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妙法莲华经》浅释—见宝塔品第十一▪P2

  ..续本文上一页于十方世界说法者今应当集。大乐说白佛言。世尊。我等亦愿欲见世尊分身诸佛礼拜供养。尔时佛放白毫一光。即见东方五百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等国土诸佛。彼诸国土。皆以颇梨为地。宝树宝衣以为庄严。无数千万亿菩萨。充满其中。遍张宝幔宝网罗上。彼国诸佛以大妙音而说诸法。及见无量千万亿菩萨。遍满诸国为众说法。南西北方四维上下。白毫相光所照之处。亦复如是。尔时十方诸佛各告众菩萨言。善男子。我今应往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所。并供养多宝如来宝塔。时娑婆世界即变清净。琉璃为地宝树庄严。黄金为绳以界八道。无诸聚落村营城邑。大海江河山川林薮烧大宝香。曼陀罗华遍布其地。以宝网幔罗覆其上。悬诸宝铃。唯留此会众。移诸天人置于他土。

  

塔的建造不光是我们娑婆世界,塔的渊源很深,他方世界乃至十方佛土都以塔来象征佛的无上经义,象征着诸佛的教法。诸佛各佛土皆以宝塔来象征佛的真身和佛的教法。娑婆世界最初以多宝如来愿力,以宝塔到娑婆世界。时娑婆世界地变清净,五浊秽土因为有了塔一时变得很清净了,这就是塔潜在的自身的功德利益。有塔的地方,纵然是娑婆世界,只要有塔,娑婆也变清净。

  

是时诸佛各将一大菩萨以为侍者。至娑婆世界。各到宝树下。一一宝树。高五百由旬。枝叶华果次第庄严。诸宝树下皆有师子之座。高五由旬。亦以大宝而校饰之。尔时诸佛各于此座结加趺坐。如是辗转遍满三千大千世界。而于释迦牟尼佛一方所分之身。犹故未尽。

  

这是佛的神力示现,主要是赞叹塔的功德利益。

  

时释迦牟尼佛。欲容受所分身诸佛故。八方各更变二百万亿那由他国。皆令清净。无有地狱饿鬼畜生及阿修罗。又移诸天人置于他土所化之国。亦以琉璃为地。宝树庄严。树高五百由旬。枝叶华果次第严饰。树下皆有宝师子座。高五由旬。种种诸宝以为庄校。亦无大海江河及目真邻陀山摩诃目真邻陀山铁围山大铁围山须弥山等诸山王。通为一佛国土。宝地平正。宝交露幔遍覆其上。悬诸幡盖。烧大宝香。诸天宝华遍布其地。释迦牟尼佛。为诸佛当来坐故。复于八方。各更变二百万亿那由他国。皆令清净。无有地狱饿鬼畜生及阿修罗。又移诸天人置于他土。所化之国。亦以琉璃为地。宝树庄严。树高五百由旬。枝叶华果次第庄严。树下皆有宝师子座。高五由旬。亦以大宝而校饰之。亦无大海江河及目真邻陀山摩诃目真邻陀山铁围山大铁围山须弥山等诸山王。通为一佛国土。宝地平正。宝交露幔遍覆其上。悬诸幡盖。烧大宝香。诸天宝华遍布其地。

  

这是重复展现、展示佛的神力,能够让秽土变为净土,看上去是不可思议的境界现象。但就实质来说,就是象征佛真身,代表佛正法、无上妙法的《法华经》经义,以塔为代表,宝塔所到之处,秽土皆变净土。

  

尔时东方释迦牟尼佛所分之身。百千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等国土中诸佛。各各说法来集于此。如是次第十方诸佛。皆悉来集坐于八方。尔时一一方四百万亿那由他国土。诸佛如来遍满其中。是时诸佛各在宝树下坐师子座。皆遣侍者。问讯释迦牟尼佛。各赍宝华满掬而告之言。善男子。汝往诣耆阇崛山释迦牟尼佛所。如我辞曰。少病少恼气力安乐。及菩萨声闻众悉安隐不。

  

这是十方世界诸佛,问本师释迦牟尼佛,国土人民众生以及菩萨声闻三乘学人,都还好吗?

  

以此宝华散佛供养。而作是言。彼某甲佛。与欲开此宝塔。诸佛遣使亦复如是。

  

这就是以宝华供养释迦牟尼佛。

  

尔时释迦牟尼佛。见所分身佛悉已来集。各各坐于师子之座。皆闻诸佛与欲同开宝塔。即从座起住虚空中。一切四众起立合掌一心观佛。于是释迦牟尼佛。以右指开七宝塔户。出大音声。如却关钥开大城门。即时一切众会。皆见多宝如来。于宝塔中坐师子座。全身不散如入禅定。又闻其言。善哉善哉。释迦牟尼佛。快说是法华经。我为听是经故。而来至此。尔时四众等。见过去无量千万亿劫灭度佛。说如是言。叹未曾有。以天宝华聚。散多宝佛及释迦牟尼佛上。

  

以上是说十方一切诸佛皆来集会,赞叹、散花供养释迦牟尼佛。因为释迦牟尼佛祖所在的娑婆有大事因缘,什么大事因缘?因为要演说《妙法华经》,所以十方诸佛来供养赞叹,这就是《妙法华经》作为诸佛的无上妙法,一方佛说法,十方佛来赞叹供养。

  

尔时多宝佛。于宝塔中分半座。与释迦牟尼佛。而作是言。释迦牟尼佛。可就此座。即时释迦牟尼佛。入其塔中坐其半座。结加趺坐。尔时大众。见二如来在七宝塔中师子座上结加趺坐。各作是念。佛座高远。唯愿如来以神通力。令我等辈俱处虚空。即时释迦牟尼佛。以神通力接诸大众皆在虚空。以大音声普告四众。谁能于此娑婆国土广说妙法华经。今正是时。如来不久当入涅槃。佛欲以此妙法华经付嘱有在。

  

《法华经》是佛祖晚年说法接近尾声的时候而说,时间是在最后的,而在义理上也最广博,也最形象、最浅显,经义上来说是最究竟一乘法。

  

我们平时所说的“开示”这个词就是出自《法华经》。佛祖是开门见山,直抒如来本怀,直接叙说,毫不保留把他平生所悟的教法和盘托出。他没有方便法,而是直接一乘了义,开佛知见、示佛知见。佛法里面常说“请法师开示”,开示就不是随便说说了,是直接叙说如来本意,替佛说法,开佛本怀、示佛本义。 “开”是讲说,“示”是演示。比如前面讲到的授记品,给某某弟子授记将来在什么地方成佛,这是示佛知见,通过具体的人来演示佛法。

  

这里面十方诸佛皆来集会,赞叹本师释迦牟尼佛。没有高深的义理,就是以十方佛赞叹供养,这样隆重的场面,来说明佛祖将要说《法华经》这一大事因缘,说方便法的时候不一定十方佛来赞叹供养,只有说无上妙法的时候。多宝佛分半座给释迦牟尼佛,以神力来让众生更近一点,听大乘妙法。这都显示出《妙法华经》经义的无上究竟圆融。

  

这一品是“见宝塔品”,宝塔象征佛祖真身,代表佛之教法、正法。塔的普及和佛法的普及是同步的,塔的出处就出自此经、此品。就像后面的“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一样,观世音菩萨,我们上次说过,能够在民间、在大众中那么普及,甚至渗透到各种文化领域,绘画、戏剧、民间传说故事,渗透到民间文化、传统文化的各个层面,主要是“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给观世音菩萨做了宣传,做了介绍。要没有“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观世音菩萨在民间也就不会那么普及。塔也是这样,作为佛教的象征、佛法的象征,也是有赖于此经、此品。专门有这样一品来强调塔的代表意义、象征意义,塔的无量功德。我们读经典,说绕塔三匝,功德很大,乃至于现在净土宗的绕佛,最早都是从绕塔的修法而来。为什么要绕塔?塔象征着佛真身,塔代表佛正法。塔的潜在的、有附加值的、看不见的含义、功德,真是不可思议。

  

我们读此经,还要“悟入”佛之知见。为什么持诵,为他人说此经经义,功德无量无边?因为这是佛祖开示的如来本意,受持、为人演说就是令自己、令别人悟入佛之知见。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就是教人成佛,非常的不可思议。

  

塔是层层高,他的象征意义就是从人天乘、到声闻、罗汉、菩萨乘,到佛乘,代表佛的最高境界——一乘法。一乘法也不是凭空而起的,是在方便法的基础上,一步一步地往上,这是塔层层高的含义。我们说绝对是在相对中体现,佛的无上妙法,绝对的无上妙法,没有其二,没有再高的了,究竟妙法从哪儿见呢?他离不开人天、声闻、罗汉、菩萨乘,不能否定前面的,不要人天、声闻、罗汉、菩萨乘,直接悟佛乘,怎么样?空中建不起楼阁。塔是从一层到七层,一个整体,塔的建筑形式有这样的含义在里面。

  

《妙法莲华经》是成佛的经典,他无宗无派,我们听说过净土宗、禅宗、密宗,还有其他的宗派,没有听说过法华宗,因为《法华经》是直接开示如来本怀,没有具体的哪一个修法。宗派是因修法不同,才有宗派的不同。《法华经》里面是直接悟入佛之知见,直接、当下悟入佛之本怀,到达佛的境界。成佛的法华,没有指出一个具体的修法,所以他不能称其为宗,不能立宗,历史上没有人立《法华经》为宗。佛教传到日本,很多人诵《法华经》,诵到最后,为了简省,他学净土宗,念阿弥陀佛名号代表一切功德一样,就念《妙法莲华经》的经名,反复地念:“南无大乘妙法莲华经”,念一遍等于读了《法华经》的全文一样,有这样的一种修行方法,但还不称其为宗派。

  

还有就是“开示”这个词就是出自《法华经》,佛祖“开示”、众生“悟入”佛之知见,功德不可思议。每一个宗派其实都应该诵读《法华经》,他是十方诸佛所赞叹的。“佛佛道同”,什么道?具体来说,要借助经典文字的话,就是《法华经》所显示的佛道,没有宗派。到佛的境界还有什么宗派?宗派是修行路径的不同,但是殊途同归。

  

两千多年来,一直广为流传、广为诵读,被尊为三大大乘经典之一,此经还有《华严经》、《楞严经》。这是无论什么修法、什么宗派都必须要知道的,要去参悟的。

  

佛知见就是佛的境界、佛祖的本义、佛祖的本怀,怎么样才能知道佛的本义呢?要悟!方法就是要悟入!所以我们以前总是强调,佛理可以学,佛法是要悟,不悟就上升不到法,只能停留在理上面。理就是有局限的,是有限的,只有法才是活的,作用是无限的。理是死的,活的是法,学习佛理,悟入佛法。

  

这一品我们看画面,多宝佛与释迦牟尼佛祖坐在多宝塔里。多宝塔象征着开启如来佛法之宝藏,这个宝藏以多宝塔为象征,《妙法莲华经》的经义,是无上妙法,佛法宝藏。

  

“皆闻诸佛与欲同开宝塔。即从座起住虚空中。一切四众起立合掌一心观佛。于是释迦牟尼佛。以右指开七宝塔户。出大音声。如却关钥开大城门。即时一切众会。皆见多宝如来。于宝塔中坐师子座。全身不散如入禅定。”

  

开启七宝塔以后看到多宝如来坐在里面,如入禅定。这象征着什么呢?象征着要宣说无上诸佛妙法,无上妙法就如同多宝塔一样,不宣说,塔中的珍宝,大众不知道、不认识。宣说妙义,就如同开启宝塔,让四众弟子,一切的有学、无学都能够真正领悟到佛境界,领悟到佛法的微妙、珍贵,是这个意思。

  

多宝如来在里面说,我和其他诸佛一个目的,是听释迦牟尼佛来说《法华经》的,灭度的佛也都来赞叹。妙法莲华经义象征着佛的无上宝藏,是多宝塔。

  

事理是圆融的,只要体悟妙法华经义,悟入佛之知见的,每一位修行的人,随着你体悟《法华经》境界的提高,你周围实物的宝藏也都会向你聚拢,你聚宝藏的宝塔开启,远处的宝物也会聚过来,自身的宝物也可以展示于人。多宝塔他的象征意义指的是佛的无上妙法,那是真正的宝,以德为宝、以法为宝。但是事理是圆融的,佛的境界是七宝庄严,不只七宝,是一切宝物严饰的境界,为什么这样的庄严殊胜?我们体悟佛法,随着我们意念境界的提高,世间的宝物,什么金、银、琉璃、珍珠、玛瑙、翡翠之类的,都会跟着来了。这也是开启多宝塔,原有的展示于众,周围的可以汇集于此,朝着自己来。大家要事理圆融、融会贯通,佛国为什么黄金为地,一切宝物那么多就不成其为宝,太多了。依正庄严,正就是指我们的悟境,我们的思想认识、精神境界,思想高度和体悟的精神境界高了,世间的财宝自然就朝着你来了。因为是依正庄严的缘故,净土宗的依正庄严,指的是心物一元,事理圆融。

  

这是读到“见宝塔品”,如果见到宝塔,自己所学到的境界要与人分享,把自己的宝藏、宝物示诸于人,这样从今天“见宝塔品”开始,世间你周围的宝物都会向你汇集而来。大家要多开智慧,这是自然而然的事,宝物原始于自己,要珍重。宝物来了先要供养佛,最好能做一个小塔,把宝物都装在塔里面,做一个你眼前、你身边的多宝塔,这就是修法上的一种供养,把宝物入塔,供养此塔,此塔就是佛之真身、佛之正法,我们要供养正法。

  

我们一天天地积功累德,我们一天天,生命的亮度就会增加一点,直到走向永恒的生命的实相。要没有信仰、无所悟的话,过一天,生命的亮点就会暗淡一点,生命就会走向结束。

  

我们新的口号是:“菩萨保佑,修行自救,善缘成就!”只有自己修行,佛祖才能够接引,自己不修,佛祖在眼前也帮不了我们。

  

我们先念阿弥陀佛的名号,再回向,佛佛道同,阿弥陀佛的名号也代表了十方诸佛的所有教法和功德,包括释迦牟尼佛祖的,都含在阿弥陀佛名号里面,都代表了。

  

  

《《妙法莲华经》浅释—见宝塔品第十一》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