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业的分类》三

  

将录音整理成文字的工作,

  由众多居士共同努力完成,但尽管这样,

  也不能保证里面完全没有错漏,未经尊者最后校对,

  仅供大家学习参考,不宜公开。

  

第四期宝峰禅寺止观禅修营

  

《业的分类 三》

  

  

玛欣德尊者讲于江西佛学院

  

我们大家一起来礼敬佛陀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àsambuddhassa.(3X)

  

礼敬彼世尊、阿拉汉、正等觉者! (三遍)

  

各位àvuso,各位法师,各位居士,大德们:

  

晚上好!

  

我们今天晚上继续一起来学习业的分类。我们在讲到业的分类的时候,已经讲了依照四种分法中的依作用来分是:令生业、支持业、障碍业、阻碍业;依照业的成熟的顺序来分可以分为重业、近死业、惯行业和已作业。我们前天晚上在讲重业的时候,举出了Devadatta提婆达多由于造了出佛身血和分裂僧团这种重业而堕到地狱里去。接着我们又讲到近死业,也就是临终的时候所造下或者说所忆起的业,前天晚上讲到玛塔衮达理的故事:玛塔衮达理临终的时候,佛陀去看望他,到了他家门口,由于他对佛陀生起很强的信心,这种信心是在他临终的时候造下,因此他投生到33天界。

  

关于近死业,我们今天继续讲另外一个故事。讲唢呐的父亲的故事,唢呐的父亲是一个猎人,他一生都在打猎,因此造下很多的不善业恶业,到他年老再也跑不动,再也没力气去追赶那些动物的时候,他到他儿子的寺院里面出家,他的儿子唢呐却是一位阿拉汉圣者。这位唢呐尊者的父亲出家不久,由于已经年迈,有一天他躺在床上病得很重,看来就快不行了。在这个时候,他看到了从地上跑出很多很大的狗要咬他。他就跟唢呐尊者说:“尊者!尊者!你来帮我去赶那些狗,那些狗老是要咬我。”这时唢呐尊者因为阿拉汉圣者,他知道这是地狱的趣相,地狱的狗要来咬自己的父亲,也就是父亲即将要投生到地狱中将要经历到的。由于唢呐尊者很有智慧,于是他就叫其他比库把这位老尊者抬到佛塔的平台那里去,然后叫那些沙马内拉去采一些花拿到父亲跟前。他说:“àvuso(贤友)啊,现在这些花将以你的名义去供养佛塔,你应该为这种善行,对你这种供养功德感到欢喜。”这位老比库见到用花供养佛塔,他对拿花去供养佛塔这种所缘感到很满意,这个时候,就对他的儿子说:“你天界很漂亮的母亲已经来了,已经从天界那里来迎接我了!”说完这句话他就去世了。而唢呐尊者对这个结果感到满意。为什么呢?因为按照业果的法则,他的父亲将会死得很惨,而且下一生将会很痛苦。然而就在他临终的时候呢,使他下一生至少很短的时间内将有个很好的果报,而且在天界也可能听闻到其他圣者的说法,因为天界有很多说法的天人、天子。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报恩的方法,正是因为如此,在佛教的传统上,很注重劝临终的人升起善心,让他去做一些善事,这个我们等会再说。玛塔衮达理和唢呐尊者的父亲的故事是属于善的业而投生到善趣的。

  

现在再讲一个以不善业投生到恶趣的故事。佛陀在世的时候,在舍卫城有一个尊贵的家庭,他们有一个孩子叫底瑟,底瑟后来出家加入了僧团成为一名比库。有一年在过雨安居的时候,他得到一块有8平方米的布。过了几天,雨安居已经结束了,于是他就把这块布交给他姐姐,然后就请裁缝师去剪这块布替他做袈裟。他姐姐拿到这块布,就想:“这块布太粗糙了,它不适合我弟弟。”于是就把这块布重新捻过,织过,变成了很细腻的9平方米的布,织完后交给他弟弟,他弟弟一看说:“这不是我的布,我的布很粗,没有那么细的。”她的姐姐就把整个过程告诉了他:“这确实是你的布,只不过是我把它重新再整理过,拆一拆再重新织过。所以现在看上去比以前更细腻,而且比以前更大。”然后她姐姐就去送一些食物给裁缝师,要求他一定要把袈裟做好一点,并说做好后给他加工资,于是裁缝师就做了一件很精致、品质很高的袈裟。

  

当这位底瑟尊者拿到袈裟后感到很高兴,就把它晾到竹竿上。就在那一天晚上,底瑟尊者由于消化肠道出了问题,在睡梦当中去世了。按照僧团的规矩,如果一位比库死了,他的财产、他的袈裟等等可以让给照顾他(看病)的人。假如没有照顾他的人,那么就由僧团去分他的财产,比如他的衣、钵就由僧团来分。当时那些比库就准备去分他的袈裟,这个时候,佛陀在他的驻地、他的精舍里,知道原来底瑟尊者由于在那天晚上,在他睡觉前经常想着那件袈裟,他为那件袈裟感到很满意,很染着这件袈裟,结果就在那天晚上他就死掉了。死了之后,他就投生为那件袈裟中的一只臭虫。由于他临死的时候,他想起他的袈裟,这属于贪,是属于不善心。于是它投生为袈裟里的臭虫,它听见那些比库想要分他的袈裟的时候,这只臭虫就在那边叫,你们这些人不应该瓜分我的财产。于是佛陀就叫阿难尊者过来,吩咐说:“阿难,你去叫那些比库暂时不要动那件袈裟,等七天过后再分。”于是阿难尊者就把佛陀的意思传达给那些比库,其他财产可以分了,只剩那件谁也没有穿过的袈裟。

  

等七天过了,到了第八天,僧团来分那件袈裟。当时那些比库们感到很诧异,为什么佛陀要这样做呢?他们去问佛陀,佛陀就说:“由于这位底瑟比库在临终时升起了不善心,他贪着那件袈裟,于是他死了就投生到那件袈裟里成为一只臭虫。如果那个时候你们继续再分的话,它会对你们升起嗔恨心,由于他对你们生起嗔恨心,你们的功德很大,将会使它死了之后堕入地狱。然而由于你们没有去动那件袈裟,所以它就可以很放心地住在那件袈裟里面,过了七天,它的寿命完了,他现在就投生到天界,投生到33天去。”

  

于是在这种情况下,佛陀就说了一句偈颂:“世间的人都沉迷于欲乐,就好像铁会被铁锈所腐蚀一样,同样的欲乐腐蚀众生的心。”这就是说一个人在临终的时候升起的心念跟他下一生很有关系。如果他升起的是善心,他很可能投生到善界,如果他升起不善心,那他就可能投生到不善界。正如佛陀曾经这样说过:“诸比库,如果一个人在升起贪心、嗔心、痴心的那一刹那死掉的话,他必定将会堕落到苦界、恶趣、堕处。就好像一块石头你一放下,必定就会掉在地上一样。”所以我们应当要好好地守护我们的心。经常要想到,当我们升起不善心,如果在这一刻你死掉了,那你下一生在哪里呢?所以对凡夫来说很危险,正是因为近死业很容易影响到一个人下一生、整一生的。

  

而且我们在以前,前几天晚上我们学过了令生业,令生业可以决定一个有情的一生的。所以如果近死业做得好(升起善心)会影响到下一生,如果是投生到天界,那里的寿命很长,很长,他将会享受很长很长的快乐。而如果生起的是不善心(即使一个善人都可能会在临终时升起不善心),他将会堕落到不善的地方去。因此近死业是很重要的,在临死时一定要把握好最后那一念。

  

下面我们再讲依成熟顺序而产生的业——惯行业。惯行业的意思就是经常做的业、经常造的业。经常造善业的话,这种善业就成为一种习惯。如果一个人经常做恶业,这种不善业也可以成为一种习惯。善的惯行业,比如一个人布施、持戒、禅修、礼佛等等,这些都是属于善的惯行业,也就是一个人经常多做善业,多积累功德。恶的惯行业比如屠宰、打架(打打杀杀)、捕鱼、打猎等等。恶的惯行业也跟一个人的职业、习惯、性格有关系。一个人如果经常做,他将会形成一种习惯,这种业就称为惯行业或者称为惯习业。

  

这里我们讲一个关于遵达的故事。遵达是一个屠夫,他生活在王舍城,他的家就在竹园精舍附近。虽然他的家离竹林精舍很近,然而他从来不去拜见佛陀和礼敬僧团,继续做他杀猪的职业。每天早上他去杀猪,而且他有个很坏的习性,每次杀猪前都要虐待那些猪,之后才杀死它们。他就这样干了很多年,很多人都知道遵达是个很残忍、没有慈悲心、慈悯心的屠夫。后来有一天遵达得了一个怪病,他简直像疯了一样,就用四肢在地上爬,嘴里发出像被杀的那些猪般的嚎叫声,很凄厉。他的邻居和亲戚都想要抓住他,但是没办法,他就是很大力,用四肢在屋里到处爬,后来他的家人硬把他抓起来锁在家里,他还是一直很痛苦地叫,就像他平时杀的猪一样日夜地叫,没办法睡觉。住在附近竹园精舍的比库窃窃私语说:“哎呀,这个遵达真的太残忍了!已经7天7夜了,他还不停地在那边虐待那些猪,杀猪就杀猪,他还在那边虐待猪。”

  

后来他们去问佛陀:“为什么遵达还在那边吵,那些声音传来这边已经七天七夜了。”佛陀说:“这个遵达其实现在不是在杀猪,他现在就快要死了。临死之前,他一生杀猪的业报已经成熟了,他现在遭受的痛苦就像平时被他虐待那些猪一样。他全身都很痛苦,而且他将在痛苦中死去。过了这七天七夜,他就要死去…

《《业的分类》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 继续阅读 ▪ 《业的分类》四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