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念嗔心起的可怖”,无明、交损友、怨恨、忿怒,会使人六亲不认,忤逆弑上。
【经文】
时,阿阇世问守门人:“父王今者犹存在耶?”
时,守门者白言:“大王!国大夫人身涂糗蜜,璎珞盛浆,持用上王。沙门目连及富楼那,从空而来为王说法。不可禁制。”
时,阿阇世闻此语已,怒其母曰:“我母是贼!与贼为伴。沙门恶人,幻惑咒术,令此恶王多日不死。”即执利剑欲害其母。
十二、耆婆、月光护王后——月光、耆婆二重臣力劝阿阇世不可无道弑母,谓弑母乃下贱人的不可饶恕行为。二臣手按剑,保护韦提希夫人退出。
【经文】
时,有一臣,名曰月光,聪明多智,及与耆婆,为王作礼,白言:“大王!臣闻毗陀论经说,劫初已来,有诸恶王,贪国位故,杀害其父一万八千,未曾闻有无道害母。王今为此杀逆之事,污刹利种,臣不忍闻,是栴陀罗,我等不宜复住于此。”
时,二大臣说此语竟,以手按剑,却行而退。
十三、幽系王后于深宫——耆婆力谏,阿阇世不敢弑母,乃幽系其母于深宫中,令不可出,与外隔绝。
【经文】
时,阿阇世惊怖惶惧,告耆婆言:“汝不为我耶?”
耆婆白言:“大王!慎莫害母!”
王闻此语,忏悔求救,即便舍剑,止不害母,敕语内官,闭置深宫,不令复出。
十四、韦提希被幽闭在深宫中,身心俱苦痛,遂忆念三宝,遥请释尊派遣大目乾连和阿难来为说法慰问。韦提希夫人很体谅佛陀,敬重佛陀,即便很苦,也不忍劳驾佛陀,仅希求佛陀派遣熟悉的目连尊者与阿难来慰问。
【经文】
时,韦提希被幽闭已,愁忧憔悴,遥向耆阇崛山为佛作礼,而作是言:“如来世尊!在昔之时,恒遣阿难来慰问我,我今愁忧,世尊威重,无由得见,愿遣目连尊者、阿难与我相见。”
十五、佛陀应感——韦提希夫人的悲泣和想望,感应身在十数里外的佛陀。佛不但派了大目乾连及阿难来到王宫,自己也亲身到深宫,释梵护世诸天也赶来在虚空中,普雨天华持用供养。这是三宝和护世诸天都来保护善良信徒。
【经文】
作是语已,悲泣雨泪,遥向佛礼,未举头顷,尔时世尊在耆阇崛山,知韦提希心之所念,即敕大目揵连及以阿难从空而来,佛从耆阇崛山没,于王宫出。时,韦提希礼已举头,见世尊释迦牟尼佛身紫金色,坐百宝莲华,目连侍左,阿难在右,释梵护世诸天在虚空中,普雨天华持用供养。
十六、韦提希对佛哭诉委屈,请佛开示:(一)过去世造何业致生阿阇世逆子。(二)以何故因缘阿阇世结交提婆达多这损友。(三)请佛为我广说何处无忧恼,我愿移生彼安乐之地。(四)自陈体验——阎浮提浊恶处,地狱、饿鬼、畜生处处可见,希愿未来不再听到恶声,不再见到恶人。(五)求哀忏悔过愆。(六)请佛教授观想清净业处的方法。
从韦提希夫人的哭诉中,可知她已见证到“人间秽恶土,及人间三恶道。”所以请求佛陀教授观想“清净业所成的善生处”,以求出离人间秽土。
【经文】
时,韦提希见佛世尊,自绝璎珞,举身投地,号泣向佛白言:“世尊!我宿何罪生此恶子?世尊!复有何等因缘,与提婆达多共为眷属?唯愿世尊为我广说无忧恼处。我当往生,不乐阎浮提浊恶世也。此浊恶处,地狱、饿鬼、畜生盈满,多不善聚。愿我未来不闻恶声,不见恶人。今向世尊五体投地,求哀忏悔。唯愿佛日教我观于清净业处。”
十七、佛陀应韦提希夫人之请,利用视讯教学为说法,先以智慧神通方便,放光示现十方诸佛的庄严妙净土,令夫人见之生欢喜,暂离忧苦之情,再渐次为她建立新希望、新人生观。自此佛陀常利用视讯教学,让当机者透过眼见耳闻声光色影的情境,而对佛所述之事,清楚理解,引起感动、信仰、誓学,达到教化的目的。
【经文】
尔时,世尊放眉间光,其光金色,遍照十方无量世界,还住佛顶,化为金台如须弥山;十方诸佛净妙国土,皆于中现。或有国土七宝合成,复有国土纯是莲花,复有国土如自在天宫,复有国土如颇梨镜,十方国土皆于中现。有如是等无量诸佛国土严显可观,令韦提希见。
十八、韦提希钟于西方净土。佛陀运用方便法门,令韦提希看清处十方诸佛的世界,然她独钟于阿弥陀佛的西方净土,生起信受之心,并求释尊传授思惟往生极乐净土的方法。
【经文】
时,韦提希白佛言:“世尊!是诸佛土,虽复清净,皆有光明,我今乐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所。唯愿世尊教我思惟,教我正受。”
十九、释尊以招牌微笑、口中放光,面对当前的韦提希,并惠及在另一处所的频婆娑罗王。频婆娑罗王虽遭幽闭在七重监狱中,心眼得开,遥见到世尊,信力增强,自致成就声闻三果,断尽九品之惑,可不再来欲界受生。
灿烂而微笑的脸,和使人感觉愉悦、温馨、智慧的语言,是古今全人类共同的喜欢。所谓口中放光,意思是说真语、实语、温和语、安慰语、吉祥语、提携语、离怖畏语,是讲说使人感觉到光明、温暖、希望的语言。
【经文】
尔时,世尊即便微笑,有五色光从佛口出,一一光照频婆娑罗王顶。尔时,大王虽在幽闭,心眼无障,遥见世尊,头面作礼,自然增进,成阿那含。
二十、佛说:“阿弥陀佛去此不远,你应当一心系念于阿弥
陀佛,谛观往生彼国的清净业行,以求成就往生。我将
为你及一切有心修净业求生西方净土的凡夫广说各种
譬喻。
佛说:“求往生极乐净土,先得在此世将人间所应修的三种世间福具修圆满。这三种世间福是:(一)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二)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佛陀于此点出“人间三福行是求生净土的先决条件,要往生净土世界,先得把人的本份作好,把三福给修足”。
佛又说:“三福为净业,是三世诸佛的净业正因。”佛陀于此点出“三福行是净业,是一切佛的种子行,人成即佛成。”
【经文】
尔时,世尊告韦提希:“汝今知不?阿弥陀佛去此不远。汝当系念,谛观彼国净业成者。我今为汝广说众譬,亦令未来世一切凡夫,欲修净业者得生西方极乐国土。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如此三事,名为净业。”佛告韦提希:“汝今知不?此三种业,乃是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净业正因。”
二十一、佛为一切受到烦恼所贼害的众生说清净业行。此清
净业行即观西方极乐世界一切妙乐之事的法门。藉佛
力,一心清净,就能产生执镜见像的妙用,亲见极乐奇
妙庄严不可思议的净土。当心生起法喜时,应时就证得
无生法忍(大智度论卷五十(大二五
四一七下):“无
生法忍者,于无生灭诸法实相中,信受通达,无碍不退,
是名无生忍。”)
【经文】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如来今者为未来世一切众生为烦恼贼之所害者说清净业。善哉!韦提希快问此事。阿难!汝当受持,广为多众宣说佛语。如来今者,教韦提希及未来世一切众生,观于西方极乐世界。以佛力故,当得见彼清净国土,如执明镜自见面像,见彼国土极妙乐事。心欢喜故,应时即得无生法忍。”
二十二、佛说:“凡夫由于谛想羸劣,未具天眼,不克远观,因此须仗佛力,才能见诸佛净土。但诸佛都具成就种种神通、智慧、方便,因此可以协助众生得见诸佛净土。”此处点明须仗佛力才能见诸佛净土。问题是:“如何才能引佛力来相助呢?”此处佛点出“凡夫如我们,因谛想羸劣,未具天眼所以不能看见西方极乐净土。”眼所不见,并非无有,只因我们的眼力有所不逮,故不可据己之眼见耳闻,便道有无。惟如有佛力的依凭,则可仗佛力而或见或闻。
【经文】
佛告韦提希:“汝是凡夫心,想羸劣,未得天眼,不能远观。诸佛如来有异方便,令汝得见。”
二十三、韦提希问:“后世众生不如我幸运,得仗佛力,若佛灭后,恶浊众生遭五苦所逼害时,彼等将用何方法而得见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这是韦提希夫人推己及人,为后世之人谋出苦得沾法语,是利益他人、利益后世的菩萨行。由此可以了解韦提希夫人不是个自私自利的人,她身心陷入在极度的苦难中,得到一点点的安慰,一丝丝的解脱,她立即想到无量数的苦众生、后世生活于五浊中的苦人、不如她幸的人,真是一个仁慈的国母。
【经文】
时,韦提希白佛言:“世尊!如我今者,以佛力故,见彼国土;若佛灭后,诸众生等,浊恶不善,五苦所逼,云何当见阿弥陀佛极乐世界?”
二十四、佛说:“只要专心系念一处,观想于西方即可。”此处佛说得非常简单,“专心系念一处,观想于西方即可”,这是佛陀的智慧方便,先以一法概之,令听者心生易想。随后再次第一一开示一心观想西方极乐净土的十六种观法,和九品往生之道。这是极其有效而且令人深刻易学易记。所谓“专心系念一处”即是将心念系挂在一特定之对像而不散乱,这是进入正观所修的方便法。本经以下佛所说的修“日观”等,均是能方便入极乐依报正报的正观。
【经文】
佛告韦提希:“汝及众生,应当专心系念一处,想于西方。云何作想?
二十五、第一个观想法为“日观法”。
行者可正坐向西,观想日常所熟悉常见的美丽落日,心专注于想像金鼓一般的夕阳,专注想像到即便眼睛张开,金鼓依然清楚映现在心镜中,灿烂美丽,这是观西方落日的奇景,称日观。太阳是万物生活中的必须品,我们不能缺它,虽然我们每天看到阳光,却很少关心阳光,也很少想一日之间阳光何时最美,是如何美法,即使偶然看到朝阳或夕阳的斑灿霞光,也很少去记忆它。其实在我们生活里有许多真…
《人间佛教·生命教育系列——《观无量寿经》的脱离苦厄自得安乐法(依淳)》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