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爲如意珠。譬如過千歲冰,化爲玻璃珠。如是等諸寶,是人中常寶。佛所莊嚴一切世界,是最殊勝,諸天所不能得。何以故?是從大功德所生。種種華幡,如先說。香樹者,名阿伽樓,(蜜香樹。)多伽樓,(木香樹。)栴檀,如是等種種香樹。華樹名瞻蔔,(黃華樹。)阿輸迦,(無憂華樹。)婆诃迦羅,(赤華樹。)如是等種種華樹。
﹝經﹞譬如華積世界,普華世界,妙德菩薩,善住意菩薩,及余大威神諸菩薩,皆在彼住。
﹝論﹞問曰:何以言譬如華積世界?答曰:彼世界常有淨華,此世界變化一時,故以喻也。譬喻法,以小喻大。如人面好,譬如滿月。
問曰:更有十方諸清淨世界,如阿彌陀佛安樂世界等,何故但以普華世界爲喻?答曰:阿彌陀佛世界,不如華積世界。何以故?法積比丘,佛雖將至十方觀清淨世界,功德力薄,不能得見上妙清淨世界,以是故,世界不如。
複次,當佛變化此世界時,正與華積世界相似。以是故,言譬如華積世界。
問曰:更有余大菩薩,如毗摩羅鞊、觀世音、遍吉菩薩等,何以不言此諸菩薩在彼住,而但言文殊屍利、善住意菩薩,答曰:是遍吉菩薩,一一毛孔常出諸佛世界及諸佛菩薩,遍滿十方以化衆生,無適住處。文殊屍利分身變化入五道中,或作聲聞,或作緣覺,或作佛身,如首楞嚴叁昧經中說。文殊屍利菩薩,過去世作龍種尊佛,七十二億世作辟支迦佛,是可言可說。遍吉菩薩不可量,不可說,住處不可知;若住應在一切世界中住,是故不說。
複次,及諸大威神菩薩,亦應總說遍吉等諸大菩薩。
﹝經﹞爾時,佛知一切世界,若天世界,若魔世界,若梵世界;若沙門、婆羅門,若天、若揵闼婆、人、阿修羅等,及諸菩薩摩诃薩紹尊位者一切皆集。
﹝論﹞問曰:佛神力無量,一切十方衆生,若盡來在會者,一切世界應空;若不來者,佛無量神力有所不能!答曰:不應盡來,何以故?諸佛世界無邊無量,若盡來者,便爲有邊。又複十方各各有佛,亦說般若波羅蜜。如般若波羅蜜四十叁品中,十方面各千佛現,皆說般若波羅蜜。以是故不應盡來。
問曰:若有十方諸佛,皆說般若波羅蜜,十方諸菩薩何以故來?答曰:如普明菩薩來章中已說,與釋迦牟尼佛因緣故來。
複次,是諸菩薩本願故,若有說般若波羅蜜處,我當聽受、供養,是以遠來。欲以身力積功德故;亦以示諸衆生,我從遠來供養法故,雲何汝在此世界而不供養?
問曰:佛于法不著,何以故七現神力而令衆生大集?答曰:是般若波羅蜜甚深,難知難解,不可思議,是故廣集諸大菩薩,令新發意者心得信樂。譬如小人所語,不爲人信,貴重大人,人必信受。
問曰:何以故言若天世界,若魔世界,若梵世界?但應言天世界,人世界則足。何以故?十號中言天、人師,以是故應言天、人而已。答曰:諸天有天眼、天耳,利根智慧多,自知來,以是故言天世界。
問曰:若天世界,已攝魔、梵,何以別說若魔、若梵?答曰:天中有叁大主:釋提婆那民二處天主,魔王六欲天主,梵世界中梵天王爲主。
問曰:如夜摩天、兜率陀天、化樂天皆有主,何以但有叁主?答曰:釋提婆那民依地住,佛亦依地住,常來佛所,大有名稱,人多識故。魔王常來娆佛;又是一切欲界中主,夜摩天、兜率陀天、化樂天,皆屬魔王。
複次,天世界,則叁界天皆攝是天中;一切欲界魔爲主,是故別說。
複次,魔常娆佛,今來聽般若波羅蜜,余人增益信故。
問曰:色界中大有天,何以但言梵世界集?答曰:上諸天無覺觀,不喜散心,又難聞故。梵世界有四識,易聞故,又梵世界近故。
複次,梵名離欲清淨,今言梵世界,已總說色界諸天。
複次,余天未有人民,劫初生時,梵天王獨在梵宮,寂寞無人。其心不悅而自生念:此間何以不生人民?是時光音天命盡者,應念來生。梵王便自生念:此諸天先無,隨我念故生,我能生此諸天。諸天是時亦各自念:我從梵王生,梵王是我父也。以是故,但說梵世界。
複次,二禅、叁禅、四禅天,于欲界見佛聽法,若勸助菩薩,眼識、耳識、身識,皆在梵世界中取。以是故,別說梵世界。
問曰:何以故獨說諸沙門、婆羅門,不說國王及長者諸余人衆?答曰:智慧人有二分:沙門、婆羅門。出家名沙門,在家名婆羅門。余人心存世樂,是故不說。婆羅門多學智慧求福,出家人一切求道,是故但說沙門,婆羅門。在家中七世清淨,生滿六歲皆受戒,名婆羅門。是沙門、婆羅門中,有道德智慧,以是故說。
問曰:先以說天世界,今何以複說天?答曰:天世界是四天王、忉利天;魔是他化自在天;梵是色界。今說天,是欲界中夜摩、兜率陀、化樂、愛身天等。愛身在六天上,形色絕妙,故言愛身。
問曰:何以但說揵闼婆,不說諸余鬼神及龍王?答曰:是揵闼婆是諸天伎人,隨逐諸天,其心柔軟,福德力小減諸天。諸鬼神,鬼神道中攝;龍王,畜生道中攝。甄陀羅亦是天伎,皆屬天,與天同住共坐,飲食伎樂皆與天同。是揵闼婆王名童籠磨。此言樹。是揵闼婆、甄陀羅,恒在二處住,常所居止在十寶山間;有時天上爲諸天作樂,此二種常番休上下,人在四天下生,生有四種,極長壽乃至無量歲,極短壽乃至十歲。阿修羅惡心鬥诤而不破戒,大修施福,生在大海邊住,亦有城郭宮殿。是阿修羅王,名毗摩質多婆梨羅睺羅,如是等名阿修羅王。如說:一時,羅睺羅阿修羅王欲啖月,月天子怖,疾到佛所,說偈:
大智精進佛世尊,我今歸命稽首禮!是羅睺羅惱亂我,願佛憐愍見救護!
佛與羅睺羅而說偈言:
月能照暗而清涼,是虛空中天燈明,其色白淨有千光,汝莫吞月疾放去!
是時,羅睺羅怖懅流汗,即疾放月。波梨阿修羅王見羅睺羅惶怖放月,說偈
問曰:
汝羅睺羅何以故,惶怖戰栗疾放月?汝身流汗如病人,心怖不安乃如是!
羅睺羅爾時說偈答曰:
世尊以偈而敕我,我不放月頭七分,設得生活不安隱,以故我今放此月!
波梨阿修羅王說此偈言:
諸佛甚難值,久遠乃出世,說此清淨偈,羅睺即放月。
問曰:何以不說地獄、畜生、餓鬼?答曰:地獄大苦,心亂不能受法;畜生愚癡覆心,不能受化;餓鬼爲饑渴火燒身故,不得受法。
複次,畜生、餓鬼中,少多有來聽法者,生福德心而已,不堪受道,是故不說。
問曰:若爾者,揵闼婆,阿修羅亦不應說,何以故?鬼神道中已攝故。答曰:佛不說攝,今何以言攝?此是迦旃延子等說。如阿修羅力與天等,或時戰鬥勝天。揵闼婆是諸天伎,與天同受福樂,有智慧能別好醜,何以故不得受道法?如雜阿含天品中說:富那婆薮鬼神母,佛遊行宿其處。爾時,世尊說上妙法甘露,女男二人啼泣,母爲說偈止之:
汝郁怛羅勿作聲,富那婆薮亦莫啼!我今聞法得道證,汝亦當得必如我。
以是事故,知鬼神中有得道者。
複次,摩诃衍中密迹金剛力士,于諸菩薩中勝,何況余人?如屯侖摩甄陀羅王,揵闼婆王,至佛所彈琴贊佛,叁千世界皆爲震動,乃至摩诃迦葉不安其坐。如此人等,雲何不能得道?如諸阿修羅王、龍王,皆到佛所,問佛深法,佛隨其問而答深義,何以言不能得道?
問曰:于五道衆生中,佛是天人師,不說叁惡道,以其無福,無受道分故。是諸龍、鬼,皆墮惡道中。答曰:佛亦不分明說五道,說五道者,是一切有部僧所說。婆蹉佛妒路部僧說有六道。
複次,應有六道,何以故?叁惡道一向是罪處,若福多罪少,是名阿修羅、揵闼婆等,生處應別。以是故,應言六趣。
複次,叁惡道亦有受道福,少故言無。及諸菩薩紹尊位者,如先說。
《大智度論卷第十》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