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的消除,你就得清淨心,你的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沒有了。你對於宇宙人生過去、現在、未來,無所不知、無所不能,這是你的業障真正消除,你得到好的結果。你灌頂之後,自己去想想,是不是你的妄想、分別、執著就沒有了;或者妄想、分別、執著就減少了,減少了也就不錯。如果灌頂之後,妄想、分別、執著沒有減少,甚至於還不斷的在增加,由此可知,那完全沒有效果。而真正灌頂的意義,你並沒有懂。
黃念祖老居士在《無量壽經》注解裏面,就講得很清楚、很明白,因爲他本人就是密宗的上師,他說了真話,沒有騙人。灌是慈悲加持的意思,也就是真正關懷你、愛護你、幫助你,這是灌的意思。頂是至高無上的大法。換句話說,把至高無上的大法傳授給你,這叫做灌頂。不是拿幾滴水灑在你頭上,那叫灌頂;那個灌頂,你每天晚上洗澡沖涼,那個是大灌頂,那灌得多舒服!不可以迷信。那是表法的意思,是以甘露之水來灌頂,甘露就代表至高無上的佛法。
大家明白這個道理,你才曉得《無量壽經》是一切經典裏面至高無上的大法。你把《無量壽經》從頭到尾念一遍,不僅是阿彌陀佛給你灌頂一次,十方一切諸佛都弘揚這個法門,都講解這一部經典,你將這一部經典念一遍,就是十方一切諸佛給你灌頂一次,你都不知道!這是真正的灌頂,沒有欺騙你。你不了解這個道理,而去求密宗上師給你頭上灑幾滴水,你就以爲是消業障,實在講業障沒有消除,而且不斷在增加。因爲你這一念心是個迷惑顛倒的心,你這個作法是一個錯誤的作法,你自己完全不知道,你墮入在迷信之途,你怎麼能得到功德利益?你怎麼可能消除業障?這是諸位同修必須要明了的。今天時間到了,我跟諸位簡單介紹到此地,謝謝大家。
各位觀衆大家好!今天我們還有幾個問題必須要提出來說說。
第一個,現代社會上密宗、禅宗都很盛行,密宗裏面講「即身成佛」,禅宗裏面講「明心見性」、「見性成佛」;究竟成佛是怎麼回事?我們不能不清楚,尤其不能夠含糊籠統。佛在經典裏面告訴我們,「佛」這一個字,是從印度梵文音譯過來的,其實這個字是可以把它翻成中文,爲什麼沒有翻譯?這在過去譯經場中,有所謂五種不翻,這個名詞是屬於尊重不翻。我們對這個名詞很尊重它,所以用音譯。它的意思是智慧、是覺悟。智慧跟覺悟我們很容易理解,可是「佛」這一個名詞裏面的含義,是超越我們的理解,他這個智慧是圓滿的智慧,他的覺悟是徹底的覺悟。換句話說,對於整個宇宙人生,乃至於過去、未來,真正所謂的無所不知、無所不覺,要到這樣一個境界,才叫做成佛。諸位如果明白「佛」這個字的含義,你就曉得密宗即身成佛能成得了嗎?就在現前這一生當中,或者你修學短短時間,你就能把宇宙人生的真相徹底明白了嗎?如果依舊是不明白,換句話說,你沒成佛。
禅宗裏面講的,比密宗說的即身成佛,我覺得它講的要進步一點。爲什麼?它有條件,條件是明心見性,見性才成佛。誰能夠做到明心,明是個動詞,由此可知,我們現在的心不明,現在這個心迷惑了。禅宗修學所求的就是破除迷惑,恢複自性。迷的時候在佛法裏面叫做「心」,覺悟的時候就叫做「性」。諸位要知道「心」跟「性」是一樁事情,所以「心」要明了,就叫做本性,佛家也稱之爲真如。幾時你見性了,你明心了,這個時候就稱你作佛,你就不是凡夫;換句話說,凡夫跟佛的差別就在此地。我們凡夫要穿衣、吃飯,佛菩薩還是要穿衣、吃飯;我們凡夫有我們自己的工作,佛菩薩每一天也做他的工作,所以在事相上沒有兩樣,差別就是境界不相同。他有真實的智慧,真正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能。如果我們明白這個道理,了解這個事實,就曉得這兩句話雖然在經論裏面、古大德的注疏裏頭有,而事實上絕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得到。說到密宗的即身成佛,印光大師在《文鈔》裏面就講得很清楚,不必我在此地多說。
而往生不久的黃念祖老居士,我跟他見過面,他也是密宗的傳人,他本身是金剛上師。他不騙人,他很老實的告訴我,在這一個時代學密的根機已經沒有了;換句話說,學密要想在一生當中成就,已經找不到。密宗不能成就,禅宗同樣的困難,所以佛在《大集經》裏面告訴我們,末法時期唯有淨土法門帶業往生容易成就,而且是穩穩當當的成就。我們遵從釋迦牟尼佛的教誨就是佛的好學生,認真努力的去念佛,依照淨土叁經一論去修學,將來一定能得殊勝的結果。在過去、在現代,念佛往生有許多不可思議的瑞相,我們時有所聞,這些人實在說,都做出明顯的榜樣給我們看。密宗即身成佛,我們沒有見過,也沒有聽說過,黃念祖老居士也不敢說他即身成佛。倓虛老法師說得就更好,他老人家活到九十多歲才往生。生前他告訴人,他見過許許多多禅宗的善知識,他見過得禅定的,沒有見過開悟的,也就是明心見性的人他沒有見過,不但沒有見過,也沒有聽說過。由此可知,密與禅難!絕不是普通人能夠成就的。
禅宗六祖大師說得很好,他所接引的對象叫上上根人。我們自己想一想,自己是不是上上根的根器?什麼叫上上根?煩惱輕,智慧長;換句話說,妄想、分別、執著很少,六根聰利,眼一看、耳一聽、身一接觸,就通達、就明了,而且沒有錯誤,這樣的根性才算是上上根人。你才有緣分,才有資格,接受修學這樣的法門。密宗的條件那就更高,我們在大乘經上看到,密宗說即身成佛,這個話也不是假話;換句話說,學佛不學密,決定不能成佛。可見得密很重要。密不是秘密,佛法裏面沒有秘密,凡是有秘密,總不是一樁好事,爲什麼?不可告人!那還是好事嗎?佛法講的這個密是深密,理太深,不是淺智、不是小慧之人所能夠領悟的,所以稱它爲密,是這麼一個意思。什麼時候正式來開始學密?在大乘法裏面講八地菩薩。那麼要問問,你現在是幾地菩薩?八地菩薩就正式學密。爲什麼?他已經證到不動地。
通常我們講修行,修行成佛需要經曆叁大阿僧只劫,這個數字我們現代人講天文數字。叁大阿僧只劫從什麼時候算起?給諸位說,不是從我們現在算起,也不是從我們過去生中生生世世算起,都不算的。那從那一天算起?那一天你破一品無明,見一分真性,從這一天算起。由此可知,你要是斷見思煩惱,超越六道輪回,證得阿羅漢果,這了不起了,這不算。你再能進一步,破塵沙無明,超越十法界,還不算!必須更進一步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從這一天開始算起。實際上就是《華嚴經》上所說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叁大阿僧只劫是對他們講的,不是對我們說的,我們沒資格。
那也就是第一個阿僧只劫修滿叁十個位次,十住、十行、十回向,這是圓教,諸位必須要知道。第二個阿僧只劫修滿七個位次,從初地到七地;第叁個阿僧只劫修滿叁個位次,八地、九地、十地。由此可知,越往上去越艱難。你就想到,八地菩薩他修行已經進入第叁個阿僧只劫的初期,也就是說叁大阿僧只劫是第叁個阿僧只劫才正式學密,那裏是我們的份?我們沒有份!不能說傳你幾個咒語,天天持咒,學幾個手印,這就叫學密,那是密的形式、密的樣子,不是真的。這些常識我們一定要曉得,然後才不會産生錯誤的觀念。
在國外(國內這些年,我住的時間比較少,多半的時間都在國外),尤其在美國,我們常常聽到同修說,某一個法師、某一個大德、某一個仁波切,說他是菩薩再來的,說是佛再來的。他們來問我,問我這個話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實在講,他問錯了人,我怎麼會知道?我要是知道的話,那我不就成佛了。我要沒有成佛,我怎麼知道他成佛?我不是大菩薩再來的,我怎麼曉得他是大菩薩再來的?因此,這些傳說迷惑了廣大社會學佛的同修,特別是初學。實在講不但是初學,連老修都被他迷惑。可是我們雖然不知道他是真的、是假的,但是佛在經上有交代、有說明,諸佛菩薩應化在世間確實是很多,這是佛在經上講過的。尤其是衆生有極大苦難的時候,諸佛菩薩大慈大悲應化在世間,與一切大衆和光同塵。不定是以什麼身分,就像《普門品》裏面所說的,觀世音菩薩叁十二應,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現什麼身,男女老少、各行各業裏面都有佛菩薩現身。可是有一個原則,他決定不會暴露身分,如果暴露身分,他立刻就要走,他就不會住在這個世間。我們在曆史上都看到,身分一暴露,大家知道了,他就走,那就是真的。如果說身分暴露了,他還不走,這就很奇怪了,與經教上講的不相應,那大概就不是真的,不是真的,就是冒充佛菩薩。他爲什麼要冒充?無非欺騙衆生,獲得名聞利養,這個是造罪業。我們懂得這些常識,就不致於受騙。
我們曉得晚近,印光大師是大勢至菩薩化身再來的,你看他老人家一生的行誼,跟一個普通凡俗的人毫無差別。但是看他的修行,看他教化衆生,確確實實跟《大勢至菩薩圓通章》裏面所講的原理、原則相應。他是大勢至菩薩再來的,這個事情是在《永思集》裏面,有一個居士說出來的,諸位去看這個書就曉得。這是大師往生四年前的事情,這個人在當時是個初中的學生,沒有接觸到佛教,她曾經作了一個夢,夢到觀世音菩薩。雖然沒有接觸過佛教,雖然不相信佛法,但白衣觀音大家都很熟悉。所以作夢夢到觀音菩薩,觀音菩薩跟她講大勢至菩薩在上海講經說法,叫她去聽;她說哪一個是大勢至菩薩?就告訴她是印光法師,是這麼樣傳出來的。她們一家人去見印光法師,把作夢這個事情,告訴印光法師。印光法師把她大罵一頓,妖言惑衆,以後決定不准說,再說你就不要到我這邊來。嚇得她不敢講。到四年之後,印光大師往生了,她才把這個事情公布出來。所以真正是再來人,決定不會暴露身分。暴露身分不走的,決定有問題。印光法師,人家說的,他是一口否認,絕不承認這個事實。那裏會自己稱是什麼佛菩薩…
《如何挽救社會風氣系列——佛教是什麼(續篇)》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