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乘百法明門論 第七講 上篇

  

師父開示《大乘百法明門論》筆記要點(第七講上)

  

(5月31日)

  

  【原文】色法者,識之所依、所緣,乃五根五境質礙之色,亦名有對色,以能所造八法而成乃十有色也。無對色,即法處色也。

  科判如下:

  甲一、簡述色法

   乙一、正明有對色

   乙二、有對色分類

  甲二、色法與修行的關系

   乙一、概述

   乙二、如理認識色法與修行的關系

   丙一、色法與心法緊密相連

   丙二、色法與修行辦道密切相關

   丙叁、通過色法觀照法性

   丁一、概述

   丁二、從色法入手的原理

   丁叁、在現實修行中如何運用

   丁四、破除此中邪執

  甲叁、破除現行誤區,指明修學要旨

   乙一、破“觀過積習,難見他德”之誤區

   乙二、破“非理作意,所緣不明”之誤區

   乙叁、破“錯思無常,悲觀迷茫”之誤區

   乙四、點明修學要旨:培養慧力,如理觀照

  甲四、策勵大乘發心

   乙一、明察衆生根器應機說法

   乙二、遵循次第用功樹立正見

   乙叁、常懷利他發心善觀外境

  

  

  甲一、簡述色法

  色法分二:有對色,無對色。

   乙一、正明有對色

  【定義】有對色:“識之所依,識之所緣”,所依與所緣境,五根五境。五根五境都是有質礙的,故名有對色。

  【因】物質彼此之間都是有質礙的,所謂有質礙,即會互相障礙。(爲什麼會互相障礙呢?因爲)所有的物質法,都是有一定空間的。

  【喻1】人坐在座位上,別人就不能坐了;

  【喻2】車位。車停在這個位置上,其他的車就不能停了。

  【因】(物質法)具有排他性,互相有妨礙、障礙,互相會影響。

  【喻】高速公路上停了一輛車不開,其他的車都會受到影響,車輛流行的速度也會受到影響。

  

   乙二、有對色分類

  【有對色分叁】

  ①障礙有對:由極微所構成的五根五境——“眼耳鼻舌身”五根,“色聲香味觸”五境,這十個色法互相障礙,不可以同時在一個處所存在,即名“障礙有對”。

  ②境界有對:六根六識,以及(與六根六識相應的)心所法,其所緣境界各各不同,不能緣其他的境界。

  【舉例說明】眼根、眼識及其相應的心所,它只能緣色境,不能緣聲境、香境。

  【因】我們的識與根,會受到境界的局限,也就是外境與人的關系,外境對人的影響。

  【喻】人在白天看得到,晚上看不到;貓在晚上看得更加清楚;魚在水中能看,在陸地上就不行;人在陸地上看得到,在水中就看不清楚、看不到。

  【小結】同樣一個境界,雖然都是色法,但對我們根、識、心所的影響很大。

  ③所緣有對:六識及其心所,不包括根,緣各自所緣之法。

  【差別所在】“境界有對”與“所緣有對”都是指的六境“色聲香味觸法”,如何區別呢?

  境界有對:識通過根去緣它(境),即“所緣”;

  所緣有對:刻意去緣,即“攀緣”。

  【因】“境界有對”和“所緣有對”雖然指的都是六境,但是從我們的識與心所來講,是不同的。

  【喻】境界有對,我們用眼睛能看到(的境),如桌子、椅子、人、木頭、石頭等等,非常廣泛;所緣有對,我們刻意去緣,特別用心去緣,這樣的所緣境。

  

  

  甲二、色法與修行的關系

   乙一、概述

  法相唯識,以及部派佛教中的“有部”,對色法非常重視。百法中,色法有十一個。

  【設問】爲什麼說色法與修行有關系呢?爲什麼它是法呢?

  【宗】法,具運載的作用;色法,也具有運載的作用。

  【思考】世間的物質沒有運載的功能,只是被運載。如石頭、木頭、沙等,要用車去拉。爲何佛法中談到的色法具運載的功能呢?這裏有很深的道理,我們後面會仔細討論,今天只是簡單地提一下。

  【修行誤區】我們通常不會認爲色法是法,不會認爲桌椅板凳,這些外在的事物是法,(不認爲它)與我們修行用功有什麼緊密的聯系。

  【糾正觀念】實際上,(外在的事物)不僅與修行有非常緊密的聯系,與我們學習、生活、工作都有緊密的聯系。

  

   乙二、如理認識色法與修行的關系

   丙一、色法與心法緊密相連

  色法,既可分爲有對色、無對色,也可分爲顯色、形色,顯色就是顔色,形色就是形狀。

  【喻1】講堂,長寬高都有比例。例如10米長、10米寬、4米高,就很恰當、很好用。反過來,若10米長、10米寬,20米高,這樣的空間對人來講就不實用,人也不會這麼蓋房子。但如果在大寮裏起竈、做煙筒,就需要很高很細長,空間就有關系。

  【喻2】在房間裏,桌子椅子的長寬高、什麼形狀,圓的、長方形的,關系都很大。

  【喻3】顔色更是如此。我們穿的服裝、建築材料,顔色的搭配都很講究,都是很深的學問。交通工具、汽車,有人喜歡不同的顔色;乃至禮品的包裝盒,也很講究顔色和形狀;城市、園林、盆栽,等等,所有的一切,都與色法有關。

  【喻4】我們排隊,排班,是否走得整齊,每個人的身體都是色法。大家速度勻稱,你故意走得很慢、快或者不走,對別人都會有影響,都會影響到人的心態。

  【色法與心法】若能很好地處理(色法),使之圓滿、協調、勻稱、合適,人的內心就會感到平穩,不會有障礙。外面做不好,內心就會有障礙,看了就起煩惱。

  有礙,既是外在的有礙,對我們內心也有礙。

  我們內心只有觀察到這個東西與那個東西有礙,這個人與那個人之間有礙,才會去處理。如果不知道,就很難處理,很難去做協調、化解矛盾的工作。

  所以,心法、色法都是緊密相連的。

  

   丙二、色法與修行辦道密切相關

  【喻】國家各個區域的劃分,省、市、縣、村鎮……,乃至寺廟裏各功能區的布局,講堂裏座位的排列,等等,這些都代表法。

  【錯誤心態】但是我們不認爲這個有什麼法,(覺得)只要過得去就可以了。拜佛,我自己有個地方拜就可以了;過堂,我自己有個碗可以吃飯就可以了,不會去管那麼多,不會認識這些與大家、與別人有聯系。

  社會上面沒有一套學問告訴我們這些與大家修行、辦道有關系,但佛法中有,法相唯識有。

  【應機譬喻】昨天直播(開示),效果很好,大家就很歡喜;播不出來,卡殼,大家就起煩惱。

  【如理認識】這些關系都是很大的。聲音,影響心態。聲音也是色法,色聲香味觸,對人都有很大的影響。

  【與自聯系】出家人、修道人,怎麼來對待這些問題?

  【師父破斥】我們不能認爲這不是一個問題,不是說山上沒水了大家找一點水這麼簡單(喻事到臨頭需要用時才去關注外在境界),怎麼與法去相連?(與法相連)不是說你少用一點水就有多少福報,多用一點水多就損失多少福報,不是這麼一回事情。

  

   丙叁、通過色法觀照法性

   丁一、概述

  【色法的歸納性】唯識告訴我們色法的分類,首先就界定,從我們根上、識上來判斷,眼耳鼻…

《大乘百法明門論 第七講 上篇》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