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無量壽經義疏卷五▪P3

  ..續本文上一頁賤明貪過中。文別有叁。一求財苦。二或時坐下。明失身苦。叁不肯下。明未來苦。求財苦中。文別有五。一今無事中。憂之生苦。二適有一下。少有事中。明不足苦。叁適欲具下。已得事中。明散失苦。四當複求下。明進求時有不得苦。五亦結衆下。明追求時寒熱等苦。此五合爲求財苦也。失身之苦。及未來苦。文顯可知。

   世間人民。父子兄弟。夫婦家室。中外親屬。當相敬愛。無相憎嫉。有無相通。無得貪惜。言色常和。莫相違戾。或時心靜。有所恚怒。今世恨意。微相憎嫉。後世轉劇。至成大怨。所以者何。世間之事。更相患害。雖不即時。應急相破。然含毒畜怒。結憤精神。自然克識。不得相離。皆當對生。更相報複。人在世間。愛欲之中。獨生獨死。獨去獨來。當行至趣苦樂之地。身自當之。無有代者。善惡變化。殃福異處。宿豫嚴待。當獨趣入。遠到他所。莫能見者。善惡自然。追行所生。窈窈冥冥。別離久長。道路不同。會見無期。甚難甚難。今得相值。何不棄衆事。各遇強健時。努力勤修善。精進願度世。可得極長生。如何不求道。安所須待。欲何樂乎。

   [疏]明嗔過中。文別有叁。一以理教勸。當相親愛。無相增嫉。有無相通。不得貪惜。言色常和。莫相違戾。二或心诤下。廣明嗔過。叁何不棄下。勸修舍離。第二過中。別有叁種。一明未來怨害之過。二人在世下。明有未來惡道之過。叁所生窈窈冥冥已下。明別離難聚之過。第叁段中。勸舍可知。

   如是世人。不信作善得善。爲道得道。不信人死更生。惠施得福。善惡之事。都不信之。謂之不然。終無有是。但坐此故。且自見之。更相瞻視。先後同然。轉相承受。父余教令。先人祖父。素不爲善。不識道德。身愚神闇。心塞意閉。死生之趣。善惡之道。自不能見。無有語者。吉凶禍福。競各作之。無一怪也。生死常道。轉相嗣立。或父哭子。或子哭父。兄弟夫婦。更相哭泣。顛倒上下。無常根本。皆當過去。不可常保。教語開導。信之者少。是以生死流轉。無有休止。如此之人。蒙冥抵突。不信經法。心無遠慮。各欲快意。癡惑愛欲。不達于道德。迷沒于嗔怒。貪狼于財色。坐之不得道。當更惡趣苦。生死無窮已。哀哉甚可傷。或時室家父子。兄弟夫婦。一死一生。更相哀愍。恩愛思慕。憂念結縛。心意痛著。疊相顧戀。窮日卒歲。無有解已。教語道德。心不開明。思想恩好。不離情欲。惛蒙闇塞。愚惑所覆。不能深思熟計。心自端正。專精行道。決斷世事。便旋至竟。年壽終盡。不能得道。無可奈何。總猥愦擾。皆貪愛欲。惑道者衆。悟之者少。世間匆匆。無可聊賴。尊卑上下。貧富貴賤。勤苦匆務。各懷殺毒。惡氣窈冥。爲妄興事。違逆天地。不從人心。自然非惡。先隨與之。恣聽所爲。待其罪極。其壽未終。便頓奪之。下人惡道。累世勤苦。展轉其中。數千億劫。無有出期。痛不可言。甚可哀愍。

   [疏]明癡過中。文別有二。一明有癡。二生死常道轉相劇下。明其癡過。前中有二。一明癡人自無正信。二更相瞻下。專受他語。自無信中。初先別論。但坐是下。總結顯過。坐不信故。專執自見。是其過也。受他語中。更相瞻視。先後同然。效習他人。轉相承下。承習父祖。于中初言轉相承受父余教令。明子無知受父邪言。先人祖下。舉父癡頑成子無知。于中四句。初言祖父素不爲善。明其無行。二不識道德。彰其無解。叁身愚神闇。心塞意閉。生死善惡自不能見。無有語者。重明無解。前句無解。不識出道。此句無解。不知世間善惡因果。生死之趣不能自見。不識果也。善惡之道不能自見。不知因也。于此因果自心不識。他無語者。故永不解。四吉凶禍福。競各作之無一怪者。重明無行。前句無行。彰不作善。此句無作。明其造惡。自已爲惡。他無語者。故不永離。上來一段其明有癡。下明癡過。于中有四。一由癡故父子相哭。二如此人下。明由癡故造惡受苦。叁或室家下。明由癡故親戚相憶。四總猥下。明由癡故造惡受苦。初中先明父子相哭。教語已下。明難開曉。是以生死流轉無已。爲之輪轉。第二段中。句別有五。一明此癡人。曚冥抵突。不信經法。各用快意。二惑于愛欲。不達道德。叁迷于嗔怒。貪狼財色。四坐前叁種。不得正道。多受諸苦。當更惡趣。明有重苦。生死無窮。明有深苦。五哀哉下。如來傷歎。令人厭舍。第叁段。句別有叁。一由癡故親戚相憶不可開解。二思想下。明由相憶不能修善。叁便旋下。由不修善不能得道。第四段中。句別有四。一癡故起貪。追求世事。總猥愦擾。貪欲愛等。二各懷殺下。癡故起嗔。共相殘害。各懷刹毒。惡氣窈冥。爲妄事等。叁自然下。明由前惡受苦難出。造罪之人。宿罪之力。自然招集非法惡緣。隨而與之。恣其作罪。待其罪極。頓奪令盡。將入惡道受苦無極。四痛不可下。如來傷歎。令人生厭。

   上來廣舉叁毒之過。自下第二勸力修舍。于中有四。一正勸修舍。二彌勒領解。叁重修舍。四彌勒領行。

   佛告彌勒菩薩。諸天人等。我今語汝。世間之事。人用是故。坐不得道。當熟思計。遠離衆惡。擇其善者。勤而行之。愛欲榮華。不可常保。皆當別離。無可樂者。遇佛在世。當勤精進。其有至願生安樂國者。可得智慧明達。功德殊勝。勿得隨心所欲。虧負經戒。在人後也。傥有疑意不解經者。可具問佛。當爲說之。

   [疏]初中有二。一勸人修行。二傥有疑下。勸人請問。勸修有叁。一舉前過勸人修斷。佛告彌勒世間之事。用是事故坐不得道。舉前過也。世間事者。牒舉向前叁毒之事。用是以也。坐是由也。世人以是叁毒事故。由不得道。當熟下勸。當熟思計遠離衆惡。勸人舍過。謂離向前叁毒衆惡。擇善行之。勸修對治。二愛欲下。舉世五欲無常之過。勸人修舍。叁曼佛在下。舉佛現在。勸人勤修。于中初先舉佛現在。正勸修行。其有願下。彰益勸爲。得慧明達。得智勝也。功德殊勝。得福勝也。勿得已下。舉損誡約。上來勸行勸問可知。

   彌勒菩薩長跪白言。佛威神尊重。所說快善。聽佛經語。貫心思之。世人實爾。如佛所言。今佛慈愍。顯示大道。耳目開明。長得度脫。聞佛所說。莫不歡喜。諸天人民蠕動之類。皆蒙慈恩。解脫憂苦。佛語教戒。甚深甚善。智慧明見。八方上下去來今事。莫不究暢。今我衆等。所以蒙得度脫。皆佛前世求道之時。謙苦所致。恩德普覆。福祿巍巍。光明徹照。達空無極。開人泥洹。教授典攬。威製消化。感動十方。無窮無極。佛爲法王。尊超衆聖。普爲一切天人之師。隨心所願。皆令得道。今得值佛。複聞無量壽聲。靡不歡喜。心得開明。

   [疏]第二彌勒領解。于中有二。一正領解。二今得值上。歡喜自慶。前中有四。一歎佛說快。貫心思之。世人實爾。成前說快。貫謂通也。通心思之。世人實隨叁毒之事。坐不得道。名爲實也。二佛言下。領佛慈化。叁佛語教下。重歎佛說爲深爲善。于中初先歎說深善。智慧明等。舉智成說。四今我衆等所以蒙下。重頌佛恩。今我衆等。所以得度脫所由。下正出之。由佛前世勤苦修道。今得佛果。化導我等。故得解脫。皆佛前世求道之時謙苦所致。舉佛因也。恩德普等。彰佛果也。恩德普覆。總舉佛德。福祿魏等。別以顯之。佛爲法王尊超聖等。總以結歎。別中初言福祿魏魏光明徹照。自福殊勝。達空無極。自智殊勝。開入泥洹教授典攬。以智化益。開入泥洹。化人證滅。教授典攬。教人起道。道法訓世。名爲教授。以此經典要攬衆義。令其習學。故曰共攬。威製消等。以福化益。剛強衆生。威德製卻。令其消伏歸從聖化。是故名爲威製消化。善濡衆生。慈力攝取。名感十方。有緣斯攝。名無窮極。結歎可知。上來領解。今得值佛。聞無量壽。靡不歡喜。心得開明。歡喜自慶。此第二段彌勒領解。

   自下第叁重勸修舍。于中有四。一歎前彌勒領荷佛恩。二彌勒當知汝從無數劫來已下。慶前彌勒值佛聞法。並得聞于無量壽名。叁汝今亦可自厭已下。正勸修行。四汝等宜各精進已下。勸舍疑惑。

   佛告彌勒。汝言是也。若有慈敬于佛者。實爲大善。天下久久。乃複有佛。今我于此世作佛。演說經法。宣布道教。斷諸疑網。拔愛欲之本。杜衆惡之源。遊步叁界。無所聖礙。典攬智慧。衆道之要。執持綱維。昭然分明。開示五趣。度未度者。決正生死泥洹之道。

   [疏]初中佛告汝言是也。印其前言。彌勒向前歎佛說快甚深甚善。此言當理。故曰是也。若有慈下。歎前彌勒領荷佛恩。彌勒向者。憐佛前世勤苦爲物志求佛道。名爲慈佛。敬荷佛恩。名爲敬佛。此實大善。天下久久乃有佛下。舉佛化益。述前所說。天下久久乃複有佛。彰己難值。佛今我已下。明已化益。于中有四。一彰己作佛。以法化世。二斷諸下。由佛現化。教諸衆生斷死因。斷諸疑網。拔愛欲本。令離煩惱。杜衆惡源。令離惡業。杜猶塞也。惡業是其惡道家本。名衆惡源。教令斷塞。目之爲杜。叁遊步下。彰己作佛。以法化世。遊步叁界無所拘礙。身業化也。身化自在。故無拘礙。典攬智慧衆道之要。意業化也。善解經典。攬知衆義。名典攬智。善知叁乘所行之要。名衆道要。執持綱維照然分明開示五趣。口業化也。執法持衆。名執綱維。辨正異邪。名照分明。用化群品。名開五趣。四度未度下。佛化世。教諸衆生出生死果。度未度者。決正生死。令出生死。泥洹之道。使得涅槃。舉此化益。述前彌勒所歎所領。此初段竟。

   彌勒當知。汝從無數劫來。修菩薩行。欲度衆生。其已久遠。從汝得道。至于泥洹不可稱數。汝及十方諸天人民一切四衆。永劫已來。展轉五道。憂畏勤苦。不可具言。乃至今世。生死不絕。與佛相值。聽受經法。又複得聞無量壽佛。快哉甚善。吾助爾喜。

   [疏]第二慶前彌勒值佛聞法聞無量壽。于中有叁。一彰彌勒修來久遠。二乃至下。明今值佛聞無量壽。叁快哉下。如來慶之前中初言汝從無數劫來修行欲度衆生其已久遠。修來久也。從汝得道至于泥洹不可稱數。聖來遠也。汝及十方諸天人等永劫已來憂畏勤苦不可具言。勤苦多也。永猶長也。藉此多因。今得值佛聞無量壽。爲是可慶。後二可解。此第二竟。

   汝今亦可自厭生死老病痛苦。惡露不淨。無可樂者。宜自決斷。端身正行。益作諸善。修己潔體。洗除心垢。言行忠信。表裏相應。人能自度。轉相拯濟。精明求願。積累善本。雖一世勤苦。須臾之間。後生無量壽國。快樂無極。長與道德合明。永拔生死根本。無複貪恚愚癡苦惱之患。欲壽一劫百劫。千億萬劫。自在隨意。皆可得之。無爲自然。次于泥洹之道。

   [疏]第叁正勸修行。言對彌勒。意兼一切。于中初先正勸修行。雖一世下。彰益勸物。前中有叁。一勸舍過。二端身下。勸修善法。叁人能自下。勸利衆生。勸舍過中。汝可自厭生老病等。勸生厭心。生老病死。是其內苦。言痛苦者。是其外苦。惡露不淨無可樂者。宜自決斷。彰過令舍。勸修善中。端身正行。是其止善。益作衆善。是其作善。修已潔體。洗除心垢。勸修意行。修已作善。余是止善。言行忠信。表裏相應。勸修口行。言行忠信。是其作善。表裏相應。是其止善。言表心裏。語不違心。故相應。勸利他中。人能自度。牒前自德。轉相拯等。正勸利他。轉相拯濟。化他離過。精明求願。積累善本。化人成善。精明求願。化起願也。積累善本。化起行也。上來勸修。下舉明益令人修學。雖一世勤苦須臾間。修時促也。後生已下。得益也。于中初明得益長遠。無爲自然次于泥洹。得益殊勝。得益長中。句別有四。初言後生無量壽國快樂無極。愛樂長也。第二長與道德合明。成德長也。身與福俱。名道德合。心與智俱。名爲合明。叁永拔等。離過長也。于中永拔生死根本。長離業因。無複貪等。長離煩惱。無苦惱患。長離苦報。四欲壽等。壽命長也。此第叁竟。

   汝等宜各精進。求心所願。無得疑惑中悔。自爲過咎。生彼邊地七寶宮殿。五百歲中。受諸厄也。

   [疏]第四勸舍疑惑。汝等宜各精求所願。勸其專修。無得疑等。勸舍疑惑。生彼邊下。彰過勸舍。

   上來第叁重勸修舍。

   彌勒白言。受佛重誨。專精修學。如教奉行。不敢有疑。

   [疏]第四彌勒領行。于中初言受佛重誨專精修學如教奉行。領佛向前勸修之言。彰己奉行。不敢疑幹。領佛向前勸舍疑惑。彰己不疑。

  佛說無量壽經卷五終

  

《佛說無量壽經義疏卷五》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