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药 本论▪P2

  ..续本文上一页

  此即相对的修心。

  

  既然话说,

  “连想要治疗一个众生最轻微的头痛,

  都具有无量之善德,

  那么想要去除一切有情众生的所有痛苦,

  会有什么样的善德?”

  

  一旦你熟悉这个,

  便生起究竟菩提心。

  所有可辨识的显象,包括内在和外在的现象,

  皆如梦如幻——

  过去它们不存在,

  未来它们也不会存在,

  在此之间,它们透过一连串缘起而显现。

  

  现象虽然显现,

  但从最初始以来,就缺乏真实的存在;

  现象原本就缺乏本质,

  现象也不存留。

  现象是三身与智慧的展现,

  其究竟自性从未改变:

  过去没有改变,未来也不会改变。

  

  由于不明白这一点,

  幼稚的有情众生视现象为坚实;

  因此开始一连串的爱与憎,

  以及轮回的巨苦——这场不存在的化妆舞会!

  

  无明和“视众生与现象为实有”

  是强大的根;

  当这些成为习惯,

  轮回就生起。

  

  遵循经典和上师的口诀教导,

  具顺缘而立志解脱的众生,

  首先必须让自己熟悉

  众生与现象不存在之理。

  

  执着“自我真实存在”的这个想法,

  是把“我”念当做一个真实的本体。

  这是因为误解了

  那易腐坏消亡的五蕴。

  

  如果人们适当地检视

  这五蕴的集合,

  它们如同闪电、瀑布或油灯般

  合成而无常,

  就好像错把绳索当做蛇,

  人们看清自我只不过是一个错误的见解:

  自我不存在,并且缺乏本具的实体。

  

  执着于现象真实存在,

  即是执着于主体与客体的见解。

  人们所觉察的一切对境,内在与外在的现象,

  都是源于串习的如幻显象。

  

  如同视觉错乱,

  如同水中月影,且如同错误的觉知,

  若不检视,我们视其为理所当然;

  若去检视,它们就什么也无。

  如同原子和刹那一般,

  现象并非可下定义的本体。

  因此,你必须断定,

  主体与客体绝无存在的可能。

  

  藉由不断转动检视之轮,

  你将相信

  众生与现象皆不存在,

  未来时机到临,

  你将确信二谛:

  依缘事件的如幻生起

  和离于一切假说的空性,

  不相抵触,反而在本质上为一。

  

  当主张显空有别的一切成见都崩解时,

  探究就结束了。

  那个时候,

  概念的推理还有什么用处?

  

  空性是所有见地的对治解药,

  但是如果人们执着于空性的概念,

  那么就像泻药变成毒药一般,

  空性将毫无用处。

  

  如同相互摩擦的两根棍棒,

  被它们自己所生的火焰烧毁,

  对治解药本身必须自行消失。

  

  放松于本初离戏的相续中,

  这种本初离戏即是从最初即保有的究竟自性,

  这种自然状态,是具有解脱三门的广袤虚空:

  空性、无特性和无意图。

  

  于是你将看见光灿的佛性,

  在佛性之中,

  一切心之造作和活动都在究竟广空中寂静。

  

  空为自性,它离于常见;

  明为展现,它离于断见。

  虽人因此以为有空、明两个面向,

  而它就是基本的自性,在其之中,

  一切分别觉知的想法在它们自己的空间中即得解脱:

  不可思议、难以言说,只能透过智慧来理解。

  

  自性为非合成的,

  不由观看而得见,

  如同直视金刚虚空,

  称之为“见到究竟的虚空”。

  

  没有什么要去除的事物,

  也不必添加丝毫的事物。

  圆满地注视圆满本身,

  观见圆满者即获圆满解脱。

  

  当有形和无形的事物

  不再存留于心中,

  没有其他的取代物,

  了无一切概念,此即全然的寂静。

  

  若不知道这个重点,

  而用心之造作来痛苦地钉住你的心,

  这不是止;

  建构智识的藩篱,这不是观。

  

  圆满地观见不可思议的究竟自性,

  不带任何智识的造作,

  乃纯然智慧的范例。

  

  超越此者,乃无上究竟的智慧——

  是已达合一境界的圣者

  所了悟的内涵,

  合一乃洞察(观)的本初双运之义——

  它能带来安住于自然相续的智慧和平静,

  以上可由上师口诀教导的力量而证得。

  

  禅修觉受被事物真实存在的见解所染污,

  无论是大乐、明晰或无念,

  全都是骗人而误导的。

  如果你执着事物为真实,你就是在喂养轮回,

  你将永远不会超越三界。

  

  因此,运用熟练的技巧,

  安住于离戏之中,让一切如是

  处于不把事物视为真实的状态中,

  于此,了悟者、所了悟及了悟

  皆成为无二无别,如同把水倒入水中。

  

  此乃超越语言和智识的根本自性

  即是了义,般若智慧,

  只能透过人们自身的觉性而了悟。

  要下定决心掌握此一领会!

  

  简而言之,如怙主阿底峡所说,

  “在胜义中,没有分别;

  既没有受制约的现象,也没有究竟的现象。

  在空性的面前,完全没有分别。”

  

  “不由了悟而得证,

  单纯被称为“观见空性”,

  观见无法被观见者。

  最甚深的佛经如是说道。

  无所见,无见者,

  无始,无终,

  寂静。”

  

  “完全超越“真在彼处”和“非真在彼”,

  离于分类和参考点,

  它不灭,也不住,

  从未来,从未去。

  它无法用文字形述。”

  

  “它无法被表达;它无法被观看;

  它从未改变,从未存在为一个坚固实体。

  了悟这一点的瑜伽士,

  去除了二障:

  烦恼障和所知障。”

  阿底峡尊者在《入二谛》中如是说道。

  

  了悟胜义谛的八种功德,

  佛经中曾阐释,

  透过上师的加持

  而直接传授指出心的真正自性,

  如此,这八种功德将自然在大圆满中依序出现。

  这不在凡庸心的范畴之内,

  那些充满散漫念头的人,

  无法尝到它的滋味。

  因此有这么一句话:

  “唯有透过信心,

  才能了悟自生胜义谛。”

  

  因此,紧握着虔敬心的生命力,

  这种虔敬心视上师为法身;

  安住在不间断的纯然离戏之中,

  你将了悟其精义。

  

  如果你错失重点,

  并且沾沾自喜地相信你没有误入邪魔外道,

  或声称你不做任何确立,

  或执着空性为空无一物,

  那不是中观。

  

  如果你无法摧毁

  对唯物观点的心智执着,

  你就更加偏离中观。

  因此,要滋养那离于执着和一切心之造作的自在。

  

  所谓的大禅修者若未了悟这一点,

  而害怕他们的修持将会挨饿到自断生路,

  他们这是在努力折磨自己。

  这有什么意义?

  追踪念头的来去

  哪有什么意义?

  

  “觉醒的觉性超越心识,”

  “法身超越根本识,”

  “离于受制约的智识。”

  我遗憾地说,

  凡俗众生对这一切确是闻所未闻,

  而此意涵仍未被开启。

  但是我不会多说。

  

  一切众生都具如来藏,

  因此一切众生都具有成佛之因。

  因此,视一切众生为清净,

  并且思量一切众生之大慈。

  

  在每座修法之间隔,

  生起布施波罗密及其他波罗密,

  了无三种概念。

  把一切回向获致正等正觉。

  此乃结合二资粮之殊胜道。

  

  因此,在菩提心的道路之中,

  世俗谛和胜义谛为一:

  是以慈悲为本质的空性——

  此道令诸佛欢喜。

  

  持续地观修菩提心,不久之后,

  在遮蔽佛性的帐幕被清除时,

  你将挣得“证悟者”的名号。

  

  在证得无染之殊胜功德,

  展现不息、遍在而自生的佛行事业之后,

  你将成为虚空下一切众生的怙主。

  

  如是,我,莲花尊胜,

  饮用了流自伟大传承持有者之口的教导,

  已经稍稍窥视这些教导,如今已有些许觉受,

  应一位尊贵善知识之请,

  我说明此一简短的论释。

  

  藉此功德,

  愿菩提心在一切有情众生的心识流中生起,

  愿一切有情众生看见未被遮蔽的胜义谛,

  即佛性的面貌。

  

  

  

《大药 本论》全文阅读结束。

✿ 继续阅读 ▪ 大药 词汇解释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