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空法師法語精華錄-修行篇▪P2

  ..續本文上一頁外境,順境貪愛沒減少,逆境嗔恚沒減少,你的功夫一點都沒有,不是說你每天讀多少部經、磕多少個頭、念多少聲佛號,那都不算。祖師講往生西方,品味高下在功夫淺深,不是你念佛號多少、磕頭多少,是說你煩惱天天輕,一月比一月輕,一年比一年輕。心裏、行動中,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中都有佛,才叫真正念佛人,這種人念佛,“萬修萬人去”。一定要念到心口相應、心行相應。

  ◎ 功夫淺深在日常生活,穿衣吃飯、工作應酬裏練功夫。你要是會練,處處是道場,個個都是善知識。這人贊歎幾句,很客氣的應酬,並不真生歡喜心,一贊歎就歡喜、得意洋洋,那你不及格;遇到善知識狠狠地把你臭罵一頓,也歡喜接受,若無其事,心裏一點痕迹都沒有。他贊歎我,有恩于我;毀謗我、罵我,也有恩于我,真正的功夫是在紅塵裏磨煉出來的。要在生活中、人事環境中把貪嗔癡慢、是非人我磨得幹幹淨淨,就成功了。

  ◎ 吃飯時,菜好吃,歡喜了,貪心起來了,“阿彌陀佛”;菜不合口味,嗔心起來了;茶燙了、涼了,起心動念,念頭一起,“阿彌陀佛”,把念頭壓下去。不執著是修慧,是修定,斷惡修善、積功累德是修福,福慧雙修,然後一向專念,求生淨土。

  ◎ “佛法大海,信爲能入,智爲能度”。

  ◎ 聽到念佛法門,心裏不懷疑,心裏再沒有第二個念頭,叫真信。

  ◎ 念念當中想念阿彌陀佛,就像想念父母一樣,懷念西方極樂世界,就像懷念故鄉一樣,有這樣深的樂欲,才是願。

  ◎ 有信有願,在極樂世界就已經報名注冊了。現在我們欠的是行的功夫,行著重在清淨心、斷惡修善、舍己爲人,就沒有障礙了,就得自在了。

  ◎ 學佛多少年,功夫不得力,天天還生煩惱。天天讀經、講解、研究、討論,不管用,這是在“信、解”裏打轉轉,沒有去“行”。要“行”才能“證”。念這一句阿彌陀佛,認真去念,勤勤懇懇的去念。謂之行。

  ◎ “行”是“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不打妄想,老實念佛就行了。真正做到不懷疑、不夾雜,這是“淨念”。“不間斷”就是“相繼”。

  ◎ 深信切願執持名號,就是多善根多福德,是世出世間最大的善根,最大的福德。深信確確實實有極樂世界,深信確確實實有阿彌陀佛,深信釋迦佛,深信十方一切諸佛如來,證明釋迦佛講的決定沒錯,這是真正的善根。

  ◎ 他能相信,這是多生多劫善根成熟,信了之後立刻發願求生,這是福德,肯去肯念是福德。心性無量無邊,你念一聲,就是一聲無量無邊的福德,念兩聲就是兩聲無量無邊的福德,不想去不肯念沒有福德,有善知識把這個方法介紹給你,這是因緣。

  ◎ 少善根福德因緣不能往生,多善根福德因緣必定往生,善根福德因緣怎樣培?就是一心稱念。

  ◎ 一句阿彌陀佛具足叁資糧,具足叁學叁慧,叁學是戒定慧,叁慧是聞思修,一句佛號中圓滿具足。叁學叁慧叁資糧,展開來,就是釋迦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無量法門,一切經教,就收在這一句名號裏頭,持這一句名號,就是持一切法門,念這一尊佛就是念一切佛,生極樂世界就是生十方諸佛刹土,名號功德不可思議。不能一心執持,還要把心分一部分去研究這個研究那個,去學這個學那個,就不是真信、切願,不是一心執持,這樣修法,一生再精進,實在講那不是精進,那是雜進亂進。這一生中不能成就。

  ◎ 信願行在一心當中,一心就是自性,就是真心,真心裏沒有過去、現在、未來,沒有是非人我,真心就圓滿具足信願行。不是一心,用叁心二意這個心念佛不能往生,爲什麼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是用叁心二意念佛的人多,一心念佛的人少。一心不但具足信願行,也具足覺正淨,具足戒定慧。

  ◎ 我們可以把阿彌陀佛無量劫中所修行的功德,變成自己的功德。怎麼變?真信切願執持名號。這裏最重要的信要真,決定沒一絲毫懷疑,願要切,切願就是純一的心想,純而不雜,一心一意就可以把阿彌陀佛的功德變成自己的功德,方法就是深信切願老實念佛。死心塌地念這句佛號。

  ◎ 修行秘要就在于一心,修行修什麼?就是修一心。特別是淨宗,修學的目標是“一心不亂”、“心不顛倒”,淨宗的功夫就這八個字。

  ◎ 把修行綱領所說的依叁皈依,說覺正淨,覺正淨都從一心當中得到,如果二心,覺正淨叁個字決定沒有。一心就是不二法門,不二就是一,二就不一了。《彌陀經》上講一心不亂。淨宗修什麼?就是修一心不亂。你要知道這樁事情,就認真去修一心不亂,沒有一個不成就的。今天念佛的人多,成就的人少,什麼原因?修錯了,口裏雖然一天到晚念阿彌陀佛,心裏胡思亂想,不知道這一句阿彌陀佛就是叫你修一心的,不管心裏起什麼念頭,心裏一動念頭,趕緊拉回來,拉到阿彌陀佛來,使你整個心裏一天到晚只有阿彌陀佛這一念,沒有第二念,這叫修一心。“心淨則土淨”,這叫修淨土,也可說修淨心、修清淨心。一面念佛,一面打妄想,一面還想占別人便宜,這樣念佛號,不能斷煩惱,不能恢複自性本來具足的智慧、德能。

  ◎ 沒有念頭的心就是一心,起了念頭就叫二心,我們的妄心無常,要舍棄妄心,認真修定,定就是自己的真心。自己習氣很重,所謂業障很重,另外環境誘惑太大,自己做不了主,這是我們很難成就的因素。

  ◎ 祖師大德教我們從根本修,根本就是念頭。應有什麼樣的念頭?互相敬愛、信賴、協助。把自私自利的念頭轉過來。擴大到盡虛空、遍法界。

  ◎ 根本是起心動念,“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念頭是習氣。“只怕覺遲”,淨宗的覺就是一句佛號,念頭才起這是第一念,第二念就換成阿彌陀佛,不可讓妄念相續。邪念、惡念、不善的念頭是妄念,善念、正念也是妄念,爲什麼?自性裏沒有念頭,有念都是妄念。因此,無論什麼念頭起來,第二念就歸阿彌陀佛,用這一句佛號的念頭取而代之。

  ◎ “一切法從心想生”,天天想佛,天天念佛,“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見佛就是作佛。想這個身是我,就決定脫不了輪回身;想天,生天;想財色名食睡這是貪嗔癡,果報地獄、惡鬼、畜生。想什麼現什麼,都在一個念頭。

  ◎ 根本是個心法,心一定要正,一定要中,正而不邪,中而不偏,永遠保持中正,你成佛就不遠了。只要心恢複到中正,自性本具的德能就現前。佛法稱“內學”, 是從自己心性裏面去修學,不在外面 。

  ◎ 起心動念,念頭生起來,立刻明了是善,還是不善,是善,繼續增長,不善,趕緊止住。這叫從根本修。

  ◎ 佛法徹始徹終,就是一個“孝”字而已。修學的根本,“淨業叁福”。你要不從這叁條上奠定基礎,大、小乘佛法你都不會成就。

  ◎ 你不孝父母、不敬師長、嫉妒賢能,你的罪不是很小,你給天下人做了個很壞的榜樣,這個榜樣影響面要大、時間要長,你在地獄裏就出不來。我們起心動念是思想波,思想波比電磁波速度不知快多少倍,思想波刹那間周遍法界。所以,一個善念影響虛空法界,一個惡念也影響虛空法界。修行從哪裏修?從念頭上修。從根本修,根本,就是轉叁毒成戒定慧。叁毒是煩惱的根,戒定慧是一切善法的根,這是善、惡兩個根本。

  ◎ 生生世世學過、念過佛,爲什麼現在還落到這種地步?什麼原因?沒有從根本上修。根本是什麼?真誠心,沒用真誠心,還是夾雜著自欺欺人。現在搞明白了,再也不會以虛情假意待人接物,一片真誠,能不能接受是他的事情,不是我的事情。學佛要改心、換心。把妄心換成真心,把虛僞的心換成真誠的心。

  ◎ 佛菩薩起心動念是盡虛空、遍法界一切衆生,所以他那個世界是和平的,永遠沒有戰爭、永遠沒有災難。什麼原因?愛心,他那愛是整個虛空法界,決定沒有偏愛、沒有偏私。學佛從這學起,這是根本的根本。

  ◎ 從根本修,就要把嗜欲、嗜好,愛欲、愛好斷掉。從哪裏斷?最難斷的地方下手。“財色名食睡”,五種大欲。哪個重就從哪個先下手,然後再對付輕的。名聞利養、五欲六塵再沒有一點貪愛之心,那就恭喜你,你這一生出離六道的機會有了。你有願,想脫離六道,六道的障礙,你除掉了。

  ◎ 真正會用功的人,“從根本修”,根本就是癡,癡就是無明。從這上下手來得快,不從貪嗔上下手,從癡上下手,是真正把根本找到了。

  ◎ 真妄、邪正、是非、善惡、利害顛倒了,沒能力辨別,叫愚癡。

  ◎ 學佛要怎麼個學法?就是一念不生,一切時,一切處,一切境緣之中,修行人是一念不生,這個一念不生就是定,這個法門就是一心去念阿彌陀佛,就是用一念止一切妄念,把一切妄念都止息住,單單用阿彌陀佛這一念,只許心裏有阿彌陀佛這一念,不能有第二念。

  ◎ 一念是根源,宇宙萬法的本體。

  ◎ 一念就是自性,一念就是真心,一念就具足一切法。十方叁世一切諸佛法藏就在一念之中,能得一念就成功了。

  ◎ 眼睛一張開,看到外面的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叫一念。這時沒起分別、執著,沒有起心動念,眼睛張開就像照相機一樣,像鏡子一樣,外面照得清清楚楚,這是見性見。可第二念就把見性變成眼識。

  ◎ 一念是智,是真智慧。第二念起來了,把智變成識,佛法修學修什麼?“轉識成智”。識裏面有妄想分別執著,智裏面沒有。可知,離妄想分別執著那個心叫“至誠心”、叫“直心”,靈明到了極處。它不起作用時,好像無知,起作用時,是“無所不知”。

  ◎ 凡夫用不用一念自性?用。時時刻刻都在用,從來沒停止過。一念自性不生不滅、不來不去、不常不斷、不一不異。可我們從第一念立刻就轉到第二念,速度比電還快。我們見色聞聲,沒起心動念時是第一念,起心動念就落二、叁。二是二意,叁是叁心。二意是末那、第六意識,叁心就是心意識,就是把自性這一念變成識。叁…

《淨空法師法語精華錄-修行篇》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