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語譯)▪P2

  ..續本文上一頁代漢語譯文:

  這時叁十叁層天的天主拜佛說道:“佛陀,如今在人間是否有人,曾在過去、現在、未來叁生造佛陀形象嗎?”

  原典:

  佛言:“天主!諸有曾經作佛像者,皆于過去先已解脫,在天衆中尚複無有,況于余處!唯有北方毗沙門子那履沙婆,曾于往昔造菩薩像,以斯福故,後得爲王,名頻婆娑羅。複因見我,今得生天,有大勢力,永離惡道。優樓頻螺迦葉、伽耶迦葉、那提迦葉並曾于往世修故佛堂,由此因緣永得解脫。憍梵波提昔作牛身,追求水草,右繞精舍,食諸草竹,因見尊容,發歡喜心,乘茲福故,今得解脫。屍毗羅曾持寶蓋,供養佛像;阿[少/兔]樓馱然一支燈亦以供養;輸鞞那曾掃佛堂;阿婆摩那于佛像前燃燈施明;難陀比丘愛重尊儀,香水洗沐。有如是等無量諸阿羅漢,皆悉曾于佛像之所薄申供養,乃至極下如那伽波羅,于像座前,以少許黃丹畫一像身,而爲供養,由此福故,皆永離苦而得解脫。天主!若複有人能于我法未滅盡來,造佛像者,于彌勒初會皆得解脫。若有衆生非但爲己,而求出離,乃爲欲得無上菩提,造佛像者,當知此則爲叁十二相之因,能令其人速致成佛。”

  現代漢語譯文:

  佛說:“天主,那些曾經造過佛形象的衆生,早就于過去一一解脫了。在天衆中都不再有,何況別的地方呢。唯有北方有個毗沙門子那履沙婆,曾造過菩薩像,因爲如此的緣故,後來投生爲國王,名叫頻婆娑羅,更因親自見到我的緣故,如今得以投生天界,永不落苦難輪回;優樓頻螺迦葉、伽耶迦葉、那提迦葉,曾修複過故處的佛堂,也因此因緣而永得解脫;憍梵波提有一世曾作牛身追求水草,右繞佛陀說法的講堂而食用一些草竹,因見到佛陀的尊容而發出歡喜心,而今得到了解脫;屍毗羅曾持寶蓋供養佛像;阿菟樓馱點燃一支燈用來供養佛陀;輸鞞那曾掃佛堂;阿婆摩那于佛像前燃燈照明;難陀比丘愛護尊敬佛陀儀容,用香水洗沐;有如此之多的無數諸阿羅漢,都一一曾于佛像之所供養。乃至最簡單的如那伽波羅,在佛像座前用少許黃丹畫了一副像身而爲供養,也因爲此福的緣故永離苦道輪回而得解脫。天主,如果有人能于我佛法未滅之時造佛像,于未來出世的彌勒佛初次法會上皆能夠得到解脫。如果有衆生不僅僅是爲自己而求解脫,而是爲了求得無上正等正覺而造佛像的話,應當知道這即是獲得佛陀圓滿叁十二相的因緣,能令人迅速精進修煉成佛。”

  原典:

  爾時優陀延王心自思惟:“雲何令我所造之像速得成就?”作是念已,語彼匠言:“汝可勤心令功速畢,使我早得瞻仰禮敬。”

  現代漢語譯文:

  此時優陀延王心中思量,如何能讓造像之事迅速完成呢?這個念頭剛畢,則對天匠說:“您務必勤心精進讓此事迅速完成,使我得以早日瞻仰禮敬。”

  原典:

  是時天匠運其工巧,專精匪懈,不日而成。其像跏趺坐,高七尺,面及手足皆紫金色。時優陀延王見像得成,相好端嚴,心生淨信,獲柔順忍。既得忍已,益加欣慶,所有業障及諸憂惱並得銷除。譬如日出,霧露皆盡,唯除一業,現身受者,以曾于聖人起惡語故。

  其王爾時即以種種殊珍異物賞彼天匠。

  現代漢語譯文:

  此後天匠運用其工巧技術,專精匪懈不日而造像完成。其像結加趺坐高七尺,佛陀面及手足皆紫金色。這時優陀延王見佛像得成相好端嚴,心生淨信獲得了柔順忍的修行境地,因得忍的緣故而益加欣慶,所有業障和憂惱並得一一消除。猶如日出,陰霾霧露皆散去。唯除了一個還需要身體受之的業障,是因曾于聖人起惡語的緣故。國王這時馬上以種種殊珍異物獎賞于此天匠。

  原典:

  是時天匠敬白王言:“王今造像,我心隨喜。願與大王同修此福!今王所賜,非我敢受。若要相與,待余吉日。”作是語已,即于其夜還升本天。

  現代漢語譯文:

  這時,天匠恭敬的拜對國王說:“國王如今造像我的心中也有無限的歡喜,我願與大王一起同修此福,今日國王所賞賜的我不敢接受,如果非要獎賞的話,就留待吉日再說吧。”說完後,天匠便于當夜還赴天界去了。

  原典:

  爾時諸大國王阿阇世等,並先于佛心懷渴慕。聞王造像,功已獲成,皆生喜慶。共至王所,各以無量花香、音樂供養佛像,複以種種諸珍寶物贈奉于王,鹹作是言:“大王!所作甚爲希有,能拔我等愁憂毒箭!”

  現代漢語譯文:

  這時諸位大國王例如著名的阿阇世王等,心中都對佛陀懷有無限仰慕,聽聞優陀延王造像成功,非常喜慶地前往優陀延王的王宮,以無數花香音樂供養佛像,並將種種諸珍寶物贈奉給優陀延王,說:“大王所作實在甚爲難得,仿佛能拔去我們心中的憂愁毒箭。”

  原典:

  爾時如來在彼天中爲母說法,及諸天衆鹹得利喜,所應作事皆已作訖,複告衆言:“諸天子!諸佛世尊是常住身,若諸衆生有可度者,即爲出現教化說法。若所作事畢,更無有能受法化者,如來于此即便不現。無智之人,謂佛實滅。如來身者,法身、常身,實不滅度。諸天子!一切諸佛法皆如是,爲化衆生有現、不現。”

  現代漢語譯文:

  此時佛陀在天界中爲他的母親說法,讓天衆獲得利益,所應該做的事情都已經快完結了。這時佛陀告訴天衆們說:“諸天子,佛陀的身形是常住不滅的,若衆生中有佛陀可以度脫的,他便出現爲衆生教化說法,若所做的事情做完後,沒有再能教化說法的物件了,佛陀便不再現身了。那麼,沒有智慧的人說佛陀滅了,而佛陀真實的身相是不滅的。諸位天子,一切的佛法也是如此,因爲度化衆生的緣故,現或不現。”

  原典:

  爾時如來複作是言:“汝等當知!此諸天衆所應度者,皆已度訖。吾今將欲下閻浮提,汝等諸天若念我者,當勤精進,勿複放逸。所以者何?放逸過失故,令汝等不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然汝等以于往昔曾種善根,今得在此受天快樂,便著放逸,不修福行。此諸快樂,無常所隨,一從隕墜,長淪惡道。又汝等諸天煩惱尤重,見有勝己,便生嫉妒,曾不念言:“彼天勝樂由多福業之所感致,我若勤修必亦當得。”又今汝等身色光澤,如日初輝,若懷嫉妒心,黯如死炭,複當令墮大黑闇中,乃至不能自見手掌,後複當作食吐之鬼。

  現代漢語譯文:

  佛陀接下來又說:“你們應當知道,在此天界中我應該度脫的都已經度完了,我將去往人間世界,你們這些憶念我的天衆,應該勤精進不要放逸。放逸的過失,會讓你們得不到無上正等正覺的大智慧,由于你們于曾經所種的種種善根,今日可以在此天界受如此的快樂,如果放逸不修福行,這樣的快樂也是始終相伴著無常流轉的,如果落入惡道,又必然再受惡苦輪回。天界衆生煩惱深重,見到有勝過自己的便生出嫉妒之心,卻不思量這天界的快樂和享受都是由福德所感召的,自己若勤心修煉的話也能如此。如今天界衆生的身體光澤如太陽的初輝,若懷有嫉妒的話則暗淡如死炭,還將令其墮入大黑闇中,甚至不能見到自己的手掌,之後又將投生爲食吐之鬼。

  原典:

  又汝等諸天受衆福報,身相嚴潔,威勢勇猛,由嫉妒故,當受女身,永失丈夫威猛之力。

  諸天子!我念昔者有無量諸王,皆爲汝等嫉妒之心非理所害。諸天子!昔有阿修羅王,名曰邬羅,修行苦行,戒品清潔,而汝諸天等遣一天女,名邬婆屍,惑彼王心,令虧淨行。其王染著,威德損減,被那羅延天之所殺害,並無量阿修羅衆同時敗滅。其那羅延天既殺此王,又誅其衆,困即收取邬婆屍女,而往天宮。複有一王,名曰那诃受,汝等諸天诳惑之語,助諸天衆伐阿修羅。修羅破已,汝等諸天反加其害。又汝等諸天以舍支夫人故,心生忿妒,構行讒毀,令阿伽娑仙人無故被嫌,而興惡願。又汝等諸天曾爲诳惑,謂曀荼王曰:“仙人之處,多有真金。”王信此言,逼之令出,仙人由是心生憤恚,即時猛火燒殺其王。昔複有王,名曰提婆,嘗設大會,以爲供養,以斯福業威力自在,上此天中,受天快樂。汝諸天等,心懷嫉妒,令從忉利退墮閻浮,所有威勢並皆喪失,如月無光,如河無水。

  現代漢語譯文:

  你們這些天界之衆生受福報,身相嚴潔威勢勇猛,若是由嫉妒的緣故,當爲女人之身,永遠失去大丈夫的威猛之力。諸位天界之子,我知道曾經有無數的諸王,皆爲你們的嫉妒之心理所害。諸天子,往昔曾有位阿修羅王名叫邬羅,修行苦行、戒品清潔,而天衆中有人遣使一名叫邬婆屍的天女,迷惑此阿修羅王的心境,令虧損其淨行,其王染濁、威德損減,被那羅延天之所殺害,並有無數的阿修羅衆生同時敗滅,其那羅延天既殺此阿修羅王又誅殺其衆,之後即收取邬婆屍女而往天宮。還有一位名叫那诃受的國王,你們這些天衆用诳惑之語,蠱惑他帶領諸天衆討伐阿修羅。阿修羅勝利,你們這些諸天又加害于那诃受王。又你們這些天衆以舍支夫人的緣故,心生忿妒構行讒毀,令阿伽娑仙人無故被嫌而興惡願。又你們這些天衆曾诳惑,對曀荼王說:“仙人之處多有真金。”曀荼王相信此言,逼仙人拿真金出,仙人因此心生憤恚,即時用猛火燒死殺害此王。往昔更有一王名叫提婆,經常設大宴會,以爲供養,以此福業威力自在,投胎天界中受天快樂。你們這些諸天心懷嫉妒,讓他從忉利天退墮到人間世界中,所有威勢都一一喪失了,如月亮沒有了光芒,如大河沒有了水滴。

  原典:

  諸天子!世中有人威德自在,或得諸定,或得神通,或有成就四神足等,若起一念嫉妒之心,如是功德一時退失。如提婆達多愚癡厚重,乃于我所生嫉妒意,即時自失五種神通。”

  爾時天帝釋白佛言:“世尊!我今有疑,欲有所問。言嫉妒者,雲何是耶?”

  現代漢語譯文:

  諸位天子,世中有人威德自在,或得到諸多修行境界,或得到神通,或者有成就四神足等,若起了一絲絲的嫉妒之心,那些功德就退失了。如提婆達多愚癡厚重,是因爲對我生起…

《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語譯)》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