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人間佛教·生命教育系列——《觀無量壽經》的脫離苦厄自得安樂法(依淳)▪P2

  ..續本文上一頁念嗔心起的可怖”,無明、交損友、怨恨、忿怒,會使人六親不認,忤逆弑上。

  【經文】

  時,阿阇世問守門人:“父王今者猶存在耶?”

  時,守門者白言:“大王!國大夫人身塗糗蜜,璎珞盛漿,持用上王。沙門目連及富樓那,從空而來爲王說法。不可禁製。”

  時,阿阇世聞此語已,怒其母曰:“我母是賊!與賊爲伴。沙門惡人,幻惑咒術,令此惡王多日不死。”即執利劍欲害其母。

  十二、耆婆、月光護王後——月光、耆婆二重臣力勸阿阇世不可無道弑母,謂弑母乃下賤人的不可饒恕行爲。二臣手按劍,保護韋提希夫人退出。

  【經文】

  時,有一臣,名曰月光,聰明多智,及與耆婆,爲王作禮,白言:“大王!臣聞毗陀論經說,劫初已來,有諸惡王,貪國位故,殺害其父一萬八千,未曾聞有無道害母。王今爲此殺逆之事,汙刹利種,臣不忍聞,是栴陀羅,我等不宜複住于此。”

  時,二大臣說此語竟,以手按劍,卻行而退。

  十叁、幽系王後于深宮——耆婆力谏,阿阇世不敢弑母,乃幽系其母于深宮中,令不可出,與外隔絕。

  【經文】

  時,阿阇世驚怖惶懼,告耆婆言:“汝不爲我耶?”

  耆婆白言:“大王!慎莫害母!”

  王聞此語,忏悔求救,即便舍劍,止不害母,敕語內官,閉置深宮,不令複出。

  十四、韋提希被幽閉在深宮中,身心俱苦痛,遂憶念叁寶,遙請釋尊派遣大目乾連和阿難來爲說法慰問。韋提希夫人很體諒佛陀,敬重佛陀,即便很苦,也不忍勞駕佛陀,僅希求佛陀派遣熟悉的目連尊者與阿難來慰問。

  【經文】

  時,韋提希被幽閉已,愁憂憔悴,遙向耆阇崛山爲佛作禮,而作是言:“如來世尊!在昔之時,恒遣阿難來慰問我,我今愁憂,世尊威重,無由得見,願遣目連尊者、阿難與我相見。”

  十五、佛陀應感——韋提希夫人的悲泣和想望,感應身在十數裏外的佛陀。佛不但派了大目乾連及阿難來到王宮,自己也親身到深宮,釋梵護世諸天也趕來在虛空中,普雨天華持用供養。這是叁寶和護世諸天都來保護善良信徒。

  【經文】

  作是語已,悲泣雨淚,遙向佛禮,未舉頭頃,爾時世尊在耆阇崛山,知韋提希心之所念,即敕大目揵連及以阿難從空而來,佛從耆阇崛山沒,于王宮出。時,韋提希禮已舉頭,見世尊釋迦牟尼佛身紫金色,坐百寶蓮華,目連侍左,阿難在右,釋梵護世諸天在虛空中,普雨天華持用供養。

  十六、韋提希對佛哭訴委屈,請佛開示:(一)過去世造何業致生阿阇世逆子。(二)以何故因緣阿阇世結交提婆達多這損友。(叁)請佛爲我廣說何處無憂惱,我願移生彼安樂之地。(四)自陳體驗——閻浮提濁惡處,地獄、餓鬼、畜生處處可見,希願未來不再聽到惡聲,不再見到惡人。(五)求哀忏悔過愆。(六)請佛教授觀想清淨業處的方法。

  從韋提希夫人的哭訴中,可知她已見證到“人間穢惡土,及人間叁惡道。”所以請求佛陀教授觀想“清淨業所成的善生處”,以求出離人間穢土。

  【經文】

  時,韋提希見佛世尊,自絕璎珞,舉身投地,號泣向佛白言:“世尊!我宿何罪生此惡子?世尊!複有何等因緣,與提婆達多共爲眷屬?唯願世尊爲我廣說無憂惱處。我當往生,不樂閻浮提濁惡世也。此濁惡處,地獄、餓鬼、畜生盈滿,多不善聚。願我未來不聞惡聲,不見惡人。今向世尊五體投地,求哀忏悔。唯願佛日教我觀于清淨業處。”

  十七、佛陀應韋提希夫人之請,利用視訊教學爲說法,先以智慧神通方便,放光示現十方諸佛的莊嚴妙淨土,令夫人見之生歡喜,暫離憂苦之情,再漸次爲她建立新希望、新人生觀。自此佛陀常利用視訊教學,讓當機者透過眼見耳聞聲光色影的情境,而對佛所述之事,清楚理解,引起感動、信仰、誓學,達到教化的目的。

  【經文】

  爾時,世尊放眉間光,其光金色,遍照十方無量世界,還住佛頂,化爲金臺如須彌山;十方諸佛淨妙國土,皆于中現。或有國土七寶合成,複有國土純是蓮花,複有國土如自在天宮,複有國土如頗梨鏡,十方國土皆于中現。有如是等無量諸佛國土嚴顯可觀,令韋提希見。

  十八、韋提希鍾于西方淨土。佛陀運用方便法門,令韋提希看清處十方諸佛的世界,然她獨鍾于阿彌陀佛的西方淨土,生起信受之心,並求釋尊傳授思惟往生極樂淨土的方法。

  【經文】

  時,韋提希白佛言:“世尊!是諸佛土,雖複清淨,皆有光明,我今樂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所。唯願世尊教我思惟,教我正受。”

  十九、釋尊以招牌微笑、口中放光,面對當前的韋提希,並惠及在另一處所的頻婆娑羅王。頻婆娑羅王雖遭幽閉在七重監獄中,心眼得開,遙見到世尊,信力增強,自致成就聲聞叁果,斷盡九品之惑,可不再來欲界受生。

  燦爛而微笑的臉,和使人感覺愉悅、溫馨、智慧的語言,是古今全人類共同的喜歡。所謂口中放光,意思是說真語、實語、溫和語、安慰語、吉祥語、提攜語、離怖畏語,是講說使人感覺到光明、溫暖、希望的語言。

  【經文】

  爾時,世尊即便微笑,有五色光從佛口出,一一光照頻婆娑羅王頂。爾時,大王雖在幽閉,心眼無障,遙見世尊,頭面作禮,自然增進,成阿那含。

  二十、佛說:“阿彌陀佛去此不遠,你應當一心系念于阿彌

  陀佛,谛觀往生彼國的清淨業行,以求成就往生。我將

  爲你及一切有心修淨業求生西方淨土的凡夫廣說各種

  譬喻。

  佛說:“求往生極樂淨土,先得在此世將人間所應修的叁種世間福具修圓滿。這叁種世間福是:(一)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二)受持叁歸,具足衆戒,不犯威儀。(叁)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佛陀于此點出“人間叁福行是求生淨土的先決條件,要往生淨土世界,先得把人的本份作好,把叁福給修足”。

  佛又說:“叁福爲淨業,是叁世諸佛的淨業正因。”佛陀于此點出“叁福行是淨業,是一切佛的種子行,人成即佛成。”

  【經文】

  爾時,世尊告韋提希:“汝今知不?阿彌陀佛去此不遠。汝當系念,谛觀彼國淨業成者。我今爲汝廣說衆譬,亦令未來世一切凡夫,欲修淨業者得生西方極樂國土。欲生彼國者,當修叁福:一者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二者受持叁歸,具足衆戒,不犯威儀。叁者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如此叁事,名爲淨業。”佛告韋提希:“汝今知不?此叁種業,乃是過去未來現在叁世諸佛淨業正因。”

  二十一、佛爲一切受到煩惱所賊害的衆生說清淨業行。此清

  淨業行即觀西方極樂世界一切妙樂之事的法門。藉佛

  力,一心清淨,就能産生執鏡見像的妙用,親見極樂奇

  妙莊嚴不可思議的淨土。當心生起法喜時,應時就證得

  無生法忍(大智度論卷五十(大二五

  四一七下):“無

  生法忍者,于無生滅諸法實相中,信受通達,無礙不退,

  是名無生忍。”)

  【經文】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谛聽!谛聽!善思念之。如來今者爲未來世一切衆生爲煩惱賊之所害者說清淨業。善哉!韋提希快問此事。阿難!汝當受持,廣爲多衆宣說佛語。如來今者,教韋提希及未來世一切衆生,觀于西方極樂世界。以佛力故,當得見彼清淨國土,如執明鏡自見面像,見彼國土極妙樂事。心歡喜故,應時即得無生法忍。”

  二十二、佛說:“凡夫由于谛想羸劣,未具天眼,不克遠觀,因此須仗佛力,才能見諸佛淨土。但諸佛都具成就種種神通、智慧、方便,因此可以協助衆生得見諸佛淨土。”此處點明須仗佛力才能見諸佛淨土。問題是:“如何才能引佛力來相助呢?”此處佛點出“凡夫如我們,因谛想羸劣,未具天眼所以不能看見西方極樂淨土。”眼所不見,並非無有,只因我們的眼力有所不逮,故不可據己之眼見耳聞,便道有無。惟如有佛力的依憑,則可仗佛力而或見或聞。

  【經文】

  佛告韋提希:“汝是凡夫心,想羸劣,未得天眼,不能遠觀。諸佛如來有異方便,令汝得見。”

  二十叁、韋提希問:“後世衆生不如我幸運,得仗佛力,若佛滅後,惡濁衆生遭五苦所逼害時,彼等將用何方法而得見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這是韋提希夫人推己及人,爲後世之人謀出苦得沾法語,是利益他人、利益後世的菩薩行。由此可以了解韋提希夫人不是個自私自利的人,她身心陷入在極度的苦難中,得到一點點的安慰,一絲絲的解脫,她立即想到無量數的苦衆生、後世生活于五濁中的苦人、不如她幸的人,真是一個仁慈的國母。

  【經文】

  時,韋提希白佛言:“世尊!如我今者,以佛力故,見彼國土;若佛滅後,諸衆生等,濁惡不善,五苦所逼,雲何當見阿彌陀佛極樂世界?”

  二十四、佛說:“只要專心系念一處,觀想于西方即可。”此處佛說得非常簡單,“專心系念一處,觀想于西方即可”,這是佛陀的智慧方便,先以一法概之,令聽者心生易想。隨後再次第一一開示一心觀想西方極樂淨土的十六種觀法,和九品往生之道。這是極其有效而且令人深刻易學易記。所謂“專心系念一處”即是將心念系挂在一特定之對像而不散亂,這是進入正觀所修的方便法。本經以下佛所說的修“日觀”等,均是能方便入極樂依報正報的正觀。

  【經文】

  佛告韋提希:“汝及衆生,應當專心系念一處,想于西方。雲何作想?

  二十五、第一個觀想法爲“日觀法”。

  行者可正坐向西,觀想日常所熟悉常見的美麗落日,心專注于想像金鼓一般的夕陽,專注想像到即便眼睛張開,金鼓依然清楚映現在心鏡中,燦爛美麗,這是觀西方落日的奇景,稱日觀。太陽是萬物生活中的必須品,我們不能缺它,雖然我們每天看到陽光,卻很少關心陽光,也很少想一日之間陽光何時最美,是如何美法,即使偶然看到朝陽或夕陽的斑燦霞光,也很少去記憶它。其實在我們生活裏有許多真…

《人間佛教·生命教育系列——《觀無量壽經》的脫離苦厄自得安樂法(依淳)》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