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以分爲“浮、中、沈”叁部,用以辨別證候,當然比較正確。此外,其他髒腑也有固定的穴道可以診候,我們如果都能應用,則按照張仲景的觀點來說,應該是比較全面的,事實上恐怕也是比較科學的。可惜這種診候的方法,早巳在醫藥界失去了傳承,現在一般大夫切脈的時候,還是“握手不及是,人迎趺陽,叁部不參”,假使兩千年前的張仲景還有知的話,恐怕又不免要慨歎地念著“管窺管窺”。現在知道峨眉山的醫藥傳承裏面,保存著一整套二十部脈的診候方法,“握手”既“及是”,人迎趺陽也按叁部診候,這是否就是張仲景所說的方法,或者比張仲景所知道的更有所發展,猶有待于科學實踐的證明,不過根據臨床觀察,用這種切脈的方法辨證論治,確實是能解決問題的,病例如下:
某省檢察院的金檢察長,年五十左右。自訴二十多年來一直吐逆不止,而胃納如常。累經治療無效,化驗檢查,迄無定論。平常吃二斤肥豬肉才覺舒服,久而不胖。最近又引起高血壓,中西醫治療也都無效。經用峨眉山傳承的二十部脈診候,證明爲陰虛于下,陽燥于上之症,用滋胃平燥,沁脾解毒的藥物施治,連服二劑,就見功效,服至十余劑,病疾全愈。據說,病愈後在大暑天深入農村視察,登山涉水四十多天,沒有發病,至今平安,工作如常。
4.要在病人身上和自己身上,操縱或控製經絡的運行,以及診候十二部脈,必須在操作上先有所鍛煉,鍛煉的方法,在峨眉山的傳承之中有動功和靜功兩大類,而動功和靜功又是密切地結合在一起的,不能分割的。動功有“十二字莊”的傳承,即“天地之心,龍鶴風雲,大小幽明”十二套拳法。此中天地兩莊一正一反鍛煉全身的氣脈,是全部動功的基礎。之字莊練奇經八脈中的帶脈,附練任脈和督脈。龍鶴兩莊練全身百脈的大開大合,而龍字莊寬,鶴字莊小。風字莊注重外用,雲字莊練肺肝兩髒,小字莊練腎髒和肺髒。幽字莊仰臥在床上練,是動靜兩功的橋梁。心字莊綜合動.功各莊的特點,變通運用,比較複雜。大字莊用兩線各系十二個康熙錢,平舉兩手以大指和食指練習,是由動歸靜的一種方法。明字莊趺坐著練習,是靜功的一種。
練習十二字莊的時候,都要調息修觀,使呼吸與姿勢的升降開合相一致,同時把意念集中在每一個動作的尖端小處,動靜合一,則不要多久,全身的關節自然通利調柔,暖氣周流無礙,對自己說,可以逐漸卻病延年,用之于治病,則又從而化出叁十六種指穴法,其名稱如下:
1.鶴嘴勁 2.鳳钗勁 3.鷹嘴勁
4.蛇頭勁 5.鴨嘴勁 6.日月扣勁
7.沖天杵勁 8.一指禅勁 9.金鈎勁
10.五丁開山勁 11.虎爪勁 12.龍探爪勁
13.丁頭勁 14.鷹爪勁 15.龍卸珠勁
16.平指勁 17.通天勁 18.量天尺勁
19.複雨翻雲勁 20.劍訣勁 21.離經勁
22.落雁勁 23.捧沙勁 24.太極摩雲勁
25.少陽祖氣勁 26.豹撲勁 27.袖底勁
28.托天截地勁 29.拔山勁 30.大背鎖勁
31.排山勁 32.力士舉鼎勁 33.伏虎勁
34.天龍行雨勁 35.叁屍除蟲勁 36.順風耳勁
運用指穴法治病,稱爲“導引術”,每一種指穴法都能治若幹種病,列舉豹撲勁治頭痛病爲例,以資說明。
甲、用法:豹撲勁出天字莊,勁在大拇指第一節,其變化則用沖天杵(按天字莊中有沖天杵一式),分爲陰面、陽面及正面叁個用法。陽面的勁最剛,陰面最柔,正面介于剛柔之間,各有揉、推、批、褂、圓、釘六種手法。運用時控製著七部經脈的穴道,計爲:
是太陽膀胱經,竅在攢竹。
是陽明胃經,竅在魚腰。
手陽明大腸經,竅在太陽。
是少陽膽經,竅在率谷。
手少陽叁焦經,竅在絲竹空。
督脈,竅在天日。手太陽小腸經,竅在月窟。
乙、操作:“分爲叁部,第一步,大指按天目,食指按率谷,用陰面推法,取柔勁,順眉棱骨陽明經至絲竹空,即變成正面及陽面,用剛勁倒批。然後落在瞳子命上,變陰面,用圓法,再取柔勁。第二步,用大指向後推,循率谷至玉枕,變成陽面,在玉枕穴上用陽面倒批,再倒提指經率谷至絲竹空,用圓法柔勁。第叁步,從發尖循太陽經,直抵肝脈的青龍角,先用陰面推法,次變陽面,用釘法內震,然後進取風池,稍批,經率谷回至絲竹空,再回天目。
丙、主治:陽明頭痛,眼脹痛。做氣功不得法,叁陽氣機與督脈氣機糾結,聚而不散,也可以此法治之。
指穴法,鍛煉精熟,不但可以醫治一般的疾病,還可以醫治氣功病,即所謂“走火入魔”,大跳大動不能控製的嚴重病患。一個大夫如果能夠醫治這種嚴重病,患,就可以控製或操縱經絡的運行,同時切脈診候也更合標准。因爲十二部脈的跳動都很微細,分別比較不大容易,如果沒有動靜合一的功夫,難免不撲索迷離,顧此失彼。所以峨眉山的醫藥傳承,十分注重動功和靜功的鍛煉。
5.在動功和靜功的鍛煉之外,還有醫治各種疾病的專門丹藥。峨眉山的四大丹八十一小丹,過去在熟悉此道的宗教界內是相當有名的。醫治骨傷的特效藥鸾膣丹、離合散,據說比道教方面武當派的跌傷散、八步回生散更爲有效。同時峨眉山的一套接骨技術,由于有了動靜兩功長期鍛煉的經驗做基礎,也非常寶貴。骨病方面,無論陰症陽症,都有不少丹方,並且還有“移形換嶽”的方法。所謂“移形換嶽”,就是把附骨的癰疽毒症,移到肌肉表面不重要的部位上去。據我所知,峨眉山醫藥傳承中的“移形換嶽”,是先用五行散敷在患處,再用神龜散敷在打算移上去的地方,中間用蔥汁和密調獨活散做導引,等到移上去之後,再照普通骨病的治法施治,就可以化險爲夷,解決問題。其他男婦各症,如崩漏、淋濁、痔瘘、白喉、肝硬變腹水症、消渴、哮喘、關節炎、伏梁、內外障、癫痫、疝氣、百日咳、霍亂、黃疽、瘾瘕積聚、瘰疬鼠瘡等等,都有經驗良方,相當有效。例如肝硬變腹水症,是目前我國醫藥界作爲重點研究的嚴重病症之一,據一九五九年十一月號中醫雜志說,中醫研究院附屬醫院用臌症丸、舟車丸等古方施治後,消水有效而還存在著七個問題,即:在二十四個病例中有八例無效,五例死亡。病人惡心、嘔吐等反應很大,肝功能的恢複尚不能理想等。但是峨眉山的醫藥傳承用“四時丹”治療肝硬變腹水症的療效,就比臌症丸、舟車丸等爲好。現在把四時丹的詳細用法述之于次,藉以考見峨眉山醫藥傳承中的丹藥值價之一斑。
甲、四時丹的處方:
初服八正散方:扁蓄、瞿麥、滑石、焦栀子、木通、炒酒軍、燈芯、車前仁,分量臨症酌之。次服卯丹方:製甘遂叁錢、槟榔叁錢、二醜生熟各一錢半、牙岜(去弦)一錢半、滑石一錢,共研細末。叁服酉丹方:茅蒼術(米泔水炒)、油厚樸、陳皮(留白)、雲苓、豬苓各一錢半,肉桂、水炙草各一錢,共細末。四服醒中丹方:黨參五錢、茯苓、山藥、蓮米、芡實、苡仁各叁錢,白叩仁二錢,共
研細末。
乙、四時丹的用法:
四時丹以“甘遂”爲君藥,和臌症丸、舟車丸同。但甘遂峻曆,苦寒有毒,如果象臌症丸那樣生用,攻水的效力雖大而付作用強,反應也大,病人感覺痛苦。峨眉山的醫藥傳承有鑒于此,先用甘遂浸泡水中,一日一換水,大約冬春十天,夏秋七天,使變苦寒微辛而爲甘淡。同時甘遂利于火而不利于水,所以要在去心後,再用濕面包裹入子母灰火中煨至香氣透出爲度,再變甘淡爲芳香,取出拌以滑石粉,待乾,同其他各藥合研爲細末(醜牛炮製法,是用瓦擋鼎陰鼎燒熱,陽鼎冷合上去,使每粒都是半生半熟),是爲卯丹。在服卯丹的前一天晚上,空心服八正散一次,大人叁錢,小兒減半,以動搖腹水積聚之勢。翌日卯時,服卯丹五分,二小時後必下水。酉時服酉丹五分,下水即止。這樣一攻一補,准確地控製著,病人才不至因下水而有損真元,同時甘遂經過製煉,用量又少(臌症丸用生甘遂至一錢六分)病人幾乎不感覺有什麼反應。卯酉二丹可連服叁次或四次,體虛者可間一二天服一次。待腹水消至十分之六七,衰其大半的時候,即不能再服卯酉丹,改服醒中丹兩星期,同時用四葉蓮、大草鞋板等草藥炖黃酒及雞肉作飲食療法。則腹內余水逐漸消失,食欲增進,稍事休養,就可以恢複健康了。至于忌吃鹽醬南瓜紅薯,則與通常的治法相同,開鹽法也差不多。
峨眉山醫藥傳承中的丹藥有這樣的療效,文獻證明,實在不是偶然的。例如治療喉症的碧玉金玄四丹,源出華陀中藏經的“玉霜膏”。“玉霜膏”用樸硝、牙硝、硼砂、攀石四味共以火鍛煉爲末,和玉丹的用藥相同,但製法方面,則峨眉山的醫藥傳承比中藏經進步得多。又如單用玉丹或玉霜膏而不配以碧、金、玄叁丹,以之治療喉症,固然也有劾驗,而祛風消熱去痰定痛的功用不夠,還不能說是最好的喉症丹藥。又如八十一小丹中的玉壺丹的變通用法,已超過華陀所說的很多倍,硇砂丹的用藥也比“治症瘕方”增加了很多。由此可知,峨眉山醫藥傳承中的丹藥,不但繼承了古代醫方的優良傳統,還吸收了後來廣大勞動人民創造的許多臨床經驗,截長補短融合而成的。
6.廣泛地采用草藥治病,也是峨眉山醫藥傳承的特點之一。據說,其中有人能辨認和應用兩千多種草藥,現在我還只知道他們應用的四川出産的四百五十種草藥,其名稱如下:
馬鞭梢、水荊芥、水茴香、趕山鞭、九節鞭、回春草、白斑鸠窩、石葦、響鈴草、懷胎草、筋骨草、蒼蠅翅、五楞香、叁百草、水岜角、水楊柳、大開喉箭、地柏皮、雲霧草、見血清、化痰清、元元草、分經草、通經草、小紅娘、…
《保存在峨眉山佛教寺院裏面的祖國醫藥遺産》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