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去感受它-疼痛在什麼地方最明顯
是在肌肉裏嗎
或是在皮膚上
或深入在血管中、骨骼中抑或骨髓裏
你得很用心地專注在身體上疼痛正在發生著的部位,對自己默念『疼痛、疼痛;刺痛、刺痛』.並要清清楚楚地知道它在那裏發生及到底有多痛。淺嘗即止的觀照是不被允許的。如果你能對這些疼痛、麻痹及刺痛保有正念.你將發覺到這些疼痛愈演愈劇.愈來愈難忍受。一如疼痛會愈演愈劇.它也會自然地退卻、消滅。但你卻不可因此放松你的定心,你還是得持續認真及殷切地保持正定.並默念『疼痛、疼痛;刺痛、刺痛』.直到它們一個個地消失或轉移地方爲止。
當你精進及有信心的修禅時 ,內觀(insight)就會顯現了。定力愈強、愈深入,疼痛一生起,就會消逝。你將會發覺到,疼痛其實是並不持久的,而你所修的觀禅及對疼痛的知見亦然,也是不持久的。所有的事物都是不會長久永存不變的,它們全都是無常的、過度性的。生滅是如此的迅速,而要從無常中獲得護衛是不可能的。從此,我們得知:
疼痛是無常的
疼痛是苦的
疼痛是無我的。
在禅修時,四周都會有讓你聽到、看到及嗅到的事物,特別是時鍾的聲音、鳥兒的鳴叫聲、敲擊的聲音、人聲或車聲。聽到這些聲音時,你就默念『聽到、聽到』,不要讓它牽著走.如果定力是夠強的話。這些聲音會變得不可分辨,或者會被隔音,或者變的刺耳,又或者嘈雜不清。逐漸的你會發覺到,當你默念『聽到、聽到』時。這些聲音就會慢慢地消逝一對聽覺的知見及正見亦然。
你所聽到的聲音會開始一個接著一個消失;又或者是說話的音節會與下一個音節脫節而變得不具任何意義。例如。『各位先生』這句話聽起來可能變成『各…位…先…生…』,斷裂而不連續。就如聲音的會消逝一樣。對聽覺的正念與禅觀亦然.會自然的消逝。這就是無常.它不是永恒不變的。 ,
聲音的發生和消逝是如此的迅速,這明顯的.就是苦。沒有任何方法可以製止聲音的發生與消逝,這就是無我一不可控性。
這時.你會開始領會到.聲音是不能永存不變的;觀禅的知見也不是永恒不變的.而你也不能對它們的發生或消逝作任何改變。這就是從觀禅裏你將領悟到的知見。
在坐禅裏所提到的『升起、降下、坐著、觸摸』都與身體有關,所以稱爲身念處。疼痛、麻痹及刺痛都與感受有關,所以稱爲受念處。『遊蕩、遊蕩;計劃、計劃;思考、思考』與心有關,所以稱爲心念處。『看到、看到;聽到、聽到;嗅到、嗅到』與佛法的理則有關,所以稱爲法念處,
在這裏我們看到這四念處都是包括在坐禅裏的。
(二) 走禅
走禅共有四種注意的目標。
走禅的每一步都得詳細和嚴格的注意。而每一步又可以分爲一項、二項、叁項或六項注意的目標。
第一種方法是把每一個走步作爲一項注意的目標,並對自己默念『左步、右步』;『左步、右步』,把心專注在走步的前進動作上,但別把心專注在腳部上。換句話說,你的心不可執著于腳部的形貌。這一點是很重要的,那就是,你的注意力是放在腳部的緩緩前進的過程,而不是在腳部上面。第二種觀察方式就是把腳步分爲兩個的注意目標。在這情形裏,你得觀察腳部緩緩的提起。你得放棄對腳部的形貌的執著,因爲它的形貌只是一種名相(pannati)而已。你要能察覺腳在緩緩提起時的動作的實質。要曉得腳部正在提起,要察覺它的實相(paramatha):身與心的一切過程一一『提起、放下』。
第叁種的方法是觀腳步的動作叁個過程的目標一『提起、推進、放下』,『提起、推進、放下』。在提起腳步時,你應當細心的注意腳部緩緩提起的動作。腳部慢慢地向前推進,你得對這動作要能察覺。之後,腳部慢慢地下降時也同樣的要去察覺之。
這叁項目標都得要敏銳地觀察與嚴格地注意,當腳部慢慢地一寸一寸在提起時,你要能感知到它的提起使腳步越來越輕。當把腳部向前推進的時候,你就會覺察到它緩慢的前進動作。然後,在把腳部放下的時候,你將會體驗到,隨著腳部往地面越降越低時那沈重的感覺。當心具備了這醒覺的時候,這就意味著你已開始具備了某程度的內觀或透徹的知見了。
輕盈的感受是火質,它具有溫熱的素質。風質則是動或動作的素質。沈重的感受是土質,它具有粗或堅硬的素質。而水質則是具有流動性。對這身心現象的知見與體悟表示你已對身心過程的本釆真實性質開始有透徹的了知了。
上述所說的是走禅的第叁種方式一『提起、推進、放下』.而第四種方式就是對每一步作六個動作的目標在觀察一一『開始提起、提起、開始推進、推進、開始放下、放下』.
當你開始把腳提起來的時候,是腳跟先提起來的,然後才是腳板的提起,然後才是整個腳的提起。
在開始推進你的腳時,你得要知道你的腳的動作是向前而不是向後。然後,在你要把腳踏下時,你向前的動作會略爲調整一下。過後,在開始把腳放下時,它是緩緩地把腳放下的,最後,才是腳觸到地面,這時腳踏下的整個過程才算完畢。另一種觀察腳步的六個目標是『提起、升起、推進、放下、接觸、按下』。
在腳跟正在提起的時候,你得要醒覺這個過程的本身,並默念『提起、提起』。然後,腳板向上升起,你得知道這是『升起、升起』。接著,在把腳推進時,你就得注意這是『推進、推進』。推進之後就是腳的放下。這時你得小心仔細的觀察腳的慢慢放下到地板上.並注意這爲『放下、放下』。在它們被放下的時候.你得要察知並感觸到腳部與地板的接觸.同時默念『接觸、接觸』。最後,由于另一只腳要提起。你得把這只腳按在地板上,你就注意這爲『按下、按下』。這就是觀每一步爲六個目標的走禅最後的一項解說。
(叁)日常生活中的禅修
修禅者在進行日常生活時也應保持正念。不是修持坐禅或走禅的時候才如此。但在回到宿舍進行生活中的一些瑣事或小活動時,如開門、關門、鋪床、摺被單、更洗衣服、安排及准備餐食、進食、喝水或其他活動等,都得要保持正念。你不止要對這些事情覺醒而已,你也得注意自己如何用餐。當吃午餐時,你得對自己默念L看到、看到』。當你伸出手來拿食物的時候,你就默念『伸手、伸手』。在接觸到食物時,就默念『觸到、觸到』。在准備午餐時你就默念『准備、准備』。在拿取食物時,默念『拿取、拿取』。當你彎曲頭部時你就默念『彎曲、彎曲』。當張口時.你就默念『張口、張口』。當在咀嚼時,就默念『咀嚼、咀嚼』。當在體味到食物的味道時,就默念『體味、體味』。當在吞咽時.你就默念『吞咽、吞咽』。這正是馬哈希禅師(Mahsi Sayadaw)本身所修持的正念。所以你們都得對這些活動保持嚴格的、正確的及殷切的正念與覺醒。
遵從的和勤勉的修禅者,如真的要修持好一口飯的話,就會發現到在開始時,要對每一個動作都一一去覺察是不容易的。有時候,他們會忽略了一些動作,但不要因爲這樣而感到氣餒。不久.當正念或知見的力量變得強大加深時,你那透徹的智慧將使你能夠緊隨著每一個動作。
開始在日常生活中修習正念時,你得先去觀察生活中最顯著的一些活動。舉例說,要是你的伸手是最顯著的活動,那你就注意默念『伸手、伸手』。如果彎曲頭部是比較顯著的活動,那你就默念『彎曲、彎曲』。要是咀嚼比較顯著的話,則默念『咀嚼』。
你必須只集中正念在于一項最顯著的動作而已。若你已能專注一項顯著的動作,那你可以嘗試把正念輪流地轉移到別的動作上,直到你的禅觀進一步加深,之後你將能征得內觀。
我們的恩師馬哈希禅師(Mahasi Sayadaw) 曾經說過。『咀嚼』是特別顯著的動作。
當我們默念『咀嚼』時,只有下巴是在動著的而已。要是你能覺察這下巴的動作,那你就可以容易及很好地觀這咀嚼的動作。
我想,吃午餐的練習過程現在大約也已經講完了。『坐下、觸摸、彎曲、伸直』都只是小細節而已。
當要坐下的念頭變得顯著時,你就默念『想要坐下了、想要坐下了』。當你已經坐下來並保持著坐姿後。你就默念[坐著、坐著』。你得放下對頭部及對手部的執著,並將自己慢慢逐步的往地上坐下,同時去觀察當身子下沈時那變重的感覺:對這整項身心的過程作觀。
之後,當要站起來時,你就默念『要站起來了、要站起來了』。你的心有要站起來的念頭由于有風質.即流動的素質,所造成的。風質在把你推起來的時候,你就默念『力量在貫注、力量在貫注』,『手在支持著身體、手在支持著身體』。當你感到力量已充滿到某一程度時,你會開始逐漸感覺到身體在手的支撐下正慢慢地升起,當已感覺到自己已經站住時,你就默念『站著、站著』。
名字只純粹是一種名相(pannati)而已。但你所應體解的是那慢慢升起的每一個步驟。你得好好地准確又平謹的去觀察它,這慢慢和逐步站起來的動作過程是實相(paramatha)。站起來時,修禅者們會知覺到輕盈。在坐下時,他們會感到略爲沈重。
修禅者在站立時會覺察到它變輕,在坐下時則變重。起身造成身體變輕,那就是風質和火質(vayo dhfitu和tejo dhfatu):坐下造成身子變重,那則是地質和水質(pathavi dhatu和apo dhatu)。
當修禅者已經體解到身心現象的真相.這意味著他已獲得對身心過程的證悟了。
雖然那正在成形及正在敗壞的事物不能清楚地看到;但對從身心現象的無常性,已經確知了.沒有任何事物是永恒不變的。
行爲或動作是無常的;對正念的知見也是無常的;心與身的現象亦然。
任何生起的現象都會消逝,這就是無常(anlcca)。身與心現,象的生起與消逝是如此迅速及煩人,所以它是苦的(dukkha)。我們如何才能獲得保障以免于苦呢
我們沒有辦法保障自己免于苦;也沒有辦法製止它的生起或消逝,這就是無我(anatta)。
當你已經知道了無常、苦和無我後,這意味著你對現象的普通特性samanna lakkhana已圓滿了。如果對現象的普通特性samanna lakkhana已圓滿,你將可證得你所想要獲得的透徹內觀了。
彎曲或伸直的動作在日常活動裏是小動作。在要彎手臂時仔細的去注意手臂舉起時所感到的輕盈。在手臂要伸直時,這伸直的動作就發生,這時手臂慢慢的變直,並感到愈來愈重,逐漸的沈重的往下放。這些完全自然的現象,修禅者們都會親自的體驗到。
彎曲及伸直的過程並不是永久的,對這動作的正念亦然,都是無常的。
這些都是不可被消除掉的,所以它是不能被控製的。
因此,如果你殷切地及嚴格地修習禅觀,你將會證得珍貴的『透徹的知見』或[內觀』。
願你們都能獲得所要追尋的珍異的、神聖的及珍貴的內觀智慧。
在聆聽了『禅觀的基本修持訓練』的講解之後,願大家都能依照著它去修習,獲得貪欲、嗔恨及無明的熄滅,因而證得汲汲地追尋著的涅槃境界。
《修習內觀的利益(昆達拉禅師)》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