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你可以更慈悲(菩薩37種修行之道)▪P12

  ..續本文上一頁餓鬼;(3)投生爲畜牲;(4)投生爲野蠻人;(5)投生爲長壽之天神;(6)擁有錯誤之見解(邪見);(7)投生在無佛住世的黑暗時期;以及(8)天生身體機能缺陷。

  在有利于修持佛法的十種優勢(即“十滿”)之中,有五種優勢與個人有關(即“內圓滿”)。它們是:(1)投生爲人;(2)投生在佛法興盛的中土;(3)具足五根;(4)沒有過著與佛法相抵觸的生活方式;以及(5)對教法具有信心。

  另外五種優勢仰賴外在環境(即“外圓滿”)。它們是:(6)有佛住世;(7)此佛曾經教授佛法;(8)佛法仍然存在于你身處的時代;(9)你已經進入佛法;以及(10)你已經被一個上師接受。

  龍欽•冉江34也詳細說明了使你遠離佛法的八種亂境(eight intrusive circumstances),以及限製你的天生潛能去獲致解脫的八種惡習(eight incompatible propensities)35。

  

  34.龍欽•冉江•赤美•宇色(Gyalwa Longchen Rabjam,Trime Oser,1308-1369),也就是著名的龍欽巴(Longchenpa),甯瑪派最重要的上師。他所著的《七寶藏》(Seven Treasuries)闡釋了“九乘”(the nine vehicles),尤其針對大圓滿作了詳細說明。

  35.龍欽巴所著之《如意寶藏》(Wish-Granting Treasury)說明了這十六種修持佛法必須避免的情況。

  

  使你遠離佛法的八種亂境是:(1)極爲受到五毒的困擾;(2)極爲愚癡,因此很容易被不良的朋友帶入歧途;(3)落入邪門外道;(4)即使對佛法有些興趣,卻因爲怠惰而散漫;(5)過著錯誤的生活方式,受到惡業的影響;(6)受到他人的奴役或控製;(7)爲了世俗的因素而修持佛法——只是爲了免于危險,或恐懼你可能會缺乏食物或其他的基本需求;以及(8)爲了獲得財富或名聲而去修持類似佛法的假佛法。

  限製你的天生潛能去獲致解脫的八種惡習是:(1)被家庭、財富和職業所束縛,因而沒有閑暇去修持佛法;(2)具有非常邪惡的本性,使你的行爲墮落,因此即使你遇到一位上師,也很難使你的心轉向佛法;(3)對輪回的痛苦沒有恐懼,因此沒有看破輪回,或沒有從輪回中解脫的決心;(4)缺乏信心,因此沒有遇見上師和接受教法的傾向;(5)以從事負面的行爲爲樂,對此毫無內疚悔恨,因而背離佛法;(6)對佛法沒有興趣,如同狗沒有興趣吃草,因此無法生起任何正面的品質;(7)違犯了別解脫戒和大乘的戒律,因此除了墮入惡趣(輪回的下叁道)之外,無處可去;在下叁道之中,沒有閑暇修持佛法;以及(8)已經進入殊勝的金剛乘的道路,卻違背了與上師和金剛兄弟姊妹之間的叁昧耶戒,因而遠離了獲致解脫的天生潛能。

  如果你具足十暇八滿,同時避免了這十六種額外的情況,你將免于修行的任何障礙,並且獲致證悟。擁有這個殊勝難得的人身,如同擁有一艘裝備完善、可以渡過汪洋、前往金銀島的船只。寂天大師在《入菩薩行論》中說:

  

   乘著人身之船

   越過煩惱之海

  

  你獲得這個殊勝難得的人身,並非偶然。它是你在過去一個生世,曾經聽聞佛陀的名號、曾經皈依佛、累積善業,以及生起一些智慧的結果。你不一定再度獲得這艘船只。如果你在今生沒有修持佛法,你肯定不會在來世獲得人身。因此,忽視這樣的機會非常愚蠢。不要白白浪費這個人身,要日日夜夜地修行。

  “十滿”的第一滿,即是投生爲人。想一想在輪回中衆生的數量。讓我們用簡單的比較方式來加以說明。如果地獄道衆生的數量如同地球表面的灰塵,餓鬼道衆生的數量將如同恒河中的沙礫;畜牲道衆生的數量將如同一大桶西藏啤酒36中的小米;阿修羅道衆生的數量將如同一場暴風雪中的雪花。人道和天道衆生數量,則如同一根手指上的灰塵。而且,人道衆生數量遠比天道衆生的數量來得少——人道衆生的數量寥若晨星。

  

  36.用發酵的小米釀造。

  

  從你投生爲人的機率來看,你就能夠輕易地了解這樣的機會多麼微小:你不只出生在一個有佛法的地方,你也對佛法感興趣——而你真的把佛法付諸實修的機會就更微小了。那是非常稀有的。看看有興趣修持佛法的人是多麼少。看看這個世界上有多少國家,以及在多少國家之中,佛法是一個活生生的傳統。即使在這樣的一個國家裏,有多少人被啓發去修行;在這些從事修行的人中,有多少人的修行會有成果?大多數人把生命虛度在毫無意義、自私自利、沒有價值的活動之上。

  你或許會想:“在五十歲之前,我將繼續從事凡俗的活動,等到我五十歲,我將致力修持佛法。”如此的想法顯示了你欠缺洞察力,忽略了死亡將毫無預警地到來的事實。如俗話所說的:

  

   死期不確定;

   死因不可預測。

  

  今晚活在這個世界上的人,有多少會在黎明到來之前死去?擁有一個人身,如同擁有巨大的財富;我們應該立刻使用這個人身。此時此刻即是修持佛法的時機。嘉瑟•東美說:

  

   不在秋天爲冬天做准備的人

   被認爲是一個傻子。

   我們死亡時,

   佛法將幫助我們,

   我們知道死亡是確定的——

   因此不在此時修持佛法,

   是非常愚笨的。

  

  每一天提醒自己,如果你不聞、思、修教法,不念誦祈願文和咒語,在死亡時,你將無依無靠。死亡是確定的。如果你等到死亡降臨時才開始修行,那就太遲了。

  想一想你爲什麼修行。爲了無病長壽,或增加財富和影響力而去修行,是狹小的目標。你要爲了自己和他人從輪回痛苦中解脫而修行。

  爲了徹底了解修持佛法的必要,去了解輪回痛苦的程度是重要的。在六道輪回之中,下從地獄道,上至天道,除了痛苦之外,沒有別的。據說,輪回充滿了叁種痛苦:苦上之苦(即“苦苦”,suffering upon suffering)、變動無常的痛苦(即“壞苦”,suffering of change),以及五蘊聚合、無所不在的苦(即“行苦”,all-pervasive suffering of the composite)。

  下叁道主要受到“苦苦”的折磨;“苦苦”是指永無止盡的痛苦循環,一個痛苦之上有另一個痛苦:地獄道的炎熱與冰寒;餓鬼道的饑渴;以及畜牲道的心理黑暗、愚癡和恐懼。

  上叁道(或叁善道、叁善趣)特別容易遭受“壞苦”。在人道之中,有四種根本的痛苦:生、老、病、死。這四種輪回之流,力量強大到足以把我們帶走——我們束手無策,完全無法逆轉它們的流勢。除此之外,當我們得不到想要的東西,不論是食物、衣服、財富或影響力,我們痛苦;當我們得到不想要的事物,例如批評、肉體的疾病或令人不悅的情況,我們感到痛苦;當我們無法和所愛的人厮守,我們痛苦;當我們必須和不喜歡的人在一起,我們感到痛苦。在自我中心地追求快樂時,大多數人犯下了惡業。不幸的是,這些只製造更多的痛苦和迷惑。阿修羅道的衆生飽受爭鬥和忌妒之苦。至于天道的衆生,在他們充滿喜樂和享受的壽命終止時,他們嘗到變動的痛苦,並再度墮入下叁道。

  無色界的衆生面臨“行苦”。無色界的衆生住于甚深的、充滿大樂的禅思狀態之中,一旦促成這種甯靜狀態的善業耗盡時,他們將再度承受輪回的痛苦。他們尚未盡除無明,因此尚未根除五毒。

  當諸佛用全知之眼看著輪回時,他們不把輪回視爲一個有趣的處所。他們敏銳地覺察到衆生的痛苦有多麼劇烈,衆生如此努力去追去短暫的目標是多麼沒有意義。重要的是,我們要愈來愈清晰地相信,無上證悟是唯一值得去達成的目標。

  觀修輪回的痛苦,將使你自然而然地生起從輪回中解脫的強烈願望。與其毫無意義的浪費精力,你將專心一意地修持佛法。

  即使去聽聞教法,也是一件非常稀罕的事情,只會在數劫中發生一次。你現在接觸佛法,不只是巧合。它是你過去善業的結果。這樣的機會不應該被浪費。如果你的心與佛法相契合,你將不會經曆任何難題,但如果你不斷專注于凡俗的追求,你的問題將會增加,而且一無所成。龍欽•冉江說:

  

   我們的活動如同孩童的遊戲。

  

《你可以更慈悲(菩薩37種修行之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