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由于众生之数无限,故其利益亦将无限。反之,持了一百万的“玛尼”而不回向其利益给一切众生,其功德将比为一切众生而仅仅持了一百遍“玛尼”还少。
主要的正行修法部分,必须要离於概念和执着。事实上,这意味着具有对现象的空无本质――空性的完全了悟。但这对初修者而言,并不容易了解;因此,对我们来说,主要的重点乃是身、语、意,完全专心一至的运作。例如,我们的身体做大礼拜时,如果夹杂着一般闲语,而心中充满执着与憎恨的念头;这种只有身体的机械式礼拜,还不如别动较好。
我们应一直结合身、语、意在我们的修行中;以身礼拜,以语持诵皈依祈情文,把意念保持专注于我们做这些礼拜的意义上才是。要记得当我们合掌于额前,我们礼敬诸佛之身;当我们合掌于喉间,我们礼敬诸佛之语;而当我们合掌于心时,我们礼敬诸佛之意。接着,当我们以前额、双手、双膝触地时,我们礼敬诸佛之身、语、意、功德和事业,同时包括我们自己在内的五方一切众生,在我们的心中都转化成五种智慧。
这种心念我们应明确谨慎留心的维持着。即使是在日常生活中,一个好的工作者就是一直留心于其事业中的人。他以身体专注于工作上,以其语来讨论什么该做、什么该避免,以其心极小心地思考着他正在做的事。否则你最后可能会像个裁缝时总是望着窗外、和所有在店中的人聊天的裁缝师;发现竟把正在做的衣服缝到自己的衣服上。
当我们说真正的修行必须是:“离於概念与执着“时,是指离於依恋、离於醉心迷惑、离於散乱之心等等。如果我们做了一个一万块银币的广大供养时,我们不该以为:“噢!我做了如此的一个大供养!那对我的余生已经够了。我将要获取我的善行之果,享受其业果。事实上,我可能做了比任何人所曾做过都还大的供养。”一个以如此小心眼的态度所作的供养,事实上是极有限和相当无用的。我们应愿我们的供养能被无限制的成倍增加。假如我们供养了一百万,我们应希望有能力供养二百万,同时离於慢心。
有四种徒费布施善行之事:希求回报、炫于他人、懊悔布施与遗漏回向其功德给一切众生。简而言之,一件善行必须完全地离於任何第二个念头与希冀、想像;应离於做者、受者与一个动作的概念。
修法时,我们的心必须离於有害的想法,否则将会像在美味的食物中下毒般地坏了整件事。同样地,如果我们想以身、语、意来做正确的修行,但我们却掺杂了执着、嗔恨与傲慢,我们的修持将不会有太多利益。
第三个殊胜的方法,是结行时的回向功德,他将令此功德之果不断地增长,而代以一旦受用其果后,功德的享尽。不论我们做了一个或一千个礼拜,供了一盏或一千盏油灯,我们都应祈愿:“我为遍及虚空之一切有情众生,特别是我曾认为是怨敌者,回向过去、现在、未来所作的一切功德。”当我们做此回向时,我们应非常清楚我们现在所作的是什么,就好像我们正和每一个众生携手协力般。我们不应以为功德被一切有情众生所分掉了,而要认为每一个众生都得到了全部的功德。
如果我们将任何行为,都辅以这三种殊胜的方法,即使不是像持诵了几十亿遍心咒,或供养了大笔的钱财那般明显的广大行为,也将会有无量的、真实的利益。
由于纯正、广大的发心――菩提心,因此大乘方堪称为“大”。失去了菩提心,即使我们称自己是大圆满、大手印或大中道的修行者,我们也仍是在自私的狭隘道上。
假如我们有了这三种殊胜的方法,我们便拥有了我们所需要的一切。如果我们没有了他们,就没有了进步的方法。真正的修行是个必须被开展的东西。我们必须去转化我们自己,如果从初修时,我们便完全地离於执着与嗔恨,并持续敌将无量有情众生放在心中,我们便已准备好了被启发了悟,并且不需要在最初的地方修持。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这也就是为何我们需要去留心教法的意义,警惕于观照我们的身、语、意的所为。如果我们如此的修持,我们将会在道上有进步,而没有太多的困难。就像个有教养的小孩,我们能够从他如何吃东西等日常行为中看出来(是不是有教养),因为他的心曾被这种训练所改变。
我们必须能在日常生活中,把我们禅修中所出现的境界保持住。我们有可能会以为自己已达到一种高的层次,但事实上这种想法却是我们所遭遇的第一个障碍,并且我们也将无法处理日常生活中所遭遇到的不同环境。座上禅修与下座后的时段,应该彼此补充、加强,否则将会很难达成解脱。
在初修时这并不容易;在中途这种定解也非异常坚固;但在最后,他会变的极自然。因此,在刚开始时我们就必须以最大的努力来精进修持。请好好的思维这番话。
(五)上师相应法
在所谓的加行或基础修法中,最特别的部分就是上师瑜珈,或“与上师的自性结合双运”,籍此方法能令本初智慧立刻在行者的生命中生起。
上师瑜珈是向一位真正够格的老师祈祷,是表达行者深切不变之虔信心的方法。通过修持,行者之心与上师之心合一。为何此修法是必要的呢?因为在过去、现在、未来诸佛中,没有一位已经成佛或将要成佛者,是不依止一位精神导师的。无论行者修持九乘佛法中的任何一个,都必须要依止一位精神导师,接受他教授,并依据其指导而修。此外别无他途。
但,即使行者已遇一位老师,并已接受他的指导;除非行者对他和他的教法具有强烈的虔敬心和完全的信心,否则绝对无法领受他的加持,而没有这加持力行者必将无法在道上进步。所以,一切之首,就是行者需要去产生虔信心。
开始的时候,虔信心并非自然涌露,因此我们需要去产生并长养虔信心于我们的心中。为了要产生虔信心,首先,当我们听闻关于老师的生平时,我们要思维他惊人的证悟德性。接着,当我们遇到他时,我们看到那些德性是真实、纯正非伪的,并会逐渐地令我们的信心愈来愈强。于是我们愈来愈深切地向他祈祷,而他的加持力也开始愈来愈深刻地感动我们。
一切成就是源自于上师的加持。在此诸成就并非意指得到健康、长寿或财富等事物。这些不过是次要的成就。我们所意指的乃是对上师正觉本性,也就是我们本具佛性的殊胜证悟。
观想部分
在真正的仪规中,以下念诵的会帮助我们产生虔信心:
“在我们面前的虚空中,一片广阔的虹光中,
是我的根本上师――莲花生大士,
为如海之三种传承的持有者所围绕,
他是一切皈依处的合集。”
此处我们观想我们的根本上师显现以莲师的身形,我们亦可观想他是金刚持,或我们平时看到他的样子。无论怎么观,观想的重点都是在启发我们最强烈和自然的虔信心。观想你所在的地方不再是一处普通的地方,而是神圣的铜色山――仙多巴利(sangdopalri),莲师的佛土。在此佛土之中,一切都由珠宝和稀有之物所做成,它是由透明的净光所成,并充满如彩虹般的莲花宫殿。
我们此时也不是一个凡夫俗子,而是金刚瑜珈女。她站在宫殿中央的一朵莲花,日轮和死尸之上。她是红色的,灿烂地像一颗红宝石般,光辉夺目。她现寂静相,身形如舞姿一般,在她的左腿上是她上跷的右腿。她身着报身本尊的丝绸、珠宝和骨饰庄严。在她的右手中,她拿着一把弯刀,象征着切断我执;在她的左手中,是一个充满着甘露的头盖骨杯。在她左臂的弯曲处之中是一枝代表莲师的卡章杖,卡章杖的一端置于她的肩上。她的舞蹈美丽而宁静。她有着极慈悲的表情,同时也带着轻微的忿怒微笑,展露她的尖锐犬齿,象征着她战胜迷惑。她的身形是金刚瑜珈女;她的本质是殊胜明妃――依喜措嘉(智海王母)。
在我们的顶上是一团虹光的莲花生上师。我们要非常清楚的观想他,不要把他当作像尊塑像般的粗大物质,或扁平地像幅唐卡画像,而是透明、生动且清晰的。我们应连其极微细的部分都要观想清楚,像他瞳仁的黑白颜色,他锦缎法袍上的黄金式样。他透明如彩虹,却又不仅是一尊观想的像,因为他充满着三世十方诸佛的智慧,慈悲和力量。
他坐在一个由八只无畏狮子所支撑的宝座上。宝座上置有一朵莲花、日轮、月轮。关于详细的观想,我们可参考莲花生大士的画或塑像。
莲花生大士自己保证:“任何修我莲师法的人,即等同修持一切善逝法。”透过莲师,我们领受到一切诸佛菩萨的加持力;特别是对于与我们自己根本上师毫无分别的莲师祈祷,是领受无量加持力的最稳当方法。单单籍由向我们的根本上师祈祷,我们就会如同排水沟可以汇集所有雨水般地,得到一切诸佛、文殊师利、观世音、金刚手等等的加持力。上师自己是至高无上的坛城,佛、法、僧三宝的外在示现,其内在即上师、本尊、空行三根本,秘密即法、报、化三身。
虔信心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具足虔信心。莲花生大士曾说:“凡对我具足信心者,我都会在他面前出现。”因此,单单透过我们的强烈信心,莲花生大士,我们的上师及一切诸佛的加持力都将与我们同在。当我们祈请莲花生大士时,观想他在我们的头顶上,但我们不应认为透过我们的祈祷,莲花生大士便将在未来的某个时候现身,并加持我们。我们应该想着,由于我们的虔信心,他已在当下以其全部的慈悲和智慧真实的现身了。莲花生大士自己曾说:“给我你的心,我将永远在你左右。”
有许多可以用来支持我们虔信心的祈请文。其中最著名的便是七支祈请文。这个祈请文是当空行母们请求莲花生大士时,自然地从法界中生起,为一切众生之缘故而化现出并为世界所用。它是莲师为未来时代的众生所埋藏的岩藏中,许多被发掘的仪规中均有此祈请文。据说它就像是一个孩子呼喊母亲时,他的母亲无法拒绝回应般。凡任何持诵此七支祈请文者,莲师亦必将自光耀的铜色山来到此人的面前。
“吽!
乌金净土西北隅,
莲花花粉之床上…
《《成佛之道—殊胜证悟道前行法》(2)》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