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爲什麼一定要念阿彌陀佛▪P8

  ..續本文上一頁一位法師,他的著作很多,有幾十種,在日本卍字續藏裏面收集了不少。《觀經直指》裏面明白地告訴我們(《觀經直指》是《觀無量壽經》的注解,他作的),世間人業障、罪障很重,所有一切經法、忏法都消除不掉的,業障重到這個程度,都沒有辦法消除的,最後還有這一句阿彌陀佛,能夠消除得掉。這一句話是很不容易說出來的,他對于這些法門,要是認識不清楚,不能夠透徹了解,他怎麼曉得這一句佛號有這樣不可思議的力量。所以我們今天想求消除業障,斷煩惱、滅罪業,不必求其他的經咒,這一句阿彌陀佛就好了。一切經咒力量達不到的,沒有辦法的,最後還得求阿彌陀佛。那我們爲什麼不用這一句阿彌陀佛呢?爲什麼不去相信這一句阿彌陀佛呢?所以只要一心稱念,念念無間。這個阿彌陀佛執持名號修學的方法,實實在在講,大勢至菩薩講絕了,也就是教給我們這個佛號要怎樣念,才有效果,才能收到效果。大勢至菩薩教給我們: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你只要照他這個方法,就收到效果了。都攝六根這一句,不要去研究它。你只要真正做到淨念相繼,給諸位說,那個六根自然就收攝了,就都攝了。所以最重要的是四個字:淨念相繼。淨要注重,淨是清淨心。我們對它有懷疑,疑在裏面,心不淨了,真的沒有疑惑。假如裏面還有夾雜,這心就不淨了。譬如說有個念佛的人,這個老修行現在聽到這個法門好,現在念佛了。過去是又念《金剛經》,又念《地藏經》,又念《藥師經》,現在通通不念了,心裏恐懼:不念《藥師經》,生病的時候藥師如來不保佑了。不念《普門品》,就沒有辦法消災了。好像把這些諸佛菩薩都分配了,哪些菩薩管什麼,哪個菩薩管什麼,樣樣都要念到,不念到不行,不能得罪一個。這就夾雜了。懷疑、夾雜,這個心態去念阿彌陀佛,不靈了。爲什麼?他不淨啊。淨念,完全沒有懷疑,完全沒有夾雜,一心念。一心不是二心,念佛還想到別的,那就是叁心二意了,那不行。相繼,是一句佛號、一句佛號不斷,這就行了。念念無間,那個效果,大勢至菩薩講的很好:先前當來,必定見佛。佛的光明遍照,你怎麼接觸不到呢!一定接觸得到的,要緊的是淨念相繼。這是我們常講的: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這個就是淨念相繼。要這樣子去念佛,才有感應,這個經上講的相應: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

  這一句可以說是總結名號功德不可思議,而我們把彌陀的功德轉成自己的功德,也就是這一句名號。能念是我們的心想,所念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一切法。那麼現在理論我們懂得了,事實也曉得了,轉變的方法也知道了,這善根福德因緣,因緣這一項可以說我們是圓滿具足了。我們肯不肯去做呢,那就是福德了。肯去做,世出世間第一福德,沒有比這個福報更大的了。第一善根啊。經上講,"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所以你要問,信心、願心、真正實行的那個心從哪裏來的,就是理論、事實、方法你統統明白了,信心生了,願力現前了,死心塌地念這句佛號了。

  下面這兩個段落,勸願勸行。正宗分叁個段落,前面勸信,我們介紹完了。這個勸願勸行非常重要,所以蕅益大師在沒有介紹之前,先有幾句話交待。這個幾句話太好太好了,說出西方世界殊勝之所以,它到底哪個地方殊勝,就是殊勝在"帶業往生,橫出叁界",這是它的殊勝處。換句話說,如果沒有帶業往生、橫出叁界,我們決定這一生不能成就。這是真的,爲什麼呢?沒有這個法門,那麼一定要自己斷煩惱,見思煩惱斷盡,就是前面講證得小乘阿羅漢果,或者是大乘七信位的菩薩,別教是七住菩薩,才能夠出叁界,才能夠超越輪回。這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可以說現在這個世間一個人也做不到,找不到一個人,你知道這個事情多難。禅與密號稱捷徑,倓虛大師說過,倓老高壽,往生的時候九十多歲,他說過很多次,他一生當中看到參禅的這些大師們,聽到的,他說得禅定的有,他見過,也有聽過;開悟的,他一生當中一個也沒有見到,也沒有聽到。諸位要知道,參禅不開悟,不能出叁界。得禅定,不過是生四禅天而已,那得禅定的。由此可知超越叁界了脫生死是多麼困難的一樁事情。密宗,黃念祖老居士你們在錄音帶上應該聽到,大陸最近四十年,十億人口,這裏面學密成就的,黃老居士說只有六個人。不成比例啊!所以他晚年專弘淨土,勸人念佛。假如諸位細細再看看他的老師夏蓮居老居士,諸位細讀,要認真、要仔細去讀他的《淨語》,夏蓮居老居士的《淨語》,你會發現,老居士過去學過禅,也學過密,也學過教。到晚年,真的搞清楚、搞明白了,其他東西徹底放下,一天到晚佛不離口珠不離手。你看看《淨語》裏所說的,多少人說他迷在佛號裏頭,他聽了無所謂。你說我迷我就迷,迷能往生就行了。你們不迷的,不迷的不能往生,不迷的人照搞輪回。夏老居士給我們做了一個好榜樣,那真叫徹底回頭。這都是我們要仔細留意去觀察,對我們自己信願一定有幫助。這是我們的增上緣。

  這個地方,世尊叫著舍利弗,也就是叫著我們,勸勉我們要發願,"應當發願,願生彼國"。應當要發願,求生淨土。前面說過,《華嚴》是世尊一代時教的根本法 輪,所謂一切經都是華嚴眷屬,《華嚴》是根本。這個根本歸宿卻在西方極樂世界,歸宿在《阿彌陀經》。一般人不能相信,總是善根未熟。善根熟了,一聽就相信,就接受了。善根還沒有熟透,蕅益大師苦口婆心爲我們開導,把這些疑難一層一層替我們解開。我們明白之後,應當發願求生,這才不辜負蕅益大師。這個地方佛又特別勸勉我們求生淨土,當然淨土的殊勝就在上善聚會,這個實在太難得了。我們現在學佛善友少,我們同參道友善友少,惡友多。什麼是惡友呢?使我們對這個法門懷疑,不能專修,這個就是惡知識。善友是一味勸導我們,鼓勵我們放下萬緣,專修這個法門,這是善友。我們同學當中,還有勸你《華嚴經》好,不能不讀,《法華經》也不錯,要多看看,這不是真善知識,你要知道。爲什麼呢?分心了,也就是夾雜了。縱然你很努力進步,我們前面講過,你是雜進,不是精進。精是純而不雜,像古大德一樣。古來淨宗的大德,一生就這一部經就夠了。那叫真善知識,叫真精進,那就是"應當發願,願生彼國"。不但世緣要放下,佛法也要放下才行,專到極處。這樣的人,沒有一個不往生的。在我們自己這一生當中,我們曾經見過,曾經聽過,這個聽說那都有事實,決不是傳聞,決不是虛構的,往往有這些鄉下老太婆,不認識字,什麼經也沒聽過,就念這麼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念個叁年五載,站著往生的,坐著往生的,預知時至。給諸位說,那些人那叫真正善根成熟,他一生專進,他一點都不雜。這個是知識分子、士大夫階級不能夠相比的。所以古人常講,唯上智與下愚不疑。上智,文殊、普賢這些人是上智,他們對于這個事實真相完全明白,完全了解,所以一心念佛,一心無二用。不錯,文殊普賢講了很多經,他爲什麼講那些經呢?看到你根器沒成熟,你不能接受這個法門。你想學般若,給你講般若;你想學方等,給你講方等。這是不得已。根熟的衆生,他什麼都不講,專門叫你念佛。這在我們中國曆史上能看到的。法照禅師,這是唐朝時候人,他的緣不錯,在五臺山見到文殊菩薩。他見到大聖竹林寺,文殊菩薩的道場。諸位看看法照禅師的傳記,你就明了了。聽文殊菩薩講經,聽完了以後向菩薩請教,末法時期衆生根性已經不如過去的人,應該修什麼法門,才能夠得到利益?文殊菩薩教給他念佛。他向他請教,念哪一尊佛?文殊菩薩給他介紹念阿彌陀佛怎麼念法,文殊菩薩還念了幾句,親口傳給他。這就是五會念佛。他離開了五臺山之後,禅不要了,專修念佛法門,到處教給別人念佛,所以成爲五會法師。這五會念佛是文殊菩薩傳給他,他傳下來的。但是五會念佛這個音調已經失傳了。現在有流行的五會念佛譜,那是後人編的,照這個意思來編的,不是菩薩所傳的。這就是說明,文殊菩薩觀機,看到法照機緣成熟了,沒二話說,就教他念佛。那麼換句話說,他還跟你講其他的經典,那意思很清楚,你這個根機沒成熟,你不能接受當生成佛的大法。世尊在此地告訴我們,爲什麼勸你應當發願願生彼國呢?"得與如是諸上善人",如是就是前面講的不可算數、無量無邊的那些一生補處菩薩,諸上善人就是指這些人。你到那裏跟他們"俱會一處"。同參道友裏面來說,能夠跟補處菩薩在一起,補處就是觀世音、大勢至、文殊、普賢、彌勒一流的呀。到那個地方去,跟他們是同學,每一天在一起,這些人時時刻刻照顧你,你哪有不成就的道理。所以在西方世界,在我們現在想象、推想當中,大概叁劫、四劫,或者叁劫都不到,他就證得補處的果位。你要問爲什麼,因爲這麼多補處菩薩天天跟你在一起,這些人提攜你,幫助你。

  西方世界凡聖同居跟十方諸佛世界凡聖同居土完全不相同。蕅益大師在此地給我們講,今是現在,現在以無漏不思議業,這個無漏不思議業,說這些聖人,大概我們沒有問題。如果說我們去往生的人,恐怕有懷疑了。旁邊有幾個小字,就是爲我們破除這個疑惑的。多善根福德因緣,這經上不是說得很清楚,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諸位要知道,一個造五逆十惡的人,他肯相信,他肯念佛,他能往生,這個人就是具足多善根福德因緣,不能小看。往生有兩種,《無量壽經》跟《觀無量壽經》裏面說得很詳細。去年我們在此地講過《觀經》上品上生章,善導大師爲我們開示得很明白,如果不是多善根多福德,你跟他講他不能相信。他一生造作惡業,那是另一碼事情。他能相信,這是多生多劫善根成熟,否則的話不可能相信,信了之後立刻就發願,就求生,這是福德。肯去、肯念,這是福德,這是多福德。怎麼多呢?心性極致,那怎…

《爲什麼一定要念阿彌陀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勸父母念佛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