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業的分類》叁

  

將錄音整理成文字的工作,

  由衆多居士共同努力完成,但盡管這樣,

  也不能保證裏面完全沒有錯漏,未經尊者最後校對,

  僅供大家學習參考,不宜公開。

  

第四期寶峰禅寺止觀禅修營

  

《業的分類 叁》

  

  

瑪欣德尊者講于江西佛學院

  

我們大家一起來禮敬佛陀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àsambuddhassa.(3X)

  

禮敬彼世尊、阿拉漢、正等覺者! (叁遍)

  

各位àvuso,各位法師,各位居士,大德們:

  

晚上好!

  

我們今天晚上繼續一起來學習業的分類。我們在講到業的分類的時候,已經講了依照四種分法中的依作用來分是:令生業、支持業、障礙業、阻礙業;依照業的成熟的順序來分可以分爲重業、近死業、慣行業和已作業。我們前天晚上在講重業的時候,舉出了Devadatta提婆達多由于造了出佛身血和分裂僧團這種重業而墮到地獄裏去。接著我們又講到近死業,也就是臨終的時候所造下或者說所憶起的業,前天晚上講到瑪塔衮達理的故事:瑪塔衮達理臨終的時候,佛陀去看望他,到了他家門口,由于他對佛陀生起很強的信心,這種信心是在他臨終的時候造下,因此他投生到33天界。

  

關于近死業,我們今天繼續講另外一個故事。講唢呐的父親的故事,唢呐的父親是一個獵人,他一生都在打獵,因此造下很多的不善業惡業,到他年老再也跑不動,再也沒力氣去追趕那些動物的時候,他到他兒子的寺院裏面出家,他的兒子唢呐卻是一位阿拉漢聖者。這位唢呐尊者的父親出家不久,由于已經年邁,有一天他躺在床上病得很重,看來就快不行了。在這個時候,他看到了從地上跑出很多很大的狗要咬他。他就跟唢呐尊者說:“尊者!尊者!你來幫我去趕那些狗,那些狗老是要咬我。”這時唢呐尊者因爲阿拉漢聖者,他知道這是地獄的趣相,地獄的狗要來咬自己的父親,也就是父親即將要投生到地獄中將要經曆到的。由于唢呐尊者很有智慧,于是他就叫其他比庫把這位老尊者擡到佛塔的平臺那裏去,然後叫那些沙馬內拉去采一些花拿到父親跟前。他說:“àvuso(賢友)啊,現在這些花將以你的名義去供養佛塔,你應該爲這種善行,對你這種供養功德感到歡喜。”這位老比庫見到用花供養佛塔,他對拿花去供養佛塔這種所緣感到很滿意,這個時候,就對他的兒子說:“你天界很漂亮的母親已經來了,已經從天界那裏來迎接我了!”說完這句話他就去世了。而唢呐尊者對這個結果感到滿意。爲什麼呢?因爲按照業果的法則,他的父親將會死得很慘,而且下一生將會很痛苦。然而就在他臨終的時候呢,使他下一生至少很短的時間內將有個很好的果報,而且在天界也可能聽聞到其他聖者的說法,因爲天界有很多說法的天人、天子。這也是一個很好的報恩的方法,正是因爲如此,在佛教的傳統上,很注重勸臨終的人升起善心,讓他去做一些善事,這個我們等會再說。瑪塔衮達理和唢呐尊者的父親的故事是屬于善的業而投生到善趣的。

  

現在再講一個以不善業投生到惡趣的故事。佛陀在世的時候,在舍衛城有一個尊貴的家庭,他們有一個孩子叫底瑟,底瑟後來出家加入了僧團成爲一名比庫。有一年在過雨安居的時候,他得到一塊有8平方米的布。過了幾天,雨安居已經結束了,于是他就把這塊布交給他姐姐,然後就請裁縫師去剪這塊布替他做袈裟。他姐姐拿到這塊布,就想:“這塊布太粗糙了,它不適合我弟弟。”于是就把這塊布重新撚過,織過,變成了很細膩的9平方米的布,織完後交給他弟弟,他弟弟一看說:“這不是我的布,我的布很粗,沒有那麼細的。”她的姐姐就把整個過程告訴了他:“這確實是你的布,只不過是我把它重新再整理過,拆一拆再重新織過。所以現在看上去比以前更細膩,而且比以前更大。”然後她姐姐就去送一些食物給裁縫師,要求他一定要把袈裟做好一點,並說做好後給他加工資,于是裁縫師就做了一件很精致、品質很高的袈裟。

  

當這位底瑟尊者拿到袈裟後感到很高興,就把它晾到竹竿上。就在那一天晚上,底瑟尊者由于消化腸道出了問題,在睡夢當中去世了。按照僧團的規矩,如果一位比庫死了,他的財産、他的袈裟等等可以讓給照顧他(看病)的人。假如沒有照顧他的人,那麼就由僧團去分他的財産,比如他的衣、缽就由僧團來分。當時那些比庫就准備去分他的袈裟,這個時候,佛陀在他的駐地、他的精舍裏,知道原來底瑟尊者由于在那天晚上,在他睡覺前經常想著那件袈裟,他爲那件袈裟感到很滿意,很染著這件袈裟,結果就在那天晚上他就死掉了。死了之後,他就投生爲那件袈裟中的一只臭蟲。由于他臨死的時候,他想起他的袈裟,這屬于貪,是屬于不善心。于是它投生爲袈裟裏的臭蟲,它聽見那些比庫想要分他的袈裟的時候,這只臭蟲就在那邊叫,你們這些人不應該瓜分我的財産。于是佛陀就叫阿難尊者過來,吩咐說:“阿難,你去叫那些比庫暫時不要動那件袈裟,等七天過後再分。”于是阿難尊者就把佛陀的意思傳達給那些比庫,其他財産可以分了,只剩那件誰也沒有穿過的袈裟。

  

等七天過了,到了第八天,僧團來分那件袈裟。當時那些比庫們感到很詫異,爲什麼佛陀要這樣做呢?他們去問佛陀,佛陀就說:“由于這位底瑟比庫在臨終時升起了不善心,他貪著那件袈裟,于是他死了就投生到那件袈裟裏成爲一只臭蟲。如果那個時候你們繼續再分的話,它會對你們升起嗔恨心,由于他對你們生起嗔恨心,你們的功德很大,將會使它死了之後墮入地獄。然而由于你們沒有去動那件袈裟,所以它就可以很放心地住在那件袈裟裏面,過了七天,它的壽命完了,他現在就投生到天界,投生到33天去。”

  

于是在這種情況下,佛陀就說了一句偈頌:“世間的人都沈迷于欲樂,就好像鐵會被鐵鏽所腐蝕一樣,同樣的欲樂腐蝕衆生的心。”這就是說一個人在臨終的時候升起的心念跟他下一生很有關系。如果他升起的是善心,他很可能投生到善界,如果他升起不善心,那他就可能投生到不善界。正如佛陀曾經這樣說過:“諸比庫,如果一個人在升起貪心、嗔心、癡心的那一刹那死掉的話,他必定將會墮落到苦界、惡趣、墮處。就好像一塊石頭你一放下,必定就會掉在地上一樣。”所以我們應當要好好地守護我們的心。經常要想到,當我們升起不善心,如果在這一刻你死掉了,那你下一生在哪裏呢?所以對凡夫來說很危險,正是因爲近死業很容易影響到一個人下一生、整一生的。

  

而且我們在以前,前幾天晚上我們學過了令生業,令生業可以決定一個有情的一生的。所以如果近死業做得好(升起善心)會影響到下一生,如果是投生到天界,那裏的壽命很長,很長,他將會享受很長很長的快樂。而如果生起的是不善心(即使一個善人都可能會在臨終時升起不善心),他將會墮落到不善的地方去。因此近死業是很重要的,在臨死時一定要把握好最後那一念。

  

下面我們再講依成熟順序而産生的業——慣行業。慣行業的意思就是經常做的業、經常造的業。經常造善業的話,這種善業就成爲一種習慣。如果一個人經常做惡業,這種不善業也可以成爲一種習慣。善的慣行業,比如一個人布施、持戒、禅修、禮佛等等,這些都是屬于善的慣行業,也就是一個人經常多做善業,多積累功德。惡的慣行業比如屠宰、打架(打打殺殺)、捕魚、打獵等等。惡的慣行業也跟一個人的職業、習慣、性格有關系。一個人如果經常做,他將會形成一種習慣,這種業就稱爲慣行業或者稱爲慣習業。

  

這裏我們講一個關于遵達的故事。遵達是一個屠夫,他生活在王舍城,他的家就在竹園精舍附近。雖然他的家離竹林精舍很近,然而他從來不去拜見佛陀和禮敬僧團,繼續做他殺豬的職業。每天早上他去殺豬,而且他有個很壞的習性,每次殺豬前都要虐待那些豬,之後才殺死它們。他就這樣幹了很多年,很多人都知道遵達是個很殘忍、沒有慈悲心、慈憫心的屠夫。後來有一天遵達得了一個怪病,他簡直像瘋了一樣,就用四肢在地上爬,嘴裏發出像被殺的那些豬般的嚎叫聲,很淒厲。他的鄰居和親戚都想要抓住他,但是沒辦法,他就是很大力,用四肢在屋裏到處爬,後來他的家人硬把他抓起來鎖在家裏,他還是一直很痛苦地叫,就像他平時殺的豬一樣日夜地叫,沒辦法睡覺。住在附近竹園精舍的比庫竊竊私語說:“哎呀,這個遵達真的太殘忍了!已經7天7夜了,他還不停地在那邊虐待那些豬,殺豬就殺豬,他還在那邊虐待豬。”

  

後來他們去問佛陀:“爲什麼遵達還在那邊吵,那些聲音傳來這邊已經七天七夜了。”佛陀說:“這個遵達其實現在不是在殺豬,他現在就快要死了。臨死之前,他一生殺豬的業報已經成熟了,他現在遭受的痛苦就像平時被他虐待那些豬一樣。他全身都很痛苦,而且他將在痛苦中死去。過了這七天七夜,他就要死去…

《《業的分類》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 继续阅读 ▪ 《業的分類》四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