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欲乐与法乐的省思 6

  

《欲乐与法乐的省思》课堂笔记之六

  

(2月6日 上)

  【一、提策闻法意乐】

  1、珍惜短暂的暇满人身。

   我们都活在这个世间,每个人都经过了无量的生死,相聚在一起。从圣人告诉我们的道理,我们得到了一段宝贵的暇满人身,这段暇满人身虽然短暂,只有几十年,但如果利用得好的话,会有不可思议的作用。所以我们要珍惜暇满人身,要靠修学佛法。

  

  2、利用暇满人身种下成佛的因。

   我们要希求来生得到善知识的摄受,自己解脱还不算,还要让我们身边有缘的人也解脱生死,“智不住生死,悲不住涅槃”,我们要尽未来际利益一切有情。我们要发愿让自己这一颗为利一切有情成佛的心越来越真实,祈求得到佛菩萨的加持。我们以这样的动机来听法,就能为我们解脱成佛种下深厚的种子。

  【二、讲课动机】

  1、感恩大家。

   非常感谢大家给我机会集一份讲法的资粮,如果没有你们听,我也没法集这份资粮,而且你们听得这么认真。

  2、实践佛法需要环境配合。

  (1)我起来越体会到实践佛法的快乐,听了法要实践才会进步,实践需要环境的配合。

  你布施,要有人接受;你忍辱,要有人来伤害我们,你才能忍;同样,讲法也要有人来听,现在对此非常有体会。不仅在寺院里,在外面也是一样,大家都非常配合。前几天参加讲经交流会,外面的人对大家的威仪行持非常赞叹,非常欢喜大家的素质这么高。

  (2)因为大家的配合,所以一些佛法的内涵让我敢于实践,如果下面是白眼、泼冷水、说你在吹牛,那有些话就讲不出来,大家配合,我讲法时就可以运用一些佛法的内涵。

  3、希求佛陀的功德。

   我要练习你们每一个人都在我的心中,练习我讲法时你们每个人的内心状态我都了解,我讲的这句话是对谁说的,对你有什么利益帮助。佛陀对下面的人是一清二楚的,高量的善知识也是,我还达不到,但这是可以做到的,所以我要练习这个,我很希求这种功德,感恩大家给我这个机会。

  

  【三.师父开示内容】

   “释迦牟尼佛未出家的时候,有一天到郊外去游览的时候,在烈日炎炎之下,看到有一个农夫,驱着牛在犁田,气喘吁吁,汗流浃背。那只牛如果走得慢的时候,就会受到鞭打,皮损见肉。农夫自己本身也非常的辛苦,汗流浃背,痛苦不堪。犁田以后,泥土翻过来,看到很多的小虫,这些小虫又有飞鸟飞过来啄而食之,被那些飞鸟吃掉了。释迦牟尼佛看到这样子的境界,看到牛、看到人、看到小虫、看到小鸟,就会发慈悲心,无比怜悯。他就在思索如何,来解救这些众生的痛苦,以及解脱这些痛苦的道路,那么众生彼此之间互相残杀,恩恩怨怨,以及种种的劳苦的经营。社会上面有一个比喻,有一句话:经营人生。我们一辈子都在经营自己,经营自己的事业,而面对和自己相关的人和事,以及各种各样的动物、各种各样的族群,所做的各种各样的事情,似乎司空见惯、习以为常,不会觉得其它的众生、其他的人,他们有多么的可怜,他们有多么的痛苦。从这方面就能够看得出我们的同情心,我们的慈悲心,是不能跟佛陀相比的,百千万分不及一。”

  【法师引导】

  1、同学复述重点和谈感受。

  2、看到同样的境界我们和佛陀的不同。

  (1)这段讲佛出家前的原因是看到牛犁田被打、虫子被鸟吃掉等这些境界,众生受苦的境界我们有没有看到过?有看到过有没有思索过?大多数人是比较麻木的,敏感一点的人能看到别人的痛苦,但他会觉得跟我没关系。

  (2)最强的境是亲友的死去,但是也只是“他死了”,不会有人想到说我什么时候会死。佛看到人病、死,就想到自己会病、会死,我们人笨到看到别人病、死了都不会反省自己,因为我们的眼睛是向外长的,长着就是向外看别人的,没有一点反省能力。

  3、前生和后世到底是怎样的?

  (1)《死亡九分钟》里讲,有一个人的濒死体验,他在濒死状态中从上往下看到自己躺在床上,很奇怪,又看到有人迎面走过来、直接撞上来,他很害怕就躲,躲了一个又一个,没躲及的,对面的人居然穿过了自己,他经过分析发现自己已经死了,他存在但是没有肉体了。他就去找,他的身体在哪里呢?找到了身体,他发现他的身体他都看过,就是没有看到过自己的脸和头,他得出一个结论,他从来没有真正看到过自己。

  如果我们不能立体的看到自己,对自己是很陌生的。

  (2)我们来到世间是莫名其妙的,以前我对生死是很怀疑的,但师长和同行告诉我信就好,不断熏习。为什么我对前生一点不记得?对前生后世没有感觉呢?

  前世和今生的关系好比人睡了一场觉醒过来一样,师父这样说过,只不过这个变化比睡了一觉醒过来大。

  (3)举例:

   昨天一个境界,让我有一点感受到。我晚上睡得少,所以中午比较困,昨天中午睡觉时听到有人喊我,说,法师出事了。我还在梦中,觉得自己在讲经交流会的现场,就问他,在哪里啊?心想可能在寺院吧,就面临两种境界的切换,那个人又说,流通处出事了。我就醒过来,原来我在寺院里。睡觉刚醒的这几秒钟我抓住了,生死就象一觉睡下去醒来一样。

  我们一觉睡下去,住胎十个月,醒来还在过去的境界中,看了几十年还没搞明白。人就是这样睡下去醒来没弄明白,又一觉睡下去。所以“圣人不出,万古如长夜”。

  4、我们为何对自他的苦乐如此麻木?

  (1)我们可以湖糊里糊涂来,但不能糊里糊涂走,就要靠修行。

  为什么我们糊里糊涂,因为我们没有师长三宝,所以颠倒,如果有一个人把我们的善根智慧启发出来,我们就会明白很多。

  (2)佛看到牛被打、虫被吃,就生起悲心,我们为什么不能呢?这跟现在的教育有关。

  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是什么?数学、科学,我们缺乏对生命价值的教育。

  最重要的教育是告诉每一个人生命最基本的特性是离苦得乐,如果对这一点不了解,伤害别人就象伤害无情一样,对人对动物都没感觉,对别人的痛苦没感觉,甚至幸灾乐祸。

  这是我们内心的善良被蒙蔽住了,但每个人都是有觉性的。

  (3)举例:

  ①我曾经很麻木,小时候就是为了应付考试,其实回想一下自己还是很有爱心的。

   初三的时候,一个朋友送了三只小鸡,我逗它们玩,把它们当人看,跟它们说“过来,过来”,它们刚开始听不懂,我就引诱它们,洒几粒米,它们看到米,就过来了,它们也要离苦得乐啊。弄了几次后,不用再洒米了,说“过来,过来”,三只鸡同时飞过来,跟它们玩得比较有意思,还让它们飞到我的头上,它们这样也就不怕我了,很有感情了。后来我考上高中,家里说请客,没钱,有几只鸡,杀了可以请客。我跟家里人说请客别杀这几只鸡啊,但家里人转头就把它们杀了吃了,结果我很难过。一只鸡也有离苦得乐的本能,你跟它接触多了,都感受得到它的快乐,对它有感情,何况是人呢?

  ②但是现在是什么情形呢?现在的医院,有人比作“屠宰场”,西医就是把人看成一堆物质,切、割、换,太偏了。我们把别人当物质,以后就会被别人当物质。我们冷漠无情,因为我们过去造作了这样的业,我们现在是怎么造作的?所以你病的时候,别人把你往医院一推,你也不必去抱怨别人。

  5、我们得不到真实的快乐,因为我们被假相所骗。

  (1)我们对身边的人的苦乐能感受到吗?

  我们要给身边的人带来快乐,将来就能得到快乐,人都是有这种能力的,但要去启发。一旦启发了,你会发现你找到生命的源点、幸福的源泉。我感到很快乐,因为这是比较出来的,体会到了关心别人、造善业带来的快乐的话,对佛法的信心会增长很多。

  (2)我们都被世间的表相所骗,无论在世间、还是在寺院,都是被烦恼所骗、假相所骗。

  在世间是被世间邪见所骗,很多人因为苦恼,找不到办法所以跑到佛门里来,来到寺院又被假相所骗。

  (3)我们要得到真实的快乐,我们得不到真实的快乐,因为我们不了解快乐的原因,被虚妄分别推着走。

   我们学了佛法,知道得到快乐要亲近善知识、听闻正法、如理思惟、法随法行。但我们有哪个人这样做的呢?内心是笃定的呢?

   举例:①亲近善知识,师父在哪里出现,哪里就有一堆人,就叫你亲近善知识了吗?哪里有法师讲课,我就去听、闯进去听,就是我听闻正法了吗?你说如理思惟,这个先不管它。

  什么叫亲近善知识?你的行为让善知识欢喜了,就叫亲近善知识,不是跑到善知识身边了叫亲近善知识。你都让善知识很难过了,叫亲近善知识吗?当然不是说让大家不要上前来,个别现象,你上前来那个业是可以感觉得到的,我不会因为你是组长、你长得什么样而觉得你有什么不同,你过来对我就是一团业过来了。你是否如理、有希求心,是可以感知的,所以你要观察,不要一厢情愿。

   其次听闻正法,跑过去听就叫听闻正法吗?听闻、弟子相,讲的是作病者想,你有没有把自己当病者?有的人问他一周听几次课,他说:理念课、感悟人生课我都听,我就是非常有希求心,还想听。又问:你听了做到了吗?他说:法师我都做到了,我差点没跟他合掌,想他是否是菩萨示现?又问:上次讲的五欲你都放下了吗?他说:那还没有放下,我说:那你先还是不要加课了,先做到一点…

《欲乐与法乐的省思 6》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