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楞嚴經清淨明誨章親聞記▪P2

  ..續本文上一頁。先斷心淫。是名如來先佛世尊。第一決定清淨明誨。

  佛滅度已經叁千零十八年,現在我們正在末法時期第二個一千年的開始。這個時代很多魔出現于世,佛門中亦所在多有,真所謂“魔王當道”。佛在這章經裏說了許多,讀了之後,你若體會其內容,能有心得,你就可以辨別那些妖魔鬼怪,而且自己不會落在妖魔鬼怪之手,保全自己,成就自己的道業。因此這部經魔視爲是眼中釘,必欲設法消滅之而後快,佛在法滅盡經中說,將來佛經在世間消失,第一是楞嚴經先滅,無量壽經最後滅,這項預言很有道理。“廣行貪淫。爲善知識。”他叫衆生不必斷淫,甚至于以淫欲作佛事,令衆生落愛見坑,失菩提路。他引導衆生入于愛見之中。他有神通,也有魔鬼作其護法,認識他就不受其害。菩提道所求是無上正等正覺,念佛求生淨土,依靠阿彌陀佛成就無上正等正覺,我們是以達到無上正等正覺爲目標。佛對阿難說:“汝教世人修叁摩地,先斷心淫。”修叁昧必先斷淫,念佛一心不亂就是叁昧,若還有淫欲的念頭就是障礙。不要說出世間,修世間禅定也必須斷淫,有淫心即不能到初禅,修的再好也只能生到六欲天的他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王稱爲魔王,但是他的淫心非常淡泊而並沒有斷,所以到不了初禅。修禅不容易,財、色、名、食、睡五欲,只要有一條即沒有辦法出叁界。四禅八定都是伏煩惱而不是斷煩惱。我們與參禅的人用同樣的功夫,我們可以帶業往生,對于淫心煩惱也伏斷而非滅斷。所以一切諸佛如來都贊歎念佛法門是有道理的。十方叁世一切諸佛所教導衆生修行的方法全是一個講法,絕沒有一尊佛說,不斷淫欲還能成就叁摩地,還可以成就無上道,沒有這個道理。

  是故阿難。若不斷淫。修禅定者。如蒸沙石。欲其成飯。經百千劫。只名熱沙。何以故。此非飯本。沙石成故。汝以淫身。求佛妙果。縱得妙悟。皆是淫根。根本成淫。輪轉叁塗。必不能出,如來涅槃。何路修證。

  十方世界六道衆生之所以不能了生死出叁界,其根本原因即是淫根不斷。其余如殺盜大妄語都不能出叁界,但是比較之下,習氣最重害人最深的莫過于淫欲,要特別注意。此段經文佛先用比喻說,如煮飯用米做,蒸砂不可能做成飯。如想超越叁界證大菩提,有淫心絕修不成。修得再好,上品修成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不但不能超越叁界,也絕不能超越欲界,最高生到欲界第六天作魔王。

  真想念佛求生淨土的同修要時時警惕自己,五欲六塵依然貪戀,習氣不斷,想于一生中證佛菩薩的果位,乃是不可能之事。佛說縱然得妙悟,皆是淫根。在邪法中亦有定,修世間禅定,心只要專一在某一事上,其心就比較清淨,所以有無量叁昧,有世間的,有出世間的。世間的又有欲界的,有色界的,有無色界的,他們也能修得小慧,也有小通。現在我們常常聽到某人得到神通,有奇異特殊功能,于是一些愚人即奉之爲神明。這些能力從那裏來的?一種是自己修得的,現在修得的很少,修得也要費一番功夫。但是沒有功夫他也可以通靈。楞嚴經上說的很好,是妖魔鬼怪附在他身上,這個能力不是他的,是邪魅的,來迷惑衆生,他的能力是真的不是假的。要知道這不是正法,前面在標准上已經說明,它不能叫我們得清淨心,不能成就我們的叁昧,因爲它不是佛法,佛法不會叫人增長煩惱。這些邪魔雖有妙悟,皆是淫根。修的再好,只能生天,天福享盡,再入輪回。他在天堂的時間短,在叁途的時間長。叁界尚不能超越,怎能成佛呢?

  必使淫機身心俱斷。斷性亦無。于佛菩提斯可希翼。如我此說。名爲佛說。不如此說。即波旬說。

  佛在此地把成佛的標准說出來了。淫機之“機”字指“最初最微細的念頭”,真正作到一念不生,身心俱斷。心中無念,身即不會造作。斷性亦無,才算究竟。“斷性”是“能斷的心與所斷的境界”,等到斷性也沒有了,就是能所雙亡,此時即明心見性。這是圓教初住菩薩的境界,初住以上爲分證佛,能在六道示現,教化衆生。佛在楞嚴會上給我們講真話。古德說:身斷淫是律儀戒,屬小乘戒。心斷淫是定共戒。如斷性亦無,謂之道共戒。明心見性之後,一切戒律都解決了。可知一切法門都要照這種標准修行才有成就。依此標准修行,幾人能有結果呢?黃念祖老居士說:大陸上學密宗得到成就者,四十年來只有六人,他們把這條標准全作到了,作到斷性亦無。如到不了這標准,必落魔道。這個魔如真有智慧有福德才能生天,若無慧無德直接到地獄。凡是如佛這樣的說法就是正法,一切諸佛如此說,因爲佛佛道同。不照這樣說就是魔說。

  符按:前面談到戒律問題有叁個名詞:律儀戒、定共戒、道共戒。茲根據佛學詞典作簡單解釋:(1)律儀戒、叁聚戒之一,守諸律儀,離過非之戒行。(2)定共戒,叁聚戒之一,又名靜慮生律儀。入初禅二禅等諸禅定,則與禅定共生自然防非止惡之戒體,身口所作,盡契律儀。(3)道共戒,叁聚戒之一,叁乘聖者,入色界所發之無漏定,則與無漏智共于身中自發得防非止惡之戒體,是名無漏律儀,又名道共戒。此無漏之律儀,與無漏道共生,與無漏道共滅,故名道共戒。

  這個時代崇尚民主,言論自由,出版自由,妖魔鬼怪抓到機會,肆無忌憚,昔日帝王時代,國王大臣治理國政,我們今天批評他們,只圖鞏固自己的政權,限製人民言論自由。但就正法的立場而言,這些國王大臣防微杜漸,大有功德。凡是蠱惑人心,扇動叛亂之言論,一律禁止。同時宣揚聖賢的教訓,使朝野獲得共識,有軌可循。儒家的標准,五倫五常,均能遵守,社會賴以安定和諧。佛法的准則在戒定慧,儒家也講靜定。現在非佛非法的人多了,何況魔王徒衆多,勢力強大,自以爲得無上道,許多受高等教育或在社會上有很高地位之人均入其門,如任其自由發展下去,將來果報不堪設想,後悔也來不及了。佛教我們認識清楚,遠離邪知邪見,免受其害。遵從佛的教誨,縱然在末法時代,五濁惡世同樣可以成就,果能成就,一切諸佛菩薩莫不贊歎,因爲在這個時代太難能可貴了。以此四種根本戒條作爲邪正的標准,念佛人用佛號就能達到這個目標,比其他法門容易多了。

  阿難。又諸世界六道衆生。其心不殺。則不隨其生死相續。

  楞嚴經上所講戒律實在是講心地戒,心地戒清淨,則律儀戒自然清淨,心重要,是主宰,身只是助緣。對一切衆生沒有殺害的念頭就不會有生死相續。佛在經論中常常提到,人不是只有一生一世,若只有這一生,死了就完了,問題比較簡單。人都有來世,一切有情也均有來世,欠命的要還命,欠債的要還債。佛說因果通叁世,有時看到某人嗔恚心很重,殺心很重,他這一生富貴榮華的很好。又一人天天吃齋念佛,戒律清淨,而過的日子很苦,貧困潦倒。一般人看到就說那裏有佛菩薩,那裏有天道,遂不相信善惡果報。佛菩薩告訴我們,因果通叁世,今生的果報是前世修來的。前生造善因,今生就得善果。今生所造的善惡業,其果報在來世。有人說:今生所造善惡在當生就顯現出來果報,豈不更好,人們看到馬上就可以不造惡了。說這種話的人還算是好的,他看到現世報就不會作壞事了,但是你雖然沒有看到作壞事有惡報,你又何必一定要作壞事呢?叁世果報到臨終一刹那間就見到了,到那時後悔也來不及了。經中有雲:“汝負我命,我還汝債,一世因緣,經百千劫,常在生死。”還債的時候不是少一點,就是多一點,來世還是要互相追討,永遠扯不清。所以我們與一切衆生因爲直接間接殺生食肉關系,命債冤業牽扯不清,這也是修行上一大障礙。現在自己想想,今生殺業如此嚴重,但已經作了,已經欠了這些命債,一定要還,怎麼辦?解決辦法只有將我修行的功德回向給一切衆生,我替他們修,自他均得益。

  後漢時代安世高法師早年譯經最有成就。他是安息國王子,博學多聞,能懂鳥獸之言語。他父親是安息國國王,他繼承王位,作了半年國王之後,讓位于其叔父,出家修行,後來到中國傳教。在傳記中說,他曾兩次到中國來還命債。過去生中他誤殺了別人,這一生也要被別人誤殺。他已是一位得道的高僧,有一天他告訴旁人,今天我走到什麼地方,要遇到什麼難,死在什麼地方,乃是還前生的命債,請你們作見證,不必爲難那些殺我的人,找他們的麻煩。後來果如其言,修行證果的還要還命債,何況迷惑顛倒無修行且造業的衆生,如果這個事實真相明白了,心就平了。世界上沒有一個人占到別人的便宜,也沒有一個人真正吃了虧,叁世一看非常公平,心就清淨,你就不會有絲毫侵犯別人的企圖,也不會計較吃虧上當,這樣才能達到心之清淨平等。

  汝修叁昧。本出塵勞。殺心不除。塵不可出。縱有多智。禅定現前。如不斷殺。必落神道。上品之人爲大力鬼。中品則爲飛行夜叉。諸鬼帥等。下品當爲地行羅刹。彼諸鬼神。亦有徒衆。各各自謂成無上道。

  我們學佛,希望超出塵勞煩惱,六道輪回,並得到真正的快樂,有煩惱即不快樂。古德用淺顯的詞句說明佛教的目的:破迷開悟,離苦得樂。塵勞是苦,離了塵勞就得樂了。如你心裏還有殺害衆生的念頭,你的苦就離不掉,樂也得不到,叁界六道也出不去。修行功夫得力也有定慧現前,而嗔恚心未斷,其結果就到了鬼神道去了。因爲鬼神嗔恚心重,所以物以類聚。

  安世高翻譯經典告一段落之後,到九江會見他的同參道友。此君已在鄱陽湖作了龍王,是他過去生中的同學,明經好施。他前生有一次托缽,人家供養的飯菜不好,心中發生嗔恨,因此死後落入神道,作了龍王,因其明經,所以非常靈驗,有求必應。因其前生好施,所以今生香火鼎盛,千裏之內都來拜他。這位龍王有神通,他托夢給廟主說,明天有一位高僧來,是我往昔的同學,請你好好招待。第二天安世高來了,就要求龍王現身給大家看,他很爲難,後來勉強從神龛出來,乃是一條…

《楞嚴經清淨明誨章親聞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