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妙法蓮華經》淺釋—見寶塔品第十一

  

《妙法蓮華經》淺釋—見寶塔品第十一

  

主講:法聞法師(北京廣濟寺)

  

2010 年6月5日 北京漢唐華夏美術館

  

我們從偈言開始看起,講述一下本品的大概經義。

  

其實讀誦以後,大家都可以根據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來發揮。讀經就是這樣,除了功課的念誦讀法是不求甚解,讀下去就可以;另外一個讀法是依文解義,但是還不能完全依照文字來解。有一句話說得好:“依文解義,叁世佛冤 ;離經一字,即同魔說”,這就是解經的難處。讀經好讀,解經既不能離開原經文,同時也不能完全按照原經文來解釋,要加自己的體悟,加自己的體悟,還不能違背經義,解經的難處就在這裏。我們要遵循這兩句話,古德已經傳了多少年了:“依文解義,叁世佛冤 ”。爲什麼說叁世佛冤?他可能多生多劫都沒有突破語言文字的局限,可能讀了多少世的經典,一直沒有自己的體悟,經典說到哪兒,他的意念也就到哪兒,不是佛的本意,久而久之跟佛成了冤家了。冤家怎麼來的?本來是要解佛意,結果有背佛意,不能完全體悟佛的本意。還有一句:“離經一字,即同魔說”。自己的體悟要在佛經的基礎上。

  

大家公認的叁部經典:《妙法蓮華經》、《楞嚴經》、《華嚴經》,這是大乘必讀的叁部經典。我們必須要按照剛才所說,既不能違背經義,同時還要盡量加自己的體悟,這樣地讀經、解經。

  

至于讀經、解經的功德,此品裏面說得很多,尤其是後面幾句,說了很多個“難”。

  

諸善男子 各谛思惟 此爲難事 宜發大願

  

諸余經典 數如恒沙 雖說此等 未足爲難

  

若接須彌 擲置他方 無數佛土 亦未爲難

  

若以足指 動大千界 遠擲他國 亦未爲難

  

若立有頂 爲衆演說 無量余經 亦未爲難

  

若佛滅後 于惡世中 能說此經 是則爲難

  

能說此經,這個說是在自己受持、讀誦《法華經》的經義基礎上,這是說的意思。

  

假使有人 手把虛空 而以遊行 亦未爲難

  

于我滅後 若自書持 若使人書 是則爲難

  

若以大地 置足甲上 升于梵天 亦未爲難

  

佛滅度後 于惡世中 暫讀此經 是則爲難

  

假使劫燒 擔負幹草 入中不燒 亦未爲難

  

我滅度後 若持此經 爲一人說 是則爲難

  

若持八萬 四千法藏 十二部經 爲人演說

  

令諸聽者 得六神通 雖能如是 亦未爲難

  

于我滅後 聽受此經 問其義趣 是則爲難

  

這是指參悟《法華經》的經義、旨趣。

  

若人說法 令千萬億 無量無數 恒沙衆生

  

得阿羅漢 具六神通 雖有是益 亦未爲難

  

于我滅後 若能奉持 如斯經典 是則爲難

  

我爲佛道 于無量土 從始至今 廣說諸經

  

而于其中 此經第一 若有能持 則持佛身

  

能持此經,就等于持佛身。

  

諸佛亦然 如是之人 諸佛所歎 是則勇猛

  

是則精進 是名持戒 行頭陀者 則爲疾得

  

無上佛道 能于來世 讀持此經 是真佛子

  

住淳善地 佛滅度後 能解其義 是諸天人

  

世間之眼  

  

是人天之眼目。

  

于恐畏世 能須臾說 一切天人 皆應供養

  

于充滿了恐怖、畏懼的濁惡世間,能須臾間、少許地說,只要能說,一切天人皆應供養,我們把佛法稱爲人天眼目,最初就出自《法華經》。

  

這一品的經題叫作“見寶塔品”,我們大家最熟悉的佛教建築——塔,就是源自世尊所說《法華經》,主要是在這一品中,佛教裏面特別推重塔,就是從《法華經》這一品開始,這是依據,這是世尊金口所說。後來佛滅度後,爲了紀念佛祖、象征佛法,就建塔爲紀念。隨著佛法的四處傳播,塔的建築形式,隨著佛法一起傳遍全世界,凡是有佛法的地方,幾乎都有塔的建築。

  

塔至少有叁個方面的意義:第一是爲了紀念釋迦牟尼佛祖,佛真身塔,佛真身塔嚴格地說要有佛祖的舍利,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沒有那麼多的舍利,沒有舍利的塔也能夠象征佛真身,是爲紀念佛祖,見塔如見佛真身;第二層的意思,是佛法的象征,見到佛塔就等于見到佛的教法,這是最主要的兩層意思;第叁層意思,佛教傳到我們中國、東南亞各地,寺院的建築都融入了本民族、本地的風格,像中國的寺院就是皇家宮殿式的建築,但只有塔跟印度一樣,有塔的宮殿式建築就是寺院,中國有句話:“無塔不成寺”,光有宮殿式的建築不一定是寺院,也不好代表寺院,只要有塔這才是真正的佛寺,因爲只有塔才代表佛真身、代表佛法。

  

經文一開始:

  

爾時佛前有七寶塔,高五百由旬,縱廣二百五十由旬,從地湧出,住在空中,種種寶物而莊校之。

  

特別莊嚴。一切天人能夠圍繞供養寶塔。

  

爾時佛告大樂說菩薩。此寶塔中有如來全身。乃往過去東方無量千萬億阿僧祇世界。國名寶淨。彼中有佛。號曰多寶。其佛行菩薩道時。作大誓願。若我成佛。滅度之後。于十方國土。有說法華經處。我之塔廟。爲聽是經故。踴現其前爲作證明。贊言善哉。

  

這就是地踴寶塔,只要有人提及《妙法華經》的義趣,多寶如來就會根據他的願力,以神通力地踴寶塔以作證明,贊歎演說《法華經》義趣的人。

  

彼佛成道已。臨滅度時。于天人大衆中告諸比丘。我滅度後。欲供養我全身者。應起一大塔。其佛以神通願力。十方世界在在處處。若有說法華經者。彼之寶塔皆踴出其前。全身在于塔中。贊言善哉善哉。

  

這是塔的用途、塔的功德、塔的象征。用途是供養佛全身,要供養佛,修塔爲最。另外塔也是多寶如來的願力,有塔的地方就有佛無上微妙的正法。寶塔象征著佛叁乘圓融的無上正法、微妙教法。另外,塔也不是偶然出現的,我們從根源上說,那都是多寶如來的願力所成就,他證明此地是無上正法道場。無塔不成寺,既然是寺,作爲如來道場,有沒有正法?是不是正法?是不是大乘圓融的無上正法、教法呢?只有通過塔,如來願力所成就的塔,來證明此地有正法。所以一般的寺院都修塔,如果沒有塔的寺院,據說無論是道風,還是教法,就不會得到很好地弘揚。修塔雖是人修,但是塔的成就要從究竟上說是如來證明此地有正法。

  

大樂說。今多寶如來塔。聞說法華經故。從地踴出。贊言善哉善哉。

  

地踴寶塔,意思是說凡有塔的寺院,塔的建設不是人爲的想要建設就建設,是多寶如來的願力成就。

  

是時大樂說菩薩。以如來神力故。白佛言。世尊我等願欲見此佛身。佛告大樂說菩薩摩诃薩。是多寶佛有深重願。若我寶塔。爲聽法華經故出于諸佛前時。其有欲以我身示四衆者。彼佛分身諸佛。在于十方世界說法。盡還集一處。然後我身乃出現耳。大樂說。我分身諸佛。在…

《《妙法蓮華經》淺釋—見寶塔品第十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