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即相对的修心。
既然话说,
“连想要治疗一个众生最轻微的头痛,
都具有无量之善德,
那么想要去除一切有情众生的所有痛苦,
会有什么样的善德?”
一旦你熟悉这个,
便生起究竟菩提心。
所有可辨识的显象,包括内在和外在的现象,
皆如梦如幻——
过去它们不存在,
未来它们也不会存在,
在此之间,它们透过一连串缘起而显现。
现象虽然显现,
但从最初始以来,就缺乏真实的存在;
现象原本就缺乏本质,
现象也不存留。
现象是三身与智慧的展现,
其究竟自性从未改变:
过去没有改变,未来也不会改变。
由于不明白这一点,
幼稚的有情众生视现象为坚实;
因此开始一连串的爱与憎,
以及轮回的巨苦——这场不存在的化妆舞会!
无明和“视众生与现象为实有”
是强大的根;
当这些成为习惯,
轮回就生起。
遵循经典和上师的口诀教导,
具顺缘而立志解脱的众生,
首先必须让自己熟悉
众生与现象不存在之理。
执着“自我真实存在”的这个想法,
是把“我”念当做一个真实的本体。
这是因为误解了
那易腐坏消亡的五蕴。
如果人们适当地检视
这五蕴的集合,
它们如同闪电、瀑布或油灯般
合成而无常,
就好像错把绳索当做蛇,
人们看清自我只不过是一个错误的见解:
自我不存在,并且缺乏本具的实体。
执着于现象真实存在,
即是执着于主体与客体的见解。
人们所觉察的一切对境,内在与外在的现象,
都是源于串习的如幻显象。
如同视觉错乱,
如同水中月影,且如同错误的觉知,
若不检视,我们视其为理所当然;
若去检视,它们就什么也无。
如同原子和刹那一般,
现象并非可下定义的本体。
因此,你必须断定,
主体与客体绝无存在的可能。
藉由不断转动检视之轮,
你将相信
众生与现象皆不存在,
未来时机到临,
你将确信二谛:
依缘事件的如幻生起
和离于一切假说的空性,
不相抵触,反而在本质上为一。
当主张显空有别的一切成见都崩解时,
探究就结束了。
那个时候,
概念的推理还有什么用处?
空性是所有见地的对治解药,
但是如果人们执着于空性的概念,
那么就像泻药变成毒药一般,
空性将毫无用处。
如同相互摩擦的两根棍棒,
被它们自己所生的火焰烧毁,
对治解药本身必须自行消失。
放松于本初离戏的相续中,
这种本初离戏即是从最初即保有的究竟自性,
这种自然状态,是具有解脱三门的广袤虚空:
空性、无特性和无意图。
于是你将看见光灿的佛性,
在佛性之中,
一切心之造作和活动都在究竟广空中寂静。
空为自性,它离于常见;
明为展现,它离于断见。
虽人因此以为有空、明两个面向,
而它就是基本的自性,在其之中,
一切分别觉知的想法在它们自己的空间中即得解脱:
不可思议、难以言说,只能透过智慧来理解。
自性为非合成的,
不由观看而得见,
如同直视金刚虚空,
称之为“见到究竟的虚空”。
没有什么要去除的事物,
也不必添加丝毫的事物。
圆满地注视圆满本身,
观见圆满者即获圆满解脱。
当有形和无形的事物
不再存留于心中,
没有其他的取代物,
了无一切概念,此即全然的寂静。
若不知道这个重点,
而用心之造作来痛苦地钉住你的心,
这不是止;
建构智识的藩篱,这不是观。
圆满地观见不可思议的究竟自性,
不带任何智识的造作,
乃纯然智慧的范例。
超越此者,乃无上究竟的智慧——
是已达合一境界的圣者
所了悟的内涵,
合一乃洞察(观)的本初双运之义——
它能带来安住于自然相续的智慧和平静,
以上可由上师口诀教导的力量而证得。
禅修觉受被事物真实存在的见解所染污,
无论是大乐、明晰或无念,
全都是骗人而误导的。
如果你执着事物为真实,你就是在喂养轮回,
你将永远不会超越三界。
因此,运用熟练的技巧,
安住于离戏之中,让一切如是
处于不把事物视为真实的状态中,
于此,了悟者、所了悟及了悟
皆成为无二无别,如同把水倒入水中。
此乃超越语言和智识的根本自性
即是了义,般若智慧,
只能透过人们自身的觉性而了悟。
要下定决心掌握此一领会!
简而言之,如怙主阿底峡所说,
“在胜义中,没有分别;
既没有受制约的现象,也没有究竟的现象。
在空性的面前,完全没有分别。”
“不由了悟而得证,
单纯被称为“观见空性”,
观见无法被观见者。
最甚深的佛经如是说道。
无所见,无见者,
无始,无终,
寂静。”
“完全超越“真在彼处”和“非真在彼”,
离于分类和参考点,
它不灭,也不住,
从未来,从未去。
它无法用文字形述。”
“它无法被表达;它无法被观看;
它从未改变,从未存在为一个坚固实体。
了悟这一点的瑜伽士,
去除了二障:
烦恼障和所知障。”
阿底峡尊者在《入二谛》中如是说道。
了悟胜义谛的八种功德,
佛经中曾阐释,
透过上师的加持
而直接传授指出心的真正自性,
如此,这八种功德将自然在大圆满中依序出现。
这不在凡庸心的范畴之内,
那些充满散漫念头的人,
无法尝到它的滋味。
因此有这么一句话:
“唯有透过信心,
才能了悟自生胜义谛。”
因此,紧握着虔敬心的生命力,
这种虔敬心视上师为法身;
安住在不间断的纯然离戏之中,
你将了悟其精义。
如果你错失重点,
并且沾沾自喜地相信你没有误入邪魔外道,
或声称你不做任何确立,
或执着空性为空无一物,
那不是中观。
如果你无法摧毁
对唯物观点的心智执着,
你就更加偏离中观。
因此,要滋养那离于执着和一切心之造作的自在。
所谓的大禅修者若未了悟这一点,
而害怕他们的修持将会挨饿到自断生路,
他们这是在努力折磨自己。
这有什么意义?
追踪念头的来去
哪有什么意义?
“觉醒的觉性超越心识,”
“法身超越根本识,”
“离于受制约的智识。”
我遗憾地说,
凡俗众生对这一切确是闻所未闻,
而此意涵仍未被开启。
但是我不会多说。
一切众生都具如来藏,
因此一切众生都具有成佛之因。
因此,视一切众生为清净,
并且思量一切众生之大慈。
在每座修法之间隔,
生起布施波罗密及其他波罗密,
了无三种概念。
把一切回向获致正等正觉。
此乃结合二资粮之殊胜道。
因此,在菩提心的道路之中,
世俗谛和胜义谛为一:
是以慈悲为本质的空性——
此道令诸佛欢喜。
持续地观修菩提心,不久之后,
在遮蔽佛性的帐幕被清除时,
你将挣得“证悟者”的名号。
在证得无染之殊胜功德,
展现不息、遍在而自生的佛行事业之后,
你将成为虚空下一切众生的怙主。
如是,我,莲花尊胜,
饮用了流自伟大传承持有者之口的教导,
已经稍稍窥视这些教导,如今已有些许觉受,
应一位尊贵善知识之请,
我说明此一简短的论释。
藉此功德,
愿菩提心在一切有情众生的心识流中生起,
愿一切有情众生看见未被遮蔽的胜义谛,
即佛性的面貌。
《大药 本论》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