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那里过雨安居。那些比库说:如果没有其它障碍的话,他们就会同意。于是这些比库就进入了树林,为了所有的日夜皆能够努力精进,他们在敲打了犍椎之后,安住于如理作意,去到树下进行禅修。
由于持戒的比库们住在那里的威力,树林里的树神只好从各自的宫殿里下来。这是由于那些出家人、比库持戒非常清净,非常有戒德,所以当他们在树下禅修时,住在树上的树神会感觉到自己的宫殿非常热,他们没办法安心住下来,不得不走下来。
讲到树神,大家想不想见到树神呢?有几种方法可以见到树神:第一种,当一个人修习慈爱,证得禅那之后,可以向一切天人、堕恶趣者散播慈爱。当他取天人或非人为对象,向他们散播慈爱的时候,能够见到住在树林里的那些众生。
不过修习慈爱,还只能够大概地看到那些树神,如果具足天眼通,那么就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这个是树神,树神和他的妻子在一起,和他的孩子在一起,树神是怎样怎样的。还有一种情况是树神故意显现给我们看,当然这种机会是很少的。
一些禅修者的禅修报告会说他们看到了什么,有些禅修者在散播慈爱时,一般会看到树神,有些树神的形体和人一样,有的会更小,一般树神都有自己的宫殿,但是宫殿的大小、他们住的树的大小,和他们的果报、福报对应。福报大的,宫殿很大,福报小的甚至没有宫殿,只是附在树上。有些树神是一些比较低等的鬼类,他们有时也是很可怜。有些树神的身体颜色各种各样,有蓝色、绿色、红色、黑色、白色。果报大的树神,他们的身体会比较亮,我们会看到他们有光明,而有些福报小的光明没有那么大。
话说那些比库住在树下,这些树神没办法在那里安住,于是他们从各自的宫殿下来,带着孩子们聚在那里徘徊。就像国王或者国王的大臣霸占了村落住处或村民们的屋子,住在村中的村民不得不离开自己的屋子到别处去住,这些村民站在远处张望,他们心想:“这些国王和国王的大臣什么时候才走呢?”
同样的,这些树神从各自的宫殿下来,聚集在那里徘徊,他们在远处张望,心想:“哎,这些尊者们什么时候才离开呢?” 接着他们又想:“入雨安居的尊者们,他们将会在这里住三个月。”因为根据戒律入了雨安居之后,他们不能够到处走,他们只能在雨安居这个地方一直住,住到雨季结束为止,住到雨安居结束为止。“但是我们不可能带着孩子们离开家那么久呀,好吧,就让我们变现些恐怖的影像给他们这些比库看。”
于是这些树神就在晚上比库们履行沙门法,在修行的时候,变现出可怕的鬼和夜叉的影像,站在每一位尊者的面前,并发出恐怖的声音。那些比库见到这些影像,听到这些声音,他们心里感到害怕,脸色变得又难看又蜡黄,所以这些比库想要专注也不能够,他们不能够专注的心,被一次次的恐怖影像和声音所惊吓而失去了正念。
当他们忘失了正念的时候,树神们又放出臭气。这些比库们的脑袋就好像被臭气破坏了一样,产生了很剧烈的头痛。然而,他们并没有彼此把自己遭受这些树神的干扰的事情说出来。
有一天,到了服侍僧团长老的时候,所有的人都聚集在一起。长老看到他们的脸色之后就问:“贤友们,你们刚进这座树林的那几天,肤色都很清净光洁,诸根明净,但现在你们看起来都很憔悴、难看,脸色也蜡黄。是不是这个地方不适合你们居住呢?”
这时候有一位比库便说:“尊者,我在夜晚见到了很恐怖的影像,听到了很可怕的声音,后来又嗅到很难闻的臭味,因此我的心不能安定下来。”当这位比库说了之后,另外一位比库说:“哎,我也是这么样!”那位比库说:“我也是这样!”结果所有的人都说出了同样发生的事情。
那这个时候,僧团长老说:“贤友们,我们的世尊、我们的佛陀制定了两种雨安居。也就是前雨安居和后雨安居。”前雨安居是相当于我们农历的6月16到9月16,而后雨安居相当于我们农历的7月16到10月15这段时间,也就是后雨安居顺次推后一个月。“既然这个地方不适合我们居住,那贤友们就让我们到世尊面前,请求另外一个适合的住处吧。”
那些尊者听到了,他们高兴地说:“Sàdhu! Sàdhu!”就是:“很好!很好!尊者。”于是他们就同意长老的建议,收拾了所有的住处,拿了衣和钵就往沙瓦提城那个地方前去。他们依次到了沙瓦提城,世尊住居的地方。
当佛陀见到他们后就问:“诸比库,我不是已经制定了一条学处,在雨安居期间你们是不可以随便走动的,为什么你们还要到处走呢?”这些比库就把整件事报告了世尊。这个时候佛陀就用神通心去查整个赡部洲,就是整个印度,他找不到哪怕是只能放一张四脚凳子大小的地方,可以作为他们适合居住的住处,于是佛陀对那些比库说:“诸比库,再没有其它适合你们居住的地方,你们唯有住在那里才能够完全地断尽烦恼。诸比库,回去吧!就依那个地方住下来。如果希望诸神不再恐吓你们,应学习此护卫经,并以此护卫经作为你们禅修的业处。”于是佛陀就教导了这部《应作慈爱经》。
教导了这部《应作慈爱经》之后,佛陀接着又说:“诸比库,回去吧!依那个地方住下来。”接着又开示:“另外,住在树林里面的人应当知道保护。也就是早晚应当做两次慈心、应当做两次护卫、两次不净、两次念死,八种能转向于大悚惧之事。”
我们从这段话里可以看到,这应该是佛陀规定应当做早晚课最早的记载,因为在三藏里我们并没有找到任何佛陀教导要做早晚课的记载,但是在这部经的缘起,这属于“义注”里,记载了佛陀说我们早晚应当修习两次慈心、做两次的护卫(就是念诵护卫经),同时要修两次不净(早晚各一次)、两次的念死,以及应当以八种转向大悚惧的事情。
这八种大悚惧的事情就是要经常思维八种使我们感到害怕和悚惧的事情,这种悚惧可以使我们能够尽早地脱离生死,让我们提起精进。
这八种能使我们提起精进、生起悚惧的事情是:生、老、病、死和四种恶趣的痛苦。或者说生、老、病、死这四种,再加上堕入恶趣的苦、以过去轮回为根基而产生的痛苦、以未来轮回为根基而产生的痛苦以及现在为了觅食、为了生计、为了维生而产生的痛苦。
生的苦是指住胎的苦、出生的苦。入胎快不快乐呢?母胎又肮脏又臭,又闷热而且又不能动,现在大家在那边坐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不动就已经受不了,住在母胎(要十月怀胎),或者要住九个月,如果现在要大家回去住母胎一天也不愿意,但是只要我们没有断除烦恼,我们再入母胎是不可避免的。如果能入人的母胎还算不错的,如果入了鬼胎、鸡胎、狗胎那就更糟糕了,是不是?大家喜不喜欢入鬼胎?而且出生也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出生就有如两座山夹着一块很脆弱、很嫩的肉一样。所以我们要思维生的苦、入胎的苦、出生的苦、刚出生的苦。
再说老的苦,大家都希望青春,都希望年轻,都不喜欢衰老,老了记忆力会衰退、眼睛会花、耳朵会聋、头发会变白、行动会不便,所以老有很多痛苦。
病也有很多痛苦,生病了、牙痛了、头痛了、肚子痛了,还有现在各种各样的病痛,各种各样癌症、瘟疫,这些都是属于病的苦。
还有死亡的苦,然而每个人都逃不过死亡。
第五种是堕入恶趣的苦,生死一直都轮回,在轮回的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地造作了很多不善业,造作了很多恶业,只要这些恶业一成熟,我们堕入恶趣是不可避免的。只要在临终的时候,我们生起了不善念、生起了恶的心或者说在我们临终的时候不善业成熟,我们将会堕入恶趣——地狱、畜生、恶鬼、阿修罗。
同时我们也可以省思:在无始的轮回以来,我们不知道受了多少苦。佛陀说:“在无始的轮回以来,我们流的眼泪比四大海洋的水还要多;在无始的轮回以来,我们流的血比四大海洋的水还多。”四大海洋的水还有限量,但是我们过去轮回是无尽的、是没有起点的,这是大家省思过去每个人都受过无量无边的苦,我们现在其实也一直都在受,都是轮回让我们的经验不知多丰富,我们什么样的人都做过,什么样的生命都做过。我们在过去也做过国王,也做过鸡、也做过狗、也做过蚊子,由于轮回是无始,没有起点的,当我们省思到这一点我们应当感到害怕。
同时我们应当省思:只要我们还没有断除烦恼,我们还会继续轮回下去;只要我们还没有断除烦恼,我们在过去、我们在现在以及我们将会造作的那些不善业,一旦它们遇到因缘,它就会成熟,一成熟我们就必需要受苦。在未来无尽的轮回当中,这些苦会一直在那边产生它们的果报,而我们还是在这个身心里面去体验它去遭受它,因此我们省思未来只要还有轮回,我们就要受苦,我们应当感到害怕,应当提起精进。
我们也应当省思:现在、今生,为了维生、为了谋生所产生的痛苦,每个人都为了糊口、为了衣食奔波、劳劳碌碌,一年忙到头。有些人的福报比较好,也许出生在高贵的、富贵的家庭,他可能没有受过苦。但是我们看很多穷人,那些比较低等的人、那些工人,他们很多生活比较困苦,要起早摸黑、风雨无阻,只是为了赚一点点的钱,为了养活家、为了糊口,这些都是我们应当思维的。
这八种苦,无论任何一种,当我们思维的时候应当感到害怕,只要我们没有断除烦恼,这些苦都无可避免,因此我们应当提起精进,我们要精进,要禅修,要灭苦,要断除烦恼。
当佛陀这样教导之后,又为了那些比库们的慈爱、护卫和作为修行vipassanà提升观智之因,为了作为修行vipassanà的基础的禅那,就教导了这部经。
那些比库们听了世尊教导这部经,礼敬佛陀后离开,次第地又回到之前的那个树林。在回去的时候,他们一路上念诵这部经,一路按照经文的意思向所有的众生散播慈爱。他们一直这样走,走到树林外面他们也这样持续地念诵这部慈爱经,来散播慈爱。
当他们念诵着这部经进入树林的时候,树林里所有的树神在得到慈爱之后,他们的心都改变了,变得很柔软。非人,特别是那些非人类,对我们人所散播慈爱,会感觉更加敏感。如果我们对他们散播慈心,他们会更容易感受到。我们的生气、讨厌、愤怒,他们也很容易感受到,因为他们是属于我们眼睛看不见的众生,而且他们就生活在我们周围,所以他们对我们的心念会感受比较灵敏、敏感。
当树林里的树神在得到那些比库们散播的慈爱之后,他们的心变得很柔软,已经不再抗拒和排斥这些修行人了,他们感觉比库们的心很欢喜、很柔软,都出来迎接他们,请求替他们拿钵和衣、为他们按摩手脚,并在各处保护他们。
从此以后,再也听不到任何非人的声音了。那些比库们的心可以专注,他们日夜精勤地禅修,结果在那一个雨安居中,所有的比库都断尽了烦恼,证得了阿拉汉果。然后在雨安居结束那天,做自恣的时候,他们做了一次清净的自恣。
这部经的缘起就讲到这里,那么我们在后天晚上再正式学习这部经文。我们在结束今天的学习之前,让我们大家一起合掌来做一次回向,回向的内容是让今天大家持戒的功德、禅修的功德、恭敬的功德、听闻佛法的一切的功德,让我们所作的这些功德成为我们解脱的资粮、我们菩提道粮,成为我们修行的巴拉密,愿我们依照这些功德能够早日断除烦恼,证悟涅槃,同时我们也把这些功德回向给一切众生,愿一切众生都能够平等地得到我们的功德!
Idaü me pu¤¤aü,àsavakkhayaü vahaü hotu.
Idaü me pu¤¤aü,nibbànassa paccayo hotu.
Mama pu¤¤abhàga,sabbasattànaü bhàjemi,
Te sabbe me samaü,pu¤¤abhàgaü labhantu.
愿我此功德,导向诸漏尽!
愿我此功德。为证涅槃缘!
我此功德分,回向诸有情!
愿一切有情,同得功德分!
Sàdhu! Sàdhu! Sàdhu!
萨度!萨度!萨度!
《《应作慈爱经》之一》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