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欲樂與法樂的省思 8

  

《欲樂與法樂的省思》課堂筆記之八

  

(2月10日 中)

  

  【一、策發聞法意樂】

  1、人身難得、佛法難遇。

   每個人都有佛性,都有離苦得樂的本性,因爲無明,在生死輪回之中充滿痛苦。我們有幸在暇滿人身中遇到叁寶,找到能得到快樂的方法,我們能否得到快樂,要看我們是否行持。

  2、得到快樂的方法。

   佛菩薩告訴我們得到快樂最快速的方法是發菩提心,不僅自己解脫,還要盡未來際利益一切如母有情。發菩提心有次第方法,先要有自利的部份,我們對叁界輪回有沒有生起出離心?我有了出離心,我身邊的父母親友還在痛苦之中,我希望周圍的人、一切如母有情也和我一起解脫生死。有了菩提心就是菩薩,以這樣的動機聽法就是菩薩法。

  3、先練習造作地發心。

   我們現在是造作的菩提心,要對自己說我一定要發起菩提心來、一定要發起來,並祈求諸佛菩薩加持我造作的菩提心越來越真實,發起真實的菩提心、行菩薩道,最後圓滿佛果。

  

  

  【二、師父開示內容】

   “在佛道的修學上,我們能不能起步、起好步、踏上步,就是對無常的觀照和認識。我們能夠認識到無常的特點、無常的作用,以及它的規律,才不會執著、以及迷失于自己的欲望。唯有真正了解到無常,這是世間的本質和規律,我們才會下功夫去克服、去對治,自己內在的對欲望的追逐心理;才不會把自己的私欲放在心裏。反過來,應該把自己的心安在佛法上,讓佛法的種子,不斷在自己內心深處紮根,發芽,起到種子的作用。我們如果能夠認識到無常,無常這個法能夠在自己的心裏現起、産生作用,就容易對治自己的昏沈、散亂、失念、不正知。剛才所談到的無常,不是說它是一種規律,我們沒有辦法,我們逃脫不掉規律,而是讓我們要來改變,來主導這種規律。因爲是無常的,所以它存在不確定性和不穩定性。不確定性、不穩定性的人生,我們該如何著眼,該如何下手,這是我們要去思考和解決的問題。我們把整個人生看成是還有很多很多的時間,自己的路還很長很長,所以不著急,不著急去用功、不著急修行、不著急學習佛法,就容易把時間浪費掉,就容易散亂,容易起煩惱,內心裏面就容易産生種種的問題。因爲我們能夠現起無常,所以內在裏面就會,不會很在意外在的種種成就,外在的種種的虛假的現狀,因爲我們能夠有無常的心理,就會念茲在茲,佛法永遠在心頭。大到宇宙,小到個人的生命,個人每一個心念,都是無常。剛才我談到我們培養善法欲,能夠對治自己的私欲,我們體會無常也能夠對治自己的貪欲。一個人如果不會在善法欲和無常上面下功夫,去著力的話,那麼每個人有很多的、很強的貪欲,欲望很多、很廣泛,比如說喜歡好的衣服、好的手表、好的汽車、好的房子、好的待遇等等,那麼我們一生可能都會就在這方面去追求,我們天天內心裏面想的都是這些東西,自然而然我們的散亂心就會很嚴重。只要我們在家裏好好孝順父母、好好與兄弟姐妹相處;在單位裏邊好好工作、盡職盡責、敬業,自然而然我們會有成就的,自然而然,我們會得到單位、家庭、社會的承認和肯定。而沒有必要把我們的心思,轉化到追逐欲望,滿足欲望這樣一條錯誤的路上。更何況,因爲我們來追逐欲望,常常也會感到疲勞、疲乏。因爲你追逐的欲望,並不一定能夠得到滿足,得到很快的滿足,你不滿足,內心裏面就會有失落感,內心裏面就會有矛盾、痛苦、身心疲乏等等。有這些疲乏,就會引起昏沈,深重的睡眠。”

  

  【叁、法師引導】

  1、請同學談體會。

   早上看到日出美景正在贊歎欣賞,旁邊一個同修走過說了句:無常啊。聽到後自己的心念馬上就轉了,再美的東西也沒什麼好看的了,回去做自己該做的工作。體會到煩惱的心、歡喜心的心,都是無常的,這樣對很多事就能看得很平淡。

  2、因爲無常,所以能變好。

   無常是基礎的法類,諸行無常。大小乘都講無常,小乘偏消極,因爲一切無常,所以不要貪著;大乘是積極的,因爲無常,所以可以改變,因爲無常所以我們可以越變越好,可以成佛。沒學佛的人一直隨貪嗔癡變,無法變好;我們學佛的人走大乘道,這個無常就越來越好,走增上生。

  3、人的信心需要鼓勵。

  (1)變得越來越好需要鼓勵,我們需要別人啓發我們的信心。

   我們會有種自卑的心理、自性執,覺得我天生就是這樣子的,實際上我們不是天生就是這樣的,我們是可以改變的。所以沒信心的人一直就沒信心,有信心的人他就會有信心,等到一個因緣他就能改變。

  

  (2)從沒信心變得有信心需要鼓勵和心理暗示。

   有種人他可能沒什麼文化,但他在生意場上就是很成功,因爲他有種超級的自信,我就是很厲害;有種人總是失敗,比如有的知識分子,缺乏自信。

  (3)舉例:

   ①我上學的時候有一個情況,剛開始是最後幾名,後來就變成前幾名,因爲中間有人來鼓勵贊歎我,說你是可以的!我一想我確實是可以的,後來成績就從最後幾名變成前幾名。記得上初中的時候,那時的考卷是油印的,有一次一個同學看到老師印的卷子沒收,就拿來給了我,我一看把答案先找好了,結果考試考了第叁名,本來語文是我最怕的,結果考得很好。因爲不是我主動作弊,所以心裏沒愧疚,但從那次以後我就一直是前幾名再沒掉下來過。上高中時也是開始成績不好,中間遇到鼓勵,後來到了前幾名一直沒掉下去。

  有些人爲什麼總在前面,因爲他心裏覺得我就應該是名列前茅的;有的人爲什麼總不行,因爲他總說自己不行,他種的因就是不行,怎麼可能到前面去呢?

   ②今天去流通處,看到吳居士一個人在忙,又是對表、又是打標簽、貼標簽,旁邊的人都幹站著,于是我就叫其他人幫忙,結果馬上的反應是“我不會打標簽”,就是這種“我不會”的習性把我們擋住,所以到現在我們還只是這個樣子。我爲了示現一下就說“你不行,我行”,于是我就去學,第一遍沒有學會,第二遍學會了,實際上是很容易的事情,只要用心是很簡單的。所以要常常提醒自己我是可以學會的、我一定可以的。要在現實生活中去練習。

  (4)要常常鼓勵別人,這個功德是很殊勝的。

   我自己以前很自卑,很痛苦,通過師長的鼓勵把自己的潛能開發出來後,有了改變,發現自己是可以的。我通過鼓勵大家發現自己的心是最容易鼓勵起來的,信心足足的,你們有沒有被鼓勵起來?有的人有,有的人沒有,我希望把你們的潛能鼓勵出來。

  4、只有觀察到善知識的功德才有可能向善知識學習

  (1)你沒有信心,但你看到一個人從不行到行,你可以把他看成菩薩示現,因爲無常,我也可以變、我也可以學,尤其要跟著善知識學。

  (2)我最近自以爲有點體會,比較好爲人師,在這之中發現大家求法的心不是很明顯。現在我去哪裏,內心的目的是很明確的,我要去教你什麼、幹什麼內心是很清楚的。

   舉例:一次我到一個地方,兩個人在聊天打哈哈,看到我來,他停下來一會,又繼續打哈哈,我揣摩他的意思是:法師你知道我們在笑什麼嗎?你加入我們的遊戲吧!

  又有一次郵局寄來東西,我跟一個人說幫忙拿一下東西、拿多少錢,結果他聽不清楚,他會問:法師你剛才說什麼?你說拿什麼?

  (3)所以我們要學的是師長內心的功德,師長有菩提心,那所有的方便都是戒定慧,我們要觀察師長的功德了去學,我們要把心相續放在師長的身上。

   很多人對法師很麻木,因爲他緣在自己的身上或事情上,我要告訴你的還沒有開始就終止了,我們就是這樣的條件,大家的這種狀態讓我看到要幫助大家不容易,弟子相是不容易的。不是說批評大家,我自己也是這個樣子,我反省自己怎樣揣摩到師長的意思?師長來教我的時候,我要能把握住機會。

  

  【四、師父開示內容:】

   “如果我們有無常的心,對無常這個法類能夠有很深的體會,知道自己很快就會死了,自然而然知道說,我死了以後,要帶什麼走?我死了以後能夠帶些什麼東西走?是以死念根治自己內心愚癡的表現、沒有佛法的表現、沒有無常心的表現。如果內心有無常,自然而然他就會現起智慧,保持覺醒,不會被個人煩惱欲望之所迷惑,內心清明,與佛法相應。剛才談的這麼多,欲望對個人修學佛法的影響、危害;善法欲、無常對自己修習佛法的作用和幫助,以及它能夠對治自己的貪欲。我們作爲人,又能夠聽到佛法,具足暇滿,就應該好好利用自己的人身,修行用功,讓自己的後世越來越好,一生一世比一生一世好,最後圓滿佛果。自己的心思如果不是用在修學佛法這條路上,而是用在造作世間種種的惡業上,雖然擁有了人身,也聽到了佛法,依然而然也會墮落,甚至下地獄、變畜生,都是有可…

《欲樂與法樂的省思 8》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