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当代台湾人间佛教佛陀观及其宗教实践(释德檍)▪P4

  ..续本文上一页化为文教功能而设计的。

  3. 跨越传统的“弘誓学院”

  “佛教弘誓学院”于1986年成立,1993年10月在“双林寺”成立研究部,直至1998年才购地兴建两栋校舍。迄至今日已有十四年光景,弘誓学院平时除了佛法研修与教育之外,也参与护教、护生运动。因此无论是从具象表现的佛寺建筑、供奉佛像及摆设风格,或是从非具象的内修、外弘活动上,可清晰呈现“弘誓学院”秉持的人间佛教思想理念,并且是成功的跨越传统佛教到当代佛教。

  弘誓学院取名“弘誓”,揭橥实践并且发扬佛教“四弘誓愿”的精神。其思想的活水源头来自于──上印下顺导师,以此“弘誓”命名,揭示了“人间佛教”思想的指导原则。“弘誓学院”原有所在地是“双林寺”,属于传统的中国三合院建筑,大殿内供奉一尊释迦牟尼佛,而护法伽蓝、韦陀菩萨分站两侧,这是“传统家庙”形式建筑。因此在外观上,是一般人民所居住的传统三合院房舍,并无传统佛寺建筑外貌。另外置地兴建校舍,校舍的建筑依功能而分作两栋,第一栋名为“法印楼”,取其“依三法印实证佛法”及“效法印顺导师”之深意;规划为禅堂、办公室与图书室等。第二栋“尊悔楼”,为尊崇并缅念传悔长老之护助建校、倡导僧伽教育而命名的。新建的校舍名为“鹿野苑”,从“鹿野苑”到“双林寺”,象征佛陀从初转*轮到后教诫的说法不辍。校舍建筑,为了因应使用空间的运用,采用现代大楼的建筑设计,在外观上并不拘泥于传统中国佛寺琉璃瓦特色,多少呈现出素朴的人间佛教佛陀观思想。

  (二)我愿此身如明月

  1. 以人间成佛的佛陀为正统

  “福严精舍”大殿的佛像,是由名雕塑家杨英风塑制的“华严三圣”──毗卢遮那佛、文殊菩萨与普贤菩萨,为杨英风教授所造,具有中国北魏石窟风格而自创新风貌的古铜造型,硕实无华的厚肩及四肢,圆润的宽额,饱满的耳垂,微俯的双眼,没有华丽的背光与衣饰相衬,线条简单素朴,显得更加具有古朴雄伟。但是在佛像的上方,还绘有飞天,所有的摆设装饰都作过特别的设计。整体色调上虽然古朴雄伟,但是“华严三圣佛像”与壁绘的飞天造像,与印顺导师人间佛教现实的佛陀观似乎是有差距的。

  台中的“华雨精舍”为印顺导师长期居住处所,二楼大殿的佛像供奉着释迦牟尼佛像,为泰缅白玉坐佛造型,显得庄严、简单朴实。与掩关时期的嘉义“妙云兰若”的佛像摆设颇有相似之处,导师所坚持的人间佛教佛陀观理念在此则表露无遗。

  “慧日讲堂”是为居士而建的佛寺,着重于外弘法务,供奉着释迦牟尼佛,两侧并有护法、韦陀菩萨,尚有小尊的“观世音菩萨像”,象征菩萨救度众生之大乘慈悲精神。重建后的“福严”供奉的“华严三圣”佛像,与“华雨”、“妙云兰若”差异极大,并没有延续印顺导师在主持任内思想的风格,将其人间佛教思想风格作很好的诠释。然而在“华雨”与“妙云兰若”在佛像摆设上,与人间佛教佛陀观思想的表达颇具一致性与代表性。

  2. 传统与人间的象征

  台南“妙心寺”新建的“妙心文教大楼”一楼内有壁饰──“石雕菩提树”,以及铜雕的“释迦牟尼佛坐像”。菩提树由传道法师及翁辉蛟设计,委托泰国师傅以砂岩雕刻而成。依经而说:释尊在经历六年苦行后,行至菩提伽耶,于菩提树(即为毕钵罗树pippala)下金刚座上结跏趺坐,终于证得无上正等。阿育王“于菩提塔其心最重,所以者何?佛于此处成正觉故。”[46] 这样的设计,取意在印度佛陀成道处的菩提树,象征佛陀的成道。极具原始佛教意味,据传道法师所说:这是勉励僧俗四众弟子都能勇猛精进,迈向成佛之道。[47]

  “妙心寺”大殿正前方广场有“*轮与吉祥狮”砂岩石雕。传道法师以此二作品作为妙心寺禀承佛陀教法及印顺导师的思想理念,内修外弘,推展契理契机之人间佛教的精神表征。整体造型以*轮与吉祥狮组合而成,*轮的造型与台湾一般佛寺中的*轮形像不同,砂岩石雕材质,造型质朴。据相关的资料所载:*轮意指佛法的无止尽的弘传;吉祥狮代表护持正法及狮子吼。*轮之下有莲华座、鹿、大象拱佛塔;象征佛陀于鹿野苑初转*轮及拘尸那(kuwi-nagari)的最终转*轮。莲华座意指佛之*轮如出泥之莲华,使真理常现,正法久住人间之意。据传道法师所说:透过这样的作品,除了是印顺导师人间佛教思想的精神表征,尚具有两重深刻意义:一、表达学佛者若欲证得菩提,必须效法佛陀济世度生的精神,身体力行,才能体证佛法的真义,*轮常转。二、弘扬大岗山法脉宗义:具足宏观的远见,落实的行动力,以弘传佛法,成就众生,共证菩提之义,弘提“妙义永开,心圆天地”的法脉相承之义。[48]

  笔者以为:透过佛法的象征来表达教义,这是印度早期佛教就有的特色,在造作佛像前,就以菩提树、*轮、足迹,分别代表佛的成道、说法与游行。因此*轮造型的象征,的确合于佛陀说法,具有*轮常转之深意。在台湾传统寺院中,据说双狮负有守卫与驱邪止煞之责;中国的佛法中,狮子具无畏与精进精神,狮子吼多指佛陀或佛弟子善于讲说各种法义之意。在藏传佛教寺院中也常有“双鹿*轮”标志,组合方式与此相仿,如果双狮只取其吉祥之意,二者显然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是,如果想取其“精进无畏、*轮常转”之深意,整个组合应与大殿同方向,两旁的双狮应是面向寺院外面,可能是较好的摆设方式。对于这个观点,传道法师也说,碍于场地空间所限,经多方考量下,以此来呈现其人间佛教佛思想理念。

  3.“法印”人间成佛道

  “佛教弘誓学院”的“法印楼”三楼殿堂,由于规划为禅堂使用性质,只见释迦牟尼佛像,原木的佛桌上也只摆设香炉与香华。另一栋“尊悔楼”,为尊崇并缅念传悔长老之护助建校、倡导僧伽教育而命名的。新建的校舍名为“鹿野苑”,为纪念佛陀在波罗奈(varanasi)对五比丘初转*轮,初创僧团之恩德。从为学团、校舍立名,供奉佛像等整体摆设中,处处可见其学院以释尊修道成佛为实践的理想,突显“在人间成佛”的典范,这也是当代台湾人间佛教佛陀观的具体实践。

  (三)浩荡赴前程

  当代台湾人间佛教佛陀观是人菩萨行的,以利他为重的菩萨道是“庄严国土,成就众生”的。“福严精舍”的建筑是为了内修,因此开办佛学院,以“教育僧才,培育僧才”为首要目的,因此不办理任何弘法活动。直至今日,也仅有在每年三月全体师生以不对外方式,在早课时诵持《金刚经》方式为印顺导师祝寿而已。开办佛学院是提升佛教人才素质的有效方法,也为未来菩萨道的宏教摄众作准备。早期的“慧日讲堂”不仅是“名符其实的讲堂”,还流通印顺导师的《妙云集》论着。据说“一年四季(晚上)讲经,短也在半月以上。一年三次法会,星期日共修,都有开示。”[49] 后来,由于印海法师在讲堂建立“正闻图书馆”,1981年“正闻出版社”正式成立,因此《妙云集》也就以此名义而出版了。重建后的“慧日讲堂”依旧秉持印顺导师原有理念,致力于外弘佛法之事业。

  1.“严土熟生”的菩萨道

  台南永康“妙心寺”的现任住持传道法师(1941~),自继任以来,致力于佛法弘传、社区教化、环保及社会关怀的工作。也就是说,除了传统的台湾佛教所本有的弘法利生事业,近年受到台湾教界印顺导师人间佛教思想影响,也从事有关人间佛教严土熟生的事业。妙心寺在传道法师的领导下,可说是由传统佛教过渡到人间佛教事业的重要人物。以下试着就妙心寺的弘化活动来看其人间佛教佛陀观的实践。

  妙心寺对于人间佛教的实践理念,是受到印顺导师“人间佛教”的启示,发展人间佛教“此人”、“此地”、“此时”的关怀。就菩萨利他的两大任务──庄严国土与成就众生两方面来说。建设“人间净土”除了“众生界的净化”,也应关照“自然界的净化”。[50] 因此,庄严国土方面有环境教育与政治关怀;成就众生方面则指文化社教的活动。整体而言,是对生命、生态、环境的关怀。妙心寺是佛教界早期推行环保运动者,从资源回收、生态保育层面,从对外在环境的消极抗争到积极绿化的宣导推行,进一步推行心灵净化的净土观念,都是本着人间佛教立场:“此人”,智度一切有情,特以人类为本;“此地”,在关怀我们居住的土地,关心而净化之;“此时”,在三世时序坐标下,把握现在当下。所以环保是结合人间佛教义理来实践。因为,人菩萨行者,必须在净化众生(众生界的净化)及所依存的国土(自然界的净化)中来成就佛道。

  在社会的关怀方面,除了呼应“弘誓学院”昭慧法师所主导的思凡事件、反婴灵事件、援救马晓演滨事件”反剉鱼等生命关怀,也从事政治的关怀。鉴于人间佛教立本于人间,以人类为本,政治人物的观念行为会直接带动社会风气,间接影响个人的价值判断,所以曾从事监狱布教与净化选风反贿选运动。这样的付诸行动的政治关怀,除了由昭慧法师领导的“弘誓学院”之外,在保守的台湾佛教界来说,可说是非常罕见。

  妙心寺“成熟众生”的文化社教活动,传道法师曾多次受邀参加印顺学术研讨会,发表他研习印顺导师思想的心得,平时也在妙心寺所举办的研习营等弘法活动中,极力的阐扬印顺导师人间佛教的理念。甚至筹纂《印顺吕澄佛学辞典》,制作《人间佛教的播种者印顺导师》录象带(1993年),期能完整生动的介绍印顺导师人间佛教思想。以及2000年9月成立的“妙心人间佛教研修院”。并成立“中华佛教百科文献基金会”,从事佛学教育及大型佛学工具在文书的编纂事宜。

  妙心寺属台湾传统佛教大冈山法脉,虽然传道法师修学佛法历程…

《当代台湾人间佛教佛陀观及其宗教实践(释德檍)》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