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趙樸初人間佛教思想試論(楊曾文)▪P4

  ..續本文上一頁有情”的崇高事業而努力奮鬥,積極奉獻;

  4、繼承和發揚中國佛教優良傳統,主要有"農禅並重"、"注重學術研究"和"國際友好交流"叁大傳統;

  5、佛教必須“續佛慧命”,傳承正信正法,保持組織的純潔性,爲此必須加強自身的信仰、道風、人才、教製、組織五大建設,並且不斷發展佛教的文化和教育事業;

  6、維護法律尊嚴、人民利益、民族團結、社會和諧,維護祖國統一。

  2002年中國佛教協會第六屆全國代表會議選舉産生新一屆佛協領導班子,一誠會長在以《繼承趙樸初會長遺願,同心協力開創中國佛教事業新局面》的報告①中說:

  趙樸初會長生前還大力倡導“人間佛教”思想,號召我國佛教界“自覺地以實現人間淨土爲己任,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這一莊嚴國土、利樂有情的崇高事業貢獻自己的光和熱”。我們要繼承趙樸初會長的遺願,努力去完成他未竟的事業。

   趙樸初居士雖然逝世了,然而他提出並通過總結佛協、佛教界的新鮮經驗加以發展的人間佛教思想,已爲佛協新一屆領導、大陸佛教界繼承,可以預料必將隨著新世紀的佛教實踐有新的發展。

  2003年中國佛教協會成立五十周年,佛協常務副會長聖輝法師在紀念佛協成立五十周年慶典上所作的報告《中國佛教協會五十周年》中說:

  五十年來,在社會主義社會的殊勝因緣下,趙樸初會長對人間佛教思想進行了理論創造和實踐探索,走出了一條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道路,取得了重大成就。

   聖輝法師把趙樸初對人間佛教思想的創造和實踐探索,看作是中國佛教走出一條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道路。

   趙樸初居士因病于2000年5月21日在北京逝世。他的一生的非凡經曆和爲黨爲人民爲祖國作出的豐功偉績,受到黨和政府、全國人民的高度評價。2000年5月31日《人民日報》發表的《趙樸初同志生平》說:

  作爲新中國一代宗教界領袖,趙樸初同志把佛教的教義圓融于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之中;圓融于維護民族和國家的尊嚴,捍衛國家領土和主權的完整,促進祖國和平統一的偉大事業之中;圓融于促進中國佛教界與世界各國佛教界友好交往的偉大事業之中。他充分地論述了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協調的問題,指出:黨和國家從政策上、法律上充分尊重和保護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的權利,宗教徒則要愛國愛教,遵紀守法,擁護黨的領導,報國家恩,報衆生恩,積極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做貢獻。他告誡佛教弟子,佛教的利益必須與人民的利益結合起來。我們的生命好比一滴水,只要我們肯把它放到人民的大海中去,這一滴水是永遠不會幹涸的。趙樸初同志堅決擁護黨中央製定的關于宗教工作的一系列方針政策和重要指示,積極協助黨和政府全面正確地貫徹執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加強對宗教事務的管理,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趙樸初同志以高度負責的精神,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宗教理論和工作,坦誠提出許多寶貴意見和建議。他積極促進全國各宗教界的團結和穩定。他熱情支持十世班禅爲發展藏傳佛教文化,建立藏傳佛教正常秩序,爲維護祖國統一,民族團結,反對境外勢力分裂祖國的活動所開展的各項工作。他積極擁護按照宗教儀軌和曆史定製,經金瓶掣簽、報中央政府批准認定的十一世班禅,並熱情關心十一世班禅的培養教育工作。他恪盡職守,殚精竭慮,爲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理論與實踐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可謂字字千斤,句句铿锵有力,十分精確地概括了趙樸初居士作爲一位中國卓越的宗教領袖在一生中所作出的重大貢獻。

  筆者相信,趙樸初居士卓越風範必將彪炳于千秋,受到千百萬民衆的敬仰;他提出的人間佛教思想不僅將爲中國佛教界一代又一代的領導者、四衆弟子繼承並且一定會適應時代的發展而不斷發揚光大。

  筆者認爲,自從上世紀二叁十年代中國佛教界的仁人志士探索佛教適應時代進行革新,提出人生佛教或人間佛教以來,盡管中國經曆了苦難曲折的遭遇,然而佛教畢竟取得重大進步,特別從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以來,中國海峽兩岸的佛教團體和人士都在遵循面向現實社會的人間佛教的基本思想將佛教向前推進,雖然他們對人間佛教的具體理解和解釋存在差異,出現不盡相同的人間佛教理論和實踐模式,然而皆有利于從整體上豐富和發展中國佛教的人間佛教思想,對中國佛教今後的發展必將産生深遠的影響。

  2005年8月11日于北京市華威西裏自宅,10月9日稍作修改

  ① 石子政《關絅之傳略》,載《關絅之先生誕辰一百二十周年紀念集》,上海市虹口圖書館《綠土地網站》。

  ① 參考《人民日報》2000年5月31日第四版《趙樸初同志生平》、中國佛教協會編《趙樸初居士生平大事年表》(征求意見稿)。安徽省安慶師範學院朱洪教授撰寫《趙樸初傳》、《趙樸初因緣人生》,分別由人民出版社、湖北人民出版社于2004年、2005年出版。筆者沒有這兩本書,僅從佛教網站有關趙樸初事迹介紹文字中看過部分引用資料。另外,筆者參考了李家振《將此深心奉塵刹――趙樸初居士佛教生涯一瞥》、金易明《趙樸老與上海的不解之緣》,皆載《法音》2005年第6期。

  ② 關于圓瑛大師的事迹,請參見高振農《人間佛教思想的踐行者圓瑛大師》,載明旸主編,古吳軒出版社1993年出版《圓瑛大師圓寂四十周年紀念文集》;拙著《愛國愛教,垂範千秋――紀念圓瑛大師圓寂50周年》,網站《國學·佛教研究》。

  ① 明旸主編,上海圓明講堂1889年印行《圓瑛大師年譜》第237頁-240頁。

  ② 《趙樸初韻文集》第7-第8頁,上海古籍出版社。

  ③ 《人生佛教》,太虛述,福善、妙欽編校,海潮音月刊社1945年初版,1946年再版。書前有太虛《人生佛教開題代序》,全書分八章,集太虛從不同層面論述人生佛教的講演和文章而成。

  ① 此文後收入文史知識編輯部編,中華書局1988年出版《佛教與中國文化》中。

  ① 載《法音》1983年第6期,原文第二個問題部分是一段,筆者爲看得清楚分爲叁小段。

  ① 此文是玉佛寺提供,謹表謝意。

  ① 參見1991年2月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做好宗教工作若幹問題的通知》、江澤民1993年11月7日在全國統戰工作會議上的講話第二部分《高度重視民族工作和宗教工作》。筆者據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綜合研究組、國務院宗教事務局政策法規司編,宗教文化出版社1995年出版《新時期宗教工作文獻選編》所載錄本。

  ② 報告載《法音》1993年第12期。引文原來是一整段,筆者爲方便說明分爲四小段。

  ① 原文爲一整段,筆者爲便于說明分爲四小段。

  ① 載《法音》2002年第10期。

《趙樸初人間佛教思想試論(楊曾文)》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人間佛教釋疑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