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結善緣是很有限的,更多的要與低級生命,還有看不見的天地鬼神,高級生命,我們在意念中都要結善緣。我們知道六道衆生的存在就像金字塔,人類處在金字塔的中上,數量不算太多,更多的是低級生命。這就是佛祖倡導的要尊重一切靈性生命,小到蚊蟲螞蟻,甚至是微生物,只要是靈性生命,我們都要尊重他,不要有意地傷害他。哪怕像微小的微生物這樣靈性的生命都和植物生命有本質的不同,植物是不具備靈性的,凡是靈性生命,都要結善緣。要完全做到不傷害他們很難,但不要有意地去傷害他們,無意的傷害是很難避免的,在生命的海洋中,時時刻刻于事事物物上都是和衆生打交道的過程,甚至我們的一次呼吸,我們喝一口水,吃一口水果,都涉及到低級生物,甚至我們的一個意念,善惡念都會涉及到和衆生結緣。
佛祖給我們指出了生命自身完善、提升、圓滿、解脫的有效方法,從究竟道理上講是很微妙的,涉及到無限的時空。因爲生命是原本存在的,不生不滅的,是超時空的,與大宇宙同在。生命本源是無限時空,是不受時空局限的。所以完善生命自身也要和無限時空來聯系起來,來體驗生命的真實存在,生命的實相。雖然從理上講很微妙,但要具體做又很平實,就是要從和衆生廣結善緣這一點出發。廣結善緣和尊重一切靈性生命,在這一點上,其他一些宗派學說思想的認識達不到,也做不到這一點。他們認爲低級生命天生就是爲高級生命所服務的、所准備的。這是理上不透徹,所以具體行爲上更沒法做到,不究竟。不尊重靈性生命,就是沒有認識到靈性生命潛在的偉大。佛祖他認識到了。他過去生中廣結善緣,所以在他作教主宣說大法的時候場面真是非常的壯觀,十方世界的恒河沙衆的菩薩摩诃薩都來供養、護持。這些菩薩摩诃薩“身皆金色。叁十二相。無量光明。”他們通體是光體,這些法身大士以光爲體,以光爲體空間就沒有障礙了,光的飛行速度就很快,光的存在壽命也很長。所以他們以光爲體,無量光明。皆住在娑婆世界之下。此界虛空中住。下面還是這些菩薩摩诃薩的殊勝的特點。
是諸菩薩。聞釋迦牟尼佛所說音聲。從下發來。一一菩薩。皆是大衆唱導之首。各將六萬恒河沙眷屬。況將五萬四萬叁萬二萬一萬恒河沙等眷屬者。況複乃至一恒河沙。半恒河沙。四分之一。乃至千萬億那由他分之一。
都帶著他們的一些徒衆、學生。這些菩薩摩诃薩衆雖然距離娑婆世界很遠,但是佛祖演說《妙法華經》的法音他們聽得很清楚,所以他們從下方世界來到靈山會,來贊歎護持此經法。
況複千萬億那由他眷屬。況複億萬眷屬。況複千萬百萬乃至一萬。況複一千一百乃至一十。況複將五四叁二一弟子者。
按表法來講,五代表五蘊(色受想行識),四代表四谛(苦集滅道),叁代表叁學(戒定慧),二代表二德(智悲),一代表一真之道(真如,絕待之真理)。這些是基礎教理,是佛學。佛祖在晚年說大乘法的時候,他前半生所說的這些基礎教理,就用這些簡稱的詞彙來代表。佛法是要在基礎佛理的基礎上才行。我們在座的大衆都是資深居士,資深佛學、佛理、教理的修行者,所以我們參悟大法、妙法,這些基礎教理應該說是不在話下。但是便于思維上的需要,基礎教理還是需要附帶地溫習一下。
況複單己樂遠離行。如是等比。無量無邊。算數譬喻所不能知。
他們這些菩薩摩诃薩各有不同,有的是“單己樂遠離行”,單獨離開喧鬧的地方靜修,或者是修頭陀行、苦行。主要以自己靜修爲主,自己靜坐、禮拜、念誦、念佛名號,以這樣的修法單獨來修。
是諸菩薩從地出已。各詣虛空七寶妙塔。多寶如來釋迦牟尼佛所。到已。向二世尊頭面禮足。及至諸寶樹下師子座上佛所。亦皆作禮。右繞叁匝。合掌恭敬。以諸菩薩種種贊法。而以贊歎。住在一面。欣樂瞻仰于二世尊。
這些無量無邊的大菩薩,從地湧出之後,每位菩薩都來到虛空七寶妙塔,多寶如來和釋迦牟尼佛的處所。他們都是身心恭敬,禮拜贊歎。然後合起掌來,必恭必敬瞻仰于佛的尊顔。用諸菩薩種種贊歎之辭來贊歎:“天上天下無如佛,十方世界亦無比,世間所有我盡見,一切無有如佛者。”這是贊歎釋迦牟尼佛祖的。我們每天所念“阿彌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無等倫,白毫宛轉五須彌,绀目澄清四大海。光中化佛無數億,化菩薩衆亦無邊,四十八願度衆生,九品鹹令登彼岸。”這樣的贊佛偈。爲什麼贊佛偈有所不同呢?這是因爲每一位佛從法的角度他的位置不同,釋迦牟尼佛祖是娑婆世界的教主,作爲教主他觀察機緣、時機,等到他發願所要教化的該一方高級生命機緣成熟的時候,也就是宣說生命自我完善與解脫的妙法,這個時機成熟的時候,他才以我們人的形式,化身成人來我們世間宣說生命自身自我完善、自我圓滿、自我解救、自我解脫的妙法。他是觀察高級生命文明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他才來到世間。
上節我們提到像佛祖、中國的孔子、太上老子這些代表人文最高成就的祖師、聖賢,這些聖賢的出現幾乎是同一時代。爲什麼單在那個時候出現?這也是一大事因緣,而不是在那之前或之後出現,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我們地球上前一個文明階段,就是恐龍生存的年代,白垩紀,那個時候恐龍雖然作爲生物很發達,但是他只是爲我們高級生命的出現作了一個鋪墊,那個時候沒有人。因爲恐龍猖獗的時候,恐龍的天下,人要出現,沒法生存。所以整個地球大環境的演變,爲到最後我們人類高級生命的出現,創造了一系列的條件,才有我們這一劫人的出現。我們這一劫過了幾千萬年人才到了高級生命,人類的出現。人出現後,又過了幾萬年,才有了人高度文明的出現,就是人類文化的一個高峰。
像佛祖出現的那個時代是人文的極致,所以聖賢出現說生命自救的大法、無上妙法,才有人能夠聽得進去,才有人能夠接受。爲什麼那個時候的人能夠接受呢?至少從兩個方面,一是那個時候人是從唯物、唯心兩個方面思考真理,要麼說世界萬物,包括人是神所造,這個解釋占據了很長時間,這是從唯心的角度;另外一個是純唯物的,也就是無神的,有什麼神,世間一切都是物質化。人類文明在這兩個認識觀的主導下走了很長的一段路,到了佛祖和孔子出現的那個時代,人類對這兩個問題的反思已經到了極致了。神創造一切,不大可能,解釋不通。同時一切都是物質化,無神,也否定了人的靈性,否定了人的精神力量,這也說不通。對這兩個認識觀的思考、反思到了一個極致,所以佛祖在那個時候出現,解釋生命現象、宇宙現象,同時給我們指出了一個解決生命自身根本問題的有效方法,大家才能夠接受,因爲那個時候在人文思維理念上達到了極致。
在中國,孔子的思想、易經的理念,現在還有很多的易經學會去研究還研究不透。那個時候百家爭鳴,孫子的兵家思想、道家的道德經。現代人所走的人文之路,還是遵循研究古德的經典,現代人的文化生活、文化理念是什麼呢?還是在消化古德的東西。前不久電影《孔子》、電影《墨子》,還是在回味、消化古人的智慧。那個時候人文的智慧達到了極致,所以那個時代稱爲正法時代。爲什麼稱爲正法時代?人們對生命以人爲本的價值判斷,也就是對真理的認識,追求真理,像孔子的“朝聞道,夕死可矣”,就是把追求生命的真正價值始終作爲最迫切的生命需求,所以那個時代是正法時代。人的可貴指的是在辨別真僞、去僞存真,對善惡、真僞、美醜,這樣的分辨力。但是什麼是真理?什麼是真善?什麼是真實?什麼是虛幻?正法時期人的判別標准的觀念很強,他們判別這些真實價值,對追求生命的真正價值的方法,也容易掌握。越往後,隨著時間的推移,聖人的滅度,正法趨向衰微,走向了像法、末法。爲什麼這麼說呢?人類對于生命存在的價值,已經從認識上、概念上消失了,更何況大家追求、實現價值的方法更是無從談起。這就是正法趨向末法的根據。
我們現在是末法時代,很多人不思考生存的價值,整天隨波逐流,隨著環境走。依報隨著正報轉,我們想自己的身心康甯、更長壽,所處的環境更安穩,我們一定要強調自己的反思意識,不隨波逐流,心安則身安、環境安。在末法時代,隨波逐流的現象就是天災人禍,要倒倒一大片。究其實質就是沒有反思意識,隨波逐流,沒有正法,都隨著環境走。人的心能造物,萬法唯心造,心是主宰,主觀能夠影響客觀,這種自主意識淡化。像有些大的災難,比如在公衆場合本來沒有事,後面有人說:快跑,有人擠過來了。前面的人就跑,結果一句無中生有的話,就引起了互相的踩踏,這就是沒有自主意識,隨波逐流感得的這種主觀主宰不了客觀。這就是末法時代的特征。
我們參悟佛法,佛祖就是強調自己的主觀,強調自己的反思意識,一切的一切都要從生命的自修、自救、自我完善、自我解脫開始。自修要從認識自我開始。這是《妙法華經》裏面,提到樂遠離行、靜修,而引出的題外話。
還有剛才講到,贊歎佛祖爲我們人間帶來了正確的認識,《法華經》上叫佛知見,贊佛偈裏“世間所有我盡見”,這個我不是指的佛祖本人,也不是指每一個念誦這個偈子的人,這個我就是生命自身,也就是世界的存在因爲我的存在而存在,我都不存在了世界存不存在有什麼意義?我存在具體的體現就是我的知見,我的所知,我的所見。世間所有盡見,世間知見裏面惟有佛祖,他總結了整個人類的文明成果,結合唯心唯物這兩個方面,發現了認識事物本源的不執著于人心、不執著于物質的心物一元的佛的認識觀,這就是佛的知見。我們贊歎就是贊歎佛的認識觀,他給人類帶來了准確的、科學的、最直接有效的認識事物本源的方法。所以聖賢代表了人文及人類文明的最高成就,不光是人文的。因爲佛法裏面也有自然科學。在那個時代之前人接受不了…
《《妙法蓮華經》淺釋—從地湧出品第十五(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