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業的分類》叁▪P2

  ..續本文上一頁,而且死去後他將投生到地獄中去。”這就是一個慣行業的例子。一個人經常殺生、網捕魚、打獵,或者經常從事那些不善的職業,由于經常在做,所以在他臨終的時候,這種業就成爲一種習慣,很自然就會呈現在那裏,或者看見他殺豬、或者看見他在從事那些殺啊、邪淫啊、偷盜啊,喝酒的人可能看見他在酗酒啊等等。這種惡業成熟了之後呢,他就會隨著他的業投生到地獄裏去。

  

下面我們再講另外一個屬于善的慣行業的例子。當佛陀住在沙瓦提城的時候,提到叁米伽這個居士的故事。叁米伽是薩瓦提城一位很有錢、很有名望的長者,非常樂善好施,很喜歡幫助那些貧困的人,而且對佛陀、法、僧團很有信心。他經常供養僧團,而且經常勸他的親戚、朋友也一起供養僧團。他自己持戒清靜,而且也勸他的親戚、朋友守護好戒律。他經常去寺院裏聽聞佛法,而且他也勸他的家人,朋友去聽聞佛法。他自己有禅修而且也經常勸他的家人和朋友禅修。正是因爲他經常做布施、持戒、禅修、聽聞佛法,後來他證得初果。而且他佛法也學得很好,對叁藏非常熟悉。不僅如此,他還成立一個組織,專門幫助貧困的窮人、布施僧團的一個組織。這個組織下面有很多的成員,而且這些成員下面又有很多下屬,于是他們經常去做布施,幫助那些有需要的窮人。很多年來,他一直做著這樣的善行,到他已經年紀很老,臨終的時侯,他躺在病床上對兒女說:“兒女們啊,我現在很想要聽經,你們可不可以到給孤獨園邀請幾位尊者來爲我念念經呢?我想要聽聞經典。”于是他的兒女就去到給孤獨園,邀請了幾位比庫尊者到他家裏幫他誦經。那些尊者到叁米伽家裏,就對叁米伽說:“居士啊,很多佛法你都聽過了,都懂了,而且你也精通佛法叁藏,你現在想要聽哪些經呢?”叁米伽他就說:“雖然我懂很多佛法,但在這個時候我很想要聽《大念住經》。因爲《大念住經》已經涵蓋了佛陀教導修止觀的心要,很多修行的方法都在裏面,所以我想聽《大念住經》。”

  

于是比庫們就開始念這部《大念住經》,叁米伽很留心地聽。這時候,他見到了在他的上空出現了六輛馬車,是六輛裝飾的很豪華的花車,在天上邊轉來轉去,每輛車上都坐著一個很漂亮、很光明的天子。當這些天車到了叁米伽的床前,這些天人對叁米伽說:“叁米伽,請你上我的車來。”每一輛都邀請他。叁米伽想繼續聽經,他就說:“等等!等等!”。而那些念經的尊者聽到叁米伽說:“等等!”還以爲他要他們停下來,于是他們就離開叁米伽的家。叁米伽的兒女看見父親這很反常的行爲,就想父親一生人都樂善好施,而且對佛法都很恭敬,但今天在他臨終的時候竟然神志不清,按照平時他的習慣,他一定會很尊重這些尊者,一定會很認真地聆聽佛法,但是臨終的時候他竟然叫那些尊者們走。他們一想到這些就覺得很傷心,于是在那裏哭。叁米伽很專心地在那裏聽著聽著,忽然誦經的聲音不見了,然後又聽見他的兒女們在哭。他就睜開眼睛問:“你們哭什麼?”他們就告訴他:“父親啊!我覺得很傷心。你平時都神志清晰,你對佛法很恭敬,爲什麼在這個時候你要趕那些尊者們走呢?”“我哪裏有趕那些尊者們走啊?”“你剛才不是叫他們等一等嗎?” 叁米伽就說:“是這樣的,你看現在上面有6輛天車,他們都要邀請我上到天車那裏,我是叫他們等一下,我想要把這經文聽完。”這六輛天車其實是從六個天界來的四天王天、叁十叁天、焰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這六個天界都想邀請這位大善人投生到他那裏去。說了之後呢,他的兒女就說:“哪裏有什麼天車啊?我都看不到。”(爲什麼他看不到呢?因爲這六輛天車是屬于趣相。)叁米伽就說:“哦,你們確實看不到。這樣吧,你們去准備一個花環。”准備好之後呢,他說:“現在六個天界都想邀請我去,那我想問你,哪個天界最好啊?”他的兒女們就說:“兜率天最好。因爲佛陀的母親跟一切菩薩的最後第二生都會在兜率天居住,而且兜率天的天人很多都是修行人。”叁米伽就說:“好吧!你們拿這個花環,發個願說讓這個花環停留在兜率天的天車上。”他的兒女們就發願說:“讓這個花環停留在兜率天的天車上。”並把花環往天上一丟,結果這個花環就掉落在兜率天的天車上,其他的5輛天車就不見了。他的兒女們只看見一個花環在天空中飄來飄去,但他們也看不見天車。于是他們就相信:“噢!確實父親說的沒錯。”那這個時候,叁米伽就對他的親戚們說:“兒女們,親戚們,朋友們,再見了!你們應該要繼續很好地布施、持戒、修行,以後我們在天界再見吧!”說完,他就含笑離開人間。

  

他的兒女處理完後事,就到給孤獨園去見佛陀,把叁米伽的事情告訴佛陀,並問:“世尊啊!我們的父親現在投生到哪裏呢?”佛陀說:“你們的父親叁米伽現在如願的投生到兜率天了。”于是佛陀就誦了這樣的偈頌:“如果一個人經常造作善業,他會在現在歡喜,未來也很快樂。在現在,當他想到自己的善行,他會感到很滿意、快樂,而在未來世當他投生到天界或人間的時候,他會更加快樂。”這就是說一個人經常做善業,已經成爲他的性格、他的習慣。在他臨終的時候,他經常做的善業自然而然就成熟,而使他投生到他應該去的地方。

  

下面我們再看第四個依照業成熟的順序的業——已作業。已作業就是曾經造做過的業。這種業不包括上面那叁種業(重業、近死業、慣行業),但它又足夠強到導致結生的業。也就是說如果一個人在他的一生當中,善事也做,惡事也做,沒有特別明顯的惡業和善業,也沒有特別明顯的習慣,善惡參半,這個時候,這些業在他臨終的時候可能會成熟,或者會憶起他曾經做過的小事情,他會依照這個業而投生。而我們在上一節課曾經講過了,斯裏蘭卡咖喱亞尼河畔的一個漁夫的故事,大家還記得嗎?這位漁夫經常打魚,但是他曾經叁次供養過他那個村裏的一位大長老,這位長老是一位阿羅漢聖者,所以他的功德很大。雖然他是一個漁夫,但是在他臨終的時候,他發現天界的影像竟然出現,原來是他曾經供養過阿羅漢聖者的業成熟了。于是他在臨終的時候說了一句:“那位大長老救了我。”這就是已作業在臨終時成熟的一個例子。雖然他是一個漁夫,但他曾經供養過一位聖者,正是因爲這種業使他投生到天界。

  

我們來講一位緬甸比庫的故事。他今生是比庫,在觀緣起的時候,曾經觀過自己的前幾世。他觀到他的前叁世,當時的緬甸是英國殖民地,他是位女子,是位很漂亮的貴婦人,他看到當時的影像是一位穿白衣服的貴婦人。這個貴女人有個不好的習慣,愛賭馬。當時在英國殖民統治下有賭馬的習俗,這是種不好的風氣。在她臨終的時候賭馬的一幕就出現了,看到賭馬,她的心很高興,結果她死了之後,投生爲一匹穆斯林的馬。那個穆斯林對這匹馬不好,經常不讓它吃飽,而且還要拉很重的東西,很累很辛苦。但幸好,這位穆斯林就住在一個寺院附近。當這匹馬老到快不行時,正好聽見寺院的僧侶們在誦經,說道:“薩度!薩度!薩度!”它的心感到很高興,結果今生就投生爲緬甸人,但是由于他過去的業,他投生爲很平庸的人,曾經當過兵。由于他過去的業,他很喜歡看那些馬很辛苦地跑,所以他在前一世投生爲馬時,也是經常要拉很重的東西,做得很辛苦。今生也是,他當兵時是做下等的兵,經常要背很重的東西,經常要拉練,很累、很疲勞。這是他過去賭馬,以其他的衆生勞累、勞碌爲樂的緣故,而且他與生俱來不知什麼緣由很恨穆斯林,很討厭那些回教徒,後來他觀察過去世時才知道,原來是他過去被穆斯林虐待。這也就是他賭馬,曾經經曆過的事情在他臨終時成熟而使他投生爲一匹馬。

  

我們再講一個佛陀在世的時候的故事。在舍衛城,有一個專門做花環的世家,這個世家不是很高貴,有一個女兒叫瑪麗伽,有時也叫茉莉夫人或叫做聖曼夫人。瑪麗伽長到16歲時,婷婷玉立,不僅很漂亮而且很有智慧。有一天她把准備好的午飯放到籃子裏後,就跟一群女伴一起去玩。當她走到半路的時候見到一群沙門出家人在挨家挨戶托缽。她看見一位很高大、英俊的沙門出家人,就把她的飯倒到他的缽裏面去。然後那位沙門就把缽放下去接她的飯食。這位很高大、很莊嚴的沙門就是佛陀。話說,這個小女孩把飯倒到他的缽裏面去後,就感到很高興並唱著歌去花園裏面去玩了。佛陀看到這一幕,就發出微笑。旁邊的阿難尊者看到佛陀微笑就問佛陀說:“bhante(尊者)啊,你不會無緣無故的微笑,請問如來是以何因緣微笑呢?”佛陀說:“你看到這個小女孩沒有?這小女孩因爲供養如來的功德,她今天將會成爲這個國家的王後。”這簡直是很難令人置信的,是不是?

  

話說這個國家喬薩羅國剛剛跟鄰國發生了戰爭,當時這個國家的國王叫波斯匿王,他打了敗仗,騎著馬垂頭喪氣的回到自己的王城,當他經過花園時,聽見花園傳來一曲很好聽的歌聲。這首歌是贊頌那個出家人是多麼的莊嚴,而她的心情是多麼的好、多麼歡喜。波斯匿王被歌聲迷住了,于是他就把馬騎到花園裏去,結果他見到一個16歲很漂亮的小女孩,其他女伴見到武士來就都嚇跑了,只有這位瑪麗伽小女孩毫不畏懼也不害羞,還走過去拉住那馬的缰繩。波斯匿王就問:“小姑娘,你結婚了沒有?”古印度人很早就結婚,一般16歲就可以出嫁了。好像我們的菩薩一樣,也是16歲結婚的。瑪麗伽就說:“我還沒有。”于是波斯匿王就跳下馬來,把他的頭枕在瑪麗伽的膝蓋上,然後邀請她:“我現在送你回…

《《業的分類》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業的分類》四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