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妙法蓮華經》淺釋—勸持品第十叁▪P3

  ..續本文上一頁服雜念,能夠製心一處的方法。這裏所說的般若智是什麼呢?是無師智,原本具備的靈覺、靈知,這只有在幹擾性的雜念停下來的時候才會顯現,雜念多了就“浮雲遮慧日”,般若慧就不能顯現。禮拜、靜坐、念誦是讓心靜下來,降服妄心,降服我們的第六意識。我們人最可貴的就是意識的能動性,我們具有非常活躍的意識,叁惡道的衆生比不了我們,就是比人高級的天人,在意識能動性這一點,也比不了我們。思維意識、意念越強的人,智商越高,越聰明,這種特性的人對悟法身比較容易,但是修報身就難了。因爲意識越活躍,反而修報身就成了障礙了。

  佛法裏面通過六度的修持,使法報化身同時能夠得到圓滿。我們只修般若還不行,沒有持戒、忍辱、禅定的話,將來就會變成龍,雖然智慧很高,佛性就會掉下去。佛的生命自我完善最科學最有效的方法是福慧雙修。爲什麼要提出六度呢?福慧雙修,福慧同步,法報化叁身同時得到圓滿,六度爲總綱,側重于哪一方面,或者是忽略了哪一條都不圓滿。

  爾時羅侯羅母耶輸陀羅比丘尼。作是念。世尊于授記中。獨不說我名。

  耶輸陀羅是佛祖作太子時的太子妃,佛祖出家證道後,她就帶著她的兒子羅侯羅出家修行。

  佛告耶輸陀羅。汝于來世百千萬億諸佛法中。修菩薩行。爲大法師。漸具佛道。于善國中。當得作佛。號具足千萬光相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佛壽無量阿僧祇劫。

  爾時摩诃波阇波提比丘尼。及耶輸陀羅比丘尼。並其眷屬。皆大歡喜。得未曾有。即于佛前而說偈言。

  世尊導師 安隱天人我等聞記 心安具足

  宣化法師講解妙法蓮華經的方法就是將總的義理和具體每一個名詞解釋同步推進,每到一處有什麼名詞、生詞都不厭其煩地解釋。就是中心思想和裏面具體的實例有機的結合,或者說統籌兼顧的講經法。在力求突出總的主題思想義理的同時,把一些具體的名詞解釋都不厭其煩地解說。這樣教理和教法,佛理和佛法同時推進的方法,使初學的人也能夠看得懂,方便,這就是大法師能夠方便說法。但是有一點就是我們要注意,如果重教理就淡教法,我們就不能就某一個問題做集中的思考和體悟。但是基礎教理很重要。

  在勸持品裏面,除了藥王菩薩和大樂說菩薩以及二萬菩薩眷屬,解佛憂慮,發願于後世,在此國土或者他方國土廣說此經義。除此之外,還有以佛姨母摩诃波阇波提比丘尼爲代表的六千比丘尼,在這一品裏面都得到佛祖的授記,將來成佛,佛名、佛壽如何,佛祖都一一給他們宣說。爲什麼六千比丘尼在勸持品裏面授記成佛呢?這就是聽聞、受持妙法華經義的學人,無論有學無學,最終都能夠得授記成佛。這是妙法蓮華經義的普遍性,他的殊勝所在。

  在前幾品中提到八千學無學人授記,在這一品種則說到了他們當于他方國土廣說此經。無論是佛祖那個時代,還是佛入滅後,像我們這樣通過參悟佛經來學佛法的後世佛弟子,凡是能夠聽聞到佛法妙理,尤其是妙法華經經義,都能夠得佛授記,將來都能夠成佛。

  同時,我們學習這一品,有殊勝的佛妙理、得佛授記在前,緊接著我們還要領佛法旨,發願以後在自己修學的同時,還要廣宣此經義。光自己修學,不替佛祖做佛事是不行的,那就說明我們還沒有悟透妙法華經,沒有學到家。真正領悟透了妙法華經經義,在得佛妙法、得佛授記的同時,還要誓願替佛宣說妙法華經經義。

  雖然我們是間接的,但是從佛法超時空的角度說,我們已經得佛授記,得佛妙法。這一品是領佛法旨的一品,整個佛的四衆弟子,全部都授記成佛,並且還要爲世人宣說此經。我們後世弟子也是秉承法華經的義趣,這一品很重要,我們要領佛旨,替佛解憂慮,替佛廣說經義。有時間的話,資曆深的居士可以爲大衆宣說此經義趣。

  佛的四衆弟子都有義務,領佛旨意,自修化他,替佛演說妙法華經經義,這是這一品最主要的意思。這一品是勸持品,勸持怎麼理解呢?我的理解就是兩重意思。第一重,從佛祖哪兒,如何後世弟子將妙法華經傳承,佛祖有勸所授記弟子的意思,佛祖有這樣的意念,功夫深的弟子馬上心領神會,馬上發願不僅自己堅持受持此經,而且還要廣宣此經經義。第二重意思,就是這些弟子們發願在十方世界,廣說此經義,勸進行人,讓更多的衆生聽聞此經法。

  勸持品用我們今天的話說就是推廣的部分,如何推廣,什麼人推廣,怎麼樣做廣告。每一品的重點都不一樣,上一品提婆達多品,像提婆達多這樣最壞的,不僅將來都成佛,而且說他的宿緣,他已經都成佛了。這一生專門作爲逆增上緣,給佛設置障礙,阻礙佛,磨砺佛祖,願從反面助佛。大仇人轉化爲大有緣人,轉化爲大恩人。這完全是一種觀念上的轉換。

  還有上一品特別的龍女成佛,也是超越了常規的修行成佛的慣例。我們都要多體悟,多誦讀。龍女當然是聽聞了妙法華經之後,龍的悟性、智慧很高,龍是乘急戒緩,乘急就是他專修智慧,戒緩就是持戒修福這一點做得少,他沒有脫離畜生身,福薄智高,聽聞妙法華經之後,馬上頓悟成佛。上次我們忽略了一點,龍女也是積聚了戒定慧的資糧,廣積資糧,再加上悟性高,聽聞妙法華經,才能即身成佛。龍女即身成佛之前,所積聚的福德資糧,是通過文殊菩薩來介紹的:“有娑竭羅龍王女。年始八歲。智慧利根。善知衆生諸根行業。得陀羅尼。諸佛所說甚深秘藏。悉能受持。深入禅定。了達諸法。于刹那頃發菩提心。得不退轉。辯才無礙。慈念衆生猶如赤子。功德具足。心念口演。微妙廣大。慈悲仁讓。志意和雅。能至菩提。”首先是智慧利根,廣學多聞,有這樣的基礎,所以聽聞妙法華經經義即身成佛。實現叁大超越:超越女身不能即身成佛;超越畜生身不能直接成佛,通常此生直接成佛,一定要通過人身,但龍女直接成佛;還有超越時間,通常成佛需要叁大阿僧祗劫。

  這是妙法華經經義的微妙之處,主要顯示了智慧成就,所悟成就!

  勸持品我們就先參悟到這兒,我們再重述一遍,這一品經題勸持,就是自己要能夠堅持,持是堅持,勸自己也要勸別人。大衆異口同音,都要宣傳此經,弘揚佛法,弘揚妙法華經經義。法華經到底是什麼義趣呢?我們先一品一品的講解,到最後我們再歸納,再總結。我們修行的口號是“修行自救,菩薩保佑,善願成就,阿彌陀佛”!

  

  

《《妙法蓮華經》淺釋—勸持品第十叁》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