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已证得不可思议得殊胜成就。
以莲花生而著称者,
为众空行母所围绕。
我将追随您而修行,
我恳求您降临并赐予您得加持。
咕噜贝玛悉地吽!”
我们的虔信心必须要升华到上师永远在我们的心中的地步。不论我们快乐或痛苦,不论我们的遭遇好坏,我们除了依止他外,毫无其他对象可以信赖。假如我们处在富饶、舒适和其他合意的环境中,我们应了解舒适和财富并无本质的真实性,但它们必随我们上师的加持力而来。我们应以曼达将它们供养上师,并利用它们去利益其他众生和教法。
当我们痛苦、生病、被诋毁中伤处在恒久的艰难时,我们应感谢籍由上师的加持力,我们能在拥有它时,体验这些痛苦并将之转为道用。“这正是我们过去世中曾伤害他人,曾犯下各种恶行的果报。如果我不趁现在清净这些行为,我的命运必然是在未来的多生中,投生于下三道。籍着我的上师的慈悲心,我现在可以清净我的业力。我祈愿透过我的这些痛苦体验,一切为痛苦所折磨的众生,其痛苦皆能悉数由我代受。”如此,在快乐时我们不应感到骄傲;困苦中,我们不应感到沮丧。我们应于一切时中保持我们的心无动摇地转向上师。
当我们说除了上师外,什么也不该想时,这意味着当我们行走时,我们观想上师坐在我们的右肩上,我们移动就好像是极恭敬地绕行着他;当我们坐下时,观想上师在我们的头顶上;当我们吃东西时,观想上师在我们的喉中,并供养食物的最初与最好的部分给他;当我们夜晚休息时,观想上师在我们的心中,坐在一朵四瓣莲花上,放光充满宇宙。当我们已将上师恒念在心,毫无杂念时,即使我们经验了心的极大沮丧或不适意,意念上师的单纯事实将完全地清除这一切困难,而令我们心中充满喜悦与信心。
金刚上师心咒
在七支祈请文后,要持诵莲师的十二字真言。这心咒是十二支佛陀完整教法的精髓。十二个字净化十二因缘――那是十二种永存的无明与痛苦。这心咒亦相应于莲花生大士在此宇宙化现期间的十二种行为展现。这并不仅是一个对应于莲师的真言,而包括了三宝、三根本与无数的寂静与忿怒诸佛。
“嗡、阿、吽”,前三个咒字,表示莲花生大士相应于三身――法身阿弥陀佛、报身观世音菩萨与化身莲花生大士的三个面向。“班杂”这咒指出莲师不变、坚固的智慧。“咕噜”在梵文中意为沉重,指上师德行的诸多重则。它也是指从追随他的教导而得到的重大利益,与自他未能追随此诸教导而导致的重大损失。“贝玛”或莲花是咕噜仁波且的名字,也是说到他在一朵莲花上之不可思议的降生。“悉地”指共与不共成就,而“吽”字是对咕噜仁波且的呼唤,请求他赐予这些成就在我们身上。
七支祈请文必须持诵十万遍,而心咒必须持诵一百三十万遍(十二个咒字每字须持诵十万遍,再加上十万次以弥补念诵时出现的任何缺失)。或者,行者如果想以比较简略的方式来持诵,那么亦应持诵心咒四十万遍。
总上所言,上师瑜珈是最圆满的修持法,并且不会出现任何危险。它并没有像生起次第中坛城般复杂的观想。同时,如果行者正确地修习上师瑜珈,一切生起和圆满次第的特质都将自己地生起。相反的,没有对上师的虔信心,即使修持了多年的生起和圆满次第,行者的修持将永远不坚固,并且永远无法尝到它的成果。就如同吉美林巴所说:“对上师具足信心即是究竟皈依。”
接受四种灌顶
在持诵七支祈请文和莲师心咒之后,从莲师的三门及其全身放光,令我们接受他的身、语、意和智慧的加持。在他前额中的“嗡”字放白光,融入我们前额中相对应的“嗡”字,净化了我们身的恶行。同样的,在他喉咙中央的“阿”字放红光,以净化语的恶业;而其心中的“吽”字放蓝光,以净化心的恶行。最后,他的全身放白、红、蓝、黄、绿五色光,融入我们的身体之中,净化我们身、语、意的一切障碍。自然的,我们领受了四种灌顶――瓶灌、秘密灌,智慧灌和象征的灌顶,而在我们的本体中种下了证悟四身的种子。仪规说道:
“籍由来自三门处三种子字之光,
我获得加持、灌顶与诸成就。
莲师化光融入我身中。
与他无二无别而安置於纯一中。”
最后,我们顶上的莲师化入一团光中,然后光团融入我们身中。我们要想我们的心和莲师的心合一而毫无分别。然后我们也融入光中,安住于绝对的自心本性――究竟纯一的境界中。当念头再生起时,我们应知觉诸形象、声音和追忆等现象,都是莲师的身、语、意展现。一切现象都是莲师身的化现;一切话语和声音都是莲师的语,和十二字真言的自然共鸣;一切念头都是莲师之心的游戏――其心乃不再被污染之思想,是觉知的自然创造力,非概念的智慧,都是莲师成佛之心的本质。
事实上,当我们考察心的时候,不可能以各种颜色、形状或位置形容心的空性的一面。但它能够觉知与知晓轮回和涅槃。
结行
我们必须结合我们的强烈虔信心,和利益一切有情众生之菩提心在一起。当我们祈祷上师时,应想一切有情众生都和我们一起祈祷,像是我们领导着祈祷般。当我们领受莲花生大士的加持时,我们要想一切有情众生都和我们一起领受到。我们祈请上师的一切时,都要知道它对我们趣近成佛是相当有利且珍贵的;我们即使供养了一滴香油给我们上师的身体,亦胜过以充满虚空之供品供养十方诸佛。
最后,我们应回向这个修法的功德给一切有情众生,愿他们皆因此得亲见莲师,听闻其声,了悟其智慧,并在他们死后得以尽快投生荣耀的铜色吉祥山。而凡是亲见莲师者,愿他们皆圆满成佛。
从此我们已进入了佛法之门的开始,直到达成大圆满阿低瑜珈的究竟证悟,上师瑜珈都必须是我们修持的中心。简言之,上师瑜珈是道上进步及遣除一切我们道前障碍的最有效方法。这就是为何我们应令它成为我们修持的中心,并时时保持在我们心中的原因。
发心证悟甚深的圆妙智慧的行者,应如谚语说:「应当了知证悟本具的智慧,实为上师加持的道果,任何其他方法均不足恃。」又说:「任何行者欲开拓超越世间聪明的智慧,而不祈求上师者,一如在岩洞之内,却要观察旭日太阳的灿耀一般。绝对不会明白外境与内心是本来如一的。」
上师瑜伽,即为实践一切事物本来面目的究竟法门,为一切本来面目的核心。核心乃伏藏的本质,虽不外显,却存在於一切。纵然生起、圆满及大圆满次第的教法无数,它们均摄纳於上师瑜珈宛如连锁,所有教法均渊源於此。
此修法易於进行,无著魔的危险,且能趋入高超成就,一如高科技的机器於一小时内,完成相等於数千工人的工作。此法集纳所有其他教法於内,了无遗漏。上师相应法,为增进修持、排除障碍的主要方法,可谓一即是一切的法门。上师相应法,虽名为加行的一部分,而实际上为一切修持的核心,无论宁玛、萨迦、噶举或格鲁各派,均以上师相应法为修持佛法的基础。在萨迦传承之中,我们可发现著名的「道果」,即道与果同时修持的教法。行者必须修持上师瑜伽的甚深精华,其中行者将接受上师身、语、意的灌顶,与加持。继而观想上师。口授传承,亦以热烈虔敬心来领受修法,若无专注虔敬心,就有如无头的行尸一般。
而任何支派,若不能视上师与佛陀无二无别而修持,久缺虔敬心的话,均不可能引发内心的经验与体悟。伟大的噶当派圣者嘉喜顾珠唐美不修习其他法门,而仅专注观想其师阿底峡尊者与佛陀无二,并终身以身、语、意来供养。於举世著名噶当巴传承的修心七要中,第一步就是上师瑜珈。所有宁玛的教传、口传、岩传也是如此。并无一修法,可以不藉由上师瑜伽来建立的。
上师瑜伽不同於生起与圆满次第,是可以於住何时间来修持的。如修习生起及圆满次第,对於坐姿、语、意等诸要点,每一样均须注意。修习生起次第中的闭关,全日必须按时修习,四座必须安排坛城,以及水、水、花、香等外供养,及食子、红、白菩提等内供养。然而上师瑜珈,却可於任何时间,任何环境下修持,且可完成所有生起次第之所须。
圆满次第的修持,拙火、宝瓶气、以及闭气等气功修习,均有阻碍,以及偏差的危险,特别是心气紧张,都能导致心理的障碍。上师瑜珈修习,便无此种危险。而过程中,各种能量均会自动契入中脉,如吃饭充饥一般。上师瑜伽能阐发我们的俱生智慧。行、住、坐、卧中均应时时祈请上师:「上师了知一切,请慈悲眷顾。」时时持此虔敬的心,则易得上师加持。跟随上师,而一心专注修行,则能时时警策我们身、语、意的诸业,而明白取舍之道。
由上可以了知,我们应当坚定地去避免恶业,即使在梦中,也不可不如此。同时,即使修持徵小的善业,持此善业而专心修持,也可达到不可思议的修行进步。若不依此而行,我们将有顺从不良、坏习气、恶业的倾向,以至於背弃了善道。
我们必须建立觉照之心之习惯,於二六时中均可了知我们的所为、所行。如作恶业,便思维上师万般叮嘱,我仍不能避免恶业,在他面前,我将自觉惭愧。而所有勇父空行均将因此对我失望,立即心生忏悔。生起金刚意志后,只作善业。若能累积一日的善行,则可藉下列三点来加强前行或发菩提心,即为利益一切众生的心。正行或体解空性,增长专一。瑜伽后行,由我修持而来的一切福德功德,均回向於众生,使他们迅速得到解脱。
由以上各点看来,觉照之心与自省,实为内在上师与真正的根本上师。如果永久维持此觉照之心及自省,则累积善业,且消除恶业将易如反掌。
上师瑜伽为八万四千法门的主体,甚深广大无与伦比。所有有此幸运的弟子,应当衷心珍视此种修持。即使岁高至八十岁,仍应效仿巴祖仁波切一般,每日早晨无间断的修持,以生起虔敬之心。蒋扬钦哲旺波对修持传承八大车辙具有彻底之了解,他不仅依此修习,而且成就全部的修法。虽然如此,蒋扬钦哲旺波的主要修法仍以龙钦心髓的上师瑜珈为要,而且时时向莲师祈祷。蒋扬钦哲旺波认为上师相应法容易实践,而心要甚深,因而全力传授予他的弟子。
大圆满中有「且却」(立断)及「妥噶」(顿超)等高深教法,但是因为极高深,所以妄加学习,则有如以固体食物喂食婴儿,有害无益。如果我们勉强修学此等高深教法,无疑是在浪费时间。如果藉由真实虔敬修习上师相应法的加持,大圆满的实现就医如晨曦般,自我们的内心深处升起,「且却」及「妥噶」的修法,亦可在我们的内心中发端。
莫以为上师相应法简短,而视之为低层的教法,只是如同上师赐予一口食物罢了。实际上,这法门实为一切法之根本与不二法门。无垢光尊者在广义体认后曾说:「此上师相应法,开启智慧门之钥。」如果我们相信这位尊者的话,我们亦应相信上师相应法。如果无此,任何甚深教法皆属徒劳。如果能专心修持此法,而不将之视为低层教法,则极高的体悟将自然出现。
上师相应法被视为「外修持」,但此并非贬损之词。例如,语、意依身之「外相」而成立,无此外相的任何修持,途中得进展将受到障碍。所以上师相应法,实在包括全部的修持进阶。近年来,修法者均好追求较高深的教法,这些人应该牢牢记住,最伟大的传法者、教授者,督以此法为主要修持。
如修生起次第,我们必须观想清楚、必须熟记咒轮,而且必须对我即本尊有坚固的信心。再者,我们必须熟习不同方式的背诵,忆念前行、正行,以及结行。我们必须经年累月持续行持,并累积数万遍才能见到修持的成果。我们必须长期修持,如果修持不如法,则易遭危险。而,上师相应法则不同,如果专心虔敬的修持,莲师的慈悲与智慧,将极易导引我们达到绝对的证悟。
莲师本人传出此上师相应法时,如龙钦心髓中之所授记:「自中脉的越量宫内,上师贝玛陀钦遮江传出此胜法,以授记赋予众生,以之作为加持。」中脉的越量宫即是当体自心光明,贝玛陀钦遮意指骨鬘莲花大士,莲花乃莲师的名号,而他所戴之骨鬘代表所有妄念的死亡,以及彻底觉悟的胜利。(法本中此段亦指无垢光尊者的内在解脱,变为莲师的内在解脱。)
我们要了解龙钦心髓的授记清晰显示,任何有情众生如果能与此教法修持关联者(特别指上师相应法),均将进入铜色山的清净刹土。
我们应当坚定相信,并专心修持。如依此修持而无相应(比如一年之内),我们不必气馁、失望,亦无须受制於怀疑念头。密勒日巴尊者曾说:「不可期求即刻解脱,而应终其一生修持。」
我们如能下定决心,一心修持直至此身葬入坟墓。所有修持过程中的体验与悟证自然会现起。否则无耐心的短暂修持,不可能引出证悟的经验。西藏有句谚语说:「除非持续修持,殊胜的法意是不会升起的!」
《《成佛之道—殊胜证悟道前行法》(2)》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