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化爲文教功能而設計的。
3. 跨越傳統的“弘誓學院”
“佛教弘誓學院”于1986年成立,1993年10月在“雙林寺”成立研究部,直至1998年才購地興建兩棟校舍。迄至今日已有十四年光景,弘誓學院平時除了佛法研修與教育之外,也參與護教、護生運動。因此無論是從具象表現的佛寺建築、供奉佛像及擺設風格,或是從非具象的內修、外弘活動上,可清晰呈現“弘誓學院”秉持的人間佛教思想理念,並且是成功的跨越傳統佛教到當代佛教。
弘誓學院取名“弘誓”,揭橥實踐並且發揚佛教“四弘誓願”的精神。其思想的活水源頭來自于──上印下順導師,以此“弘誓”命名,揭示了“人間佛教”思想的指導原則。“弘誓學院”原有所在地是“雙林寺”,屬于傳統的中國叁合院建築,大殿內供奉一尊釋迦牟尼佛,而護法伽藍、韋陀菩薩分站兩側,這是“傳統家廟”形式建築。因此在外觀上,是一般人民所居住的傳統叁合院房舍,並無傳統佛寺建築外貌。另外置地興建校舍,校舍的建築依功能而分作兩棟,第一棟名爲“法印樓”,取其“依叁法印實證佛法”及“效法印順導師”之深意;規劃爲禅堂、辦公室與圖書室等。第二棟“尊悔樓”,爲尊崇並緬念傳悔長老之護助建校、倡導僧伽教育而命名的。新建的校舍名爲“鹿野苑”,從“鹿野苑”到“雙林寺”,象征佛陀從初轉*輪到後教誡的說法不辍。校舍建築,爲了因應使用空間的運用,采用現代大樓的建築設計,在外觀上並不拘泥于傳統中國佛寺琉璃瓦特色,多少呈現出素樸的人間佛教佛陀觀思想。
(二)我願此身如明月
1. 以人間成佛的佛陀爲正統
“福嚴精舍”大殿的佛像,是由名雕塑家楊英風塑製的“華嚴叁聖”──毗盧遮那佛、文殊菩薩與普賢菩薩,爲楊英風教授所造,具有中國北魏石窟風格而自創新風貌的古銅造型,碩實無華的厚肩及四肢,圓潤的寬額,飽滿的耳垂,微俯的雙眼,沒有華麗的背光與衣飾相襯,線條簡單素樸,顯得更加具有古樸雄偉。但是在佛像的上方,還繪有飛天,所有的擺設裝飾都作過特別的設計。整體色調上雖然古樸雄偉,但是“華嚴叁聖佛像”與壁繪的飛天造像,與印順導師人間佛教現實的佛陀觀似乎是有差距的。
臺中的“華雨精舍”爲印順導師長期居住處所,二樓大殿的佛像供奉著釋迦牟尼佛像,爲泰緬白玉坐佛造型,顯得莊嚴、簡單樸實。與掩關時期的嘉義“妙雲蘭若”的佛像擺設頗有相似之處,導師所堅持的人間佛教佛陀觀理念在此則表露無遺。
“慧日講堂”是爲居士而建的佛寺,著重于外弘法務,供奉著釋迦牟尼佛,兩側並有護法、韋陀菩薩,尚有小尊的“觀世音菩薩像”,象征菩薩救度衆生之大乘慈悲精神。重建後的“福嚴”供奉的“華嚴叁聖”佛像,與“華雨”、“妙雲蘭若”差異極大,並沒有延續印順導師在主持任內思想的風格,將其人間佛教思想風格作很好的诠釋。然而在“華雨”與“妙雲蘭若”在佛像擺設上,與人間佛教佛陀觀思想的表達頗具一致性與代表性。
2. 傳統與人間的象征
臺南“妙心寺”新建的“妙心文教大樓”一樓內有壁飾──“石雕菩提樹”,以及銅雕的“釋迦牟尼佛坐像”。菩提樹由傳道法師及翁輝蛟設計,委托泰國師傅以砂岩雕刻而成。依經而說:釋尊在經曆六年苦行後,行至菩提伽耶,于菩提樹(即爲畢缽羅樹pippala)下金剛座上結跏趺坐,終于證得無上正等。阿育王“于菩提塔其心最重,所以者何?佛于此處成正覺故。”[46] 這樣的設計,取意在印度佛陀成道處的菩提樹,象征佛陀的成道。極具原始佛教意味,據傳道法師所說:這是勉勵僧俗四衆弟子都能勇猛精進,邁向成佛之道。[47]
“妙心寺”大殿正前方廣場有“*輪與吉祥獅”砂岩石雕。傳道法師以此二作品作爲妙心寺禀承佛陀教法及印順導師的思想理念,內修外弘,推展契理契機之人間佛教的精神表征。整體造型以*輪與吉祥獅組合而成,*輪的造型與臺灣一般佛寺中的*輪形像不同,砂岩石雕材質,造型質樸。據相關的資料所載:*輪意指佛法的無止盡的弘傳;吉祥獅代表護持正法及獅子吼。*輪之下有蓮華座、鹿、大象拱佛塔;象征佛陀于鹿野苑初轉*輪及拘屍那(kuwi-nagari)的最終轉*輪。蓮華座意指佛之*輪如出泥之蓮華,使真理常現,正法久住人間之意。據傳道法師所說:透過這樣的作品,除了是印順導師人間佛教思想的精神表征,尚具有兩重深刻意義:一、表達學佛者若欲證得菩提,必須效法佛陀濟世度生的精神,身體力行,才能體證佛法的真義,*輪常轉。二、弘揚大崗山法脈宗義:具足宏觀的遠見,落實的行動力,以弘傳佛法,成就衆生,共證菩提之義,弘提“妙義永開,心圓天地”的法脈相承之義。[48]
筆者以爲:透過佛法的象征來表達教義,這是印度早期佛教就有的特色,在造作佛像前,就以菩提樹、*輪、足迹,分別代表佛的成道、說法與遊行。因此*輪造型的象征,的確合于佛陀說法,具有*輪常轉之深意。在臺灣傳統寺院中,據說雙獅負有守衛與驅邪止煞之責;中國的佛法中,獅子具無畏與精進精神,獅子吼多指佛陀或佛弟子善于講說各種法義之意。在藏傳佛教寺院中也常有“雙鹿*輪”標志,組合方式與此相仿,如果雙獅只取其吉祥之意,二者顯然有異曲同工之妙。但是,如果想取其“精進無畏、*輪常轉”之深意,整個組合應與大殿同方向,兩旁的雙獅應是面向寺院外面,可能是較好的擺設方式。對于這個觀點,傳道法師也說,礙于場地空間所限,經多方考量下,以此來呈現其人間佛教佛思想理念。
3.“法印”人間成佛道
“佛教弘誓學院”的“法印樓”叁樓殿堂,由于規劃爲禅堂使用性質,只見釋迦牟尼佛像,原木的佛桌上也只擺設香爐與香華。另一棟“尊悔樓”,爲尊崇並緬念傳悔長老之護助建校、倡導僧伽教育而命名的。新建的校舍名爲“鹿野苑”,爲紀念佛陀在波羅奈(varanasi)對五比丘初轉*輪,初創僧團之恩德。從爲學團、校舍立名,供奉佛像等整體擺設中,處處可見其學院以釋尊修道成佛爲實踐的理想,突顯“在人間成佛”的典範,這也是當代臺灣人間佛教佛陀觀的具體實踐。
(叁)浩蕩赴前程
當代臺灣人間佛教佛陀觀是人菩薩行的,以利他爲重的菩薩道是“莊嚴國土,成就衆生”的。“福嚴精舍”的建築是爲了內修,因此開辦佛學院,以“教育僧才,培育僧才”爲首要目的,因此不辦理任何弘法活動。直至今日,也僅有在每年叁月全體師生以不對外方式,在早課時誦持《金剛經》方式爲印順導師祝壽而已。開辦佛學院是提升佛教人才素質的有效方法,也爲未來菩薩道的宏教攝衆作准備。早期的“慧日講堂”不僅是“名符其實的講堂”,還流通印順導師的《妙雲集》論著。據說“一年四季(晚上)講經,短也在半月以上。一年叁次法會,星期日共修,都有開示。”[49] 後來,由于印海法師在講堂建立“正聞圖書館”,1981年“正聞出版社”正式成立,因此《妙雲集》也就以此名義而出版了。重建後的“慧日講堂”依舊秉持印順導師原有理念,致力于外弘佛法之事業。
1.“嚴土熟生”的菩薩道
臺南永康“妙心寺”的現任住持傳道法師(1941~),自繼任以來,致力于佛法弘傳、社區教化、環保及社會關懷的工作。也就是說,除了傳統的臺灣佛教所本有的弘法利生事業,近年受到臺灣教界印順導師人間佛教思想影響,也從事有關人間佛教嚴土熟生的事業。妙心寺在傳道法師的領導下,可說是由傳統佛教過渡到人間佛教事業的重要人物。以下試著就妙心寺的弘化活動來看其人間佛教佛陀觀的實踐。
妙心寺對于人間佛教的實踐理念,是受到印順導師“人間佛教”的啓示,發展人間佛教“此人”、“此地”、“此時”的關懷。就菩薩利他的兩大任務──莊嚴國土與成就衆生兩方面來說。建設“人間淨土”除了“衆生界的淨化”,也應關照“自然界的淨化”。[50] 因此,莊嚴國土方面有環境教育與政治關懷;成就衆生方面則指文化社教的活動。整體而言,是對生命、生態、環境的關懷。妙心寺是佛教界早期推行環保運動者,從資源回收、生態保育層面,從對外在環境的消極抗爭到積極綠化的宣導推行,進一步推行心靈淨化的淨土觀念,都是本著人間佛教立場:“此人”,智度一切有情,特以人類爲本;“此地”,在關懷我們居住的土地,關心而淨化之;“此時”,在叁世時序坐標下,把握現在當下。所以環保是結合人間佛教義理來實踐。因爲,人菩薩行者,必須在淨化衆生(衆生界的淨化)及所依存的國土(自然界的淨化)中來成就佛道。
在社會的關懷方面,除了呼應“弘誓學院”昭慧法師所主導的思凡事件、反嬰靈事件、援救馬曉演濱事件”反剉魚等生命關懷,也從事政治的關懷。鑒于人間佛教立本于人間,以人類爲本,政治人物的觀念行爲會直接帶動社會風氣,間接影響個人的價值判斷,所以曾從事監獄布教與淨化選風反賄選運動。這樣的付諸行動的政治關懷,除了由昭慧法師領導的“弘誓學院”之外,在保守的臺灣佛教界來說,可說是非常罕見。
妙心寺“成熟衆生”的文化社教活動,傳道法師曾多次受邀參加印順學術研討會,發表他研習印順導師思想的心得,平時也在妙心寺所舉辦的研習營等弘法活動中,極力的闡揚印順導師人間佛教的理念。甚至籌纂《印順呂澄佛學辭典》,製作《人間佛教的播種者印順導師》錄象帶(1993年),期能完整生動的介紹印順導師人間佛教思想。以及2000年9月成立的“妙心人間佛教研修院”。並成立“中華佛教百科文獻基金會”,從事佛學教育及大型佛學工具在文書的編纂事宜。
妙心寺屬臺灣傳統佛教大岡山法脈,雖然傳道法師修學佛法曆程…
《當代臺灣人間佛教佛陀觀及其宗教實踐(釋德檍)》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