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妙法蓮華經》淺釋—方便品第二▪P2

  ..續本文上一頁空間是大宇宙存在的一種相狀。爲什麼我們平時對于這個存在,有時候會有這樣一個很反常的念頭出現:“我爲什麼會到人間來,到人間來究竟爲了什麼

  ”這不只是來人間,對于存在本身來說,你不想在人間呆,像昨天晚報上登了一則消息,說是地球上每隔叁十秒,就有一個人選擇離開人間,自己自殺,不想在人間呆。不想在人間呆,以爲就萬事大吉,就沒有了嗎?一切都歸爲零,什麼都不存在了嗎?不是這樣的。實際上這就是最愚癡的,沒有正知見,沒有覺悟,他才有這樣的想法。對存在本身來說,你走到哪兒都逃脫不了空間、時間對你的束縛、局限,逃脫不了,除非走出六道,就是挖掘、認識生命存在本身,認識他以後呢,回歸到本源上來,只有回歸到本源上來,才可以不被時空所束縛、所局限,但其實還是在時空裏面,只不過不受時空的拘束、擺布,所謂六道苦海,就是受無形時空的束縛。所謂的大解脫,“跳出叁界外,不在五行中”,生命自身的解脫、大自在,就是在時空上能夠任意自由、能夠作主,這就是成佛。

   至于說天堂地獄佛國,那是形象的說法,我們剛才說的形象思維,愛因斯坦也說他心動思維的時候用的是形象思維,當思考完成以後呢,還要花大力氣把形象思維轉換成語言。什麼意思呢?我們現在可能做的也是,我們一直接觸到的佛、道,還有民間的一些信仰,一開始接觸到的這些都是形象、形象思維、形象的一種說法,具相的天堂、地獄、佛國,全都把他形象化、具相化,但這個便于更多的人來接受,而真正能夠完全接受天堂地獄佛國的人,那是從形象思維又轉換成抽象思維的大智者,他完全能夠接受。古人用形象思維,是兩個極端的人在用在說,一種是大覺悟的人,他從抽象的理體,到具相的事物,理上究竟了,他又回到具相上,這個時候呢抽象與具相,性相一如,他才能夠堅信天堂地獄極樂佛國,這是因爲他從高處下手,複歸于平淡、複歸于平常,絕對徹悟的高智慧大覺悟者,就用形象思維。還有一種就是最低端的人,也用形象思維,他對于那些高深的道理不太能了解,但是如果你給他講一些形象的故事,他就能夠接受,比如說對他講極樂佛國的依正莊嚴,他就能夠堅信,道理他不明白。這也是淨土宗常說的,兩種人最容易成就——“上智下愚”。上上根的人對極樂世界的理他明白,所以能夠堅信;下下根的人他理上完全不了解,但是他聽說有極樂淨土,他就相信,就肯老實念佛,也能成就。

   時空的體相用,就是他存在的真實相狀是什麼?大家都聽說過,對時間的描述,有人說時間有兩個極至,“一念千載,千載一念”,這就說我們對時間存在的感受,世界爲什麼存在呢?上一次我們通過學習佛法,整個大千世界的主語是什麼呢?主語是人,具體的人,人很抽象,再具體一點說大千世界的主語是我,每個人都是我,每一位衆生是我,既然主語是人是我,世界因何存在?世界因我存在,這很簡單。其實看上去很難的問題,甚至摸不著頭腦,沒法說的問題,在佛法的啓發下也就迎刃而解,很好解釋。世界因何存在?世界因我存在。這句話或許有人不贊成,離開我地球不轉了嗎?世界不存在了嗎?常常這樣說。這個指的是離開體相用,離開體,離開根本的話、離開主語的話,那大千世界就沒法形容,就沒法思考。所以說我們這樣就容易走入困惑,自己給自己設置的困惑,固步自封,我們分析問題,認識問題的方法、大方向就錯了。

   佛祖教導我們認識事物,解決問題始終要圍繞不出本位,圍繞本體,不出本位,不能離開根本。如果我都不在了,世界對我來說在不在?就像我們地球人根本就不知道銀河外星系,那些大千世界,那些存在,因爲我們不知道,我們接觸不到、理解不了,對我們來說他們存在不存在都一樣。這個就涉及到存在還要加上靈性存在。

   我們一般人類的認識,以前早就強調、總結,哲學家的總結:“人類的認識觀,要麼是偏于唯物的、要麼是偏于唯心的”,很容易走這兩個極端。所謂唯心唯物,就是把如實地認識事物的出發點搞錯了,唯物的認識觀,離開我,離開靈性存在而單從物質的角度看問題,我不存在,世界照樣在,地球照樣轉。如果離開我,離開我的主觀感受,離開靈性存在要看時空的話,單從唯物的角度講時空的體,時間也不好用數字來計算,時空的體是無限的。加上了靈性存在,加上了主語,加上靈性,加上我,我對時空的感受,這樣才是佛祖教導我們如實認識事物的正確方法。必須要加上我的感受,因爲我存在所以世界才存在,因爲我存在才有時空的感受,反過來說,世界的存在正好印證了我的存在,時空的存在反過來正好爲我的存在提供了可能,這是一種所謂的相對的、辯證的。

   佛法是超辯證法的思維,他更從實質上講體相用是一體的,我們說我,什麼是我?如果說小我,一時一地的我,也許一個念頭,具體的一個念頭是我,要講真實的我,講大我的話,整個世界、大宇宙都是我,我能感受到的,我能認識到的,都屬于我的範圍,這就是一個形象思維。小我是一個念頭,單一方面生滅不定的念頭,大我指的是所有時空的存在。時空的體是什麼?時空的體就是我,就是靈性的存在。時間是什麼?是我,是我的存在就是時間,要離開我的存在,時間以分分秒秒來計算,鍾表在那兒滴滴答答地走,那是遊戲,沒有什麼意義。空間也同樣。時空的體是什麼呢?是在覺悟狀態下的我,大我。

   宋朝的大儒,他參照佛法禅宗開悟,有一句話說得很經典:“宇宙即吾心,吾心即宇宙”。時空的體就是我,就是我心,這是宋明理學家的原話。“宇”是所有時間,“宙”是所有空間,所有的時空加起來是宇宙。開悟的人說宇宙即吾心,吾心即宇宙。這就說明時空的體要去丈量是不可能的,用數字來統計也是不可能的。就相對而言,時間可以用分秒來計量,有開始有結束,那不是大時間,大時間是沒有開始結束的;空間要用尺子來丈量也是局部的小空間,大空間也是沒有一個概念,不可以表述。這正好印證了,古人的另一句話:“其小無內,其大無外”,也是對時空的一種描述。說小時空就小到一個點上,甚至于就是我們每個人的一念,我們每個人的一個念頭展開來可以爲無限的時空,他指的就是時空加上我們的意念,加上吾心,加上靈性存在,物質存在加上靈性存在才是真實存在的一種反映。

   佛祖給我們人間帶來的大法、妙法,妙就妙在這個地方,他是用他獨特的方法、認識觀,來揭示事物的本質。唯物論也講認識事物的本質,透過現象看本質。但從佛法的角度看,他是離開靈性的角度,是單方面的,從物質的角度分析事物,他會得出這樣結論。單從唯物的角度來研究物質世界,研究物質存在,研究學問的話,那將來地球人類不存在了,甚至地球也不存在了,他的問題還沒完,還沒結束,他的文章還沒寫完,他人不存在了,他的文章還沒寫完;他人不存在了,他的話還沒說完;他人不存在了,他的思考還要繼續。他還沒抓到理,爲什麼?他還不是如實地認識,他離開了靈性的存在,大方向就錯了。

   這個十如是,佛祖倡導的事物的體相用。我們就這一個問題說了這麼多。時空以覺悟、以吾心爲體,還有古人的話爲論據:“夢裏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這是時空以吾心爲體。時空的相是什麼呢?六道就是時空的相,時空的相有時候是一個點,有時候是一條線,有時候是一個平面,對有的衆生來說是立體的、叁維的,對更高級的衆生來說他是多維的,他就是以六道爲相。時空的用是什麼呢?就是物質存在跟靈性存在,也就是大千世界和我們衆生存在本身非常自在、莊嚴、快樂,妙用自如。

   我們占用這麼多的時間來解釋時空的體相用,這對提升我們的認識悟性,甚至對我們開悟都有很大的幫助。開悟就是解決時空局限的問題,開悟以後沒有苦,只有樂,生命存在的本身就是非常自在快樂的一件事。有人或許說你們學佛修行是不是很苦,自討苦吃。我們說不是這樣,局部地看是很苦,或者從表面上、從表層看、從現象上看是苦了一點,但從內在的實質上看,我們是走出了相對的苦樂,而達到了沒有相對苦樂的極樂!所謂極樂就是只有樂,沒有苦,極樂又叫作清淨法樂,或者叫作禅悅法喜。我們修行的目的,就是尋求真正的快樂,不是自討苦吃,而是尋求真正的快樂。

  下一個話頭:生命的體相用是什麼?

   生命以什麼爲體?生命以“樂”爲體,以“快樂”爲體。快樂就是生命存在的源泉,存在的可能,存在的第一因。從樂的角度來講,世間樂,我們的業報身最初也是來自于相對的樂,從樂而生,因爲第一因都是相對的,都是有生滅的,所以我們的業報身也不究竟,也是有生滅的。而法樂禅悅、清淨樂是原本具備的,是離開相對的,絕對的大自在、大快樂,他就是法身的本源。體悟法身,也是要從禅悅法喜這個角度,什麼時候認識到清淨法樂,什麼時候我們才能夠見到法身,才能夠認識到法身,認識到超越時空局限的生命的真實存在。我們修行還是在求,追求快樂,樂是生命的體,靈性存在的體,大自在、大快樂,如…

《《妙法蓮華經》淺釋—方便品第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