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學淺釋 (蘇行叁博士編釋)▪P5

  ..續本文上一頁做弄出來的。實在說起來,它只是一個帝製國家裏的一個弄權潛位的宰相。國事的好壞,都是他做的,但是負責任的卻是皇帝。在我們肉體裏的皇帝,就是第八阿賴耶識。人所以會生活,是它住在人體的裏面;那時它離開了我們的肉體,我們便被人家稱爲死人。它離開一個屍體時,就依照那個死人生時所積的業力,投生到別趣有情裏去了。所以在輪轉生死裏的,不是末那識,而是阿賴耶識。末那識所造的善業、惡業,每種好像是一種子,貯藏在阿賴耶識裏。阿賴耶識好像是田,投生時,八識田裏的善種子或惡種子,在另一生命界裏,依時發生。那麼那個新的生命,就受了善惡的報了。可見那個受輪轉痛苦的,是第八識;平常我們叫它“佛性”。它是如何在盼望我們,依佛法修持,叫它解脫出叁界。等到我們入佛土時,我們的八識,就清清白白了,那時就叫做大圓鏡智或稱爲第九淨識。

  第七章 出世間法

  佛學的世間法,叫人認識自己及自己在宇宙間的地位。其實,佛學是著重在出世間法。出世間法,是叫人超脫叁界,不再受生死的輪轉。其超脫法,分爲二大綱要:一、小乘;二、大乘。乘,有運載義,如舟車可運載衆生出叁界的苦海,到極樂的佛土。小乘如小舟,只可以載修持的自己一人;大乘如大船,可以渡修持者,同時也可以運載很多人。

  (甲)小乘

  小乘學人,見到世間的生物,經過生、住、異、滅,在叁界裏流轉,都是被業力所支配,而受種種的果報;因此要了脫生死,就從果上尋因;等到明白受果的因,才努力用種種的行持法以消滅它,而得到解脫。所以小乘的目的,是純粹在求自己的出世。這出世法有兩條路可走:l.依照佛法修持的,如親聽到佛的聲音而得解脫的,叫聲聞乘;成功的時候,叫阿羅漢。2.細心觀察因緣的生死輪轉而悟道的,叫緣覺乘;成功的時候,叫辟支佛。現在先講聲聞乘的四聖谛。

  l.四聖谛:聲聞乘最主要的道理,是在四聖谛。谛字意思是真理,它包含著苦、集、滅、道的四法。

  一、苦谛—迷的果┐

  ├世間的流轉

  二、集谛—迷的因┘

  叁、滅谛—悟的果┐

  ├出世的解脫

  四、道谛—悟的因┘

  一、苦谛:所謂苦谛,就是小乘行人看見一個人在生活時,受著寒暑饑渴的迫煎;疾病時,受著疲倦酸痛的摧殘;老年時,手足不靈,眼耳不明、不聰,體力敗退等的欺襲;將死未死的時候,不能用語言形容他的苦。雖然說少年時,事事稱心如意,但是有時免不了親愛的人要分離時依依惜別之苦。那麼反一面,所憎怨的人,大家不喜歡相見面,偏偏處處相逢,加以這個色身喜歡種種事物的享受,在要享受的事物,求不得時,所受的苦,是別人家所不懂的!況且一己的色受想行識等五陰日夜迫著追求,叫你的精神及肉體充當牛馬,更是普通人所共有的苦。

  二、集谛:人生既有這麼多的苦,是不是它們自己會發生的?到底這些苦是那裏來的呢?所以我們須要找出招集此苦的因,仔細一找,原來一切的苦,都是見、思二惑所造出來的。見惑是一切的妄見,思惑是貪、嗔、癡等妄情,二惑迫使身口意造出種種的業因。

  叁、滅谛:已經找到見思二惑,是造出種種苦的因,我們須要努力消滅它們,叫它們已經有的滅亡,還沒有發生的,讓它們不發生,這就是滅谛。

  四、道谛:我們已經知道見思二惑,是招集一切苦的因,那麼我們要用什麼方法才能消滅它們呢?這個方法,就叫道谛。道谛以修習戒、定、慧叁無漏學爲最重要。用很簡略的話來說,律藏中最初級的五戒:不殺、不盜、不淫、不妄語、不飲酒。若是學佛人能夠守這初級的五戒,他的身心(肉體與精神)兩方面,無邪無惡,又不再生邪生惡,我們請問:他夠不夠一個模範的好國民?學定可以靜心息慮。心境只是無限的光明,那些什麼邪思、妄想,更是無從發生。慧是智慧的略稱,智是了知有爲事相的,慧是通達無爲之空理的。前者是世間法,後者是出世法。這一門的學識,是斬斷二惑的利劍。進行的方法,以修持四念住爲入門的道路。四念住的內容,是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觀字是觀想的意思。普通人貪愛這個色身,是見思二惑的觀念,最難斷滅的。要滅這種偏見的惑念,我們用(l)“觀法無我”來對付它。因爲萬法只是因緣和合而成立的,我們的色身,也不過是因緣和合的假相。構造這個假相的細胞,天天在那裏生新的代替舊的。人們的色身,這樣的變換流轉,可見是沒有一個固定的我。那麼人們所貪愛的是那一個?倘使有鄙陋的人,連這個變換不定的假相也貪愛起來,那麼請他將(2)“觀身不淨”想一想:這個色身在新陳代謝作用進行時,體裏的大腸堆積著糞;膀胱裏貯藏著尿;細胞間質充滿種種液體的廢物與毒素;兩肺呼出來的二氧化碳;汗管排出來的汗;氣管咳的痰;鼻子噴的涕。請問這色身有那一部是幹淨的,是可愛的?就說最不要緊的,如灰塵弄髒了我們的手臉,人家還不高興和我們握手。最後一個人生活時,吸進體內的腐敗菌,或跟食物到胃腸裏的,在這個人死了以後,它們就進行腐化的工作。這個人死了叁兩天,沒有食什麼,可是他一天一天的肥大起來。天氣熱的地方,五天七天,冷的地方十天八天,那個色身肥到發亮,最後,砰的一聲脹破了,喲,其味無窮也!生前死後,一樣的那個色身,唉,你還是十二分的貪愛它嗎?(3)況且一個人生活時,就是爲了這個色身,才會受到種種的痛苦。假使他的眼光放開些,記得這色身僅僅是一個假相,不該讓“神爲形役”;那麼“觀受是苦”,就發生效力;苦就慢慢減少,以至于無。(4)我以爲“觀心無常”,才是斷惑最犀利的寶劍。一個人的佛性,是清淨不變,永恒不滅。但是住在人體時,被末那識所累。末那識,時時在作見思二惑所包含的念頭,計劃叫這個色身享受。這個思念發生,刹那消滅了,那個思念又發生了。念念不已,變換無常,而牽引起多少罪業。這樣一來,佛性被它們所蒙蔽,日見深厚,越難解脫。所以要徹底了解:這個末那識起作用的無常心,是很有害佛性的;不讓它有機會發生,再用禅定的功夫去克服它。

  修道的方法,除了四念住外,還有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正道分等,現在沒有時間詳細講了。

  2.十二因緣:緣覺乘學人,最重要的學理,是仔細觀察十二因緣,又稱十二有支,才曉悟生物的叁世流轉,只在一個業力之網裏翻筋鬥。十二因緣的內容是:《如下頁“叁世流轉”表》

  一個人生長在熱帶的地方,普通約十四歲,寒帶約十七歲的時候,身體就起一個大變動;男孩的音聲,由尖利變成宏大,長出胡子;女子喜歡調脂,弄粉;這些男女孩已成長爲男人女人了。這個時期,叫做青春發動期。不久他(她)們就會互相戀慕,與異性結朋友,再進一步,就有要求結爲配偶的癡情。這一段男女互相追求時,佛學叫它貪愛或無明。

  ┌1無明—貪癡等煩惱..... .....迷惑

  ┌一、過去因┤

  │ └2行—身口意所造諸業.........業染

  叁│ ┌3識—起妄念,托母胎.........苦報

  │ ├4名色—名:精神的受想行識四蘊,色:肉體起分化苦報

  世│ ┌現在果┼5六入—六根成形.............苦報

  │ │ ├6觸—出胎後對六塵...........苦報

  流│二┤ └7受—因觸而領納世間之好惡等事以起七情.........苦報

  │ │ ┌8愛—貪染五欲

  轉│ └現在因┼9取—因五欲而對境生取著心.....................迷惑

  │ └10有—身口意隨境作有漏之因爲種子招未來之果....業染

  │ ┌11生—受未來五蘊身....................苦報

  └叁、未來果┤

  └12老死—未來身逐漸衰老以至于死........苦報

  第二步,依照社會的舊禮節:迎親,拜堂;或新式的在法庭裏,讓法官證婚,這對男女算結婚了。新人入新房,由身口意的造業,就成爲夫妻。這一段佛學裏叫行。無明及行二支,是前一代父母的造因。

  女人肚子裏的胎兒,最初的發源,就是雌雄生殖細胞結合成的一粒合子。這時候有一個阿賴耶識,帶著它所貯藏的一切業的種子,估計和這一對新夫妻有親子的緣分的,就借著這合子爲緣,而投生在這粒合子內。這樣一來,合子就有生命了。這一段佛學裏叫識。

  合子得到母親的養料,就長大分裂成二個細胞,以後約每二點鍾再分裂爲四,爲八,十六......在一日一夜,就有了一千多個;叁四天裏,就有了幾萬個,合成爲一實心的細胞團。一星期裏,成了一個內空外實的球形胚胎,叫囊胚。十天左右,囊胚發展成爲原腸胚。二星期裏,原腸胚的細胞,就初步起分化作用:內胚層,慢慢的演發成消化和呼吸系統;外胚層演發成皮膚及神經系統;中胚層演發成骨骼,肌肉,循環,排泄,生殖等系統。到近一個月,成一條魚的樣子;內部的分化將近完成。這一段胚胎起分化作用,佛學叫名色。名,是將來管理精神作用的神經系統,色,是其他的七大系統。

  一個月後,到第二個月底,胚胎的頭部,就慢慢生出眼、耳、鼻、舌;軀幹部發出手、足;阿賴耶識所住的腦,也發展爲大腦、小腦、延髓、脊髓,及分到全體各部的神經。這段說明胚胎已慢慢發展成一個完全的胎兒,佛學裏叫做六入。

  二個月後的胎兒,每天從母體得到的養料,將全體的各部分健全起來;到十個月滿足,胎兒出生了。它的末那識,就指揮著視、聽、嗅、味、觸、意等六識,借著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對前境認得色、聲、香、味、觸、法(萬法)等六塵。這一段在佛學裏叫觸。

  小孩子出生了,得到父母的養育提攜漸漸長大。每天因喜、怒、哀、懼、愛、惡、欲等七情,而領納著世間一切的善事惡事,到青…

《佛學淺釋 (蘇行叁博士編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