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由于衆生之數無限,故其利益亦將無限。反之,持了一百萬的“瑪尼”而不回向其利益給一切衆生,其功德將比爲一切衆生而僅僅持了一百遍“瑪尼”還少。
主要的正行修法部分,必須要離於概念和執著。事實上,這意味著具有對現象的空無本質――空性的完全了悟。但這對初修者而言,並不容易了解;因此,對我們來說,主要的重點乃是身、語、意,完全專心一至的運作。例如,我們的身體做大禮拜時,如果夾雜著一般閑語,而心中充滿執著與憎恨的念頭;這種只有身體的機械式禮拜,還不如別動較好。
我們應一直結合身、語、意在我們的修行中;以身禮拜,以語持誦皈依祈情文,把意念保持專注于我們做這些禮拜的意義上才是。要記得當我們合掌于額前,我們禮敬諸佛之身;當我們合掌于喉間,我們禮敬諸佛之語;而當我們合掌于心時,我們禮敬諸佛之意。接著,當我們以前額、雙手、雙膝觸地時,我們禮敬諸佛之身、語、意、功德和事業,同時包括我們自己在內的五方一切衆生,在我們的心中都轉化成五種智慧。
這種心念我們應明確謹慎留心的維持著。即使是在日常生活中,一個好的工作者就是一直留心于其事業中的人。他以身體專注于工作上,以其語來討論什麼該做、什麼該避免,以其心極小心地思考著他正在做的事。否則你最後可能會像個裁縫時總是望著窗外、和所有在店中的人聊天的裁縫師;發現竟把正在做的衣服縫到自己的衣服上。
當我們說真正的修行必須是:“離於概念與執著“時,是指離於依戀、離於醉心迷惑、離於散亂之心等等。如果我們做了一個一萬塊銀幣的廣大供養時,我們不該以爲:“噢!我做了如此的一個大供養!那對我的余生已經夠了。我將要獲取我的善行之果,享受其業果。事實上,我可能做了比任何人所曾做過都還大的供養。”一個以如此小心眼的態度所作的供養,事實上是極有限和相當無用的。我們應願我們的供養能被無限製的成倍增加。假如我們供養了一百萬,我們應希望有能力供養二百萬,同時離於慢心。
有四種徒費布施善行之事:希求回報、炫于他人、懊悔布施與遺漏回向其功德給一切衆生。簡而言之,一件善行必須完全地離於任何第二個念頭與希冀、想像;應離於做者、受者與一個動作的概念。
修法時,我們的心必須離於有害的想法,否則將會像在美味的食物中下毒般地壞了整件事。同樣地,如果我們想以身、語、意來做正確的修行,但我們卻摻雜了執著、嗔恨與傲慢,我們的修持將不會有太多利益。
第叁個殊勝的方法,是結行時的回向功德,他將令此功德之果不斷地增長,而代以一旦受用其果後,功德的享盡。不論我們做了一個或一千個禮拜,供了一盞或一千盞油燈,我們都應祈願:“我爲遍及虛空之一切有情衆生,特別是我曾認爲是怨敵者,回向過去、現在、未來所作的一切功德。”當我們做此回向時,我們應非常清楚我們現在所作的是什麼,就好像我們正和每一個衆生攜手協力般。我們不應以爲功德被一切有情衆生所分掉了,而要認爲每一個衆生都得到了全部的功德。
如果我們將任何行爲,都輔以這叁種殊勝的方法,即使不是像持誦了幾十億遍心咒,或供養了大筆的錢財那般明顯的廣大行爲,也將會有無量的、真實的利益。
由于純正、廣大的發心――菩提心,因此大乘方堪稱爲“大”。失去了菩提心,即使我們稱自己是大圓滿、大手印或大中道的修行者,我們也仍是在自私的狹隘道上。
假如我們有了這叁種殊勝的方法,我們便擁有了我們所需要的一切。如果我們沒有了他們,就沒有了進步的方法。真正的修行是個必須被開展的東西。我們必須去轉化我們自己,如果從初修時,我們便完全地離於執著與嗔恨,並持續敵將無量有情衆生放在心中,我們便已准備好了被啓發了悟,並且不需要在最初的地方修持。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這也就是爲何我們需要去留心教法的意義,警惕于觀照我們的身、語、意的所爲。如果我們如此的修持,我們將會在道上有進步,而沒有太多的困難。就像個有教養的小孩,我們能夠從他如何吃東西等日常行爲中看出來(是不是有教養),因爲他的心曾被這種訓練所改變。
我們必須能在日常生活中,把我們禅修中所出現的境界保持住。我們有可能會以爲自己已達到一種高的層次,但事實上這種想法卻是我們所遭遇的第一個障礙,並且我們也將無法處理日常生活中所遭遇到的不同環境。座上禅修與下座後的時段,應該彼此補充、加強,否則將會很難達成解脫。
在初修時這並不容易;在中途這種定解也非異常堅固;但在最後,他會變的極自然。因此,在剛開始時我們就必須以最大的努力來精進修持。請好好的思維這番話。
(五)上師相應法
在所謂的加行或基礎修法中,最特別的部分就是上師瑜珈,或“與上師的自性結合雙運”,籍此方法能令本初智慧立刻在行者的生命中生起。
上師瑜珈是向一位真正夠格的老師祈禱,是表達行者深切不變之虔信心的方法。通過修持,行者之心與上師之心合一。爲何此修法是必要的呢?因爲在過去、現在、未來諸佛中,沒有一位已經成佛或將要成佛者,是不依止一位精神導師的。無論行者修持九乘佛法中的任何一個,都必須要依止一位精神導師,接受他教授,並依據其指導而修。此外別無他途。
但,即使行者已遇一位老師,並已接受他的指導;除非行者對他和他的教法具有強烈的虔敬心和完全的信心,否則絕對無法領受他的加持,而沒有這加持力行者必將無法在道上進步。所以,一切之首,就是行者需要去産生虔信心。
開始的時候,虔信心並非自然湧露,因此我們需要去産生並長養虔信心于我們的心中。爲了要産生虔信心,首先,當我們聽聞關于老師的生平時,我們要思維他驚人的證悟德性。接著,當我們遇到他時,我們看到那些德性是真實、純正非僞的,並會逐漸地令我們的信心愈來愈強。于是我們愈來愈深切地向他祈禱,而他的加持力也開始愈來愈深刻地感動我們。
一切成就是源自于上師的加持。在此諸成就並非意指得到健康、長壽或財富等事物。這些不過是次要的成就。我們所意指的乃是對上師正覺本性,也就是我們本具佛性的殊勝證悟。
觀想部分
在真正的儀規中,以下念誦的會幫助我們産生虔信心:
“在我們面前的虛空中,一片廣闊的虹光中,
是我的根本上師――蓮花生大士,
爲如海之叁種傳承的持有者所圍繞,
他是一切皈依處的合集。”
此處我們觀想我們的根本上師顯現以蓮師的身形,我們亦可觀想他是金剛持,或我們平時看到他的樣子。無論怎麼觀,觀想的重點都是在啓發我們最強烈和自然的虔信心。觀想你所在的地方不再是一處普通的地方,而是神聖的銅色山――仙多巴利(sangdopalri),蓮師的佛土。在此佛土之中,一切都由珠寶和稀有之物所做成,它是由透明的淨光所成,並充滿如彩虹般的蓮花宮殿。
我們此時也不是一個凡夫俗子,而是金剛瑜珈女。她站在宮殿中央的一朵蓮花,日輪和死屍之上。她是紅色的,燦爛地像一顆紅寶石般,光輝奪目。她現寂靜相,身形如舞姿一般,在她的左腿上是她上跷的右腿。她身著報身本尊的絲綢、珠寶和骨飾莊嚴。在她的右手中,她拿著一把彎刀,象征著切斷我執;在她的左手中,是一個充滿著甘露的頭蓋骨杯。在她左臂的彎曲處之中是一枝代表蓮師的卡章杖,卡章杖的一端置于她的肩上。她的舞蹈美麗而甯靜。她有著極慈悲的表情,同時也帶著輕微的忿怒微笑,展露她的尖銳犬齒,象征著她戰勝迷惑。她的身形是金剛瑜珈女;她的本質是殊勝明妃――依喜措嘉(智海王母)。
在我們的頂上是一團虹光的蓮花生上師。我們要非常清楚的觀想他,不要把他當作像尊塑像般的粗大物質,或扁平地像幅唐卡畫像,而是透明、生動且清晰的。我們應連其極微細的部分都要觀想清楚,像他瞳仁的黑白顔色,他錦緞法袍上的黃金式樣。他透明如彩虹,卻又不僅是一尊觀想的像,因爲他充滿著叁世十方諸佛的智慧,慈悲和力量。
他坐在一個由八只無畏獅子所支撐的寶座上。寶座上置有一朵蓮花、日輪、月輪。關于詳細的觀想,我們可參考蓮花生大士的畫或塑像。
蓮花生大士自己保證:“任何修我蓮師法的人,即等同修持一切善逝法。”透過蓮師,我們領受到一切諸佛菩薩的加持力;特別是對于與我們自己根本上師毫無分別的蓮師祈禱,是領受無量加持力的最穩當方法。單單籍由向我們的根本上師祈禱,我們就會如同排水溝可以彙集所有雨水般地,得到一切諸佛、文殊師利、觀世音、金剛手等等的加持力。上師自己是至高無上的壇城,佛、法、僧叁寶的外在示現,其內在即上師、本尊、空行叁根本,秘密即法、報、化叁身。
虔信心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具足虔信心。蓮花生大士曾說:“凡對我具足信心者,我都會在他面前出現。”因此,單單透過我們的強烈信心,蓮花生大士,我們的上師及一切諸佛的加持力都將與我們同在。當我們祈請蓮花生大士時,觀想他在我們的頭頂上,但我們不應認爲透過我們的祈禱,蓮花生大士便將在未來的某個時候現身,並加持我們。我們應該想著,由于我們的虔信心,他已在當下以其全部的慈悲和智慧真實的現身了。蓮花生大士自己曾說:“給我你的心,我將永遠在你左右。”
有許多可以用來支持我們虔信心的祈請文。其中最著名的便是七支祈請文。這個祈請文是當空行母們請求蓮花生大士時,自然地從法界中生起,爲一切衆生之緣故而化現出並爲世界所用。它是蓮師爲未來時代的衆生所埋藏的岩藏中,許多被發掘的儀規中均有此祈請文。據說它就像是一個孩子呼喊母親時,他的母親無法拒絕回應般。凡任何持誦此七支祈請文者,蓮師亦必將自光耀的銅色山來到此人的面前。
“吽!
烏金淨土西北隅,
蓮花花粉之床上…
《《成佛之道—殊勝證悟道前行法》(2)》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