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空间是大宇宙存在的一种相状。为什么我们平时对于这个存在,有时候会有这样一个很反常的念头出现:“我为什么会到人间来,到人间来究竟为了什么
”这不只是来人间,对于存在本身来说,你不想在人间呆,像昨天晚报上登了一则消息,说是地球上每隔三十秒,就有一个人选择离开人间,自己自杀,不想在人间呆。不想在人间呆,以为就万事大吉,就没有了吗?一切都归为零,什么都不存在了吗?不是这样的。实际上这就是最愚痴的,没有正知见,没有觉悟,他才有这样的想法。对存在本身来说,你走到哪儿都逃脱不了空间、时间对你的束缚、局限,逃脱不了,除非走出六道,就是挖掘、认识生命存在本身,认识他以后呢,回归到本源上来,只有回归到本源上来,才可以不被时空所束缚、所局限,但其实还是在时空里面,只不过不受时空的拘束、摆布,所谓六道苦海,就是受无形时空的束缚。所谓的大解脱,“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生命自身的解脱、大自在,就是在时空上能够任意自由、能够作主,这就是成佛。
至于说天堂地狱佛国,那是形象的说法,我们刚才说的形象思维,爱因斯坦也说他心动思维的时候用的是形象思维,当思考完成以后呢,还要花大力气把形象思维转换成语言。什么意思呢?我们现在可能做的也是,我们一直接触到的佛、道,还有民间的一些信仰,一开始接触到的这些都是形象、形象思维、形象的一种说法,具相的天堂、地狱、佛国,全都把他形象化、具相化,但这个便于更多的人来接受,而真正能够完全接受天堂地狱佛国的人,那是从形象思维又转换成抽象思维的大智者,他完全能够接受。古人用形象思维,是两个极端的人在用在说,一种是大觉悟的人,他从抽象的理体,到具相的事物,理上究竟了,他又回到具相上,这个时候呢抽象与具相,性相一如,他才能够坚信天堂地狱极乐佛国,这是因为他从高处下手,复归于平淡、复归于平常,绝对彻悟的高智慧大觉悟者,就用形象思维。还有一种就是最低端的人,也用形象思维,他对于那些高深的道理不太能了解,但是如果你给他讲一些形象的故事,他就能够接受,比如说对他讲极乐佛国的依正庄严,他就能够坚信,道理他不明白。这也是净土宗常说的,两种人最容易成就——“上智下愚”。上上根的人对极乐世界的理他明白,所以能够坚信;下下根的人他理上完全不了解,但是他听说有极乐净土,他就相信,就肯老实念佛,也能成就。 时空的体相用,就是他存在的真实相状是什么?大家都听说过,对时间的描述,有人说时间有两个极至,“一念千载,千载一念”,这就说我们对时间存在的感受,世界为什么存在呢?上一次我们通过学习佛法,整个大千世界的主语是什么呢?主语是人,具体的人,人很抽象,再具体一点说大千世界的主语是我,每个人都是我,每一位众生是我,既然主语是人是我,世界因何存在?世界因我存在,这很简单。其实看上去很难的问题,甚至摸不着头脑,没法说的问题,在佛法的启发下也就迎刃而解,很好解释。世界因何存在?世界因我存在。这句话或许有人不赞成,离开我地球不转了吗?世界不存在了吗?常常这样说。这个指的是离开体相用,离开体,离开根本的话、离开主语的话,那大千世界就没法形容,就没法思考。所以说我们这样就容易走入困惑,自己给自己设置的困惑,固步自封,我们分析问题,认识问题的方法、大方向就错了。 佛祖教导我们认识事物,解决问题始终要围绕不出本位,围绕本体,不出本位,不能离开根本。如果我都不在了,世界对我来说在不在?就像我们地球人根本就不知道银河外星系,那些大千世界,那些存在,因为我们不知道,我们接触不到、理解不了,对我们来说他们存在不存在都一样。这个就涉及到存在还要加上灵性存在。 我们一般人类的认识,以前早就强调、总结,哲学家的总结:“人类的认识观,要么是偏于唯物的、要么是偏于唯心的”,很容易走这两个极端。所谓唯心唯物,就是把如实地认识事物的出发点搞错了,唯物的认识观,离开我,离开灵性存在而单从物质的角度看问题,我不存在,世界照样在,地球照样转。如果离开我,离开我的主观感受,离开灵性存在要看时空的话,单从唯物的角度讲时空的体,时间也不好用数字来计算,时空的体是无限的。加上了灵性存在,加上了主语,加上灵性,加上我,我对时空的感受,这样才是佛祖教导我们如实认识事物的正确方法。必须要加上我的感受,因为我存在所以世界才存在,因为我存在才有时空的感受,反过来说,世界的存在正好印证了我的存在,时空的存在反过来正好为我的存在提供了可能,这是一种所谓的相对的、辩证的。 佛法是超辩证法的思维,他更从实质上讲体相用是一体的,我们说我,什么是我?如果说小我,一时一地的我,也许一个念头,具体的一个念头是我,要讲真实的我,讲大我的话,整个世界、大宇宙都是我,我能感受到的,我能认识到的,都属于我的范围,这就是一个形象思维。小我是一个念头,单一方面生灭不定的念头,大我指的是所有时空的存在。时空的体是什么?时空的体就是我,就是灵性的存在。时间是什么?是我,是我的存在就是时间,要离开我的存在,时间以分分秒秒来计算,钟表在那儿滴滴答答地走,那是游戏,没有什么意义。空间也同样。时空的体是什么呢?是在觉悟状态下的我,大我。 宋朝的大儒,他参照佛法禅宗开悟,有一句话说得很经典:“宇宙即吾心,吾心即宇宙”。时空的体就是我,就是我心,这是宋明理学家的原话。“宇”是所有时间,“宙”是所有空间,所有的时空加起来是宇宙。开悟的人说宇宙即吾心,吾心即宇宙。这就说明时空的体要去丈量是不可能的,用数字来统计也是不可能的。就相对而言,时间可以用分秒来计量,有开始有结束,那不是大时间,大时间是没有开始结束的;空间要用尺子来丈量也是局部的小空间,大空间也是没有一个概念,不可以表述。这正好印证了,古人的另一句话:“其小无内,其大无外”,也是对时空的一种描述。说小时空就小到一个点上,甚至于就是我们每个人的一念,我们每个人的一个念头展开来可以为无限的时空,他指的就是时空加上我们的意念,加上吾心,加上灵性存在,物质存在加上灵性存在才是真实存在的一种反映。 佛祖给我们人间带来的大法、妙法,妙就妙在这个地方,他是用他独特的方法、认识观,来揭示事物的本质。唯物论也讲认识事物的本质,透过现象看本质。但从佛法的角度看,他是离开灵性的角度,是单方面的,从物质的角度分析事物,他会得出这样结论。单从唯物的角度来研究物质世界,研究物质存在,研究学问的话,那将来地球人类不存在了,甚至地球也不存在了,他的问题还没完,还没结束,他的文章还没写完,他人不存在了,他的文章还没写完;他人不存在了,他的话还没说完;他人不存在了,他的思考还要继续。他还没抓到理,为什么?他还不是如实地认识,他离开了灵性的存在,大方向就错了。 这个十如是,佛祖倡导的事物的体相用。我们就这一个问题说了这么多。时空以觉悟、以吾心为体,还有古人的话为论据:“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这是时空以吾心为体。时空的相是什么呢?六道就是时空的相,时空的相有时候是一个点,有时候是一条线,有时候是一个平面,对有的众生来说是立体的、三维的,对更高级的众生来说他是多维的,他就是以六道为相。时空的用是什么呢?就是物质存在跟灵性存在,也就是大千世界和我们众生存在本身非常自在、庄严、快乐,妙用自如。 我们占用这么多的时间来解释时空的体相用,这对提升我们的认识悟性,甚至对我们开悟都有很大的帮助。开悟就是解决时空局限的问题,开悟以后没有苦,只有乐,生命存在的本身就是非常自在快乐的一件事。有人或许说你们学佛修行是不是很苦,自讨苦吃。我们说不是这样,局部地看是很苦,或者从表面上、从表层看、从现象上看是苦了一点,但从内在的实质上看,我们是走出了相对的苦乐,而达到了没有相对苦乐的极乐!所谓极乐就是只有乐,没有苦,极乐又叫作清净法乐,或者叫作禅悦法喜。我们修行的目的,就是寻求真正的快乐,不是自讨苦吃,而是寻求真正的快乐。 下一个话头:生命的体相用是什么?
生命以什么为体?生命以“乐”为体,以“快乐”为体。快乐就是生命存在的源泉,存在的可能,存在的第一因。从乐的角度来讲,世间乐,我们的业报身最初也是来自于相对的乐,从乐而生,因为第一因都是相对的,都是有生灭的,所以我们的业报身也不究竟,也是有生灭的。而法乐禅悦、清净乐是原本具备的,是离开相对的,绝对的大自在、大快乐,他就是法身的本源。体悟法身,也是要从禅悦法喜这个角度,什么时候认识到清净法乐,什么时候我们才能够见到法身,才能够认识到法身,认识到超越时空局限的生命的真实存在。我们修行还是在求,追求快乐,乐是生命的体,灵性存在的体,大自在、大快乐,如…《《妙法莲华经》浅释—方便品第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