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与中国传统佛教、印顺导师人间佛教思想关系密切,因此在从事社区教化事业,仍然沿袭原有的传统大乘佛教的法会活动:梁皇法会、观音菩萨圣诞、成道法会、浴佛法会、七月地藏法会,以及药师圣诞法会,甚至在每周两天的共修会也是以礼忏方式来举行。社区教育方面,除了上述佛法教育之外,妙心寺也开办社会教育活动,如合唱团、国乐团、各项才艺班,以及成长教育讲座。[51] 这些活动的举办,据传道法师所说:希望吸引不同领域的知识分子来学佛,以入世间的方便来推展人间佛教的理念。
笔者以为:这样的深切悲愿是非常值得学习的,妙心寺保有传统的法会与社区教育,这是台湾一般传统佛寺都有的弘化活动。因此在这方面,并不容易将印顺导师人间佛教思想得到很好的弘扬与推广,所以妙心寺仍处于传统佛教过渡到人间佛教思想的阶段。
2.人菩萨行的试链
弘誓学院环绕“人间佛教”为主轴的相关议题,在研究部与专修部的教学中,特别开设“印顺导师思想研究”课程,在这些学科中,将以重点章节方式介绍导师学说,可说是弘誓学院教学的特色之一。在对外的活动方面,每年在双林寺举行浴佛法会,以及农历七月底的地藏法会与大蒙山施食,除了感念回馈地方的护持,更期望能导引地方信众对佛法有正确的认识。
除此之外,便是以护生、护教等运动。如护生议题(含环境保护、生态保育及动物权等)、戒律议题与女性议题等。举荦荦大者:在护教方面,1988年底,轰动一时的杯葛“思凡”演出事件,企图扭转社会对僧尼的偏见;1990年,破斥“婴灵供养”邪说;1994年,“观音不要走”抗争运动,抵抗政权与异教的联手迫害而留下了台北市七号公园的观音像;1999年,“佛诞放假”运动,而使佛诞成为国内第一个国定的宗教纪念日……。在护生方面,除了对贫困老人的生活关怀之外,又发起成立“关怀生命协会”,多次投入生态保育与动物保护的社会运动。[52] 近期又抵制了财团全力关说的“赌博合法化”相关法案……。对教内戒律与体制的革新方面,立足于佛教两姓平权理论基础上,主导废除“八敬法”,引起传统佛教界一阵哗然之声。
十四年来,“弘誓学院”在台湾佛教的传播史上的活动,都是属于非常艰钜的缔造工程。其目的是为了印证印顺导师所提倡的“人间佛教”人菩萨行者是可行之路,净土也确实可能实现于人间。这就是“佛在人间”也在“人间成佛”的人间佛教佛陀观的宗教实践。
四、结 论
印顺导师“人间佛教”思想是受太虚大师“人生佛教”所启发的,在当代台湾佛教的发展,是经过多年的酝酿而逐渐发展成为主流思潮的。面对台湾佛教的环境因缘,随着政治环境的改变,人间佛教思想才逐渐为教界所知,进而能厘清人间佛教思想真义,因此,人间佛教思想在当代台湾佛教界,已进入实践发展的阶段。
透过印顺导师导源于对现实台湾佛教问题与对佛法的抉择,从探察根本,明其流变的修学方针中,提出“人间佛教”,以为“立本于根本佛教之淳朴,宏阐中期佛教之行解(梵化之机应慎),摄取后期佛教之确当者,庶足以复兴佛教而畅佛之本怀也欤!”。人间佛教的佛陀观思想就是在这个原则下开展的,以《阿含经》中“诸佛皆出人间,终不在天上成也”确立人间佛教是“佛在人间”的佛陀观。以人类具梵行、忆念、勇猛等三大特胜,是成佛的重要因素,确立了“以人为本”的佛陀观。当代台湾传统佛教盛行他方净土成佛之说,印顺导师提出他对佛身、净土的诠释:以为净土、秽土与佛身、佛土之说为适应众生而说的。然而就经典与释迦牟尼佛的成佛事实依据,人间佛教提倡在较为有效率的秽土成佛,主张“佛在人间”的佛陀观。透过对念佛法门的抉择,人间佛教的修行是契入缘起空性的“实相念佛”,这是本于“缘起性空”思想体系所下建立的佛身观,主张证悟缘起空性的“见佛功德法身”。人间佛教的行解是:依三心,行六度、四摄的菩萨行,主张“即人成佛”的佛陀观。
“人间佛教”思想是当代台湾佛教三大主流之一,也是当代台湾汉传佛教的代表。其思想不仅导引佛教界信仰的方向,提升佛学思想的研究水准与方针,以及对现实社会关怀运动等,可说是对当代台湾已造成极大的影响力。
台南永康“妙心寺”在传道法师带领下,从事“庄严国土、成熟众生”的佛教事业已行之有年。但是,在具象的寺院建筑、供奉佛像等布局,以及非具象的佛教文化事业弘法活动中,依稀可见当代传统佛教的宗教实践。故笔者以为:“妙心寺”目前正处于由当代台湾传统佛教过渡到人间佛教的阶段中。
在桃园观音乡的“佛教弘誓学院”,从“弘誓”学院的命名,原先居所的“双林寺”到1998年新建的校舍建筑与寺院佛像与摆设中,印顺导师“人间佛教”佛陀观思想都深刻的蕴涵其中。非具象的学院修学方式以及对外参与的护生、护教等运动,除了透露着实践人间佛教“人菩萨道”的可行性,也是人间佛教佛陀观思想的宗教实践。但是,对当代台湾佛教发展史而言,可能是条长远而难行的佛教改革之路。总体而言,与“妙心寺”相较之下,“弘誓学院”并无背负沉重的传统佛教包袱,颇能完满表达当代台湾人间佛教的佛陀观思想。
---------------------------------------------------------------------------
【参考书目】
一、藏经
大正新修大藏经(大正藏新修订版第1~ 55、85),白马精舍印经会,1992年。
吴支谦译:《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檀过度人道经》,大正藏第十二册。
吴支谦译:《佛说维摩诘经》,大正藏第十四册。
吴支谦译:《维摩诘所说经》,大正藏第四册。
西晋竺法护译:《文殊支利普超三昧经》,大正藏第十五册。
西晋竺法护译:《阿惟越致遮经》,大正藏第九册。
西晋安法钦译:《阿育王传》,大正藏第五十册。
东晋瞿昙僧伽提婆译:《增一阿含经》,大正藏第二册。
姚秦鸠摩罗什译:《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大正藏第十二册。
姚秦鸠摩罗什译:《佛说阿弥陀经》,大正藏第十二册。
姚秦鸠摩罗什译:《思益梵天所问经》,大正藏第十五册。
姚秦鸠摩罗什译:《十住毗婆沙论》,大正藏第二十六册。
姚秦鸠摩罗什译:《大智度论》,大正藏第二十五册。
刘宋麻良耶舍译:《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大正藏第十二册。
刘宋求那跋陀罗译:《杂阿含经》,大正藏第二册。
唐玄奘译:《大毗婆沙论》,大正藏第二十七册。
唐地婆诃罗译:《大庄严经论》,大正藏第四册。
唐菩提流志译并合:《大宝积经》,大正藏第十一册。
二、近人论着
印顺,《契理契机之人间佛教》,台北:正闻出版社,1990年。
印顺,《佛法概论》,台北:正闻出版社,1992年。
印顺,《大乘起信论》,台北:正闻出版社,1992年。
印顺,《以佛法研究佛法》,台北:正闻出版社,1992年。
印顺,《佛在人间》,台北:正闻出版社,1992年。
印顺,《我之宗教观》,台北:正闻出版社,1992年。
印顺,《净土与禅》台北:正闻出版社,1992年。
印顺,《学佛三要》,台北:正闻出版社,1992年。
印顺,《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台北:正闻出版社,1992年。
印顺,《教制教典与教学》,台北:正闻出版社,1992年。
印顺,《佛法是救世之光》,台北:正闻出版社,1992年。
印顺,《佛教史地考论》,台北:正闻出版社,1992年。
印顺,《性空学探源》,台北:正闻出版社,1992年。
印顺,《华雨香云》,台北:正闻出版社,1992年。
印顺,《摄大乘论讲记》,台北:正闻出版社,1992年。
印顺,《如来藏之研究》,台北:正闻出版社,1992年。
印顺,《印度之佛教》,台北:正闻出版社,1992年。
印顺,《印度佛教思想史》,台北:正闻出版社,1992年。
印顺,《说一切有部为主的论书与论师之研究》,台北:正闻出版社,1992年。
印顺,《华雨集》第一册,台北:正闻出版社,1993年。
印顺,《华雨集》第二册,台北:正闻出版社,1993年。
印顺,《华雨集》第四册,台北:正闻出版社,1993年。
印顺,《成佛之道》(增注本),,台北:正闻出版社,1994年。
印顺,《平凡的一生》(增订本),台北:正闻出版社,1994年。
印顺主纂,《太虚大师全书》,《法藏:佛法总学(一)》,台北:善导寺佛经流通处,(未注明出版时间)。
印顺主纂,《太虚大师全书》,《论藏:支论(三)》,台北:善导寺佛经流通处。
杨惠南着,《当代佛教思想展望》,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91年。
邱敏捷着,《印顺人间佛教思想》,台北:法界出版社,2000年1月。
郭朋着,《印顺佛学思想研究》,台北:正闻出版社,1992年11月。
《妙心杂志》,第49期,台南:妙心杂志社,2000年1月1日。
《妙心杂志》,第50期,台南:妙心杂志社2000年2月1日。
江灿腾着,<从废除“八敬法”到“人间佛教思想”>,《当代》,第171期,2001年11月。
释传道,<人间佛教的实践略谈妙心寺的严土熟生事业>,《妙心杂志》第49期,2000年1月1日,页1~5。
释宽谦,<愿愿相续话因缘──谈佛教佛寺>,《觉风…
《当代台湾人间佛教佛陀观及其宗教实践(释德檍)》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