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结善缘是很有限的,更多的要与低级生命,还有看不见的天地鬼神,高级生命,我们在意念中都要结善缘。我们知道六道众生的存在就像金字塔,人类处在金字塔的中上,数量不算太多,更多的是低级生命。这就是佛祖倡导的要尊重一切灵性生命,小到蚊虫蚂蚁,甚至是微生物,只要是灵性生命,我们都要尊重他,不要有意地伤害他。哪怕像微小的微生物这样灵性的生命都和植物生命有本质的不同,植物是不具备灵性的,凡是灵性生命,都要结善缘。要完全做到不伤害他们很难,但不要有意地去伤害他们,无意的伤害是很难避免的,在生命的海洋中,时时刻刻于事事物物上都是和众生打交道的过程,甚至我们的一次呼吸,我们喝一口水,吃一口水果,都涉及到低级生物,甚至我们的一个意念,善恶念都会涉及到和众生结缘。
佛祖给我们指出了生命自身完善、提升、圆满、解脱的有效方法,从究竟道理上讲是很微妙的,涉及到无限的时空。因为生命是原本存在的,不生不灭的,是超时空的,与大宇宙同在。生命本源是无限时空,是不受时空局限的。所以完善生命自身也要和无限时空来联系起来,来体验生命的真实存在,生命的实相。虽然从理上讲很微妙,但要具体做又很平实,就是要从和众生广结善缘这一点出发。广结善缘和尊重一切灵性生命,在这一点上,其他一些宗派学说思想的认识达不到,也做不到这一点。他们认为低级生命天生就是为高级生命所服务的、所准备的。这是理上不透彻,所以具体行为上更没法做到,不究竟。不尊重灵性生命,就是没有认识到灵性生命潜在的伟大。佛祖他认识到了。他过去生中广结善缘,所以在他作教主宣说大法的时候场面真是非常的壮观,十方世界的恒河沙众的菩萨摩诃萨都来供养、护持。这些菩萨摩诃萨“身皆金色。三十二相。无量光明。”他们通体是光体,这些法身大士以光为体,以光为体空间就没有障碍了,光的飞行速度就很快,光的存在寿命也很长。所以他们以光为体,无量光明。皆住在娑婆世界之下。此界虚空中住。下面还是这些菩萨摩诃萨的殊胜的特点。
是诸菩萨。闻释迦牟尼佛所说音声。从下发来。一一菩萨。皆是大众唱导之首。各将六万恒河沙眷属。况将五万四万三万二万一万恒河沙等眷属者。况复乃至一恒河沙。半恒河沙。四分之一。乃至千万亿那由他分之一。
都带着他们的一些徒众、学生。这些菩萨摩诃萨众虽然距离娑婆世界很远,但是佛祖演说《妙法华经》的法音他们听得很清楚,所以他们从下方世界来到灵山会,来赞叹护持此经法。
况复千万亿那由他眷属。况复亿万眷属。况复千万百万乃至一万。况复一千一百乃至一十。况复将五四三二一弟子者。
按表法来讲,五代表五蕴(色受想行识),四代表四谛(苦集灭道),三代表三学(戒定慧),二代表二德(智悲),一代表一真之道(真如,绝待之真理)。这些是基础教理,是佛学。佛祖在晚年说大乘法的时候,他前半生所说的这些基础教理,就用这些简称的词汇来代表。佛法是要在基础佛理的基础上才行。我们在座的大众都是资深居士,资深佛学、佛理、教理的修行者,所以我们参悟大法、妙法,这些基础教理应该说是不在话下。但是便于思维上的需要,基础教理还是需要附带地温习一下。
况复单己乐远离行。如是等比。无量无边。算数譬喻所不能知。
他们这些菩萨摩诃萨各有不同,有的是“单己乐远离行”,单独离开喧闹的地方静修,或者是修头陀行、苦行。主要以自己静修为主,自己静坐、礼拜、念诵、念佛名号,以这样的修法单独来修。
是诸菩萨从地出已。各诣虚空七宝妙塔。多宝如来释迦牟尼佛所。到已。向二世尊头面礼足。及至诸宝树下师子座上佛所。亦皆作礼。右绕三匝。合掌恭敬。以诸菩萨种种赞法。而以赞叹。住在一面。欣乐瞻仰于二世尊。
这些无量无边的大菩萨,从地涌出之后,每位菩萨都来到虚空七宝妙塔,多宝如来和释迦牟尼佛的处所。他们都是身心恭敬,礼拜赞叹。然后合起掌来,必恭必敬瞻仰于佛的尊颜。用诸菩萨种种赞叹之辞来赞叹:“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这是赞叹释迦牟尼佛祖的。我们每天所念“阿弥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无等伦,白毫宛转五须弥,绀目澄清四大海。光中化佛无数亿,化菩萨众亦无边,四十八愿度众生,九品咸令登彼岸。”这样的赞佛偈。为什么赞佛偈有所不同呢?这是因为每一位佛从法的角度他的位置不同,释迦牟尼佛祖是娑婆世界的教主,作为教主他观察机缘、时机,等到他发愿所要教化的该一方高级生命机缘成熟的时候,也就是宣说生命自我完善与解脱的妙法,这个时机成熟的时候,他才以我们人的形式,化身成人来我们世间宣说生命自身自我完善、自我圆满、自我解救、自我解脱的妙法。他是观察高级生命文明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他才来到世间。
上节我们提到像佛祖、中国的孔子、太上老子这些代表人文最高成就的祖师、圣贤,这些圣贤的出现几乎是同一时代。为什么单在那个时候出现?这也是一大事因缘,而不是在那之前或之后出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我们地球上前一个文明阶段,就是恐龙生存的年代,白垩纪,那个时候恐龙虽然作为生物很发达,但是他只是为我们高级生命的出现作了一个铺垫,那个时候没有人。因为恐龙猖獗的时候,恐龙的天下,人要出现,没法生存。所以整个地球大环境的演变,为到最后我们人类高级生命的出现,创造了一系列的条件,才有我们这一劫人的出现。我们这一劫过了几千万年人才到了高级生命,人类的出现。人出现后,又过了几万年,才有了人高度文明的出现,就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高峰。
像佛祖出现的那个时代是人文的极致,所以圣贤出现说生命自救的大法、无上妙法,才有人能够听得进去,才有人能够接受。为什么那个时候的人能够接受呢?至少从两个方面,一是那个时候人是从唯物、唯心两个方面思考真理,要么说世界万物,包括人是神所造,这个解释占据了很长时间,这是从唯心的角度;另外一个是纯唯物的,也就是无神的,有什么神,世间一切都是物质化。人类文明在这两个认识观的主导下走了很长的一段路,到了佛祖和孔子出现的那个时代,人类对这两个问题的反思已经到了极致了。神创造一切,不大可能,解释不通。同时一切都是物质化,无神,也否定了人的灵性,否定了人的精神力量,这也说不通。对这两个认识观的思考、反思到了一个极致,所以佛祖在那个时候出现,解释生命现象、宇宙现象,同时给我们指出了一个解决生命自身根本问题的有效方法,大家才能够接受,因为那个时候在人文思维理念上达到了极致。
在中国,孔子的思想、易经的理念,现在还有很多的易经学会去研究还研究不透。那个时候百家争鸣,孙子的兵家思想、道家的道德经。现代人所走的人文之路,还是遵循研究古德的经典,现代人的文化生活、文化理念是什么呢?还是在消化古德的东西。前不久电影《孔子》、电影《墨子》,还是在回味、消化古人的智慧。那个时候人文的智慧达到了极致,所以那个时代称为正法时代。为什么称为正法时代?人们对生命以人为本的价值判断,也就是对真理的认识,追求真理,像孔子的“朝闻道,夕死可矣”,就是把追求生命的真正价值始终作为最迫切的生命需求,所以那个时代是正法时代。人的可贵指的是在辨别真伪、去伪存真,对善恶、真伪、美丑,这样的分辨力。但是什么是真理?什么是真善?什么是真实?什么是虚幻?正法时期人的判别标准的观念很强,他们判别这些真实价值,对追求生命的真正价值的方法,也容易掌握。越往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圣人的灭度,正法趋向衰微,走向了像法、末法。为什么这么说呢?人类对于生命存在的价值,已经从认识上、概念上消失了,更何况大家追求、实现价值的方法更是无从谈起。这就是正法趋向末法的根据。
我们现在是末法时代,很多人不思考生存的价值,整天随波逐流,随着环境走。依报随着正报转,我们想自己的身心康宁、更长寿,所处的环境更安稳,我们一定要强调自己的反思意识,不随波逐流,心安则身安、环境安。在末法时代,随波逐流的现象就是天灾人祸,要倒倒一大片。究其实质就是没有反思意识,随波逐流,没有正法,都随着环境走。人的心能造物,万法唯心造,心是主宰,主观能够影响客观,这种自主意识淡化。像有些大的灾难,比如在公众场合本来没有事,后面有人说:快跑,有人挤过来了。前面的人就跑,结果一句无中生有的话,就引起了互相的踩踏,这就是没有自主意识,随波逐流感得的这种主观主宰不了客观。这就是末法时代的特征。
我们参悟佛法,佛祖就是强调自己的主观,强调自己的反思意识,一切的一切都要从生命的自修、自救、自我完善、自我解脱开始。自修要从认识自我开始。这是《妙法华经》里面,提到乐远离行、静修,而引出的题外话。
还有刚才讲到,赞叹佛祖为我们人间带来了正确的认识,《法华经》上叫佛知见,赞佛偈里“世间所有我尽见”,这个我不是指的佛祖本人,也不是指每一个念诵这个偈子的人,这个我就是生命自身,也就是世界的存在因为我的存在而存在,我都不存在了世界存不存在有什么意义?我存在具体的体现就是我的知见,我的所知,我的所见。世间所有尽见,世间知见里面惟有佛祖,他总结了整个人类的文明成果,结合唯心唯物这两个方面,发现了认识事物本源的不执着于人心、不执着于物质的心物一元的佛的认识观,这就是佛的知见。我们赞叹就是赞叹佛的认识观,他给人类带来了准确的、科学的、最直接有效的认识事物本源的方法。所以圣贤代表了人文及人类文明的最高成就,不光是人文的。因为佛法里面也有自然科学。在那个时代之前人接受不了…
《《妙法莲华经》浅释—从地涌出品第十五(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