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打好禅宗文化牌,弘揚人間佛教思想──關于國家AAAA級風景區花亭湖旅遊經濟發展之淺見(王中華)

  打好禅宗文化牌,弘揚人間佛教思想

  ──關于國家AAAA級風景區花亭湖旅遊經濟發展之淺見

  安徽省太湖縣政協主席  王中華

  花亭湖,又名花涼亭水庫,始建于1958年,是一座以防洪、灌溉爲主,兼有發電、養殖、航運、旅遊等綜合利用的大(1)型水庫,也是全省第二大水庫。水庫控製流域面積1870平方公裏,正常蓄水位80米,總庫容23.98億立方米。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太湖縣委、縣政府以花涼亭水庫群山環抱,山水相融,古刹遍布,規劃建設花亭湖風景區,景區面積257平方公裏,其中,核心景區面積100多平方公裏。

  多年來,全縣上下在深入挖掘太湖縣深厚的文化底蘊基礎上,打“禅宗文化牌”和“樸老牌”,把花亭湖優美的自然風光和豐富的人文景觀結合在一起,積極實施旅遊興縣戰略,景區知名度不斷擴大,景區建設和旅遊産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花亭湖由一個深鎖山中無人知的人工湖,一躍而成爲國家4A級風景名勝區。爲進一步做大、做強花亭湖旅遊産業,推進縣域經濟的發展,我就打好“禅宗文化”牌、弘揚人間佛教思想,發展花亭湖旅遊經濟,談幾點淺見。

  一、 “禅宗文化”是花亭湖旅遊經濟發展的靈魂

  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是旅遊産業開發的品位所在。旅遊是文化的載體,只有突出景區獨有的文化資源,才能得到遊客的青睐,才能推進旅遊經濟持續發展。我縣建縣已有1500多年的曆史,在曆史長河的積澱中,地方文化底蘊深厚,佛教禅宗文化更是源遠流長。晉代天竺高僧佛圖澄率弟子來縣境建佛圖寺,佛教文化從此傳入我縣。經南北朝、唐宋、明清至當代,太湖縣這塊“人間淨土”爲我國乃至世界禅宗文化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1、太湖是中國禅宗文化的發祥地

  北周武帝保定元年(561年),爲避滅佛之禍,年逾古稀的禅宗二祖慧可(487-593)被迫離開中原,錫杖芒鞋,輾轉南移,來到當時隸屬于南朝的太湖縣薛義河獅子山,筚路藍縷,開辟道場,靜候時局變化。

  開皇十二年(592年),二祖慧可在司空山(原屬太湖縣,1936年劃歸嶽西縣)傳法于叁祖僧璨後“往管城匡救寺說法”(《佛祖統記》卷29)。因此,二祖慧可在太湖駐錫長達叁十一年之久。在獅子山期間,慧可在達摩印度禅基礎上,吸取中華儒、道文化和太湖優秀地方文化精華,開創了具有中華特色的禅宗文化,並傳法于僧璨。僧璨隱居于舒州皖公山(今天柱山),“往來于太湖縣司空山,居無常處,積十余載,時人無能知者”(《曆代佛祖通載》),僧璨傳道信,道信傳弘忍,弘忍傳慧能,終使禅宗大弘于天下。

  慧可大師圓寂後,被隋文帝賜正宗普覺大師,被唐德宗賜谥大祖禅師。兩朝帝王充分肯定了慧可對創建中國禅宗文化所做出的貢獻。原中國佛教協會會長樸老說過,“沒有慧可,就沒有中國禅宗,這不僅影響整個中華文化,而且逐漸影響著世界文化。”因此,太湖作爲中國禅宗文化的發祥地、獅子山作爲中國禅宗第一道場,其影響必將日益巨大。

  2.臨濟宗在太湖自成體系

  六祖慧能後,中國禅宗開始走上了多頭發展的道路。安史之亂後,雖然唐朝國力由盛轉弱,禅宗卻名家輩出,山頭林立。先後産生了臨濟宗、曹洞宗、雲門宗、沩仰宗、法眼宗,臨濟宗在宋代又分成黃龍派和楊岐派。禅宗文化呈現出一片繁榮景象。

  臨濟宗開宗于唐代末期,由臨濟義玄禅師(787-876)創建于河北臨濟院。北宋至和元年(1054),年僅30歲的臨濟宗八代傳人、楊岐派二代傳人白雲守端禅師(1024-1072),應時舒州太守邀請,只身一人來到太湖,在白雲山海會寺開設禅宗道場達17年之久,嗣法弟子有五祖法演、智本,永起等禅師,還有著名詞人郭正祥等十二人。其中以法演的門庭最盛,對楊岐派的發展貢獻最大。五祖法演(1024-1104)先後住持過太湖縣四面寺、潛山縣太平寺和太湖縣海會寺,晚年才離開海會寺住持湖北黃梅五祖寺。以在海會寺生活的時間最長。五祖法演在海會寺期間,“每日起來,拄卻臨濟棒,吹雲門曲,應趙州柏,擔沩山牛,耕白雲田,七八年來,漸成家活” (五燈會元卷十九),融合禅宗各派特點加以闡揚,使楊岐派宗風更加機鋒、峻烈,宗旨更加接近普通大衆。門下弟子衆多,龍象輩出,最傑出的弟子有“佛鑒慧勤(1059-1117)、佛眼清遠(1067-1120)、佛果克勤(1063-1135)”等佛門叁傑。

  清遠學成後,一直住持太湖縣龍門寺,晚年曾入住和州褒禅寺、南京蔣山寺接引大衆,清遠道行高深,門下弟子達21人。慧勤離開海會寺後,住持潛山太平寺。而克勤離開海會寺後,一生輾轉江南弘法,先後住持成都昭覺寺、湖南碧岩寺。南京蔣山寺、江西雲居寺等名山大寺,所著《碧岩錄》一書,被世人稱爲禅門第一書,其弟子在傳燈錄中收入叁十一人,未收入的不計其數。且他門下龍象輩出,使楊岐一派成爲我國禅宗的主流。十二世紀末,有日本高僧從楊岐派六世傳人元職(1136-1209)受楊岐禅法,回國後在泉湧寺弘傳;南宋末年,我國禅師渡日本的衆多,多傳楊岐禅法。到如今,楊岐宗已成爲日本的一個重要禅宗宗派。

  禅宗五宗七派中,除法眼宗,其余各宗各派都在太湖留下了發展的軌迹。曹洞宗六代傳人義青投子自廬山參學回來“熙甯六年還龍舒。道俗請住白雲山海會寺”(《曆代佛祖通載卷19》),在太湖縣海會寺駐錫期間,將臨濟宗楊岐派的宗風、中國儒、道文化和皖江優秀的地方文化溶入曹洞宗中,豐富了曹洞宗“君臣偏正”宗旨,使曹洞宗更具禅家的宗風、儒家的風格,從而經過“百年孤獨”的曹洞宗在太湖煥發出勃勃生機。

  3、太湖哺育了一代佛門領袖趙樸初

  太湖縣自古文風昌盛,民風淳樸,人才輩出。從元至清,太湖縣就有叁人高中狀元。當代,太湖縣又哺育了一代佛門領袖趙樸初先生。

  樸老生前曾長期擔任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佛教協會會長,畢生從事佛教領導工作。1983年12月,樸老在紀念中國佛教協會成立30周年大會上提出把“人間佛教”思想做爲新時期我國佛教發展的指導方針,樸老說:“我以爲在我們所信奉的教義中應提倡人間佛教思想,它的基本內容包括五戒、十善、四攝、六度等自利利他的廣大行願。”“我們提倡人間佛教思想,就要奉行五戒、十善以淨化自已,廣修四攝、六度以利益人群,就要自覺地以實現人間淨土爲己任,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這一莊嚴國土、利樂有情的崇高事業貢獻自己的光和熱。”樸老同時指出 “應當發揚中國佛教的叁個優良傳統”,即農禅並重、注重學術研究、進行國際交流。樸老不但倡導人間佛教思想,而且在僧團建設、道風建設、僧才培養、慈善事業、維護祖國統一和世界和平等方面都作出了卓越貢獻,得到了全世界廣大佛教徒的擁護和愛戴。

  樸老“人間佛教”是對太虛、印順等大師“人生佛教”思想的繼承與發展。“人間佛教”思想與禅宗文化相比,精髓相同,都是以“般若”做爲主線;核心相同,都是以行大乘佛教“諸惡莫作,衆善奉行”的自利利他精神。但內容上有延伸和補充。在對佛教徒的要求方面,禅宗要求個人修持必須勤修“戒、定、慧”叁學,而人間佛教思想強調“奉行五戒、十善以淨化自己”,把佛教徒個人修持和道德修養擺在一個更高的位置;在佛教徒社會道德義務方面,雖然都承擔的是“廣修四攝、六度以利益人群”,但人間佛教思想特別強調佛教徒必須堅持中國共産黨的領導,擁護社會主義製度,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等劃時代內容,把國家的命運與佛教事業發展的命運緊密的聯結在一起,使佛教與社會主義製度相適應。踐行“人間佛教”思想,爲新時期中國佛教事業開創了嶄新的局面和廣闊的前景。

  毛澤東主席認爲,佛教寺院“是名勝古迹,是曆史文化遺産”。爲我國禅宗文化做出過重要貢獻的二祖禅堂、海會寺、龍門寺、佛圖寺、西風禅寺在花亭湖畔,樸老靈骨也于2004年迎回故裏花亭湖畔寺前鎮樹葬,趙樸初文化公園建設已初具規模。禅宗文化和人間佛教思想是太湖縣最具特色的文化資源,打好禅宗文化品牌,弘揚人間佛教思想,更能彰顯花亭湖的魅力,提升花亭湖的品位。

  近幾年來,我省黃山以宏村等古民居爲載體,弘揚徽文化;山西省以平遙古城爲載體,弘揚晉商文化;浙江奉化以彌勒佛爲載體,打造彌勒文化,都有力地推進了旅遊産業的發展。我想,打造禅宗文化品牌,弘揚人間佛教思想,也一定能推進花亭湖旅遊經濟的發展。

  有人說,花亭湖是“中國第一禅湖”,我不敢苟同。花亭湖是一個人工湖,是建國後才修建的,慧可來太湖縣時,根本上就沒有花亭湖。也有人說,趙樸初是名人不是佛教徒,這種說法也缺乏常識,大家知道,佛教徒包括僧尼和在家居士,樸老是圓瑛法師的弟子,是在家居士,與明旸法師是師兄弟。花亭湖如果定位不准,特色不明,就會在一定程度上阻礙旅遊事業的發展。

  二、打好兩張牌,可以推動花亭湖旅遊經濟持續發展

  打好禅宗文化牌和樸老牌,突出了花亭湖的特色,可以提升花亭湖的知名度,拓寬花亭湖的旅遊市場,推進花亭湖旅遊經濟持續發展。

  1、禅宗文化已越來越受到重視

  愛因斯坦曾說“如果有任何能夠應付現代科學需求的宗教,那必定是佛教。”孫中山認爲“佛教是哲學之母”。作爲佛教特質的禅宗文化,在當今社會,仍然發揮著多方面的重要作用。

  能夠引導人身心平和。當今社會,由于競爭激烈、工作壓力大、生活高度緊張,許多人的心態發生了扭曲,身心不和諧,心理不健康。禅宗文化提倡“滅除貪欲”的理念,可以引導世人對好的環境不起貪心、對不好的環境不起怨心,…

《打好禅宗文化牌,弘揚人間佛教思想──關于國家AAAA級風景區花亭湖旅遊經濟發展之淺見(王中華)》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