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藥 本論▪P2

  ..續本文上一頁

  此即相對的修心。

  

  既然話說,

  “連想要治療一個衆生最輕微的頭痛,

  都具有無量之善德,

  那麼想要去除一切有情衆生的所有痛苦,

  會有什麼樣的善德?”

  

  一旦你熟悉這個,

  便生起究竟菩提心。

  所有可辨識的顯象,包括內在和外在的現象,

  皆如夢如幻——

  過去它們不存在,

  未來它們也不會存在,

  在此之間,它們透過一連串緣起而顯現。

  

  現象雖然顯現,

  但從最初始以來,就缺乏真實的存在;

  現象原本就缺乏本質,

  現象也不存留。

  現象是叁身與智慧的展現,

  其究竟自性從未改變:

  過去沒有改變,未來也不會改變。

  

  由于不明白這一點,

  幼稚的有情衆生視現象爲堅實;

  因此開始一連串的愛與憎,

  以及輪回的巨苦——這場不存在的化妝舞會!

  

  無明和“視衆生與現象爲實有”

  是強大的根;

  當這些成爲習慣,

  輪回就生起。

  

  遵循經典和上師的口訣教導,

  具順緣而立志解脫的衆生,

  首先必須讓自己熟悉

  衆生與現象不存在之理。

  

  執著“自我真實存在”的這個想法,

  是把“我”念當做一個真實的本體。

  這是因爲誤解了

  那易腐壞消亡的五蘊。

  

  如果人們適當地檢視

  這五蘊的集合,

  它們如同閃電、瀑布或油燈般

  合成而無常,

  就好像錯把繩索當做蛇,

  人們看清自我只不過是一個錯誤的見解:

  自我不存在,並且缺乏本具的實體。

  

  執著于現象真實存在,

  即是執著于主體與客體的見解。

  人們所覺察的一切對境,內在與外在的現象,

  都是源于串習的如幻顯象。

  

  如同視覺錯亂,

  如同水中月影,且如同錯誤的覺知,

  若不檢視,我們視其爲理所當然;

  若去檢視,它們就什麼也無。

  如同原子和刹那一般,

  現象並非可下定義的本體。

  因此,你必須斷定,

  主體與客體絕無存在的可能。

  

  藉由不斷轉動檢視之輪,

  你將相信

  衆生與現象皆不存在,

  未來時機到臨,

  你將確信二谛:

  依緣事件的如幻生起

  和離于一切假說的空性,

  不相抵觸,反而在本質上爲一。

  

  當主張顯空有別的一切成見都崩解時,

  探究就結束了。

  那個時候,

  概念的推理還有什麼用處?

  

  空性是所有見地的對治解藥,

  但是如果人們執著于空性的概念,

  那麼就像瀉藥變成毒藥一般,

  空性將毫無用處。

  

  如同相互摩擦的兩根棍棒,

  被它們自己所生的火焰燒毀,

  對治解藥本身必須自行消失。

  

  放松于本初離戲的相續中,

  這種本初離戲即是從最初即保有的究竟自性,

  這種自然狀態,是具有解脫叁門的廣袤虛空:

  空性、無特性和無意圖。

  

  于是你將看見光燦的佛性,

  在佛性之中,

  一切心之造作和活動都在究竟廣空中寂靜。

  

  空爲自性,它離于常見;

  明爲展現,它離于斷見。

  雖人因此以爲有空、明兩個面向,

  而它就是基本的自性,在其之中,

  一切分別覺知的想法在它們自己的空間中即得解脫:

  不可思議、難以言說,只能透過智慧來理解。

  

  自性爲非合成的,

  不由觀看而得見,

  如同直視金剛虛空,

  稱之爲“見到究竟的虛空”。

  

  沒有什麼要去除的事物,

  也不必添加絲毫的事物。

  圓滿地注視圓滿本身,

  觀見圓滿者即獲圓滿解脫。

  

  當有形和無形的事物

  不再存留于心中,

  沒有其他的取代物,

  了無一切概念,此即全然的寂靜。

  

  若不知道這個重點,

  而用心之造作來痛苦地釘住你的心,

  這不是止;

  建構智識的藩籬,這不是觀。

  

  圓滿地觀見不可思議的究竟自性,

  不帶任何智識的造作,

  乃純然智慧的範例。

  

  超越此者,乃無上究竟的智慧——

  是已達合一境界的聖者

  所了悟的內涵,

  合一乃洞察(觀)的本初雙運之義——

  它能帶來安住于自然相續的智慧和平靜,

  以上可由上師口訣教導的力量而證得。

  

  禅修覺受被事物真實存在的見解所染汙,

  無論是大樂、明晰或無念,

  全都是騙人而誤導的。

  如果你執著事物爲真實,你就是在喂養輪回,

  你將永遠不會超越叁界。

  

  因此,運用熟練的技巧,

  安住于離戲之中,讓一切如是

  處于不把事物視爲真實的狀態中,

  于此,了悟者、所了悟及了悟

  皆成爲無二無別,如同把水倒入水中。

  

  此乃超越語言和智識的根本自性

  即是了義,般若智慧,

  只能透過人們自身的覺性而了悟。

  要下定決心掌握此一領會!

  

  簡而言之,如怙主阿底峽所說,

  “在勝義中,沒有分別;

  既沒有受製約的現象,也沒有究竟的現象。

  在空性的面前,完全沒有分別。”

  

  “不由了悟而得證,

  單純被稱爲“觀見空性”,

  觀見無法被觀見者。

  最甚深的佛經如是說道。

  無所見,無見者,

  無始,無終,

  寂靜。”

  

  “完全超越“真在彼處”和“非真在彼”,

  離于分類和參考點,

  它不滅,也不住,

  從未來,從未去。

  它無法用文字形述。”

  

  “它無法被表達;它無法被觀看;

  它從未改變,從未存在爲一個堅固實體。

  了悟這一點的瑜伽士,

  去除了二障:

  煩惱障和所知障。”

  阿底峽尊者在《入二谛》中如是說道。

  

  了悟勝義谛的八種功德,

  佛經中曾闡釋,

  透過上師的加持

  而直接傳授指出心的真正自性,

  如此,這八種功德將自然在大圓滿中依序出現。

  這不在凡庸心的範疇之內,

  那些充滿散漫念頭的人,

  無法嘗到它的滋味。

  因此有這麼一句話:

  “唯有透過信心,

  才能了悟自生勝義谛。”

  

  因此,緊握著虔敬心的生命力,

  這種虔敬心視上師爲法身;

  安住在不間斷的純然離戲之中,

  你將了悟其精義。

  

  如果你錯失重點,

  並且沾沾自喜地相信你沒有誤入邪魔外道,

  或聲稱你不做任何確立,

  或執著空性爲空無一物,

  那不是中觀。

  

  如果你無法摧毀

  對唯物觀點的心智執著,

  你就更加偏離中觀。

  因此,要滋養那離于執著和一切心之造作的自在。

  

  所謂的大禅修者若未了悟這一點,

  而害怕他們的修持將會挨餓到自斷生路,

  他們這是在努力折磨自己。

  這有什麼意義?

  追蹤念頭的來去

  哪有什麼意義?

  

  “覺醒的覺性超越心識,”

  “法身超越根本識,”

  “離于受製約的智識。”

  我遺憾地說,

  凡俗衆生對這一切確是聞所未聞,

  而此意涵仍未被開啓。

  但是我不會多說。

  

  一切衆生都具如來藏,

  因此一切衆生都具有成佛之因。

  因此,視一切衆生爲清淨,

  並且思量一切衆生之大慈。

  

  在每座修法之間隔,

  生起布施波羅密及其他波羅密,

  了無叁種概念。

  把一切回向獲致正等正覺。

  此乃結合二資糧之殊勝道。

  

  因此,在菩提心的道路之中,

  世俗谛和勝義谛爲一:

  是以慈悲爲本質的空性——

  此道令諸佛歡喜。

  

  持續地觀修菩提心,不久之後,

  在遮蔽佛性的帳幕被清除時,

  你將掙得“證悟者”的名號。

  

  在證得無染之殊勝功德,

  展現不息、遍在而自生的佛行事業之後,

  你將成爲虛空下一切衆生的怙主。

  

  如是,我,蓮花尊勝,

  飲用了流自偉大傳承持有者之口的教導,

  已經稍稍窺視這些教導,如今已有些許覺受,

  應一位尊貴善知識之請,

  我說明此一簡短的論釋。

  

  藉此功德,

  願菩提心在一切有情衆生的心識流中生起,

  願一切有情衆生看見未被遮蔽的勝義谛,

  即佛性的面貌。

  

  

  

《大藥 本論》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大藥 詞彙解釋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