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于十方世界說法者今應當集。大樂說白佛言。世尊。我等亦願欲見世尊分身諸佛禮拜供養。爾時佛放白毫一光。即見東方五百萬億那由他恒河沙等國土諸佛。彼諸國土。皆以頗梨爲地。寶樹寶衣以爲莊嚴。無數千萬億菩薩。充滿其中。遍張寶幔寶網羅上。彼國諸佛以大妙音而說諸法。及見無量千萬億菩薩。遍滿諸國爲衆說法。南西北方四維上下。白毫相光所照之處。亦複如是。爾時十方諸佛各告衆菩薩言。善男子。我今應往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所。並供養多寶如來寶塔。時娑婆世界即變清淨。琉璃爲地寶樹莊嚴。黃金爲繩以界八道。無諸聚落村營城邑。大海江河山川林薮燒大寶香。曼陀羅華遍布其地。以寶網幔羅覆其上。懸諸寶鈴。唯留此會衆。移諸天人置于他土。
塔的建造不光是我們娑婆世界,塔的淵源很深,他方世界乃至十方佛土都以塔來象征佛的無上經義,象征著諸佛的教法。諸佛各佛土皆以寶塔來象征佛的真身和佛的教法。娑婆世界最初以多寶如來願力,以寶塔到娑婆世界。時娑婆世界地變清淨,五濁穢土因爲有了塔一時變得很清淨了,這就是塔潛在的自身的功德利益。有塔的地方,縱然是娑婆世界,只要有塔,娑婆也變清淨。
是時諸佛各將一大菩薩以爲侍者。至娑婆世界。各到寶樹下。一一寶樹。高五百由旬。枝葉華果次第莊嚴。諸寶樹下皆有師子之座。高五由旬。亦以大寶而校飾之。爾時諸佛各于此座結加趺坐。如是輾轉遍滿叁千大千世界。而于釋迦牟尼佛一方所分之身。猶故未盡。
這是佛的神力示現,主要是贊歎塔的功德利益。
時釋迦牟尼佛。欲容受所分身諸佛故。八方各更變二百萬億那由他國。皆令清淨。無有地獄餓鬼畜生及阿修羅。又移諸天人置于他土所化之國。亦以琉璃爲地。寶樹莊嚴。樹高五百由旬。枝葉華果次第嚴飾。樹下皆有寶師子座。高五由旬。種種諸寶以爲莊校。亦無大海江河及目真鄰陀山摩诃目真鄰陀山鐵圍山大鐵圍山須彌山等諸山王。通爲一佛國土。寶地平正。寶交露幔遍覆其上。懸諸幡蓋。燒大寶香。諸天寶華遍布其地。釋迦牟尼佛。爲諸佛當來坐故。複于八方。各更變二百萬億那由他國。皆令清淨。無有地獄餓鬼畜生及阿修羅。又移諸天人置于他土。所化之國。亦以琉璃爲地。寶樹莊嚴。樹高五百由旬。枝葉華果次第莊嚴。樹下皆有寶師子座。高五由旬。亦以大寶而校飾之。亦無大海江河及目真鄰陀山摩诃目真鄰陀山鐵圍山大鐵圍山須彌山等諸山王。通爲一佛國土。寶地平正。寶交露幔遍覆其上。懸諸幡蓋。燒大寶香。諸天寶華遍布其地。
這是重複展現、展示佛的神力,能夠讓穢土變爲淨土,看上去是不可思議的境界現象。但就實質來說,就是象征佛真身,代表佛正法、無上妙法的《法華經》經義,以塔爲代表,寶塔所到之處,穢土皆變淨土。
爾時東方釋迦牟尼佛所分之身。百千萬億那由他恒河沙等國土中諸佛。各各說法來集于此。如是次第十方諸佛。皆悉來集坐于八方。爾時一一方四百萬億那由他國土。諸佛如來遍滿其中。是時諸佛各在寶樹下坐師子座。皆遣侍者。問訊釋迦牟尼佛。各赍寶華滿掬而告之言。善男子。汝往詣耆阇崛山釋迦牟尼佛所。如我辭曰。少病少惱氣力安樂。及菩薩聲聞衆悉安隱不。
這是十方世界諸佛,問本師釋迦牟尼佛,國土人民衆生以及菩薩聲聞叁乘學人,都還好嗎?
以此寶華散佛供養。而作是言。彼某甲佛。與欲開此寶塔。諸佛遣使亦複如是。
這就是以寶華供養釋迦牟尼佛。
爾時釋迦牟尼佛。見所分身佛悉已來集。各各坐于師子之座。皆聞諸佛與欲同開寶塔。即從座起住虛空中。一切四衆起立合掌一心觀佛。于是釋迦牟尼佛。以右指開七寶塔戶。出大音聲。如卻關鑰開大城門。即時一切衆會。皆見多寶如來。于寶塔中坐師子座。全身不散如入禅定。又聞其言。善哉善哉。釋迦牟尼佛。快說是法華經。我爲聽是經故。而來至此。爾時四衆等。見過去無量千萬億劫滅度佛。說如是言。歎未曾有。以天寶華聚。散多寶佛及釋迦牟尼佛上。
以上是說十方一切諸佛皆來集會,贊歎、散花供養釋迦牟尼佛。因爲釋迦牟尼佛祖所在的娑婆有大事因緣,什麼大事因緣?因爲要演說《妙法華經》,所以十方諸佛來供養贊歎,這就是《妙法華經》作爲諸佛的無上妙法,一方佛說法,十方佛來贊歎供養。
爾時多寶佛。于寶塔中分半座。與釋迦牟尼佛。而作是言。釋迦牟尼佛。可就此座。即時釋迦牟尼佛。入其塔中坐其半座。結加趺坐。爾時大衆。見二如來在七寶塔中師子座上結加趺坐。各作是念。佛座高遠。唯願如來以神通力。令我等輩俱處虛空。即時釋迦牟尼佛。以神通力接諸大衆皆在虛空。以大音聲普告四衆。誰能于此娑婆國土廣說妙法華經。今正是時。如來不久當入涅槃。佛欲以此妙法華經付囑有在。
《法華經》是佛祖晚年說法接近尾聲的時候而說,時間是在最後的,而在義理上也最廣博,也最形象、最淺顯,經義上來說是最究竟一乘法。
我們平時所說的“開示”這個詞就是出自《法華經》。佛祖是開門見山,直抒如來本懷,直接敘說,毫不保留把他平生所悟的教法和盤托出。他沒有方便法,而是直接一乘了義,開佛知見、示佛知見。佛法裏面常說“請法師開示”,開示就不是隨便說說了,是直接敘說如來本意,替佛說法,開佛本懷、示佛本義。 “開”是講說,“示”是演示。比如前面講到的授記品,給某某弟子授記將來在什麼地方成佛,這是示佛知見,通過具體的人來演示佛法。
這裏面十方諸佛皆來集會,贊歎本師釋迦牟尼佛。沒有高深的義理,就是以十方佛贊歎供養,這樣隆重的場面,來說明佛祖將要說《法華經》這一大事因緣,說方便法的時候不一定十方佛來贊歎供養,只有說無上妙法的時候。多寶佛分半座給釋迦牟尼佛,以神力來讓衆生更近一點,聽大乘妙法。這都顯示出《妙法華經》經義的無上究竟圓融。
這一品是“見寶塔品”,寶塔象征佛祖真身,代表佛之教法、正法。塔的普及和佛法的普及是同步的,塔的出處就出自此經、此品。就像後面的“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一樣,觀世音菩薩,我們上次說過,能夠在民間、在大衆中那麼普及,甚至滲透到各種文化領域,繪畫、戲劇、民間傳說故事,滲透到民間文化、傳統文化的各個層面,主要是“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給觀世音菩薩做了宣傳,做了介紹。要沒有“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觀世音菩薩在民間也就不會那麼普及。塔也是這樣,作爲佛教的象征、佛法的象征,也是有賴于此經、此品。專門有這樣一品來強調塔的代表意義、象征意義,塔的無量功德。我們讀經典,說繞塔叁匝,功德很大,乃至于現在淨土宗的繞佛,最早都是從繞塔的修法而來。爲什麼要繞塔?塔象征著佛真身,塔代表佛正法。塔的潛在的、有附加值的、看不見的含義、功德,真是不可思議。
我們讀此經,還要“悟入”佛之知見。爲什麼持誦,爲他人說此經經義,功德無量無邊?因爲這是佛祖開示的如來本意,受持、爲人演說就是令自己、令別人悟入佛之知見。開示、悟入佛之知見,就是教人成佛,非常的不可思議。
塔是層層高,他的象征意義就是從人天乘、到聲聞、羅漢、菩薩乘,到佛乘,代表佛的最高境界——一乘法。一乘法也不是憑空而起的,是在方便法的基礎上,一步一步地往上,這是塔層層高的含義。我們說絕對是在相對中體現,佛的無上妙法,絕對的無上妙法,沒有其二,沒有再高的了,究竟妙法從哪兒見呢?他離不開人天、聲聞、羅漢、菩薩乘,不能否定前面的,不要人天、聲聞、羅漢、菩薩乘,直接悟佛乘,怎麼樣?空中建不起樓閣。塔是從一層到七層,一個整體,塔的建築形式有這樣的含義在裏面。
《妙法蓮華經》是成佛的經典,他無宗無派,我們聽說過淨土宗、禅宗、密宗,還有其他的宗派,沒有聽說過法華宗,因爲《法華經》是直接開示如來本懷,沒有具體的哪一個修法。宗派是因修法不同,才有宗派的不同。《法華經》裏面是直接悟入佛之知見,直接、當下悟入佛之本懷,到達佛的境界。成佛的法華,沒有指出一個具體的修法,所以他不能稱其爲宗,不能立宗,曆史上沒有人立《法華經》爲宗。佛教傳到日本,很多人誦《法華經》,誦到最後,爲了簡省,他學淨土宗,念阿彌陀佛名號代表一切功德一樣,就念《妙法蓮華經》的經名,反複地念:“南無大乘妙法蓮華經”,念一遍等于讀了《法華經》的全文一樣,有這樣的一種修行方法,但還不稱其爲宗派。
還有就是“開示”這個詞就是出自《法華經》,佛祖“開示”、衆生“悟入”佛之知見,功德不可思議。每一個宗派其實都應該誦讀《法華經》,他是十方諸佛所贊歎的。“佛佛道同”,什麼道?具體來說,要借助經典文字的話,就是《法華經》所顯示的佛道,沒有宗派。到佛的境界還有什麼宗派?宗派是修行路徑的不同,但是殊途同歸。
兩千多年來,一直廣爲流傳、廣爲誦讀,被尊爲叁大大乘經典之一,此經還有《華嚴經》、《楞嚴經》。這是無論什麼修法、什麼宗派都必須要知道的,要去參悟的。
佛知見就是佛的境界、佛祖的本義、佛祖的本懷,怎麼樣才能知道佛的本義呢?要悟!方法就是要悟入!所以我們以前總是強調,佛理可以學,佛法是要悟,不悟就上升不到法,只能停留在理上面。理就是有局限的,是有限的,只有法才是活的,作用是無限的。理是死的,活的是法,學習佛理,悟入佛法。
這一品我們看畫面,多寶佛與釋迦牟尼佛祖坐在多寶塔裏。多寶塔象征著開啓如來佛法之寶藏,這個寶藏以多寶塔爲象征,《妙法蓮華經》的經義,是無上妙法,佛法寶藏。
“皆聞諸佛與欲同開寶塔。即從座起住虛空中。一切四衆起立合掌一心觀佛。于是釋迦牟尼佛。以右指開七寶塔戶。出大音聲。如卻關鑰開大城門。即時一切衆會。皆見多寶如來。于寶塔中坐師子座。全身不散如入禅定。”
開啓七寶塔以後看到多寶如來坐在裏面,如入禅定。這象征著什麼呢?象征著要宣說無上諸佛妙法,無上妙法就如同多寶塔一樣,不宣說,塔中的珍寶,大衆不知道、不認識。宣說妙義,就如同開啓寶塔,讓四衆弟子,一切的有學、無學都能夠真正領悟到佛境界,領悟到佛法的微妙、珍貴,是這個意思。
多寶如來在裏面說,我和其他諸佛一個目的,是聽釋迦牟尼佛來說《法華經》的,滅度的佛也都來贊歎。妙法蓮華經義象征著佛的無上寶藏,是多寶塔。
事理是圓融的,只要體悟妙法華經義,悟入佛之知見的,每一位修行的人,隨著你體悟《法華經》境界的提高,你周圍實物的寶藏也都會向你聚攏,你聚寶藏的寶塔開啓,遠處的寶物也會聚過來,自身的寶物也可以展示于人。多寶塔他的象征意義指的是佛的無上妙法,那是真正的寶,以德爲寶、以法爲寶。但是事理是圓融的,佛的境界是七寶莊嚴,不只七寶,是一切寶物嚴飾的境界,爲什麼這樣的莊嚴殊勝?我們體悟佛法,隨著我們意念境界的提高,世間的寶物,什麼金、銀、琉璃、珍珠、瑪瑙、翡翠之類的,都會跟著來了。這也是開啓多寶塔,原有的展示于衆,周圍的可以彙集于此,朝著自己來。大家要事理圓融、融會貫通,佛國爲什麼黃金爲地,一切寶物那麼多就不成其爲寶,太多了。依正莊嚴,正就是指我們的悟境,我們的思想認識、精神境界,思想高度和體悟的精神境界高了,世間的財寶自然就朝著你來了。因爲是依正莊嚴的緣故,淨土宗的依正莊嚴,指的是心物一元,事理圓融。
這是讀到“見寶塔品”,如果見到寶塔,自己所學到的境界要與人分享,把自己的寶藏、寶物示諸于人,這樣從今天“見寶塔品”開始,世間你周圍的寶物都會向你彙集而來。大家要多開智慧,這是自然而然的事,寶物原始于自己,要珍重。寶物來了先要供養佛,最好能做一個小塔,把寶物都裝在塔裏面,做一個你眼前、你身邊的多寶塔,這就是修法上的一種供養,把寶物入塔,供養此塔,此塔就是佛之真身、佛之正法,我們要供養正法。
我們一天天地積功累德,我們一天天,生命的亮度就會增加一點,直到走向永恒的生命的實相。要沒有信仰、無所悟的話,過一天,生命的亮點就會暗淡一點,生命就會走向結束。
我們新的口號是:“菩薩保佑,修行自救,善緣成就!”只有自己修行,佛祖才能夠接引,自己不修,佛祖在眼前也幫不了我們。
我們先念阿彌陀佛的名號,再回向,佛佛道同,阿彌陀佛的名號也代表了十方諸佛的所有教法和功德,包括釋迦牟尼佛祖的,都含在阿彌陀佛名號裏面,都代表了。
《《妙法蓮華經》淺釋—見寶塔品第十一》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