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成佛的法華經,是大乘法、一乘法,是真正的佛法。佛佛道同,所有的佛之所以成佛,都必須要聽聞、參悟《妙法華經》,還有所有的佛成佛以後他最想要宣說的也是《妙法華經》,他是由《妙法華經》成的佛,成佛以後,度衆生、說妙法的第一要務就是宣說《妙法華經》。當然演說的時間要應機而說,待緣而說,不一定急著上來馬上就說。他先以種種的方便說,最後逐漸地引出最想要說的《妙法華經》。就像我們釋迦牟尼佛祖,演說《妙法華經》已經是在他說法的最後階段,佛祖晚年所說。這就是聽佛祖說了大半輩子,按正常的說法,修成佛要叁大阿僧祗劫,六道衆生要想即身成佛,必須要通過人身,人才能夠直接成佛,其他的比我們高級的天人也不能即身成佛,比我們低級的生命更不能直接成佛,他要往上修,轉生,最後修成人身才能夠成佛,這是一般教理說的,佛的很多弟子都是聽佛這樣說的,怎麼佛祖晚年說《妙法華經》的時候,龍女即身成佛,很多弟子就不能理解。
妙法用一乘法,用絕對法來形容,還是詞不達意,妙法是超越一切宗派,超越一切修行資曆,超越一切修行時空的無上大法,稱爲妙法。龍女成佛就體現了《妙法華經》的微妙,也就是真正的佛法是法無定法,看什麼情況,龍女也能夠成佛。不是說女身不能夠成佛嗎,要修來世,女轉男身才能夠成佛,還有說成佛要經過叁大阿僧祗劫,龍女即身成佛,佛的常隨衆,佛的上首弟子,大名鼎鼎的舍利弗,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就不理解。
龍女怎麼回應舍利弗的呢? 龍女有一顆寶珠,龍珠,我們知道海裏面的龍族,即使很低級的貝類,經過很多年都能有自己的珠寶,所以一般珠寶都是從海裏來的。龍通過修煉培植的龍珠是無上的珍寶,龍珠是龍的命根子,生命之所系,他多少年的修煉功德就凝聚在這顆龍珠上,龍珠的大小、龍珠的光澤,都能看出修行的功力、功德。龍女把價值叁千大千世界的龍珠,持以上佛,供養給佛祖。把她多劫以來修行的成果供養給佛祖,這就是龍女即身成佛直接的因緣,就在這裏。
爲什麼獻龍珠就能夠即身成佛?這就是我們剛才提到的修行的兩大關鍵:忍辱,精進,還有就是布施。龍女供養佛,供養也是一種布施,是對上的布施,大勇猛精進,大布施,這是成佛的關鍵。我們學佛法,很多佛經裏面經常會提到以布施爲首的六波羅蜜: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般若。佛法處處強調布施,在此經裏面沒有太多說布施,爲什麼?《妙法蓮華經》是以蓮花比喻,蓮花是花果同時,突破了時間的過程和束縛,因果同時,如是因、如是果,要想當下成佛嗎?大勇猛、大精進、大布施。《法華經》不講理論,不說教,是以故事的形式,說的都是真人真事,有名有姓,以龍女大勇猛布施來體現佛法、妙法的關鍵之處,只要能夠像龍女學就能夠超越其他的一些障礙、障緣,像傳統教理上的女身不能即身成佛,尤其是低級生命;還有時間上即身成佛,超越了叁大阿僧祗劫的積功累德。
龍女去哪兒成佛了呢?
“即往南方無垢世界。坐寶蓮華成等正覺。叁十二相八十種好。普爲十方一切衆生演說妙法。爾時娑婆世界菩薩聲聞天龍八部人與非人。皆遙見彼龍女成佛。普爲時會人天說法。心大歡喜悉遙敬禮。無量衆生聞法解悟得不退轉。無量衆生得受道記。無垢世界六反震動。娑婆世界叁千衆生住不退地。叁千衆生發菩提心而得受記。智積菩薩及舍利弗。一切衆會默然信受。”
這一下心服口服了,不僅心服口服,而且龍女成佛的效應帶動一大片,作爲一個超越女身、超越畜生身、超越叁大阿僧祗劫的時間,叁大超越而即身成佛的榜樣,震撼很大,積極的榜樣效應非常好。龍女修行成佛是《妙法蓮華經》裏面的一大亮點,會影響到無量的衆生,凡是讀誦、受持《妙法蓮華經》的衆生,都能夠得到她這種榜樣力量的帶動。
這一品裏面關鍵的兩點:一是提婆達多,一是龍女,都是兩個極端。提婆達多是壞的極端了,在《妙法蓮華經》裏,在妙法的轉化、光照下,反而“謗道是有緣”,說你壞話的人也是和你有緣的人,給你設置障礙的人、打你、罵你、甚至害你的人也是你的有緣人,把他轉過來就是逆增上緣。提婆達多是一個極端,在《法華經》裏他也是大好人,甚至他早就是佛了,有佛的功德。所以大壞蛋看怎麼看,壞蛋也有功德。龍女成佛也是一個極端,一般情況下是不可能的,智積代表的是菩薩,舍利弗代表的是聲聞,這兩大佛的上首弟子都不理解,因爲他們聽佛說法大半生,都沒有這樣的說法。《法華經》突然有這樣一種理念,龍女即身成佛,他們不理解,這兒就突現了《妙法華經》的經義義趣殊勝之所在。
所以古來一直尊奉這部經爲“成佛的法華”。我們上次說過,說成佛的法華是從兩個方面來說:一是佛祖授記給他的弟子,甚至像龍女這樣也不是佛的常隨弟子,但是也在佛法的教化這一大事因緣下,當身成佛,有時間,有地點。還有佛給很多弟子授記,在什麼地方成佛,以及他的國名、劫名。延伸開來講,只要聽聞、受持此經的衆生,都能夠得到佛祖間接的授記,最後都能夠成佛,這是第一層意思。像我們是佛的再傳弟子,不是佛的親傳弟子,佛是間接授記,只要我們堅持把此經學完,都能作爲成佛之因,獲得間接授記,能夠成佛。第二層意思是他的義理、經義是佛真正的本義,佛祖以前說了很多經典,多數都是方便法,我們把他們稱爲佛之法。像《法華經》、《無量義經》、《無量壽經》,這樣爲數不多的,佛無問自說的大乘了義經,是佛祖在晚年的時候,概括性的、總結性的說法。他晚年這幾部經都是無問自說,佛祖觀機,看時機成熟,將如來的本義不折不扣地和盤托出,推到衆生面前。《妙法華經》經義上是開佛之見、示佛知見,講的是真正的佛法,而不是佛之法,方便法也是佛法,但那是佛之法,佛的一部分法,不是全部完整的,只有像《妙法蓮華經》這樣有限的幾部大乘了義經典是真正意義上的佛法,不是方便說。開門見山,直接了當地說什麼是佛法。要成佛就要悟《妙法蓮華經》的義趣、義理,佛祖開示了真正的佛法,我們就要悟入《妙法蓮華經》,悟入《妙法蓮華經》的義趣、義理就都能夠成佛。這是《妙法蓮華經》之所以是成佛的經典的兩層意思。
好,這一品就參悟到這兒,有什麼需要糾偏或者是補充的地方,請大家提出來。 《《妙法蓮華經》淺釋—提婆達多品第十二》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