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而且死去后他将投生到地狱中去。”这就是一个惯行业的例子。一个人经常杀生、网捕鱼、打猎,或者经常从事那些不善的职业,由于经常在做,所以在他临终的时候,这种业就成为一种习惯,很自然就会呈现在那里,或者看见他杀猪、或者看见他在从事那些杀啊、邪淫啊、偷盗啊,喝酒的人可能看见他在酗酒啊等等。这种恶业成熟了之后呢,他就会随着他的业投生到地狱里去。
下面我们再讲另外一个属于善的惯行业的例子。当佛陀住在沙瓦提城的时候,提到三米伽这个居士的故事。三米伽是萨瓦提城一位很有钱、很有名望的长者,非常乐善好施,很喜欢帮助那些贫困的人,而且对佛陀、法、僧团很有信心。他经常供养僧团,而且经常劝他的亲戚、朋友也一起供养僧团。他自己持戒清静,而且也劝他的亲戚、朋友守护好戒律。他经常去寺院里听闻佛法,而且他也劝他的家人,朋友去听闻佛法。他自己有禅修而且也经常劝他的家人和朋友禅修。正是因为他经常做布施、持戒、禅修、听闻佛法,后来他证得初果。而且他佛法也学得很好,对三藏非常熟悉。不仅如此,他还成立一个组织,专门帮助贫困的穷人、布施僧团的一个组织。这个组织下面有很多的成员,而且这些成员下面又有很多下属,于是他们经常去做布施,帮助那些有需要的穷人。很多年来,他一直做着这样的善行,到他已经年纪很老,临终的时侯,他躺在病床上对儿女说:“儿女们啊,我现在很想要听经,你们可不可以到给孤独园邀请几位尊者来为我念念经呢?我想要听闻经典。”于是他的儿女就去到给孤独园,邀请了几位比库尊者到他家里帮他诵经。那些尊者到三米伽家里,就对三米伽说:“居士啊,很多佛法你都听过了,都懂了,而且你也精通佛法三藏,你现在想要听哪些经呢?”三米伽他就说:“虽然我懂很多佛法,但在这个时候我很想要听《大念住经》。因为《大念住经》已经涵盖了佛陀教导修止观的心要,很多修行的方法都在里面,所以我想听《大念住经》。”
于是比库们就开始念这部《大念住经》,三米伽很留心地听。这时候,他见到了在他的上空出现了六辆马车,是六辆装饰的很豪华的花车,在天上边转来转去,每辆车上都坐着一个很漂亮、很光明的天子。当这些天车到了三米伽的床前,这些天人对三米伽说:“三米伽,请你上我的车来。”每一辆都邀请他。三米伽想继续听经,他就说:“等等!等等!”。而那些念经的尊者听到三米伽说:“等等!”还以为他要他们停下来,于是他们就离开三米伽的家。三米伽的儿女看见父亲这很反常的行为,就想父亲一生人都乐善好施,而且对佛法都很恭敬,但今天在他临终的时候竟然神志不清,按照平时他的习惯,他一定会很尊重这些尊者,一定会很认真地聆听佛法,但是临终的时候他竟然叫那些尊者们走。他们一想到这些就觉得很伤心,于是在那里哭。三米伽很专心地在那里听着听着,忽然诵经的声音不见了,然后又听见他的儿女们在哭。他就睁开眼睛问:“你们哭什么?”他们就告诉他:“父亲啊!我觉得很伤心。你平时都神志清晰,你对佛法很恭敬,为什么在这个时候你要赶那些尊者们走呢?”“我哪里有赶那些尊者们走啊?”“你刚才不是叫他们等一等吗?” 三米伽就说:“是这样的,你看现在上面有6辆天车,他们都要邀请我上到天车那里,我是叫他们等一下,我想要把这经文听完。”这六辆天车其实是从六个天界来的四天王天、三十三天、焰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这六个天界都想邀请这位大善人投生到他那里去。说了之后呢,他的儿女就说:“哪里有什么天车啊?我都看不到。”(为什么他看不到呢?因为这六辆天车是属于趣相。)三米伽就说:“哦,你们确实看不到。这样吧,你们去准备一个花环。”准备好之后呢,他说:“现在六个天界都想邀请我去,那我想问你,哪个天界最好啊?”他的儿女们就说:“兜率天最好。因为佛陀的母亲跟一切菩萨的最后第二生都会在兜率天居住,而且兜率天的天人很多都是修行人。”三米伽就说:“好吧!你们拿这个花环,发个愿说让这个花环停留在兜率天的天车上。”他的儿女们就发愿说:“让这个花环停留在兜率天的天车上。”并把花环往天上一丢,结果这个花环就掉落在兜率天的天车上,其他的5辆天车就不见了。他的儿女们只看见一个花环在天空中飘来飘去,但他们也看不见天车。于是他们就相信:“噢!确实父亲说的没错。”那这个时候,三米伽就对他的亲戚们说:“儿女们,亲戚们,朋友们,再见了!你们应该要继续很好地布施、持戒、修行,以后我们在天界再见吧!”说完,他就含笑离开人间。
他的儿女处理完后事,就到给孤独园去见佛陀,把三米伽的事情告诉佛陀,并问:“世尊啊!我们的父亲现在投生到哪里呢?”佛陀说:“你们的父亲三米伽现在如愿的投生到兜率天了。”于是佛陀就诵了这样的偈颂:“如果一个人经常造作善业,他会在现在欢喜,未来也很快乐。在现在,当他想到自己的善行,他会感到很满意、快乐,而在未来世当他投生到天界或人间的时候,他会更加快乐。”这就是说一个人经常做善业,已经成为他的性格、他的习惯。在他临终的时候,他经常做的善业自然而然就成熟,而使他投生到他应该去的地方。
下面我们再看第四个依照业成熟的顺序的业——已作业。已作业就是曾经造做过的业。这种业不包括上面那三种业(重业、近死业、惯行业),但它又足够强到导致结生的业。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在他的一生当中,善事也做,恶事也做,没有特别明显的恶业和善业,也没有特别明显的习惯,善恶参半,这个时候,这些业在他临终的时候可能会成熟,或者会忆起他曾经做过的小事情,他会依照这个业而投生。而我们在上一节课曾经讲过了,斯里兰卡咖喱亚尼河畔的一个渔夫的故事,大家还记得吗?这位渔夫经常打鱼,但是他曾经三次供养过他那个村里的一位大长老,这位长老是一位阿罗汉圣者,所以他的功德很大。虽然他是一个渔夫,但是在他临终的时候,他发现天界的影像竟然出现,原来是他曾经供养过阿罗汉圣者的业成熟了。于是他在临终的时候说了一句:“那位大长老救了我。”这就是已作业在临终时成熟的一个例子。虽然他是一个渔夫,但他曾经供养过一位圣者,正是因为这种业使他投生到天界。
我们来讲一位缅甸比库的故事。他今生是比库,在观缘起的时候,曾经观过自己的前几世。他观到他的前三世,当时的缅甸是英国殖民地,他是位女子,是位很漂亮的贵妇人,他看到当时的影像是一位穿白衣服的贵妇人。这个贵女人有个不好的习惯,爱赌马。当时在英国殖民统治下有赌马的习俗,这是种不好的风气。在她临终的时候赌马的一幕就出现了,看到赌马,她的心很高兴,结果她死了之后,投生为一匹穆斯林的马。那个穆斯林对这匹马不好,经常不让它吃饱,而且还要拉很重的东西,很累很辛苦。但幸好,这位穆斯林就住在一个寺院附近。当这匹马老到快不行时,正好听见寺院的僧侣们在诵经,说道:“萨度!萨度!萨度!”它的心感到很高兴,结果今生就投生为缅甸人,但是由于他过去的业,他投生为很平庸的人,曾经当过兵。由于他过去的业,他很喜欢看那些马很辛苦地跑,所以他在前一世投生为马时,也是经常要拉很重的东西,做得很辛苦。今生也是,他当兵时是做下等的兵,经常要背很重的东西,经常要拉练,很累、很疲劳。这是他过去赌马,以其他的众生劳累、劳碌为乐的缘故,而且他与生俱来不知什么缘由很恨穆斯林,很讨厌那些回教徒,后来他观察过去世时才知道,原来是他过去被穆斯林虐待。这也就是他赌马,曾经经历过的事情在他临终时成熟而使他投生为一匹马。
我们再讲一个佛陀在世的时候的故事。在舍卫城,有一个专门做花环的世家,这个世家不是很高贵,有一个女儿叫玛丽伽,有时也叫茉莉夫人或叫做圣曼夫人。玛丽伽长到16岁时,婷婷玉立,不仅很漂亮而且很有智慧。有一天她把准备好的午饭放到篮子里后,就跟一群女伴一起去玩。当她走到半路的时候见到一群沙门出家人在挨家挨户托钵。她看见一位很高大、英俊的沙门出家人,就把她的饭倒到他的钵里面去。然后那位沙门就把钵放下去接她的饭食。这位很高大、很庄严的沙门就是佛陀。话说,这个小女孩把饭倒到他的钵里面去后,就感到很高兴并唱着歌去花园里面去玩了。佛陀看到这一幕,就发出微笑。旁边的阿难尊者看到佛陀微笑就问佛陀说:“bhante(尊者)啊,你不会无缘无故的微笑,请问如来是以何因缘微笑呢?”佛陀说:“你看到这个小女孩没有?这小女孩因为供养如来的功德,她今天将会成为这个国家的王后。”这简直是很难令人置信的,是不是?
话说这个国家乔萨罗国刚刚跟邻国发生了战争,当时这个国家的国王叫波斯匿王,他打了败仗,骑着马垂头丧气的回到自己的王城,当他经过花园时,听见花园传来一曲很好听的歌声。这首歌是赞颂那个出家人是多么的庄严,而她的心情是多么的好、多么欢喜。波斯匿王被歌声迷住了,于是他就把马骑到花园里去,结果他见到一个16岁很漂亮的小女孩,其他女伴见到武士来就都吓跑了,只有这位玛丽伽小女孩毫不畏惧也不害羞,还走过去拉住那马的缰绳。波斯匿王就问:“小姑娘,你结婚了没有?”古印度人很早就结婚,一般16岁就可以出嫁了。好像我们的菩萨一样,也是16岁结婚的。玛丽伽就说:“我还没有。”于是波斯匿王就跳下马来,把他的头枕在玛丽伽的膝盖上,然后邀请她:“我现在送你回…
《《业的分类》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