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那裏過雨安居。那些比庫說:如果沒有其它障礙的話,他們就會同意。于是這些比庫就進入了樹林,爲了所有的日夜皆能夠努力精進,他們在敲打了犍椎之後,安住于如理作意,去到樹下進行禅修。
由于持戒的比庫們住在那裏的威力,樹林裏的樹神只好從各自的宮殿裏下來。這是由于那些出家人、比庫持戒非常清淨,非常有戒德,所以當他們在樹下禅修時,住在樹上的樹神會感覺到自己的宮殿非常熱,他們沒辦法安心住下來,不得不走下來。
講到樹神,大家想不想見到樹神呢?有幾種方法可以見到樹神:第一種,當一個人修習慈愛,證得禅那之後,可以向一切天人、墮惡趣者散播慈愛。當他取天人或非人爲對象,向他們散播慈愛的時候,能夠見到住在樹林裏的那些衆生。
不過修習慈愛,還只能夠大概地看到那些樹神,如果具足天眼通,那麼就可以很清楚地看到:這個是樹神,樹神和他的妻子在一起,和他的孩子在一起,樹神是怎樣怎樣的。還有一種情況是樹神故意顯現給我們看,當然這種機會是很少的。
一些禅修者的禅修報告會說他們看到了什麼,有些禅修者在散播慈愛時,一般會看到樹神,有些樹神的形體和人一樣,有的會更小,一般樹神都有自己的宮殿,但是宮殿的大小、他們住的樹的大小,和他們的果報、福報對應。福報大的,宮殿很大,福報小的甚至沒有宮殿,只是附在樹上。有些樹神是一些比較低等的鬼類,他們有時也是很可憐。有些樹神的身體顔色各種各樣,有藍色、綠色、紅色、黑色、白色。果報大的樹神,他們的身體會比較亮,我們會看到他們有光明,而有些福報小的光明沒有那麼大。
話說那些比庫住在樹下,這些樹神沒辦法在那裏安住,于是他們從各自的宮殿下來,帶著孩子們聚在那裏徘徊。就像國王或者國王的大臣霸占了村落住處或村民們的屋子,住在村中的村民不得不離開自己的屋子到別處去住,這些村民站在遠處張望,他們心想:“這些國王和國王的大臣什麼時候才走呢?”
同樣的,這些樹神從各自的宮殿下來,聚集在那裏徘徊,他們在遠處張望,心想:“哎,這些尊者們什麼時候才離開呢?” 接著他們又想:“入雨安居的尊者們,他們將會在這裏住叁個月。”因爲根據戒律入了雨安居之後,他們不能夠到處走,他們只能在雨安居這個地方一直住,住到雨季結束爲止,住到雨安居結束爲止。“但是我們不可能帶著孩子們離開家那麼久呀,好吧,就讓我們變現些恐怖的影像給他們這些比庫看。”
于是這些樹神就在晚上比庫們履行沙門法,在修行的時候,變現出可怕的鬼和夜叉的影像,站在每一位尊者的面前,並發出恐怖的聲音。那些比庫見到這些影像,聽到這些聲音,他們心裏感到害怕,臉色變得又難看又蠟黃,所以這些比庫想要專注也不能夠,他們不能夠專注的心,被一次次的恐怖影像和聲音所驚嚇而失去了正念。
當他們忘失了正念的時候,樹神們又放出臭氣。這些比庫們的腦袋就好像被臭氣破壞了一樣,産生了很劇烈的頭痛。然而,他們並沒有彼此把自己遭受這些樹神的幹擾的事情說出來。
有一天,到了服侍僧團長老的時候,所有的人都聚集在一起。長老看到他們的臉色之後就問:“賢友們,你們剛進這座樹林的那幾天,膚色都很清淨光潔,諸根明淨,但現在你們看起來都很憔悴、難看,臉色也蠟黃。是不是這個地方不適合你們居住呢?”
這時候有一位比庫便說:“尊者,我在夜晚見到了很恐怖的影像,聽到了很可怕的聲音,後來又嗅到很難聞的臭味,因此我的心不能安定下來。”當這位比庫說了之後,另外一位比庫說:“哎,我也是這麼樣!”那位比庫說:“我也是這樣!”結果所有的人都說出了同樣發生的事情。
那這個時候,僧團長老說:“賢友們,我們的世尊、我們的佛陀製定了兩種雨安居。也就是前雨安居和後雨安居。”前雨安居是相當于我們農曆的6月16到9月16,而後雨安居相當于我們農曆的7月16到10月15這段時間,也就是後雨安居順次推後一個月。“既然這個地方不適合我們居住,那賢友們就讓我們到世尊面前,請求另外一個適合的住處吧。”
那些尊者聽到了,他們高興地說:“Sàdhu! Sàdhu!”就是:“很好!很好!尊者。”于是他們就同意長老的建議,收拾了所有的住處,拿了衣和缽就往沙瓦提城那個地方前去。他們依次到了沙瓦提城,世尊住居的地方。
當佛陀見到他們後就問:“諸比庫,我不是已經製定了一條學處,在雨安居期間你們是不可以隨便走動的,爲什麼你們還要到處走呢?”這些比庫就把整件事報告了世尊。這個時候佛陀就用神通心去查整個贍部洲,就是整個印度,他找不到哪怕是只能放一張四腳凳子大小的地方,可以作爲他們適合居住的住處,于是佛陀對那些比庫說:“諸比庫,再沒有其它適合你們居住的地方,你們唯有住在那裏才能夠完全地斷盡煩惱。諸比庫,回去吧!就依那個地方住下來。如果希望諸神不再恐嚇你們,應學習此護衛經,並以此護衛經作爲你們禅修的業處。”于是佛陀就教導了這部《應作慈愛經》。
教導了這部《應作慈愛經》之後,佛陀接著又說:“諸比庫,回去吧!依那個地方住下來。”接著又開示:“另外,住在樹林裏面的人應當知道保護。也就是早晚應當做兩次慈心、應當做兩次護衛、兩次不淨、兩次念死,八種能轉向于大悚懼之事。”
我們從這段話裏可以看到,這應該是佛陀規定應當做早晚課最早的記載,因爲在叁藏裏我們並沒有找到任何佛陀教導要做早晚課的記載,但是在這部經的緣起,這屬于“義注”裏,記載了佛陀說我們早晚應當修習兩次慈心、做兩次的護衛(就是念誦護衛經),同時要修兩次不淨(早晚各一次)、兩次的念死,以及應當以八種轉向大悚懼的事情。
這八種大悚懼的事情就是要經常思維八種使我們感到害怕和悚懼的事情,這種悚懼可以使我們能夠盡早地脫離生死,讓我們提起精進。
這八種能使我們提起精進、生起悚懼的事情是:生、老、病、死和四種惡趣的痛苦。或者說生、老、病、死這四種,再加上墮入惡趣的苦、以過去輪回爲根基而産生的痛苦、以未來輪回爲根基而産生的痛苦以及現在爲了覓食、爲了生計、爲了維生而産生的痛苦。
生的苦是指住胎的苦、出生的苦。入胎快不快樂呢?母胎又肮髒又臭,又悶熱而且又不能動,現在大家在那邊坐一個小時、兩個小時不動就已經受不了,住在母胎(要十月懷胎),或者要住九個月,如果現在要大家回去住母胎一天也不願意,但是只要我們沒有斷除煩惱,我們再入母胎是不可避免的。如果能入人的母胎還算不錯的,如果入了鬼胎、雞胎、狗胎那就更糟糕了,是不是?大家喜不喜歡入鬼胎?而且出生也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出生就有如兩座山夾著一塊很脆弱、很嫩的肉一樣。所以我們要思維生的苦、入胎的苦、出生的苦、剛出生的苦。
再說老的苦,大家都希望青春,都希望年輕,都不喜歡衰老,老了記憶力會衰退、眼睛會花、耳朵會聾、頭發會變白、行動會不便,所以老有很多痛苦。
病也有很多痛苦,生病了、牙痛了、頭痛了、肚子痛了,還有現在各種各樣的病痛,各種各樣癌症、瘟疫,這些都是屬于病的苦。
還有死亡的苦,然而每個人都逃不過死亡。
第五種是墮入惡趣的苦,生死一直都輪回,在輪回的過程中我們不可避免地造作了很多不善業,造作了很多惡業,只要這些惡業一成熟,我們墮入惡趣是不可避免的。只要在臨終的時候,我們生起了不善念、生起了惡的心或者說在我們臨終的時候不善業成熟,我們將會墮入惡趣——地獄、畜生、惡鬼、阿修羅。
同時我們也可以省思:在無始的輪回以來,我們不知道受了多少苦。佛陀說:“在無始的輪回以來,我們流的眼淚比四大海洋的水還要多;在無始的輪回以來,我們流的血比四大海洋的水還多。”四大海洋的水還有限量,但是我們過去輪回是無盡的、是沒有起點的,這是大家省思過去每個人都受過無量無邊的苦,我們現在其實也一直都在受,都是輪回讓我們的經驗不知多豐富,我們什麼樣的人都做過,什麼樣的生命都做過。我們在過去也做過國王,也做過雞、也做過狗、也做過蚊子,由于輪回是無始,沒有起點的,當我們省思到這一點我們應當感到害怕。
同時我們應當省思:只要我們還沒有斷除煩惱,我們還會繼續輪回下去;只要我們還沒有斷除煩惱,我們在過去、我們在現在以及我們將會造作的那些不善業,一旦它們遇到因緣,它就會成熟,一成熟我們就必需要受苦。在未來無盡的輪回當中,這些苦會一直在那邊産生它們的果報,而我們還是在這個身心裏面去體驗它去遭受它,因此我們省思未來只要還有輪回,我們就要受苦,我們應當感到害怕,應當提起精進。
我們也應當省思:現在、今生,爲了維生、爲了謀生所産生的痛苦,每個人都爲了糊口、爲了衣食奔波、勞勞碌碌,一年忙到頭。有些人的福報比較好,也許出生在高貴的、富貴的家庭,他可能沒有受過苦。但是我們看很多窮人,那些比較低等的人、那些工人,他們很多生活比較困苦,要起早摸黑、風雨無阻,只是爲了賺一點點的錢,爲了養活家、爲了糊口,這些都是我們應當思維的。
這八種苦,無論任何一種,當我們思維的時候應當感到害怕,只要我們沒有斷除煩惱,這些苦都無可避免,因此我們應當提起精進,我們要精進,要禅修,要滅苦,要斷除煩惱。
當佛陀這樣教導之後,又爲了那些比庫們的慈愛、護衛和作爲修行vipassanà提升觀智之因,爲了作爲修行vipassanà的基礎的禅那,就教導了這部經。
那些比庫們聽了世尊教導這部經,禮敬佛陀後離開,次第地又回到之前的那個樹林。在回去的時候,他們一路上念誦這部經,一路按照經文的意思向所有的衆生散播慈愛。他們一直這樣走,走到樹林外面他們也這樣持續地念誦這部慈愛經,來散播慈愛。
當他們念誦著這部經進入樹林的時候,樹林裏所有的樹神在得到慈愛之後,他們的心都改變了,變得很柔軟。非人,特別是那些非人類,對我們人所散播慈愛,會感覺更加敏感。如果我們對他們散播慈心,他們會更容易感受到。我們的生氣、討厭、憤怒,他們也很容易感受到,因爲他們是屬于我們眼睛看不見的衆生,而且他們就生活在我們周圍,所以他們對我們的心念會感受比較靈敏、敏感。
當樹林裏的樹神在得到那些比庫們散播的慈愛之後,他們的心變得很柔軟,已經不再抗拒和排斥這些修行人了,他們感覺比庫們的心很歡喜、很柔軟,都出來迎接他們,請求替他們拿缽和衣、爲他們按摩手腳,並在各處保護他們。
從此以後,再也聽不到任何非人的聲音了。那些比庫們的心可以專注,他們日夜精勤地禅修,結果在那一個雨安居中,所有的比庫都斷盡了煩惱,證得了阿拉漢果。然後在雨安居結束那天,做自恣的時候,他們做了一次清淨的自恣。
這部經的緣起就講到這裏,那麼我們在後天晚上再正式學習這部經文。我們在結束今天的學習之前,讓我們大家一起合掌來做一次回向,回向的內容是讓今天大家持戒的功德、禅修的功德、恭敬的功德、聽聞佛法的一切的功德,讓我們所作的這些功德成爲我們解脫的資糧、我們菩提道糧,成爲我們修行的巴拉密,願我們依照這些功德能夠早日斷除煩惱,證悟涅槃,同時我們也把這些功德回向給一切衆生,願一切衆生都能夠平等地得到我們的功德!
Idaü me pu¤¤aü,àsavakkhayaü vahaü hotu.
Idaü me pu¤¤aü,nibbànassa paccayo hotu.
Mama pu¤¤abhàga,sabbasattànaü bhàjemi,
Te sabbe me samaü,pu¤¤abhàgaü labhantu.
願我此功德,導向諸漏盡!
願我此功德。爲證涅槃緣!
我此功德分,回向諸有情!
願一切有情,同得功德分!
Sàdhu! Sàdhu! Sàdhu!
薩度!薩度!薩度!
《《應作慈愛經》之一》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