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聽到的、所嗅到的、所嘗到的、所觸到的、只是在感受自己的果報。任何衆生都無法逃脫業的果報,當果報成熟時,我們只有承受的份,然而在體驗果報的同時,我們卻可以左右速行,決定不造哪一種業。當果報成熟的時候,我們只有承受的份,我們不能夠說只承受善業帶來的果報,而那些不善的業,我們就不承受,可以這樣選擇嗎?可以嗎?
如果可以,每個人都想自己長壽、健康,漂亮、富有,是不是?不要嗎?然而不行。我們不能夠選擇,我們每天每時每刻都在體驗我們的果報,但是我們體驗的同時,我們可以左右我們的心。也就是說,我們是通過心去承受果報的,通過眼、耳、鼻、舌、身去承受果報。但是我們的心可以對果報作出反應,心作出的反應也就是造業了。
假如說現在你賺到了一萬塊錢或者十萬塊錢,那你生起的是什麼心?貪,是不是?是不是貪?現在我拿這些賺的錢來做福利、布施,做好事,這個時候你可不可以做主?假如現在你碰到一個不喜歡的人,或者說你身邊的人、你的公司、你的家人經常跟你做對,這你無法躲開,必須得承受。然而,當你承受這個不善業帶來的果報的時候,你可不可以轉變你的心?可不可以,(回答:可以。)如果別人一直都在中傷你,你的自然反應是什麼?(答:嗔恨。)嗔恨!以牙還牙,以毒攻毒,是不是?這是自然的反應,爲什麼?
因爲我們的心對外界自然的反應是順境,對順的緣、善的果報很容易粘著,貪著、執取,這樣的話就生起了貪,對于逆境、逆緣、不善的果報,我們的心會排斥、會抗拒,生起的是嗔恨心。生起的是善心也好,生起的是不善心也好,生起的是貪也好、嗔也好,這些都是在速行裏面執行的。善心、不善心,都是業,不是果報。貪嗔癡都是業,不是果報。你不要怪別人,你自己在造業,你自己可以做主。業你可以做主,不能說我産生的業我不能夠做主。不是!你的果報你做不了主,但是造什麼業,你可以做主。
這就是:果報如此,速行可變!
這一句話就是指,你承受的果報沒辦法改變,但是你做善還是不善,你生起的是善心還是不善心,完全可以改變。
你種善因,有時候你沒辦法避免,但是可以忍耐,忍耐是一種善心。你可以做業報想:他來中傷我,不會無緣無故的中傷,不會無緣無故的說,這是都是我在承受自己的業報。你能夠這樣想,就是業報智。
或者說你再想,其實大家都是輪回中的受害者,他現在做這些不善業,他在中傷我,我應當生起悲憫的心、同情他,可不可以這樣?這樣的話,你的心念一轉,你生起的就是善心,你不轉,你的心去排斥,你生起的就是不善心,就是嗔恨心。所以我們說我們可以左右速行、決定自己生起善心或者不善心,你生起的是善心,你造的就是善業,你生起的是不善心,你造的就是不善業。
而且果報心只會生起五門,也就是說我們所承受的果報,它只是通過我們的眼睛、耳朵、鼻子、舌頭跟身體的觸,但是我們的心念只是造業,心念就是意門的速行,它只是善跟不善,對于我們來說,因爲不是阿拉漢,意門速行只是善或不善,如果一個人是聖者的話,他的意門速行有可能是出世間的果報心。但是作爲凡夫來說,意門速行是只造業的,所以說我們的果報是通過眼、耳、鼻、舌、身來體驗的。而我們的心,就是我們的意門速行是主造業,所以不要說:“哎呀!我生氣,這是我的業。”生氣就是你的業,但是這不是你的果報,你可以控製的,不要怪別人。只要我們知道這個規律之後呢,就應該學習用一種擁有業果智、擁有因果律這樣的心念來承受,無論是好的,無論是不好的。但是我們可以主宰我們的心念,我們現在造的是善業,就爲我們的未來積累好的福報,我們現在造的是不善業,就爲我們未來帶來痛苦。過去的業現在一成熟,沒辦法改變。但是未來的果報,我們可以通過現在造業,改變未來。
明白了業果法則後,我們應當學習坦然地承受果報,也應當學習把握現在,改變未來。知道了因果法則,我們就不要去怨天尤人,也沒必要去求神拜佛,掌握好當下的心念就好了。唯有這樣,我們才是順著業果法則,在不斷地改變、不斷地提升。
當佛陀說了這部經之後呢,年輕人蘇跋多疊亞之子對世尊如此說「“奇哉!朋友苟答馬,奇哉!朋友苟答馬。朋友苟答馬,猶如倒者令起,覆者令顯,爲迷者指示道路,在黑暗中持來燈光,使有眼者得見諸色。正是如此,尊師苟答馬以種種方便開示法。我歸依尊師苟答馬、法以及比庫僧,願尊師苟答馬憶持我爲近侍男,從今日起乃至命終行歸依。”
也就是說這位年輕的婆羅門在聽完佛陀說法之後,驚歎佛陀以種種的方便說法,于是他就成了佛陀的一位在家弟子。
我們這兩期以討論業果爲主的,上一期的禅修營,我們討論的只是業果的法則,在下一期,我們將討論如何超越、跳出業果法則。也就是說,我們通過怎麼樣來使我們最終連這個的因果法都不再受了,滅盡一切苦。
好,下一期我們再繼續一起來學習什麼是業,業果法則,現在講到的還是屬于網當中的東西,我們要向聖者學習,如何從這個網當中抽離出來,將我們的心完全解脫。
現在我們大家一起來做回向:
Idaü me pu¤¤aü, àsavakkhayàvahaü hotu.
Idaü me pu¤¤aü, nibbànassa paccayo hotu.
Mama pu¤¤abhàgaü sabbasattànaü bhàjemi,
Te sabbe me samaü pu¤¤abhàgaü labhantu.
願我此功德,導向諸漏盡!
願我此功德,爲涅槃助緣!
我此功德分,回向諸有情!
願彼等一切,同得功德分!
Sàdhu! Sàdhu! Sàdhu!
薩度!薩度!薩度!
《《小業分別經》二》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