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樂與法樂的省思》課堂筆記之六
(2月6日 【一、提策聞法意樂】 1、珍惜短暫的暇滿人身。 2、利用暇滿人身種下成佛的因。 【二、講課動機】 1、感恩大家。 2、實踐佛法需要環境配合。 (1)我起來越體會到實踐佛法的快樂,聽了法要實踐才會進步,實踐需要環境的配合。 你布施,要有人接受;你忍辱,要有人來傷害我們,你才能忍;同樣,講法也要有人來聽,現在對此非常有體會。不僅在寺院裏,在外面也是一樣,大家都非常配合。前幾天參加講經交流會,外面的人對大家的威儀行持非常贊歎,非常歡喜大家的素質這麼高。 (2)因爲大家的配合,所以一些佛法的內涵讓我敢于實踐,如果下面是白眼、潑冷水、說你在吹牛,那有些話就講不出來,大家配合,我講法時就可以運用一些佛法的內涵。 3、希求佛陀的功德。 【叁.師父開示內容】 【法師引導】 1、同學複述重點和談感受。 2、看到同樣的境界我們和佛陀的不同。 (1)這段講佛出家前的原因是看到牛犁田被打、蟲子被鳥吃掉等這些境界,衆生受苦的境界我們有沒有看到過?有看到過有沒有思索過?大多數人是比較麻木的,敏感一點的人能看到別人的痛苦,但他會覺得跟我沒關系。 (2)最強的境是親友的死去,但是也只是“他死了”,不會有人想到說我什麼時候會死。佛看到人病、死,就想到自己會病、會死,我們人笨到看到別人病、死了都不會反省自己,因爲我們的眼睛是向外長的,長著就是向外看別人的,沒有一點反省能力。 3、前生和後世到底是怎樣的? (1)《死亡九分鍾》裏講,有一個人的瀕死體驗,他在瀕死狀態中從上往下看到自己躺在床上,很奇怪,又看到有人迎面走過來、直接撞上來,他很害怕就躲,躲了一個又一個,沒躲及的,對面的人居然穿過了自己,他經過分析發現自己已經死了,他存在但是沒有肉體了。他就去找,他的身體在哪裏呢?找到了身體,他發現他的身體他都看過,就是沒有看到過自己的臉和頭,他得出一個結論,他從來沒有真正看到過自己。 如果我們不能立體的看到自己,對自己是很陌生的。 (2)我們來到世間是莫名其妙的,以前我對生死是很懷疑的,但師長和同行告訴我信就好,不斷熏習。爲什麼我對前生一點不記得?對前生後世沒有感覺呢? 前世和今生的關系好比人睡了一場覺醒過來一樣,師父這樣說過,只不過這個變化比睡了一覺醒過來大。 (3)舉例: 我們一覺睡下去,住胎十個月,醒來還在過去的境界中,看了幾十年還沒搞明白。人就是這樣睡下去醒來沒弄明白,又一覺睡下去。所以“聖人不出,萬古如長夜”。 4、我們爲何對自他的苦樂如此麻木? (1)我們可以湖糊裏糊塗來,但不能糊裏糊塗走,就要靠修行。 爲什麼我們糊裏糊塗,因爲我們沒有師長叁寶,所以顛倒,如果有一個人把我們的善根智慧啓發出來,我們就會明白很多。 (2)佛看到牛被打、蟲被吃,就生起悲心,我們爲什麼不能呢?這跟現在的教育有關。 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是什麼?數學、科學,我們缺乏對生命價值的教育。 最重要的教育是告訴每一個人生命最基本的特性是離苦得樂,如果對這一點不了解,傷害別人就象傷害無情一樣,對人對動物都沒感覺,對別人的痛苦沒感覺,甚至幸災樂禍。 這是我們內心的善良被蒙蔽住了,但每個人都是有覺性的。 (3)舉例: ①我曾經很麻木,小時候就是爲了應付考試,其實回想一下自己還是很有愛心的。 ②但是現在是什麼情形呢?現在的醫院,有人比作“屠宰場”,西醫就是把人看成一堆物質,切、割、換,太偏了。我們把別人當物質,以後就會被別人當物質。我們冷漠無情,因爲我們過去造作了這樣的業,我們現在是怎麼造作的?所以你病的時候,別人把你往醫院一推,你也不必去抱怨別人。 5、我們得不到真實的快樂,因爲我們被假相所騙。 (1)我們對身邊的人的苦樂能感受到嗎? 我們要給身邊的人帶來快樂,將來就能得到快樂,人都是有這種能力的,但要去啓發。一旦啓發了,你會發現你找到生命的源點、幸福的源泉。我感到很快樂,因爲這是比較出來的,體會到了關心別人、造善業帶來的快樂的話,對佛法的信心會增長很多。 (2)我們都被世間的表相所騙,無論在世間、還是在寺院,都是被煩惱所騙、假相所騙。 在世間是被世間邪見所騙,很多人因爲苦惱,找不到辦法所以跑到佛門裏來,來到寺院又被假相所騙。 (3)我們要得到真實的快樂,我們得不到真實的快樂,因爲我們不了解快樂的原因,被虛妄分別推著走。 什麼叫親近善知識?你的行爲讓善知識歡喜了,就叫親近善知識,不是跑到善知識身邊了叫親近善知識。你都讓善知識很難過了,叫親近善知識嗎?當然不是說讓大家不要上前來,個別現象,你上前來那個業是可以感覺得到的,我不會因爲你是組長、你長得什麼樣而覺得你有什麼不同,你過來對我就是一團業過來了。你是否如理、有希求心,是可以感知的,所以你要觀察,不要一廂情願。 《欲樂與法樂的省思 6》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