饥渴的迫煎;疾病时,受著疲倦酸痛的摧残;老年时,手足不灵,眼耳不明、不聪,体力败退等的欺袭;将死未死的时候,不能用语言形容他的苦。虽然说少年时,事事称心如意,但是有时免不了亲爱的人要分离时依依惜别之苦。那么反一面,所憎怨的人,大家不喜欢相见面,偏偏处处相逢,加以这个色身喜欢种种事物的享受,在要享受的事物,求不得时,所受的苦,是别人家所不懂的!况且一己的色受想行识等五阴日夜迫著追求,叫你的精神及肉体充当牛马,更是普通人所共有的苦。

  二、集谛:人生既有这么多的苦,是不是它们自己会发生的?到底这些苦是那里来的呢?所以我们须要找出招集此苦的因,仔细一找,原来一切的苦,都是见、思二惑所造出来的。见惑是一切的妄见,思惑是贪、嗔、痴等妄情,二惑迫使身口意造出种种的业因。

  三、灭谛:已经找到见思二惑,是造出种种苦的因,我们须要努力消灭它们,叫它们已经有的灭亡,还没有发生的,让它们不发生,这就是灭谛。

  四、道谛:我们已经知道见思二惑,是招集一切苦的因,那么我们要用什么方法才能消灭它们呢?这个方法,就叫道谛。道谛以修习戒、定、慧三无漏学为最重要。用很简略的话来说,律藏中最初级的五戒: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若是学佛人能够守这初级的五戒,他的身心(肉体与精神)两方面,无邪无恶,又不再生邪生恶,我们请问:他够不够一个模范的好国民?学定可以静心息虑。心境只是无限的光明,那些什么邪思、妄想,更是无从发生。慧是智慧的略称,智是了知有为事相的,慧是通达无为之空理的。前者是世间法,后者是出世法。这一门的学识,是斩断二惑的利剑。进行的方法,以修持四念住为入门的道路。四念住的内容,是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观字是观想的意思。普通人贪爱这个色身,是见思二惑的观念,最难断灭的。要灭这种偏见的惑念,我们用(l)“观法无我”来对付它。因为万法只是因缘和合而成立的,我们的色身,也不过是因缘和合的假相。构造这个假相的细胞,天天在那里生新的代替旧的。人们的色身,这样的变换流转,可见是没有一个固定的我。那么人们所贪爱的是那一个?倘使有鄙陋的人,连这个变换不定的假相也贪爱起来,那么请他将(2)“观身不净”想一想:这个色身在新陈代谢作用进行时,体里的大肠堆积著粪;膀胱里贮藏著尿;细胞间质充满种种液体的废物与毒素;两肺呼出来的二氧化碳;汗管排出来的汗;气管咳的痰;鼻子喷的涕。请问这色身有那一部是干净的,是可爱的?就说最不要紧的,如灰尘弄脏了我们的手脸,人家还不高兴和我们握手。最后一个人生活时,吸进体内的腐败菌,或跟食物到胃肠里的,在这个人死了以后,它们就进行腐化的工作。这个人死了三两天,没有食什么,可是他一天一天的肥大起来。天气热的地方,五天七天,冷的地方十天八天,那个色身肥到发亮,最后,砰的一声胀破了,哟,其味无穷也!生前死后,一样的那个色身,唉,你还是十二分的贪爱它吗?(3)况且一个人生活时,就是为了这个色身,才会受到种种的痛苦。假使他的眼光放开些,记得这色身仅仅是一个假相,不该让“神为形役”;那么“观受是苦”,就发生效力;苦就慢慢减少,以至于无。(4)我以为“观心无常”,才是断惑最犀利的宝剑。一个人的佛性,是清净不变,永恒不灭。但是住在人体时,被末那识所累。末那识,时时在作见思二惑所包含的念头,计划叫这个色身享受。这个思念发生,刹那消灭了,那个思念又发生了。念念不已,变换无常,而牵引起多少罪业。这样一来,佛性被它们所蒙蔽,日见深厚,越难解脱。所以要彻底了解:这个末那识起作用的无常心,是很有害佛性的;不让它有机会发生,再用禅定的功夫去克服它。

  修道的方法,除了四念住外,还有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正道分等,现在没有时间详细讲了。

  2.十二因缘:缘觉乘学人,最重要的学理,是仔细观察十二因缘,又称十二有支,才晓悟生物的三世流转,只在一个业力之网里翻筋斗。十二因缘的内容是:《如下页“三世流转”表》

  一个人生长在热带的地方,普通约十四岁,寒带约十七岁的时候,身体就起一个大变动;男孩的音声,由尖利变成宏大,长出胡子;女子喜欢调脂,弄粉;这些男女孩已成长为男人女人了。这个时期,叫做青春发动期。不久他(她)们就会互相恋慕,与异性结朋友,再进一步,就有要求结为配偶的痴情。这一段男女互相追求时,佛学叫它贪爱或无明。

  ┌1无明—贪痴等烦恼..... .....迷惑

  ┌一、过去因┤

  │ └2行—身口意所造诸业.........业染

  三│ ┌3识—起妄念,托母胎.........苦报

  │ ├4名色—名:精神的受想行识四蕴,色:肉体起分化苦报

  世│ ┌现在果┼5六入—六根成形.............苦报

  │ │ ├6触—出胎后对六尘...........苦报

  流│二┤ └7受—因触而领纳世间之好恶等事以起七情.........苦报

  │ │ ┌8爱—贪染五欲

  转│ └现在因┼9取—因五欲而对境生取著心.....................迷惑

  │ └10有—身口意随境作有漏之因为种子招未来之果....业染

  │ ┌11生—受未来五蕴身....................苦报

  └三、未来果┤

  └12老死—未来身逐渐衰老以至于死........苦报

  第二步,依照社会的旧礼节:迎亲,拜堂;或新式的在法庭里,让法官证婚,这对男女算结婚了。新人入新房,由身口意的造业,就成为夫妻。这一段佛学里叫行。无明及行二支,是前一代父母的造因。

  女人肚子里的胎儿,最初的发源,就是雌雄生殖细胞结合成的一粒合子。这时候有一个阿赖耶识,带著它所贮藏的一切业的种子,估计和这一对新夫妻有亲子的缘分的,就借著这合子为缘,而投生在这粒合子内。这样一来,合子就有生命了。这一段佛学里叫识。

  合子得到母亲的养料,就长大分裂成二个细胞,以后约每二点钟再分裂为四,为八,十六......在一日一夜,就有了一千多个;三四天里,就有了几万个,合成为一实心的细胞团。一星期里,成了一个内空外实的球形胚胎,叫囊胚。十天左右,囊胚发展成为原肠胚。二星期里,原肠胚的细胞,就初步起分化作用:内胚层,慢慢的演发成消化和呼吸系统;外胚层演发成皮肤及神经系统;中胚层演发成骨骼,肌肉,循环,排泄,生殖等系统。到近一个月,成一条鱼的样子;内部的分化将近完成。这一段胚胎起分化作用,佛学叫名色。名,是将来管理精神作用的神经系统,色,是其他的七大系统。

  一个月后,到第二个月底,胚胎的头部,就慢慢生出眼、耳、鼻、舌;躯干部发出手、足;阿赖耶识所住的脑,也发展为大脑、小脑、延髓、脊髓,及分到全体各部的神经。这段说明胚胎已慢慢发展成一个完全的胎儿,佛学里叫做六入。

  二个月后的胎儿,每天从母体得到的养料,将全体的各部分健全起来;到十个月满足,胎儿出生了。它的末那识,就指挥著视、听、嗅、味、触、意等六识,借著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对前境认得色、声、香、味、触、法(万法)等六尘。这一段在佛学里叫触。

  小孩子出生了,得到父母的养育提携渐渐长大。每天因喜、怒、哀、惧、爱、恶、欲等七情,而领纳著世间一切的善事恶事,到青…

《佛学浅释 (苏行三博士编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