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妙法蓮華經》淺釋—信解品第四

  

《妙法蓮華經》淺釋—信解品第四

  

主講:法聞法師(北京廣濟寺)

  

2010 年01 月19 日 北京茶緣茶城洮硯館

  

信解品第四,涉及到的人物主要是須菩提、摩诃迦旃延、大迦葉、目犍連,這四位都是佛的上首弟子。須菩提是智慧解空第一,大迦葉智慧第一,目犍連神通第一。他們都是資深而又勤修佛道的,佛祖的上首弟子。他們理解領悟佛的以長者窮子爲譬喻,演說叁乘與一乘法,雖一而說叁乘的道理。

  

經文都非常的平白、通俗易懂,《妙法蓮華經》的特點,就是形象語言。幾乎每一品都是以講故事的形式,來展現開示佛的一乘法,無上法、無上乘。學修佛法有四個步驟:信、解、行、證,信解品,從標題上就能開出來,這一品主要講對于大乘法、一乘法的信心、信解的問題。故事裏面說的窮子,本來他是大富長者之子,因小時候出門迷失了回家的路,就一直在外邊乞討。大富長者一直在尋找他,後來終于找到,長者也認出淪落爲乞丐的他就是走失多年的兒子。這個時候,有一個什麼現象呢?窮子看到大富長者,畏懼不敢走近。本來長者是派人叫他回來,窮子以爲是他犯了什麼過失錯誤,人來捉他,甚至怕殺了他,他逃走了。後來長者想辦法,讓與窮子身份相似的家裏傭工去找他,這樣才逐漸地走近窮子,把他叫回家裏來。先安排他做苦力活,逐漸地讓他相信,這個長者的家就是他自己的家,長者就是他的親生父親。慢慢地,窮子就接受了,也敢相信了。

  

這個典故說明我們每一個衆生,本來都是富家子弟,一切都具備,寶物自德自有,因爲迷失了自己的家,迷失多年,不認識自己的家,不認識自己的父親,在外邊乞討。這就是佛法裏說的大乘法,一般衆生、甚至小乘行人他不相信古聖先賢,尤其是釋迦牟尼佛祖他所發現的,我們每一個靈性生命自身本來就具備的福德智慧。我們的福德智慧本來都是完備的,但自己就是信不過自己,猶如窮子迷失自家多年,忽然家裏人找上他說:回家吧,家裏一切都有。他不敢相信,他畏懼。這就是衆生對自身價值,對自我存在本身的潛能不認識,雖經過佛祖的點撥,我們還是不敢相信,我真有那麼大的能量、能力嗎?他不敢相信,懷疑,信不過。

  

真正的大法就是通過這種講故事的方式,讓我們提起信心、堅定信念,我們自身的潛力、潛能是無限的,我們一定要相信自己!這就是第四品信解品的大意,文字雖然很多,佛祖當年也是用口語白話,反複地說,不厭其煩,一個問題有時候在一品裏面說兩叁遍,文字雖多,大意其實就是這麼一點兒。這是《妙法蓮華經》的特點—形象語言,我們通過這個故事,不斷地來體悟妙法真正的微妙之處。

  

我們看一段《妙法蓮華經》的動畫影片……

  

《妙法蓮華經》第四品信解品,通過這個故事(長者窮子的比喻),佛祖提醒衆生,要相信自己的潛能,“心即是佛”,佛是福慧圓滿,福德自在。大乘法、微妙法的特點就是“不求自得”,佛法很重要的一個理念就是“不求自得”。人說,佛界人不思而得,神界人思則得之,魔(心)界人“求”才能得,鬼(身)界人“爭”才能得。

  

我們手裏都有“聞誦妙法蓮華經歌”,這是唐人讀誦此經的感悟。

  

聞誦《妙法蓮華經》歌

   ——唐·修雅法師

  

山色沈沈,松煙冪冪。空林之下,盤陀之石。

  

石上有僧,結跏橫膝。誦白蓮經,從旦至夕。

  

(注:白蓮經即指《妙法蓮華經》)

  

左之右之,虎迹狼迹。十片五片,異花狼藉。

  

偶然相見,未深相識。

  

知是古之人,今之人?是昙彥,是昙翼?

  

(注:昙彥、昙翼爲古代兩位高僧)

  

我聞此經有深旨,覺帝稱之有妙義。

  

合目冥心子細聽,醍醐滴入焦腸裏。

  

佛之意兮祖之髓,我之心兮經之旨。

  

可憐彈指及舉手,不達目前今正是。

  

大矣哉,甚奇特,空王要使群生得。

  

光輝一萬八千土,土土皆作黃金色。

  

四生六道一光中,狂夫猶自問彌勒。

  

(注:這是第一卷佛祖要說《妙法蓮華經》,顯奇特瑞相,衆人都不解,來問彌勒菩薩)

  

  

我亦當年學空寂,一得無心便休息;

  

今日親聞誦此經,始覺驢乘匪端的。

  

我亦當年不出戶,不欲紅塵沾步武;

  

今日親聞誦此經,始覺行行皆寶所。

  

我亦當年愛吟詠,將謂冥搜亂禅定;

  

今日親聞誦此經,何妨筆硯資真性。

  

我亦當年狎兒戲,將謂光陰半虛棄;

  

今日親聞誦此經,始覺聚沙非小事。

  

(注:這是在後面幾品裏面講到的典故:聚沙成塔、滴水成河)

  

我昔曾遊山與水,將謂他山非故裏;

  

今日親聞誦此經,始覺山河無寸地。

  

我昔心猿未調伏,常將金鎖虛拘束;

  

今日親聞誦此經,始覺無物爲拳拲(gǒng)。

  

  

師誦此經經一字,字字爛嚼醍醐味。

  

醍醐之味珍且美,不在唇,不在齒,只在勞生方寸裏。

  

師誦此經經一句,句句白牛親動步。

  

白牛之步疾如風,不在西,不在東,只在浮生日用中。

  

日用不知一何苦,酒之腸,飯之腑。

  

長者揚聲喚不回,何異聾,何異瞽(gǔ,瞽本義:瞎眼)!

  

世人之耳非不聰,耳聰特向經中聾;

  

世人之目非不明,目明特向經中盲。

  

合聰不聰,合明不明,辘轳上下,浪死虛生。

  

世人縱識師之音,誰人能識師之心;

  

世人縱識師之形,誰人能識師之名?

  

師名醫王行佛令,來與衆生治心病。

  

能使迷者醒,狂者定,垢者淨,邪者正,凡者聖。

  

如是則非但天恭敬,人恭敬,亦合龍贊詠,鬼贊詠,佛贊詠。

  

豈得背覺合塵之徒,不稽(qǐ)首而歸命!

  

在座大家都喜歡和修雅法師一樣吟唱詠詩,不要顧慮是不是跟法不相應?跟定不相應?不要有這樣的顧慮。他跟禅定不相違背,不沖突。大乘,大在哪兒?大法無法;微妙法,微妙在哪兒,妙在哪兒?大化無方。大法無法,大化無方。妙法蓮華經中,佛祖給我們開示了一種理念,他非常悠遠、開闊,能夠提升我們衆生的認識高度、提升我們衆生的精神境界,甚至從根本上提升我們衆生氣度、度量。

  

大乘佛法是在唐代時,隨著禅宗的普及,像《妙法蓮華經》這樣的大乘經典的義理,被當時很多人去參悟、領略。今天,我們在倡導文化大發展的大好時代背景下,學習參悟《妙法蓮華經》的妙旨,非常契合時代精神,這也是一個好的、難得的時節因緣。我建議以後經常誦讀妙法蓮華經之歌,甚至能夠唱誦就更好了,妙法蓮華經之歌中間這一段最好,文字比較押韻。這個單子大家都保留,一定都保留,我們要把他熟讀,在一些其他的場合我們可以廣爲讀誦、傳誦。把《妙法蓮華經》的經義妙旨,…

《《妙法蓮華經》淺釋—信解品第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