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桂平的西山▪P2

  ..續本文上一頁;而砧聲人語,偶而還和著輕歌低唱,別有風味。更前行約一裏,過廉隅坑上的小石橋,西折循石級穿林罅而上至“李公祠”,祠左有“洗石庵”,群木交映,蒙茸不見天日。從此循石級上“龍華寺”,兩旁松林更密,嫩苔枯藓,斑斑駁駁渲染著虬枝鱗幹,畫意很濃。再上有巨石矗立路旁,上刻“碧雲天”叁字,真是名符其實。涓涓的流泉,應答著清脆宛轉的枝頭鳥語,則完全足詩境了。上去幾十步就是“龍華寺”。寺前摩崖“摩青”兩字, 尚秀潤。寺門聯語:“龍隱添詩境,華嚴說佛經”,雖因冠頂的關系,造句未免勉強,但能將詩境點出,也可以算是貼切的了。

  過“龍華寺”向右循石路到“乳泉亭”,那是民國七年陸榮廷造的,“乳泉亭”叁字額,據說足他親筆所寫。筆致固然生硬,但很有一定的蠻勁,可以說字如其人。唐繼堯于民國十年護法討陸過此留一聯,上聯:“自蒼梧迤逦而來,造極登峰,伫看南流一束,北流一束”,即景生情,感慨時事,略略可以窺見他的風度;下聯“離翠海釣遊之所,清風破浪,試問在山如何,出山如何”;則自負不凡,很有氣概,舊軍閥在這許多地方似乎也還可愛。該亭四面回廊,塗以綠油,掩映在修篁古桧之中,全無俗塵。其下“乳泉”,清冽象杭州的龍井,有時噴出白汁如乳,故以爲名,但見過的不多。

  “乳泉”之上爲“留翠亭”,其旁平地數弓,適當西山勝處,宜弈、宜琴、宜聯吟、宜高談。摩崖“別有大地”四字,很醒目,怪石如獅如象,如大鵬展翅,如臥虎撲食,星羅棋布, 目不暇接。而幾抱大的古樹,大都托根在石頭上,大概足在艱困的環境當中,掙紮著,求生存的關系,各有各的雄姿,各有各的特點。老杜《題松樹樟子歌》所謂:“陰崖卻承霜雪幹,偃蓋反走虬龍形”,似猶不足狀其萬一。再上數十級的姚岩,巨石淩空飛下,勢若危殆而自宋以來即然,乃宋太平興國初年知州姚坦(明白)與高僧唱和之地。其前李德鄰拓地構“飛閣”,畫棟雕梁,明窗淨幾,遠則極目百裏,近則俯瞰雙江,更加上塔影波光,山城積翠,風味頗似蘇東坡的詞。尤其是明月似水的深秋之夜,一片清溶,流光如霧,真會使人作“乘風歸去”之想。有人說西山乃李德鄰發祥之地,我則以爲能選此勝地而建傑閣,其胸襟可知,人非因地而飛,乃地因人而靈也。茲錄其《飛閣記》于下:

  浔郡西山,夙擅名勝,癸亥秋督師駐此,軍事之暇,時相登覽,覺山河環拱,氣象萬千,洵足壯觀。惟點綴名山,尚少傑閣,亭與郡人士謀,醵資沿姚翁岩故址,疊石蔔築,以宏遠瞻。計甲子春經始,閱時半載,規模粗具。值邊警頻來,倥偬戎馬,不遑兼顧,茲聿政局敉平,返辔遨遊,複捐廉鸠工庀材,增其式廊,時乙醜冬也、數年積愫,一旦觀成,竊喜而顔其閣曰飛閣,亦取淩起半空,如大鵬振翩之義雲爾。民國丙寅仲春李宗仁識,

  從“飛閣”下,左轉循石級上至“吏隱洞”,其實是兩塊大石架成的門,高約二叁丈,廣五六方丈。據說唐禦史李明遠谪戌浔州,愛此林泉岩洞,隱居不歸,因以爲名。過洞,懸岩之下,構一亭,名“雲林幽谷”,幽靜得塵飛不到,夏忘暑熱,則幾乎是王诘摩的詩,不著人間煙火。該亭爲黃植楠所建,其記文在西山的文獻當中算是寫得比較好的,茲亦錄之如次:

  西山爲浔名勝,其最著之古迹,厥惟李洞姚岩;蓋二公去中州,棄官爵而遁于此,所謂潛德而隱者也、今姚岩故址,飛閣巍然背岩跨石而立,信能發其幽光,而李洞自唐以來如故、洞廣二丈許,張口若月下弦, 內穿穴若剖大甕,石踞地而塞其半,遊者辄止,以爲其中空無有也。余窮而挖之,側身蛇行,穿穴逾石而進,始知此洞別有天地,其危岩壁立環內,突怒錯愕博噬,仰望古木肅森,隱見雲際, 日光下徹,叢影搖拂,若舞鸾鶴。岩盡處,旁出石臺,上平如砥,可列飲食,左右夾巨石,墜爲大壑,缺爲谷口,廊然開朗,一望無際。余得此喜甚,因名之爲雲林幽谷,紀實也。于是刈蕪穢,補破缺,平奇突,鑿石通道,築亭于谷口。倚亭遙望,江城環抱,煙火萬家,飛鳥回翔:舟楫與行人往來,皆在衽席之下。春花之朝,秋月之夕,彈琴賦詩飲酒于其間,幾不知有人世之苦,然則是谷也,其西山之桃源乎,李公樂此而深藏之,至余始舉以示人,非偶然也。余奉檄駐浔,喜浔無事,又喜郡人士相與有成,以發李公之藏,而光李公之德,故于亭之成,宴而落之,民十九年古循黃植楠。

  “吏隱洞”直上二裏許爲“觀音岩”,《縣志》謂:“極目千裏,俯仰天地,莫如觀音岩。”可惜殿宇殘破,不堪駐足,沿路兩旁的古木,早被砍光,不足引人入勝。

  風景寫完,再說一說“李公祠”、“洗石庵”(下寺)與“龍華寺”(上寺)。“李公祠”是爲了紀念李禦史而設的,《縣志》說:“唐李明遠佚其名,以禦史谪浔州,棄官隱思靈山之岩,不知所終。浔或旱,禱雨辄應,人以爲仙去,立廟山麓祀之,宋封西山郡主。”可見曆史很長。現在有叁進屋,末進供李公像,兩旁羅列著各種偶像,據說從前毀廟的時候,鄉下人偷偷擡來安放在這裏的。首進爲藏經樓,有影印《宋碛砂藏》與《四部備要》等書,歸佛教居士林管理。其旁水月宮兩進,供觀音大士,爲浔城男女佛教徒禮拜之地。

  “洗石庵”順治叁年募建,也有叁進,廳事配置得很不差,“半青閣”、“妙虛樓”、“棲霞亭”題名已雅,可惜現爲軍用,頹垣破壁,鶴煮琴焚。“龍華寺”大概創建于宋, 與姚明白唱和的那位高僧,名字失傳,但既有高僧,必有建築無疑。現在的規模則創始于康熙年間,重修于鹹豐癸酉,頭進照例供四大天王,二進樓上樓下各五大間,作客廳和住房。“隱幾雙江臺,開軒萬木森”,蓋爲西山勝處。光緒間知府玉祥聯雲:“吏隱訪遺蹤,半世功名春夢裏;思靈觀夕照,萬家燈火晚炊時。”頗爲桂平人土所傳誦。後進大殿叁間,有釋迦、藥師,彌陀及十八羅漢像,但均非金身,未名不雅。

  將來的西山

  我們就把湖南的南嶽做例子吧,凡是山地屬于寺廟的總有一點林木,否則縱歸林墾局管理,也是童山濯濯。作者以爲真正的佛教徒,理智足真的,意志足善的,而情調則非常優美,所以“天下名山僧占多”,同時大寺廟稱爲叢林。桂平的西山,本爲僧有,曆來住持不得其人,至産業一度歸當地士紳所組織的西山公産保管委員會所保管。現該會已取銷,另組杜平西山風景區建設委員會主持西山一切建設事宜。將來的兩山,或者可以造成廣西的廬山,不妨分兩方面說說。

  甲、新佛教的建設方面。佛教西來,已經有一兩千年的曆史,和我國文化早巳打成一片,很難分得開。近幾百年來,因爲僧團組織的每況愈下,僧衆分子,過分龐雜,佛教的真精神,隱沒不顯,以至不能隨著時代的轉變而前進。到現在,社會的各階層,都有嶄新的姿態,惟有佛教團體還是那麼封建,那麼死氣沈沈。假定不設法革故鼎新,將因不切需要而被整個社會以厭棄,那實在足人類的一個最大損失,所以有新佛教運動的提倡。關于新佛教的理論,當然不足此地所能說得了的,我們提出兩個口號作爲改革僧製、推進新佛教的目標:一、學術化,二、生産化。“學術化”在于提高僧衆的知識水准,博學慎思,研入世出世間一切學問,恢複僧衆在學術界原有的地位。“生産化”則求生活之自足自給,根本鏟除替人家念經拜忏化緣求乞之陋習,如此則佛教本身可以健全,然後才能淡得上對國家社會的貢獻。我倒很想把西山做個實驗的場所,最近已經成立了佛教會,會址設于龍華寺,會員約有二百余人;李公祠和水月宮本來足浔地男女佛教徒禮拜之所,亦已改爲居士林,附設五明圖書館, 目下因爲種種關系,規模雖具,成績猶虛。我在龍華寺則實行自我教育,每天規定時間講授佛學,和研究其他學問,每月下山兩次,爲女居士們所舉辦的女子佛學研究班授課。假定經濟可能充裕的話,還得辦刊物,和編印比較通俗的佛學書籍。這是關于學術方面的。“生産化”方面,從培植西山茶著手,已經開了十多畝田地,種了百多斤種子,大約叁四年後,每年或者可以采到幾百斤茶葉,照現在的價格算,約可值兩叁萬元,將來物價低時也不會減少,那我們的生活,真可以連田租都不靠。同時上下二寺的山地很多,土質還不十分差,宜于植桐、植棉,種蓖麻和各種水果,我們都想分區次第栽培。至于叁萬多斤田租的收入,目下歸西山風景區建設委員會掌管,大家都主張開支所余的移作增修西山風景的經常費用,那也未始不可。不過最使我感覺到困難的是桂平僻處桂東,關山迢遞,言語不通,不容易招致其他各省有志于佛教改革的僧青年,來此共同努力,而廣西本省則又無可就地取才。

  乙、風景方面。西山林木蔥郁,泉石清奇,所缺乏的是建築不夠,道路太單調,花卉的配備太少。萬民一參議在山養病的時候,有《西山風景期望詠》十首,一桃塢,二蓮塘,叁楓林,四梅嶺,五圖書館,六佛學院,七果園,八動物園,九茶園,十療養院。都是爲補救西山的缺點而設。風景建設委員會幾經集議,大體上采取《期望詠》的原則;工程的進行,則分修理和建築兩方面著手。修理方面,最近即可動工,先將“龍華寺”、“洗石庵”和“飛閣”、“乳泉亭”修好,約需費十萬余元。已有的款,建造方面則須分期進行,第一步先造客房一座,和增辟從下寺到“碧雲天”,從“乳泉亭”到“幽谷亭”的路,以與原來的石板路迂回,則遊人上下不必單調地循原路往返。第二步改建觀音岩前面的“大悲閣”,就半山亭原址重建一亭,又在棋盤石前添造一亭,增辟從“雲林幽谷”經棋盤石,回到“乳泉亭”,和從廉隅坑經北嶺到下寺的路。第叁步在出城上山的路上,夾道補種松柏或其他常綠喬木,每隔一華裏,建亭一座,以爲遊人憩息避雨之所。將“乳泉”前面的大水池修好,種植荷花,則蓮塘就有了。梅嶺、桃塢和楓林,也都不難造就。聽說桂平北部的山中産白鶴,設法養幾只在蓮塘之旁,再物色幾只梅花斑鹿養起來,也未始不可以算動物園;將來麋鹿成群,鸾鶴成陣。飛鳴踯躅在蒼崖碧澗之間,或者會不下于日本的神治明宮。第四步再談圖書館和療養院的建設。同時歡迎黨政名流來山建造別墅。此外假定辦得到的話,很可以仿山西的雲崗或南京的攝山,在石壁上面,刻一點佛教故事,當然也少不了名人的題詠,對于風景自然增加莊嚴。還有西山的瀑布,雖然並不肥大,但久旱不涸,很可蓄積成湖,有了湖當然更有新鮮的布置,或者也可以辦得到。

  導 遊

  西山離城五裏,不遠不近,平時有車可以直達山麓,購買東西,非常方便。上山路並不陡峭,石級很寬,從“洗石庵”到“龍華寺”一點也不會吃力,同時綠蔭蔽天,輕涼襲人,縱出點兒汗,也打不濕衣衫,所以很像杭州的棲竹徑,又像“靈隱寺”的飛來峰路,但樹木的種類之多,和姿態的清奇,又比靈隱好多了。就是石頭,也比“飛來峰”有味,它好像有意千奇百怪而又善意迎人似地布置著,和廈門南普陀的“五老峰”,可稱難兄難弟。但“五老峰”未免塵俗,此地則市喧不到,如高臥的隱士,又如守貞不嫁的名媛。有人說,風景近于長沙嶽麓山的“愛晚亭”,我則以爲有“愛晚亭”的明麗而幽深過之,從嶽麓山望過去,雖然也看得見滾滾江流,橫繞城郭,但滿目塵囂又是那麼光溜溜的,引不起人們的空靈之感。此地則登高遠眺,天南,白石山的雙峰,矗立雲外,旁邊起伏著的崗巒,都足青蓮蓬的。對面乎疇萬傾,一望無涯,滌蕩著人們的心胸, 自然浮起一種崇高的超礦的“作意”。沙鷗點點,隱現波心,襯托著橫江的塔影,又幾乎會令人銅琴鐵椁,唱大江東去,所缺少的足遠浦閑帆。

  記著,此地不但有林有石,還有泉有書,不但可供遊賞,還可以供怡養。氣候的變化,不像桂林,寒暑調適而溫暖的時候多。本地産物豐富,西山的米燒出飯來還是有光澤的,性軟韌而富滋養。從桂林有車達大灣,叁等票一百十幾元,大艙六十幾元,上午四時左右開,下午五時到。假定沒有親戚朋友的話,城內“金田旅店”最好,次則“西湖”、“雙江”都很像樣。最近縣府在城外中山公園造了一所“思陵賓館”,有旅店,有飯店,布置得很雅潔,達官貴人富商大賈過桂平者都寄宿該處,上西山最方便。如果從柳州來,水大的時候,有船直達桂平。梧州與桂平之間,每天有船上下,從南甯來則由貴縣轉船,比較麻煩點。至于一般物價,都比桂林爲低,懂得廣東話,處處方便,但本地人都很質樸,並不歧視外省人,這也應說明的。

  (民國叁十二年(1943年)8月5日改寫于西山之龍華寺)

  

  

《桂平的西山》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兩種精神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