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莲华经》浅释—提婆达多品第十二
主讲:法闻法师(北京广济寺)
2010 年6月19日 北京汉唐华夏美术馆
这一品是“提婆达多品”,但是没有太多地说到提婆达多,倒是主要说了龙女成佛的事。我们参照宣化法师的讲解,因为里面有很多佛经的专用术语、名词解释,一定要借助古德的注解。
提婆达多是梵语,翻译为“天热”,因为他在世时,专门从反面来帮助人,使人心里感到很热恼,天气也变得炎热了,以此因缘为名。
反面助人,从理论上说是助道,但在现实当中,要把意念转化过来就比较难。比如我们每周学习《妙法莲华经》,只要我们来到现场就没有中断过。但上一次我们来了就没有学成,我反思了一下,这是不是提婆达多来障道了?上一次该读他这一品就没有读成,有其他的事情给耽误了。提婆达多障道是无处不在,他是发愿从反面来助人,当年他直接和释迦牟尼佛祖作对,因为从反面助人是他的愿力,间接地,从反面障道。只要我们学习这部经典,也可能遇到他间接障道,就像上一次。只要我们认识到了,知道他从反面来助我们,反面障道叫作逆增上缘,也是一种助缘,是一种逆助。反面的帮助就需要我们能够反思、转化,我们认识到了、意识到了就不会被他所障,要意识不到,转化不过来,那就真的障道了,逆增上缘难就难在这个地方。
只要谁求正法,谁求上进,提婆达多就去阻挠,设置种种的障缘、障道,连天人都能够被他恼怒,都能被他气到。但是我们发愿修行佛法,求无上慧,就能够意识到,能够转化过来。我们能够意识到他是在反面助我们,不上他的当,不被他的障缘所障,甚至我们能够突破他的障缘,上进就会更快。上次我们有障缘,今天就特别的好。大家冒着非常炎热的天气来集体修学,我们今天也见到了这里的馆长,他也非常支持我们在这里修学,这就是突破了障缘,更上了一个台阶。
要突破障缘,突破修行过程中的种种障碍,怎么样才能突破呢?首先忍辱波罗蜜最重要,宣化上人说了,忍辱波罗蜜有十种利益:
(一)火不能烧—因为内心里没有瞋火,外边的火就无法伤害。所谓“没有内虚,不招外感”。其理一也。
(二)刀不能伤—因为内心是平静的、是慈和的,故外边之刀枪也不能为害。
(三)毒不能害—所谓“纵遇锋刀常坦坦,假饶毒药也闲闲”。所以达摩祖师被外道下毒六次,而他不中毒也不死。因为他在无量劫以前修忍辱行圆满了。内无毒心,外害不能染也。
(四)水淹不死。
(五)一切天龙八部、人非人等皆拥护。修忍辱波罗蜜就是龙天鬼神等都拥护、赞叹。
(六)身相清净庄严,人人见了,心生爱敬。
(七)永远不堕三恶道。
(八)得生梵天。修忍辱法,这一生纵然修行成就到不了佛净土,但也能生天上,梵天是最高的一层天。
(九)昼夜安乐。修忍辱法,真正是昼夜六时恒吉祥,像现代人,很多人都有焦虑、睡眠不好,这样种种身心上的障碍,根源在哪儿?焦虑、抑郁、睡眠不好,昼夜不得安乐,就是心不平静,忍辱波罗蜜没有做到,只要坚持修忍辱,自然身心安宁、身心自在。
(十)身心常生欢喜。心平静我们就能够得到生命原本具备的净乐,宁净中自然产生生命原本具备的欢喜、愉悦、快乐!净乐正好和烦躁、焦虑、抑郁相反,烦躁、焦躁、焦虑就是心不平静,心不平静就失去了人生原本具备的快乐,丢失了人生的乐趣,失去了生存的乐趣。所以我们说一旦失去了平静心,失去了原本的净乐的话,对于他来说活着真的成了一种惩罚、一种煎熬,活着就是受罪了,就不是享受生命。
尤其我们当今所处的大时代、大环境,忍辱波罗蜜非常重要,大家要挂修行的警语,我看第一要挂忍辱波罗蜜。有的人挂“此处最吉祥”,但这个有点太抽象,不具体。大家一定要把忍辱波罗蜜写出来,挂在墙上,提醒我们。
忍辱就是平静心,无量寿经经题上说的清净、平等,清净心、平等心是我们原本具备的,我们失去了这个根本,就失去了很多。种种负面的东西就出来了,外来的意外的侵害、伤害就会出来。我们只要保持内心的平静、清净,修忍辱波罗蜜,外面的环境再乱,所谓的天灾人祸再多,也不会伤害我们。
佛祖当年面对提婆达多设置的种种障碍,他都能用忍辱波罗蜜来应对。学佛,在这一品里主要学佛的忍辱波罗蜜,对面来了个故意跟你作对的人,你要怎么应对?佛祖给我们作了榜样了,要用忍辱波罗蜜。
忍辱波罗蜜是功夫,需要经常去训练、打磨,第一次我们没有忍住,第二次我们再来,不要失去信心。这就需要精进,像包粽子,如果说忍辱是米的话,精进就是火,要用火来煮才能煮熟。忍辱是一门功夫,需要精进之火不断地去熏修、去磨炼,这也讲到了精进的十种利益:
(一)他人不能折伏—因为定力坚固,与任何人辩论,必定能百战百胜。要讲到精进,有时我们也说勇猛精进,他指的是能够持久,不是一时的勇猛,要能够持久。古德说得好:勇猛精进易,长远行持难。一时的勇猛精进心好发,长远心难发,要坚持,精进就含有坚持不懈的意思,坚持不懈才算是勇猛精进。
(二)佛所摄护。能够时时提起正念,而且能够不懈的坚持: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上能够和圣贤之道看齐,下能够带动周围的人跟自己一样修行,这就是精进不懈,这样为佛所护持。我们经常说佛祖保佑、菩萨保佑,怎么样才能够得到佛菩萨的保佑?要坚持不懈地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这样才能够得到佛菩萨的保佑。
(三)非人所护—天龙八部、人非人等皆来护持。
(四)闻法不忘—一历耳根,永为道种。
(五)未闻能闻—没有机会听到的法,即可听闻到。
(六)增长辩才—得到辩才无碍,能令听者法喜充满。
(七)得三昧性。
(八)少病少恼。长期勇猛精进,就能够少病少恼,不要怕累,不要怕烦,越是勇猛精进,我们就越健康、越长寿,生命在于运动嘛。
(九)心得轻安。勇猛精进就是不断地超越自我,不断地消除自己的业障、障缘,所以勇猛精进就能够心得轻安,有这样的身心体验。
(十)露优波华及优昙钵华(这类华要三千年才开一次),能日日渐增。这是比喻勇猛精进,久而久之,积功累德。修行人必须要勇猛精进。
接下来我们再看佛所到的十八不共法:
1、身无失:佛由无量劫以来,生生世世保持法身慧命,没有过失,身不犯杀、盗、淫,故身无失。2、口无失:口所说的是无上甚深微妙法,而不说杂言秽语。3、无忘:名念无失。比如说六波罗蜜里面的,忍辱也好,精进也好,自己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个。像我们现在念阿弥陀佛圣号,要念兹在兹,念念不忘。还有像南传佛教有一种修法:观明点。也是如人护目、如龙护珠,不管行住坐卧,明点念念不忘,念兹在兹,这是禅修修定的一种方式,不忘正念,不忘自己所修的法门。修持名念佛法门的人,就要时时刻刻不能忘记佛的名号。4、无异想:佛唯有生生世世求无上觉道,没有其他的妄想和欲念。专注的意思。5、无不定心:佛不但没有其他的妄想,而且生生世世修持禅定,故有甚深妙定,心不散乱。6、无不知己舍心:佛对一切法悉知悉了,但是对一切法无所著住,把一切法舍了,故了无可得。7、意无减:佛生生世世愿意教化众生,接引有情,无退转心。8、精进无减:只有精进,没有后退的时候。9、念无减:念三世一切诸佛所修的法,而不间断,时刻不减少。10、慧无减:智慧一天比一天增加。11、解脱无减:渐渐得到解脱,一天比一天自在。12、解脱知见无减。解脱还是在解脱知见的前提下,才有解脱的果。解脱知见是理论上的指导,怎么样解脱,在知见的引导下,得到解脱的成果。13、一切身业,随智慧现。14、一切口业,随智慧现。15、一切意业,随智慧现。16、过去的智慧无障。17、未来的智慧无障。18、现在的智慧无障。
这十八种的法唯佛独有,在菩萨、缘觉、声闻三乘不能共这十八种法,故名十八不共法,就是只有佛才能够达到。共法就是通行的,大家都能够做到的,不共法就是只有佛才能够做到。佛有无量神通,乃至于成正等觉,成就菩提。广度众生,皆是藉着提婆达多教化的力量,而成就佛道。
我们总结一下佛的十八不共法,关键一点就是怎么样能够处障缘而能意识到是在障缘中,能意识到就是佛慧,智慧无障,只有智慧无障我们才能够克服障缘,走出障缘。
忍辱波罗蜜首先还是要在智慧的先导下,智慧无障,忍辱波罗蜜好修,要没有智慧,意识不到障缘,不识庐山真面目,就突破不了障缘对我们的束缚。佛祖当年,提婆达多处处跟佛作对(在佛的因地,提婆达多曾是佛的弟弟),提婆达多想方设法地去阻止佛祖度化众生。他也去出家,出家后也收徒众,跟徒众宣说他自己的法好,佛的法不好。只有佛祖智慧无障,用他的慧观,加忍辱的功夫才能够克服,否则的话,佛祖就要躲避或者是生嗔心,佛祖也不生嗔心,也不躲,就把这个逆缘转为逆增上缘。
这一品还有大量的篇幅说龙女成佛的故事,龙女成佛,有些资历很深的佛的上首弟子不理解。我们知道龙是属于三恶道的畜生身,还没有脱离畜生,怎么会能够即身成佛呢?在一般情况下是不可能的,所以佛的几位上首弟子不理解。
关于龙女即身成佛,不仅是这一品,也是整部《法华经》的一个看点。
这一品一开始“捐舍国位委政太子。击鼓宣令四方求法。谁能为我说大乘者。吾当终身供给走使。时有仙人来白王言。我有大乘。名妙法华经。”
《妙法华经》不仅是释迦牟尼佛祖宣说,十方三世佛,过去佛也好,他方佛也好,都宣说《妙法华经》,因为是…
《《妙法莲华经》浅释—提婆达多品第十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