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智度論卷第七十五▪P3

  ..續本文上一頁乘:聲聞、辟支佛、佛乘;當作是願:我隨爾所時行毗梨耶波羅蜜,如我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時,令我國土衆生無如是事!一切衆生勤修精進,于叁乘道各得度脫。須菩提!菩薩摩诃薩作如是行,能具足毗梨耶波羅蜜,近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複次,須菩提!菩薩摩诃薩行禅波羅蜜時,見衆生爲五蓋所覆:淫欲、嗔恚、睡眠、掉悔、疑,失于初禅,乃至第四禅;失慈、悲、喜、舍;虛空處、識處、無所有處、非有想非無想處;當作是願:我隨爾所時行禅波羅蜜,如我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時,令我國土衆生無如是事!須菩提!菩薩摩诃薩作如是行,能具足禅波羅蜜,近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複次,須菩提!菩薩摩诃薩行般若波羅蜜時,見衆生愚癡,失世間、出世間正見,或說無業、無業因緣,或說神常、或說斷滅,或說無所有;當作是願:我隨爾所時行般若波羅蜜,淨佛世界,成就衆生,如我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時,令我國土衆生無如是事!須菩提!菩薩摩诃薩作如是行,能具足般若波羅蜜,近一切種智。

   複次,須菩提!菩薩摩诃薩行六波羅蜜時,見衆生住于叁聚:一者、必正聚,二者、必邪聚,叁者、不定聚;當作是願:我隨爾所時行六波羅蜜,淨佛世界,成就衆生,我得佛時,令我國土衆生無邪聚,乃至無其名!須菩提!菩薩摩诃薩作如是行,能具足六波羅蜜,近一切種智。

   複次,須菩提!菩薩摩诃薩行六波羅蜜時,見地獄中衆生,畜生、餓鬼中衆生;當作是願:我隨爾所時行六波羅蜜,淨佛世界,成就衆生,我得佛時,令我國土中乃至無叁惡道名!須菩提!菩薩摩诃薩作如是行,能具足六波羅蜜,近一切種智。

   複次,須菩提!菩薩摩诃薩行六波羅蜜時,見是大地株杌、荊棘,山陵、溝坑、穢惡之處;當作是願:我隨爾所時行六波羅蜜,淨佛世界,成就衆生,我作佛時,令我國土無如是惡,地平如掌!須菩提!菩薩摩诃薩作如是行,能具足六波羅蜜,近一切種智。

   複次,須菩提!菩薩摩诃薩行六波羅蜜時,見是大地純土,無有金銀珍寶;當作是願:我隨爾所時行六波羅蜜,淨佛世界,成就衆生,我作佛時,令我國土以金沙布地!須菩提!菩薩摩诃薩作如是行,能具足六波羅蜜,近一切種智。

   複次,須菩提!菩薩摩诃薩行六波羅蜜時,見衆生有所戀著;當作是願:我隨爾所時行六波羅蜜,淨佛世界,成就衆生,我作佛時,令我國土衆生無所戀著!須菩提!菩薩摩诃薩作如是行,能具足六波羅蜜,近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複次,須菩提!菩薩摩诃薩行六波羅蜜時,見四姓衆生:刹帝利、婆羅門、鞞舍、首陀羅;當作是願:我隨爾所時行六波羅蜜,淨佛世界,成就衆生,我作佛時,令我國土衆生無四姓之名!須菩提!菩薩摩诃薩作如是行,能具足六波羅蜜,近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複次,須菩提!菩薩摩诃薩行六波羅蜜時,見衆生有下、中、上,生下、中、上家;當作是願:我隨爾所時行六波羅蜜,淨佛世界,成就衆生,我作佛時,令我國土衆生無如是優劣!須菩提!菩薩摩诃薩作如是行,能具足六波羅蜜,近一切種智。

   複次,須菩提!菩薩摩诃薩行六波羅蜜時,見衆生種種別異色;當作是願:我隨爾所時行六波羅蜜,淨佛世界,成就衆生,我作佛時,令我國土衆生無種種別異色,一切衆生皆端正淨潔,妙色成就!須菩提!菩薩摩诃薩作如是行,能具足六波羅蜜,近一切種智。

   複次,須菩提!菩薩摩诃薩行六波羅蜜時,見衆生有主;當作是願:我隨爾所時行六波羅蜜,淨佛世界,成就衆生,我作佛時,令我國土衆生無有主名,乃至無其形像,除佛法王!須菩提!菩薩摩诃薩作如是行,能具足六波羅蜜,近一切種智。

   複次,須菩提!菩薩摩诃薩行六波羅蜜時,見衆生有六道別異;當作是願:我隨爾所時行六波羅蜜,淨佛世界,成就衆生,我作佛時,令我國土衆生無六道之名:是地獄,是畜生,是餓鬼,是神,是天,是人;一切衆生皆同一業,修四念處,乃至八聖道分!須菩提!菩薩摩诃薩作如是行,能具足六波羅蜜,疾近一切種智。

   複次,須菩提!菩薩摩诃薩行六波羅蜜時,見衆生有四生:卵生、胎生、濕生、化生;當作是願:我隨爾所時行六波羅蜜,淨佛世界,成就衆生,我作佛時,令我國土衆生無叁種生,等一化生!須菩提!菩薩摩诃薩作如是行,能具足六波羅蜜,近一切種智。

   複次,須菩提!菩薩摩诃薩行六波羅蜜時,見衆生無五神通;當作是願:我隨爾所時行六波羅蜜,淨佛世界,成就衆生,我作佛時,令我國土衆生一切皆得五神通,乃至近一切種智。

   複次,須菩提!菩薩摩诃薩行六波羅蜜時,見衆生有大小便患;當作是願:我作佛時,令我國土衆生皆以法喜爲食,無有便利之患,乃至近一切種智。

   複次,須菩提!菩薩摩诃薩行六波羅蜜時,見衆生無有光明;當作是願:令我國土衆生皆有光明,乃至近一切種智。

   複次,須菩提!菩薩摩诃薩行六波羅蜜時,見有日月、時節、歲數;當作是願:我作佛時,令我國土中無有日月、時節、歲數之名,乃至近一切種智。

   複次,須菩提!菩薩摩诃薩行六波羅蜜時,見衆生短命;當作是願:我作佛時,令我國土中衆生壽命無量劫,乃至近一切種智。

   複次,須菩提!菩薩摩诃薩行六波羅蜜時,見衆生無有相好;當作是願:我作佛時,令我國土中衆生皆有叁十二相成就,乃至近一切種智。

   複次,須菩提!菩薩摩诃薩行六波羅蜜時,見衆生離諸善根;當作是願:我作佛時,令我國土中衆生諸善根成就,以是福德,能供養諸佛,乃至近一切種智。

   複次,須菩提!菩薩摩诃薩行六波羅蜜時,見衆生有叁毒、四病;當作是願:我作佛時,令我國土中衆生無四種病:冷、熱、風病、叁種雜病,及叁毒病,乃至近一切種智。

   複次,須菩提!菩薩摩诃薩行六波羅蜜時,見衆生有叁乘;當作是願:我作佛時,令我國土中衆生無二乘之名,純一大乘,乃至近一切種智。

   複次,須菩提!菩薩摩诃薩行六波羅蜜時,見衆生有增上慢;當作是願:我作佛時,令我國土中衆生無增上慢之名,乃至近一切種智。

   複次,須菩提!菩薩摩诃薩行六波羅蜜時,應作是願:若我光明、壽命有量,僧數有限,當作是願:我行六波羅蜜,淨佛世界,成就衆生,我作佛時,令我光明、壽命無量,僧數無限,乃至近一切種智。

   複次,須菩提!菩薩摩诃薩行六波羅蜜時,應作是願:若我國土有量,當作是願:我隨爾所時行六波羅蜜,淨佛世界,成就衆生,我作佛時,令我一國土如恒河沙等諸佛世界。須菩提!菩薩摩诃薩作如是行,能具足六波羅蜜,近一切種智。

   複次,須菩提!菩薩摩诃薩行六波羅蜜時,當作是念:雖生死道長,衆生性多。爾時,應如是正憶念:生死邊如虛空,衆生性邊亦如虛空,是中實無生死往來,亦無解脫者。菩薩摩诃薩作如是行,能具足六波羅蜜,近一切種智。」

   ﹝論﹞問曰:有何次第故,說菩薩見衆生饑寒凍餓等?答曰:菩薩過聲聞、辟支佛地,得無生法忍受記,更無余事,唯行淨佛世界、成就衆生。今說淨佛世界因緣,見不淨世界相,願我國土無如是事,是故次第說是事。菩薩行檀波羅蜜時,若見衆生饑渴,衣服弊壞,即作念言:我福德智慧未成就,不能給足衆生所須;若我但行慈悲心,則于衆生無益,我當爾所時,深行叁種福德,住叁種福德中,能令貧窮衆生皆得滿足:若作轉輪聖王,若作天王,若作神通聖人;則能多引導衆生,破其悭貪,令住布施。以是衆生布施,乃至菩薩布施因緣故,後成佛時,國土中無有貧窮者,心生隨意所得,如欲界第六天所有諸物。菩薩如是隨爾所時,積集檀波羅蜜功德故,充滿一切。何以故?一切有爲法屬因緣,行善因緣具足故,皆應隨意得果報。

   複次,衆生破屍羅波羅蜜因緣故,短命多病,無有威德等。菩薩作是願:我自具足持戒,亦教衆生令持戒。余殘諸願亦如是,隨義分別。最後願義不明了,今當略說:菩薩作如上願已,疲厭心起:佛道無量無數阿僧祇劫行諸功德,然後可得;但一劫歲數不可得數,故佛以譬喻示人,何況無量無邊阿僧祇劫,經此生死,受諸苦惱!衆生亦無量無邊,非可譬喻算數所及;但如叁千大千世界中微塵等衆生,猶尚難度,何況十方無量世界微塵等衆生而可得度!以是事故,或心生退沒,是名邪憶念。是故佛教是菩薩正憶念:生死雖長,是事皆空,如虛空,如夢中所見,非實長遠,不應生厭心。又未來世亦是一念所緣,亦非長遠。

   複次,菩薩無量福德智慧力故,能超無量劫。如是種種因緣故,不應生厭心。此中佛說大因緣:所謂生死如虛空,衆生亦如是;衆生雖多,亦無定實衆生。如衆生無量無邊,佛智慧亦無量無邊,度亦不難,是故菩薩不應生疲厭心。

  釋河天品第五十九(經作恒伽提婆品)

   ﹝經﹞爾時,有一女人,字恒伽提婆,在衆中坐。是女人從坐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白佛言:「世尊!我當行六波羅蜜,取淨佛世界,如般若波羅蜜中所說,我盡當行!」是時,女人以金銀華及水陸生華,種種莊嚴供養之具,金縷織成氈兩張以散佛上。散已。于佛頂上虛空中化成四柱寶臺,端正嚴好。是女人持是功德,與一切衆生共之,回向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爾時,世尊知是女人深心因緣,即時微笑。如諸佛法種種色光從口中出,青、黃、赤、白、紅、缥,遍照十方無量無邊佛國,還繞佛叁匝,從頂上入。爾時,阿難從座起,右膝著地,合掌白佛:「佛何因緣微笑?諸佛法不以無因緣而笑!」佛告阿難:「是恒伽提婆姊未來世中當作佛,劫名星宿,佛號金華。阿難!是女人畢女身,受男子形,當生阿閦佛、阿毗羅提國土,于彼淨修梵行。阿難!是菩薩在彼國土,亦號金華。是金華菩薩于彼壽終,複至他方佛國;從一佛國至一佛國,不離諸佛。譬如轉輪聖王,從一觀至一觀,從生至終,足不蹈地。阿難!是金華菩薩摩诃薩亦如是,從一佛國至一佛國,乃至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未嘗不見佛。」時,阿難作是念言:「是金華菩薩摩诃薩後作佛時,諸菩薩摩诃薩會,當知爲如佛會!」佛知阿難意所念,告阿難言:「如是!如是!金華佛時菩薩摩诃薩會,當知爲如佛會。阿難!是金華佛比丘僧無量無邊,不可數不可數,若幹百千萬億那由他。阿難!是金華菩薩作佛時,其國土無有是諸衆惡,如上所說。」阿難白佛言:「世尊!是女人從何處植德本、種善根?」佛告阿難:「是女從然燈佛種善根,初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以是功德,回向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亦以金華散然燈佛上,求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阿難!如我爾時,以五華散然燈佛上,求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然燈佛知我善根成就,與我授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記。是女人聞我授記,發心言:我當來世亦如是菩薩,得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記。阿難!當知是女人于然燈佛初發心。」阿難白佛言:「世尊!是女人久習行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佛言:「如是!如是!是女人久習行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論﹞問曰:如是大衆聞說淨國土行,何以但一女人取淨國土願?答曰:多有發淨國土願者,但不發言。女人性輕躁好勝,世世習氣故發言。

   複次,有人言:女人有得道分,余人無分;佛法不然,隨衆生業因緣。譬如良藥療治諸病,不擇貴賤;雖複女人淺智,而先世業因緣,應得受記。心生欲說,故佛聽自說。

   複次,若佛默然與授記者,人則生疑,有何因緣故,獨與此女授記?是故佛因其自說故而與授記。

   問曰:何以名爲恒伽提婆?答曰:一切皆有名字,爲識故,何足求義?有人言:是女人父母供養恒伽神,得此女故,言恒伽提婆。恒伽是河名,提婆名天。是女人福德因緣,生于富家,聞佛法信樂故,能以金銀寶華,金縷織成上下衣,並莊嚴自身纓絡具,用供養上佛。佛報以授記,觀是女人宿世所行,便微笑。微笑義如先說;此中小因緣而起大事,故佛微笑。

   問曰:是女福德應久轉女人,何以方于阿閦佛國乃轉女身?答曰:世間五欲難斷,女人著欲情多故,雖世世行諸福德,不能得男子身;今得授記,諸煩惱折薄,是故于阿閦佛國,方得男子身。有人言:此女宿世以人多輕女人故,願女身受記。如是等因緣,不轉女身而得受記。

   複次,經說女人五礙,不說不得受記,是故不應生難。阿難聞是女人無量劫中從一佛國至一佛國廣集功德,當來得淨佛世界,其中菩薩皆有叁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無量光明,是故阿難歎未曾有,能如是淨國土,便爲如佛會。佛可其言已,阿難等疑此女人希有,聞少法而得大果報。是故阿難問:是女人從何處植諸德本?佛答:錠光佛授我記時,是女人持金華散佛,彼作是願:此人後成佛時,亦當授與我記。從彼種善根,今得果報。

  

《大智度論卷第七十五》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